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皮肤病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党宁宁

关键词:皮肤病,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DLQI调查问卷,选取门诊患者214例,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完成问卷的填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寻常疣、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等的影响大.结论上述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的疾病对于生活质量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皮肤病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DLQI调查问卷,选取门诊患者214例,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完成问卷的填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湿疹、瘙痒症、银屑病等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寻常疣、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等的影响大.结论上述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的疾病对于生活质量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同.

    作者:党宁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阴恶性肿瘤中P21WAF1/CIP1 P53及HPV 6/11HPV 16/18的检测和意义

    目的探讨P21WAF1/CIP1,P53及HPV6/11,16/18与外阴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P21WAF1/CIP1,P53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6/11,16/18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结果 P21WAF1/CIP1,P53在外阴恶性肿瘤组、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组、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40.00%(12/30)、63.33%(19/30),52.38%(11/21),47.62%(10/21),0(0/10)和0(0/10);外阴病变各组P21WAF1/CIP1,P5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HPV6/11、16/18在外阴恶性肿瘤组、VIN组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00%(18/30)和33.33%(10/30),42.86% (9/21)和28.57%(6/21),正常对照组没有检测出;HPV6/11阳性率外阴恶性肿瘤组、VIN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外阴恶性肿瘤组HPV16/18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21WAF1/CIP1P53及HPV感染在外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邢兰瑛;范引侠;白雅卉;樊江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毫米波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毫米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先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随后将湿润烧伤膏外用于溃疡面.对照组40例采用CQ-BS7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91,P<0.01).结论毫米波联合湿润烧伤膏对皮肤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宇;杨西群;许扬;熊霞;陈德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伊曲康唑联合维生素B2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合理用量及疗程.方法 A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用3天加服维生素B2 30 mg/d连用10天;B组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用7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B组较高(10%),A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用3天加服维生素B2 30 mg/d连用10天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满意,既经济又合理.

    作者:林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白色萎缩1例

    患者男,18岁.双小腿、踝部、足跟部反复出现瘀点、瘀斑、水疱、溃疡及象牙白色萎缩斑,伴疼痛.皮损组织病理为真皮血管增生、充血,血管内有透明血栓形成,管壁增厚,管腔闭塞,血管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伴红细胞外渗.本例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局部中药蒸发罨包痊愈.

    作者:张维;常成荣;冯西恩;王俊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药黄白液对豚鼠生殖器疱疹复发感染模型的影响

    目的从动物实验角度进一步探讨中药黄白液防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 50只雌性豚鼠以阴道接种建立生殖器疱疹初发模型及紫外线照射法诱导复发皮损,观察了黄白液三个剂量(1.41 g/ml,1.128 g/ml和0.902 g/ml)对感染豚鼠的外阴皮损、阴道拭子病毒滴度及干扰素效价的影响,并以阿昔洛韦及生理盐水作了对照.结果黄白液对初发及复发感染豚鼠外阴皮损积分的改变与阿昔洛韦相当(P>0.05),诱导感染豚鼠干扰素产生的功能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又以高剂量(1.41g/ml,相当于人剂量120 g/100 ml)为优.在复发感染中,黄白液组有5只豚鼠未出现皮损.初发感染豚鼠测得的阴道拭子病毒滴度的结果显示阿昔洛韦优于黄白液低剂量组及黄白液中剂量组(P<0.05),而复发感染中则以黄白液组为优.结论黄白液不仅有直接抑制HSV-Ⅱ复制与排放的功能,还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持续抗病毒,从而能有效控制生殖器疱疹的复发.

    作者:杨志波;谭金华;欧阳恒;戴永江;许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多型别原位杂交检测

    目的探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多型别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DNA的敏感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通过广谱生物素标记的HPV-DNA探针,对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 6,11,16,18,30,31,33,35,45,51,52型DNA进行检测.结果在35例标本中,有33例HPV-DNA呈阳性反应,阳性率94.3%.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表皮浅层空泡细胞的细胞核内,多呈片状或灶状分布.结论用广谱生物素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HPV多型别,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强的优点,并能进行病毒的组织学定位.

    作者:吴文中;佟菊贞;林汉良;吴惠茜;张书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他扎罗汀的研究进展

    他扎罗汀是第一个受体选择性、第三代芳香维A酸类药物,主要选择性地结合二种维A酸受体(RAR-β;RAR-γ),但不与维A酸X受体(RXR)结合.临床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银屑病、痤疮,并用于角化异常性疾病、毛囊皮脂腺疾病、皮肤癌前期病变,临床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潘小钢;毛舒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患儿女,10岁.因关节疼痛伴血尿2月,全身皮肤起水疱1月余入院.入院后查抗核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疱;直接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IgG,IgA,IgM,C3呈线状沉积.诊断为儿童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李亚萍;肖嵘;文海泉;苏玉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头孢菌素治疗性传播感染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头孢菌素更新换代产品陆续进入临床,为治疗各种感染,尤其是细菌性感染,其中特别是对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所所起的感染、院内感染和对青霉素类过敏者提供了有效而又不易耐药的新药,为临床所广泛应用.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微创切口掏除法治疗腋臭2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方法美兰在腋毛外缘画线标记,腋窝中央为切口线,长约3~4 cm.局麻后切开皮肤至筋膜,纯性分离,翻开皮瓣,剪除毛囊、汗腺,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创面,1-0线缝合并打包包扎.结果所有患者腋部切口均Ⅰ期愈合,248例气味完全消失,2例残留轻度气味.随访150例,术后瘢痕不明显,无牵拉及继发畸形.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血肿,共6例.结论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手术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许冬生;孔生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荨麻疹450例变态反应检测及脱敏治疗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脱敏治疗效果.方法对450例患者进行吸入物变应原及食物变应原皮试,并对二者均阳性者386例进行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结果吸入物变应原中,阳性率高的依次为夏秋花粉、多价霉菌Ⅱ、室内尘土等;食物变应原中,阳性率高的依次为海鱼、虾、小麦、白菜等;脱敏治疗有效率为68.91%.结论病因明确,治疗得当,特异性脱敏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作者:李本利;陈淑华;宋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足叶草酯酊治疗肛周尖锐湿疣274例

    1995年~2003年,本科门诊应用 20%足叶草酯酊(加拿大博爱药厂生产),治疗肛周尖锐湿疣 27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树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胆石症82例皮肤瘙痒的分析

    目的探讨胆石症与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有条件地选择82例胆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皮肤瘙痒及皮损情况进行观察,并作相关检查.以单纯性阑尾炎作对照.结果①瘙痒程度与黄疸程度、皮疹面积、瘙痒持续时间及睡眠困难程度呈正相关;②瘙痒与结石部位有关,结石位于胆管(包括胆总管及肝内胆管)者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结石位于胆囊者;③胆石症患者的胆总管内径、血清总胆汁酸及直接胆红素数值均明显高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结论胆石症患者皮肤瘙痒与黄疸程度、结石发生部位及胆道梗阻有关.

    作者:陆富永;李德宪;杨威;明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阴部巨大皮赘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外阴赘生物10余年.体检:右侧大阴唇外侧上端见一带蒂赘生物,长度延及肛门,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有皱褶,蒂长约4~5 cm,蒂直径约为0.7~0.3 cm,末端有一囊状突起,触之柔软,有弹性,有小袋样的感觉,囊大小为4 cm×4 cm×2.5 cm.拟诊皮肤巨大软纤维瘤,予以微波手术切除,创面愈合佳,病理确诊为皮赘.

    作者:韦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目的构建表达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基因重组蛋白.方法用PCR方法从淋病奈瑟菌WHO标准株E株基因组扩增出PorB基因片段,插入pUCm-T载体中,序列测定正确后,将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中,进一步测序正确后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结果获得淋病奈瑟菌PorB蛋白基因,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表达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蛋白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在34kD位置有特异条带,PorB蛋白在宿主菌中高表达.结论基因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orB的功能,并有可能用于淋病预防疫苗的研制.

    作者:陆春雪;谭立志;朱翠明;万艳平;余敏君;杨胜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

    先天性皮肤缺损(CAS)是一种罕见的出生时皮肤局限或广泛缺损的疾病,以一定部位的皮肤缺损为特征,可伴有其它发育异常,遗传方式尚难确定.本文报告1例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

    作者:陈麒翔;李占魁;刘雅;李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更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

    目的缩短病程,预防或减少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方法发病早期用更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治疗,并与用阿昔洛韦、α-干扰素治疗者对照.结果在皮损愈合时间、止痛时间及PHN的发生率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强的松等联合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其皮损愈合及止痛时间均缩短,PHN发生率降低.

    作者:李丽萍;陈美珍;徐向东;卢淑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种类分析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1 443例,取标本行10%KOH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镜检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结果真菌镜检阳性594例(41.2%),主要为足癣230例(38.7%)、甲真菌病165例(27.8%)、手癣80例(13.5%);分离菌株221株,其中红色毛癣菌97株(43.9%)、须癣毛癣菌65株(29.4%)、念珠菌31株(14.0%),其他菌种28株(12.7%).结论兰州地区浅部真菌病中足癣常见;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须癣毛癣菌位于第二,念珠菌居第三.

    作者:牛桃香;骆志成;石磊;武三卯;李文竹;周晓黎;薛晓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VEGF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银屑病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处皮肤、正常健康人皮肤及体外培养的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VEGF的表达;②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KC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结果①银屑病皮损处VEGF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和正常人皮肤(P均<0.001),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体外培养的银屑病皮损处和非皮损处KC 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均<0.001);银屑病皮损处KC与非皮损处KC相比VEGF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GF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作者:张宪旗;冯捷;马慧群;牟宽厚;李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