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一家系五例

周瑶;鄢小燕

关键词: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患者, 呼吸困难, 饮食量, 入院前, 状态, 药物, 下肢, 声音, 咳嗽, 活动, 发病, 大口
摘要:患者 男,46岁。因“全身不能活动,瘫软伴呼吸困难1天”入院。患者入院前一天晚上因劳累后出现下肢乏力,不能行走,后发展至全身无力,完全不能动弹,处于软瘫状态。能眨眼,说话、咳嗽困难,声音含糊,并大口喘气。发病前无明显饮食量增加及性情改变,未服用任何药物。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汉族人群D11S2010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STR,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是由2~7,bp核心序列串联重复构成,它的多态性主要由核心序列的数目变异所致[1].

    作者:丛斌;闫玉仙;彭郁葱;姚玉霞;马春玲;王俊霞;尤红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家三代3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先证者女,3岁,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00 g.新生儿期曾出现明显黄疸,持续20余天后消失,是否有抽搐史不详.目前体格发育正常,但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不会说话及独立行走,双手肌张力较高.先证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X,inv(3)(p21q26).家系调查发现,先证者之父(29岁),表型正常.染色体核型为46,XY,inv(3)(p21q26).其母自然流产1胎,足月产1胎(先证者).先证者之祖父(61岁),表型正常.染色体核型为46,XY,inv(3)(p21q26).祖母生育一男(先证者之父)一女,无自然流产史.先证者之母和祖母染色体核型正常.

    作者:吴忠琴;文秋生;王鸿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种改进的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简便易行的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方法在两轮PCR中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质粒DNA模板,两者分别缺少正向或反向外侧引物可结合的互补序列;当两种模板和两条外侧引物同时存在于一个反应管时,可以完全避免对野生型目的基因全长的扩增.第1轮PCR由正向外侧引物和突变引物合成大引物,这一产物无需凝胶纯化而直接用于第2轮PCR.第2轮PCR的第1阶段由大引物延伸合成全长突变终产物,两条外侧引物则在第2阶段指数扩增,所有终产物均含所需致突变位点.结果用此方法对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15种稀少突变类型进行定点诱变,并将诱变得到的全长人β珠蛋白基因克隆到pGEM○ R-T载体后全长测序,所有克隆均鉴定为所需突变型.结论这种改进的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省时、省工,诱变的成功率可00%,适于实验室常规应用.

    作者:莫秋华;徐湘民;钟雄霖;刘忠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巨大舌-脐膨出综合征与基因组印记

    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是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特殊遗传现象。巨大舌-脐膨出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 BWS)的致病基因位于印记基因聚集的11p15.5,并且其发病与基因组印记的机理有关,印记基因p57KIP2、IGF2/H19、LIT1在BWS时出现了变异或印记丢失(loss of imprinting, LOI)。作者对近几年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结果为终阐述BWS的发病机理和基因组印记的遗传学特征与生物学意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朱喜科;路平;卢岩;邵阳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D12S391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目的解决长期困扰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分型上存在的准确性和标准化问题.方法先用PCR扩增出D12S391基因座的9个等位基因片段,将其插入pUC重组质粒中,经DNA测序分析证实插入片段的结构及大小,用国际标准将插入的等位基因片段进行命名,后经转染、扩大培养、扩增及再鉴定后,制备出标准的D12S391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结果应用此法制备出大量的D12S391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并将其用于调查该基因座在德国Mainz地区、日本Miyazaki地区及中国成都汉族、北京汉族、新疆维吾尔族和甘肃回族6个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频率.D12S391基因座在各群体中均有较高的多态性,其非父排除概率及个人识别能力分别为0.609~0.786和0.940~0.952.结论该法制备的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在法医科学实践中应用价值极高,D12S391基因座是一个非常适合于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科学应用的遗传标记.

    作者:张林;辛军平;陈国弟;廖淼;李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Dystrophin基因第51内含子全序列的测序及序列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dystrophin基因第51内含子的序列特点.方法用步移法测定第51内含子全序列.测序结果用软件进行重复序列、基质附着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 MAR)等分析,将全序列剔除重复序列后进行CpG岛、启动子、开放性可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及未鉴定的低拷贝重复序列分析.结果第51内含子由38 725 bp组成,GC含量为36.34%,重复序列占37.53%.重复序列中以L1序列含量高,占整个内含子的15.38%.在第51内含子发现有4个MAR和1个TopoⅡ位点.在正反链上均发现有预测的ORF,但根据预测的氨基酸序列未在蛋白质库中发现有同源蛋白.结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部分内含子的扩增可能与L1序列的插入有关;并非所有的重复序列均与染色体重排有关;在第51内含子未发现重叠有其他基因结构;该内含子内密集有4个MAR结构,可能与形成缺失有关的染色质结构有关.

    作者:潘速跃;张成;刘焯霖;陈国俊;盛文利;卢锡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中一例可疑个体与其流产胎儿的DNA检测

    目的 通过测定一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 DM)家系中一例临床可疑女性DM个体与其流产胎儿的肌强直蛋白激酶(myotonic protein kinase, MTPK)基因中CTG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证实DM家族中的患者及可疑个体需进行产前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用长模板扩展TMPCR法检测孕母血、肌肉及胎儿组织19q13.2-3位点上肌强直蛋白激酶基因(MTPK)3′端非翻译区上CTG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结果 该可疑个体外周血白细胞、肌肉及胎儿组织中MTPK基因CTG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均高于正常,并与血液及肌肉DNA中的CTG三核苷酸重复拷贝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具有DM家族史的孕妇应早期进行分子诊断与产前检查,降低DM的发病率。

    作者:毕晓莹;谢惠君;郑惠民;丁素菊;张社卿;许谆;任大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与成人多囊肾病PKD2基因紧密连锁的四种微卫星DNA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

    目的 分析与成人多囊肾病PKD2基因紧密连锁的4种微卫星DNA D4S1534、D4S1563、D4S423和D4S414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为该病的异质性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对部分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人的上述4个微卫星DNA进行了多态分析。 结果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D4S1534、D4S1563、D4S423和D4S414的等位片段分别有11种、14种、17种和15种,其等位片段大小分别为142~162 bp、205~235 bp、103~135 bp和236~264 bp,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872、0844、0921和0871。结论 在研究的中国汉族人群中,D4S1534、D4S1563、D4S423和D4S414这4种微卫星有较多的等位片段,均是高度多态的遗传标记,为人类群体遗传学提供了数据,表明这4种微卫星可用于成人多囊肾病的遗传异质性的研究、连锁分析、法医学个体鉴定和亲权鉴定。

    作者:丁兰;孙岩;张思仲;周宏远;彭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先天性裂手裂足一家系12例

    先证者(Ⅱ4) 女,43岁.双侧手、足畸形,食指、中指完全缺如,拇指向内轻度弯曲,无名指与小指并指,其中无名指特别长,拇指及并指活动自如.双足的第2、3趾完全缺如,第4、5趾发育良好.行走较慢,可进行简单的劳动.

    作者:袁志刚;叶英;江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46,XX,del(18)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

    患者女,27岁.因间断性发热,面色苍白就诊.查体:神清,贫血貌,颈部、腋下可触及6个肿大的淋巴结,肝、脾未触及,左大腿皮肤有少量出血点.血象检查:Hb 70 g/L,WBC 96.6×109/L, PLT 11×109/L;中性粒细胞0.03,淋巴细胞0.04,单核细胞0.01,幼稚细胞0.92.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活跃,M∶E=228∶1,粒系增生活跃占91.2%,其中原粒细胞占53.2%,早幼粒细胞占6%,原粒细胞的胞体较大,胞浆量较少,核染色质呈细沙状,核仁明显.全片未找到巨核细胞.过氧化酶染色阳性率占34%.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

    作者:温莉娟;刘利明;严智昌;侯美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一家系

    先证者(Ⅳ3) 女,7个月.因反复惊厥7个月,加重4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第3天出现惊厥,颅脑CT、血钙及血糖均正常,按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2周无效.此后每1~2个月惊厥1次,表现为肌阵挛性发作,每次持续1~2 min.入院前4天惊厥频繁,每日4~5次.患儿体格、智力发育正常.查体无阳性体征.入院后颅脑CT及睡眠脑电图检查正常,血钙、血镁及血糖正常.予德巴金治疗,随访5个月未再出现惊厥.

    作者:张爱梅;曹秋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个癌症多发家系

    先证者(Ⅲ6) 女,13岁.因鼻衄、皮下瘀斑10余天就诊.经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经治疗于发病2月后死亡.

    作者:郭建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D16S539、D7S820和D13S317位点在新疆哈萨克族中的遗传多态性

    目的了解新疆哈萨克族人群D16S539、D7S820、D13S317 3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多重PCR扩增,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对102名无关个体及8个家系42人的哈萨克族人群进行调查,并与其他人群进行了比较.结果 3个位点分别检测出8、7、8个等位片段,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期望杂合度为:0.9439、0.9356、0.9304,累积多态信息量为0.9905、个体识别为0.9998、非父排除率为0.9572,与其他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家系调查中无一突变发现,均按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结论 3个STR位点的综合检验在法医学应用及群体遗传学中显示了较高的价值.

    作者:陈雪玲;黄辰;袁育康;刘日明;许健;宋土生;李生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46,XX,t(10;18)一例

    患者女,32岁,已婚.表型及智力正常.婚后妊娠7次,第1次为停经40余天行人工流产,其余6次均于停经两个月左右出现阴道流血而自然流产.夫妇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做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方法制片,G显带分析,患者核型为46,XX,t(10;18)(18qter→18q2.1∷10pter→10qter).其丈夫核型正常.

    作者:张丽双;汪爱华;李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内蒙古汉族儿童过敏性紫癜与HLA-DQA1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内蒙古汉族儿童HLA-DQA1等位基因与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 AP)的遗传易感性及其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70例内蒙古汉族儿童AP和90名健康儿童HLA-DQA1等位基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病例组DQA1*0301基因频率为33.4%,明显高于对照组(10.6%)(P<0.01);DQA1*0302基因频率为6.7%, 明显低于对照组(19%)(P<0.01).(2)单纯皮肤紫癜病例组与对照组DQA1*0301和0302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伴有胃肠、关节、肾脏损害病例DQA1*0301基因频率分别为26.7%、28.5%和2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6%)(P均<0.01);而DQA1*0302基因频率分别为3.9%、5.7%和9.6%,分别与对照组(19%)比较,肾脏损害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肠和关节损害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HLA-DQA1*0301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汉族儿童AP发病单体型中一个遗传易感基因, 具此基因者可能更易出现胃肠、关节和肾脏损害;而DQA1*0302等位基因可能为其遗传保护基因,对出现胃肠、关节损害可能有拮抗作用.

    作者:任少敏;仝林虎;锡林高娃;睢俊卿;高忠献;闫文瑛;李维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6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不平衡研究

    目的探索6号染色体的有关微卫星标记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对115个精神分裂症同胞及核心家系,按照不同的诊断分类,以分布于6号染色体的28个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不平衡研究.并分别按照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及发病年龄分成不同的亚组,在不同的亚组中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以XDT和MAPMAKER/SIBS软件系统完成所有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在4种不同的诊断分类下,D6S1960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不平衡关系具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小于0.005.在以各项PANSS量表和不同发病年龄所分亚组的分析中表明,只有D6S1960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不平衡关系值始终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6号染色体短臂D6S1960附近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作者:邓红;刘协和;蔡贵庆;Henry Terwedow;王朝羲;徐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载脂蛋白(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 apo (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pentanucleotide repeats,PN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对153名中国汉族正常人和165例冠心病患者apo(a)PN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冠心病组apo(a)PNR(TTTTA)5/8基因型频率(0.188)和(TTTTA)5等位基因频率(0.1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39,0.026),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 结论 apo(a)PNR基因多态性与人群易患冠心病有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胡波;周新;李林;李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p53基因突变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银染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喉鳞癌新鲜或冰冻组织中p53外显子5~8的基因突变。结果 ⅠⅡ、ⅢⅣ喉鳞癌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9.2%(18/26)和85.3% (29/34),P>0.05; 高、中、低分化程度的突变率依次为52.9%(9/17)、83.3%(20/24)和94.7%(18/19),P<0.05;有、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突变率分别为96.4%(27/28)和62.5%(20/32),P<0.01。从47例SSCP阳性标本中随机抽取20例进行测序,19例测序为阳性,二者符合率为95%。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病理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晓晴;王力红;刘世喜;欧阳雪松;梁传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研究进展

    染色体易位是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可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帮助下增加正常妊娠的机会.现就相互易位减数分裂的情况进行综述,并讨论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策略.

    作者:谭跃球;卢光琇;李麓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国苗族、布依族、土族和独龙族群体中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 2C19(cytochrome P450 2C19,CYP2C19)在中国4个民族群体中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了无血缘关系的苗族、布依族、土族和独龙族人群的基因型.结果 CYP2C19*2突变基因在苗族、布依族、土族和独龙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0.291、0.329、0.315和0.349.4个群体经检验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论中国苗族、布依族、土族和独龙族人群的CYP2C19*2突变基因频率与欧洲、非洲人群差异较大,而与亚洲人群相近.

    作者:张松;董兆文;唐莉;周强;武占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