学术投稿

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种类分析

牛桃香;骆志成;石磊;武三卯;李文竹;周晓黎;薛晓云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 病原真菌
摘要: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1 443例,取标本行10%KOH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结果真菌镜检阳性594例(41.2%),主要为足癣230例(38.7%)、甲真菌病165例(27.8%)、手癣80例(13.5%);分离菌株221株,其中红色毛癣菌97株(43.9%)、须癣毛癣菌65株(29.4%)、念珠菌31株(14.0%),其他菌种28株(12.7%).结论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中足癣常见;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须癣毛癣菌位于第二,念珠菌居第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伊曲康唑联合维生素B2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合理用量及疗程.方法 A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用3天加服维生素B2 30 mg/d连用10天;B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用7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B组较高(10%),A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用3天加服维生素B2 30 mg/d连用10天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满意,既经济又合理.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色素失禁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6个月,因周身出现条状花纹就诊.患儿出生7~8天后,四肢开始出现点滴状淡红色斑,部分红斑颜色逐渐加深呈褐色,部分红斑基础上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水疱,水疱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患儿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发育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梁红忠;田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全反式维A酸对UVA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UVA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胶原生物合成的影响,为应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光老化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正常人来源的单层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经UVA照射后立即加入含不同浓度at-RA的培养液,共2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3H-脯氨酸检测细胞胶原合成情况.结果在各组之间细胞增殖差别无显著性时,at-RA浓度为10-6mmol/L和10-5mmol/L的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细胞胶原合成显著增高(P<0.05,P<0.01);而at-RA浓度为10-4mmol/L的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细胞胶原合成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体外细胞培养情况下,相对低浓度的at-RA(10-6mmol/L,10-5mmol/L)可逆转UVA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胶原生物合成的降低,而相对高浓度(10-4mmol/L)则不能.

    作者:雷小兵;谭升顺;彭振辉;冉立伟;张江安;刘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乐山市100例无损伤变应原试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共100例,男32例(23~79岁),女68例(3~67岁).拟诊为湿疹53例(急性湿疹18例、亚急性湿疹11例、慢性湿疹24例),皮炎26例(化妆品皮炎15例、芒果皮炎4例、脂溢性皮炎5例、神经性皮炎2例),唇炎2例,荨麻疹12例,瘙痒症6例,哮喘1例.

    作者:王加凌;祝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阴恶性肿瘤中P21WAF1/CIP1 P53及HPV 6/11HPV 16/18的检测和意义

    目的探讨P21WAF1/CIP1,P53及HPV6/11,16/18与外阴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P21WAF1/CIP1,P53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6/11,16/18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结果 P21WAF1/CIP1,P53在外阴恶性肿瘤组、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组、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40.00%(12/30)、63.33%(19/30),52.38%(11/21),47.62%(10/21),0(0/10)和0(0/10);外阴病变各组P21WAF1/CIP1,P5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HPV6/11、16/18在外阴恶性肿瘤组、VIN组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00%(18/30)和33.33%(10/30),42.86% (9/21)和28.57%(6/21),正常对照组没有检测出;HPV6/11阳性率外阴恶性肿瘤组、VIN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外阴恶性肿瘤组HPV16/18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21WAF1/CIP1P53及HPV感染在外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邢兰瑛;范引侠;白雅卉;樊江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胆石症82例皮肤瘙痒的分析

    目的探讨胆石症与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有条件地选择82例胆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皮肤瘙痒及皮损情况进行观察,并作相关检查.以单纯性阑尾炎作对照.结果①瘙痒程度与黄疸程度、皮疹面积、瘙痒持续时间及睡眠困难程度呈正相关;②瘙痒与结石部位有关,结石位于胆管(包括胆总管及肝内胆管)者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结石位于胆囊者;③胆石症患者的胆总管内径、血清总胆汁酸及直接胆红素数值均明显高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结论胆石症患者皮肤瘙痒与黄疸程度、结石发生部位及胆道梗阻有关.

    作者:陆富永;李德宪;杨威;明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白色萎缩1例

    患者男,18岁.双小腿、踝部、足跟部反复出现瘀点、瘀斑、水疱、溃疡及象牙白色萎缩斑,伴疼痛.皮损组织病理为真皮血管增生、充血,血管内有透明血栓形成,管壁增厚,管腔闭塞,血管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伴红细胞外渗.本例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局部中药蒸发罨包痊愈.

    作者:张维;常成荣;冯西恩;王俊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更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

    目的缩短病程,预防或减少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方法发病早期用更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治疗,并与用阿昔洛韦、α-干扰素治疗者对照.结果在皮损愈合时间、止痛时间及PHN的发生率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其皮损愈合及止痛时间均缩短,PHN发生率降低.

    作者:李丽萍;陈美珍;徐向东;卢淑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蕊胶囊联合迪维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蕊胶囊联合迪维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外用0.025%迪维霜,对照组外用氯柳酊搽剂,均2次/d. 两组患者均口服三蕊胶囊500 mg,3次/d.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35,P<0.05);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χ2=12.12,P<0.01).结论三蕊胶囊联合迪维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可供临床选用.

    作者: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下血管球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左足趾甲变形伴压痛30余年就诊.患者30余年前偶然因左足趾疼痛发现甲板有部分隆起,因对日常生活无大妨碍而一直未特殊处理,但一直有轻压痛.因近来压痛明显而就诊.

    作者:袁姗;雷鹏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阴部巨大皮赘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外阴赘生物10余年.体检:右侧大阴唇外侧上端见一带蒂赘生物,长度延及肛门,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有皱褶,蒂长约4~5 cm,蒂直径约为0.7~0.3 cm,末端有一囊状突起,触之柔软,有弹性,有小袋样的感觉,囊大小为4 cm×4 cm×2.5 cm.拟诊皮肤巨大软纤维瘤,予以微波手术切除,创面愈合佳,病理确诊为皮赘.

    作者:韦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药黄白液对豚鼠生殖器疱疹复发感染模型的影响

    目的从动物实验角度进一步探讨中药黄白液防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 50只雌性豚鼠以阴道接种建立生殖器疱疹初发模型及紫外线照射法诱导复发皮损,观察了黄白液三个剂量(1.41 g/ml,1.128 g/ml和0.902 g/ml)对感染豚鼠的外阴皮损、阴道拭子病毒滴度及干扰素效价的影响,并以阿昔洛韦及生理盐水作了对照.结果黄白液对初发及复发感染豚鼠外阴皮损积分的改变与阿昔洛韦相当(P>0.05),诱导感染豚鼠干扰素产生的功能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又以高剂量(1.41g/ml,相当于人剂量120 g/100 ml)为优.在复发感染中,黄白液组有5只豚鼠未出现皮损.初发感染豚鼠测得的阴道拭子病毒滴度的结果显示阿昔洛韦优于黄白液低剂量组及黄白液中剂量组(P<0.05),而复发感染中则以黄白液组为优.结论黄白液不仅有直接抑制HSV-Ⅱ复制与排放的功能,还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持续抗病毒,从而能有效控制生殖器疱疹的复发.

    作者:杨志波;谭金华;欧阳恒;戴永江;许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VEGF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银屑病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处皮肤、正常健康人皮肤及体外培养的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VEGF的表达;②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KC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结果①银屑病皮损处VEGF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和正常人皮肤(P均<0.001),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体外培养的银屑病皮损处和非皮损处KC 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均<0.001);银屑病皮损处KC与非皮损处KC相比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GF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作者:张宪旗;冯捷;马慧群;牟宽厚;李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皮肤病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DLQI调查问卷,选取门诊患者214例,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完成问卷的填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寻常疣、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等的影响大.结论上述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的疾病对于生活质量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同.

    作者:党宁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足叶草酯酊治疗肛周尖锐湿疣274例

    1995年~2003年,本科门诊应用 20%足叶草酯酊(加拿大博爱药厂生产),治疗肛周尖锐湿疣 27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树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种类分析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1 443例,取标本行10%KOH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结果真菌镜检阳性594例(41.2%),主要为足癣230例(38.7%)、甲真菌病165例(27.8%)、手癣80例(13.5%);分离菌株221株,其中红色毛癣菌97株(43.9%)、须癣毛癣菌65株(29.4%)、念珠菌31株(14.0%),其他菌种28株(12.7%).结论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中足癣常见;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须癣毛癣菌位于第二,念珠菌居第三.

    作者:牛桃香;骆志成;石磊;武三卯;李文竹;周晓黎;薛晓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西银星竹鼠与人马尔尼菲青霉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动物与人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收集16只广西银星竹鼠进行真菌学研究.结果从15只竹鼠体内分离出与人类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菌一致的马尔尼菲青霉菌,阳性率达93.2%.结论野生竹鼠自然携带马尔尼菲青霉菌,但无病态,其可能为该菌的贮存宿主.其分泌排泄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致人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在免疫功能低下时而致病.

    作者:吴易;李菊裳;梁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他扎罗汀的研究进展

    他扎罗汀是第一个受体选择性、第三代芳香维A酸类药物,主要选择性地结合二种维A酸受体(RAR-β;RAR-γ),但不与维A酸X受体(RXR)结合.临床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银屑病、痤疮,并用于角化异常性疾病、毛囊皮脂腺疾病、皮肤癌前期病变,临床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潘小钢;毛舒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尖锐湿疣的原位杂交组化和免疫组化对比研究

    目的寻找尖锐湿疣的一种较确切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对48例尖锐湿疣(CA)档案蜡块作连续切片,分别作HE、原位杂交组化HPV-DNA和免疫组化HPV-Ag(HPV衣壳抗原)染色,在光镜下对比观察,统计分析.结果 30例免疫组化阳性病例,进行原位杂交组化和重复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18例免疫组化阴性病例,原位杂交组化13例(72.2%)阳性,重复免疫组化染色5例(27.2%)阳性;在连续切片上,显示原位杂交组化比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HPV原位杂交组化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方法与免疫组化相似,可以在临床病理科推广应用.

    作者:余俐;彭杰;彭杰青;暴菊英;邬全会;柳息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硫黄软膏治疗阴虱病48例

    本院自2000年以来接诊48例阴虱病患者,均以25%的硫黄软膏外涂治疗,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收效迅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用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