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屑病伴发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庞晓文;杨雪琴;李雪迎;肖宏志

关键词:银屑病, 高脂血症
摘要:目的 探讨银屑病伴发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及内在机制.方法 对413例住院银屑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伴有高脂血症的银屑病患者占同期住院银屑病患者总数的25.91%,其住院时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银屑病平均始发年龄均明显大于不伴高脂血症者;伴高脂血症的银屑病患者中,吸烟者比例及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肝功异常及肾脏损害发生率均高于不伴高脂血症者,而饮酒者比例亦较高.银屑病严重型比例则低于不伴高脂血症者.结论 高脂血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银屑病严重型、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肝功异常及肾脏损害可能与银屑病伴发高脂血症有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学分型、基因分型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阴道加德纳菌(GV)的不同生物学型别和基因型别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Biswas标准诊断BV;根据Briselden方法对GV进行生物学分型;运用ARDRA方法(扩增rDNA限制性分析)对G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BV现患率为24.1%;BV患者的GV检出率(48.4%)高于非BV患者(13.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共检测出7种型别,1,2,3,4型在BV患者的分布显著高于非BV患者(P<0.001),5型在非BV患者分布高于BV患者(P<0.05),未检出6型;将50株GV分为A,B,C三个基因型,没有发现基因型与BV有相关性.结论 GV的不同生物型别与BV发病相关,未发现与BV发病相关的基因型别.

    作者:岳颖;车雅敏;纪岩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UVA、窄谱UVB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UVA、窄谱UVB(NB-UVB)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UVA,NB-UVB照射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对照1组用UVA,NB-UVB照射;对照2组口服阿维A胶囊.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1组为72.5%,对照2组为75.0%.治疗组与对照1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UVA,NB-UVB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好.

    作者:王仁珍;王红;刘菡;刘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术切除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手术切除较大疣体后继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8周减少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尖锐湿疣患者中32例仅进行手术切除疣体(手术治疗组),另外26例在手术切除疣体创面愈合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8周(联合治疗组).观察患者在4,8,12周时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手术治疗组在4周,8周和12周时的复发率分别为25.0%,13.0%和16.0%,联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3%,0和0.5%咪喹莫特乳膏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1%,主要表现为用药局部红斑、瘙痒、水肿、灼热、疼痛和糜烂,但均能耐受且暂停用药后可迅速消退,无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手术切除后继用5%咪喹莫特乳膏8周,可能是一种安全且可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慧敏;樊利平;沈香荣;耿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青少年病毒疹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病毒疹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对2005年3~6月间出现高热、发疹等病毒感染征象的42例青少年患者进行了相关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5例确诊为风疹,其余37例考虑病毒疹.结论 对春夏季节集中发病且具有高热、发疹等病毒感染征象的患者,由于可引起发热发疹性皮肤病的病毒种类繁多,临床早期特异性抗体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排除其他发疹性皮肤病且不能鉴定致病病毒类型的情况下,可考虑诊断病毒疹.

    作者:李东霞;贺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干扰素中和抗体对重组α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干扰素中和抗体(NA)对重组α干扰素(IFN-α)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86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采用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测定NA阴性者,经微波或CO2激光治疗后给予局部干扰素治疗,每次3×106IU,每周2次,疗程3~9个月(平均6个月),疗程中定期测定NA.结果 86例患者治疗后NA阳性11例(12.79%),其中治疗后3,4,5,6及6个月后检出分别是1,2,3,2例及3例.NA阳性组HPV复发率(72.72%)高于NA阴性组(25.33%);临床治愈率(27.27%)低于NA阴性(74.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IFN-α治疗尖锐湿疣NA阳性率不高,但NA可以影响IFN-α的疗效.

    作者:付明建;尚艳华;刘定立;王宗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Fractalkine和其受体Cx3CR1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Fractalkine/Cx3CR1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期)皮损26例、皮损周边0.5 cm皮肤8例和正常皮肤15例中Fractalkine/Cx3CR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PASI(疾病严重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Fractalkine/Cx3CR1阳性率较皮损周围0.5 cm范围皮肤明显增强(P<0.05),正常皮肤中未见Fractalkine/Cx3CR1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Fractalkine的表达与PASI呈正相关(γ=0.6097,P<0.01),Cx3CR1的表达与PASI无相关性(γ=0.2965,P>0.05).结论 Fractalkine/Cx3CR1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文韬;朱里;胡志国;涂亚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口服保法止(非那雄胺)致乳房肿痛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脱发予保法止(非那雄胺)1mg,1次/d口服.3个月后患者自述脱发明显减轻,并有细软新发长出,但感双侧乳房胀痛,以右侧为甚.查体:头顶有新发长出(汉密尔顿分级:Ⅱ~Ⅲ级),双侧乳房轻度肿胀,右侧较明显,表面皮肤正常,右侧乳房内上象限可触及一1 cm×1 cm小结节,活动度可,压痛明显,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乳房X线摄影未见恶性征象.因考虑该患者乳房肿胀与口服保法止有关,故嘱其停用保法止,改为达菲欣(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治疗并定期随访.停药1月后复诊,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丁晓岚;蔡林;张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纤维介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皮损中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人纤维介素(human fibrinogen-like protein 2,hfgl 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皮损中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LE和结节性血管炎各20例皮损中hfgl 2的水平.结果 40例患者病变血管的内皮细胞、管周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可见hfgl 2的分布及纤维蛋白沉积.对照组标本中仅部分血管见微弱的hfgl 2分布.各疾病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活动期SLE患者皮损中hfgl 2与SLEDAI(狼疮活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hfgl 2可能在皮肤血管炎类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利平;严伟明;陈红英;朱传龙;罗小平;宁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PDL 585 nm激光在体外对人成纤维细胞p16INK4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致死量PDL585 nm激光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p16INK4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成纤维细胞p16INK4a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结果 经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后,成纤维细胞p16INK4a的表达增加,细胞停留在G0/G1期.结论 亚致死量的激光可引起成纤维细胞DNA损伤.

    作者:项蕾红;Henry HL Chan;丁蕙琳;郑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冷冻喷法治疗孕妇多发性尖锐湿疣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寻快捷、无副作用、彻底治愈孕妇尖锐湿疣、不影响正常分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用液氮枪向患者外阴、阴道内、肛周尖锐湿疣疣体上喷射液氮,约2 min,待疣体组织完全自然融解为1个冻融周期,可重复2~3个冻融周期.结果 23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22例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7.5天,治愈率95.65%.治疗中未诱发孕妇流产.出生婴儿体健,未发现乳头瘤病毒感染疾病.结论 液氮冷喷法治疗孕妇尖锐湿疣安全,治疗周期短,复发率低,临床可行.

    作者:李铁军;史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外耳道尖锐湿疣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0岁,河北三河人.4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外耳部见一黄豆大小红色赘生物,伴瘙痒,常搔抓,逐渐增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尖锐湿疣,未经治疗.既往体健.否认性病及冶游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HbsAg、抗-Hbe和抗-HBc均阳性,其他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外耳道可见1.0 cm×1.1 cm红色菜花状赘生物,高出皮肤表面,堵塞外耳道,质脆,基底部可见糜烂及白色分泌物渗出,有异味(图1).

    作者:常冬青;王文岭;安俞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40 mL静滴1次/d,对照组用2%普鲁卡因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均用药2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9.57%,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分别为34.79%和50.00%,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 在传统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可显著提高治愈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王惠茜;陈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槲皮素对皮肤增色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豚鼠表皮中黑素细胞的影响,观察外用槲皮素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为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中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槲皮素乙醇提取液外涂豚鼠背部皮肤并予红外线照射,5周后对涂药皮肤和对照皮肤进行活检.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分别制备病理切片,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改变,统计给药后表皮病理切片中黑素细胞数目和黑素含量.结果 豚鼠表皮外用槲皮素后黑素细胞数目明显增加,槲皮素实验组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及含黑素颗粒细胞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多,与阳性对照组8-甲氧补骨脂素(8-MO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槲皮素对棕黄色豚鼠背部皮肤有增色作用,具有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功能.

    作者:朱宇;王晓蓉;曲莉颖;马月眉;栗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O2激光联合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108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CO2激光加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58例),对照组用CO2激光治疗(50例),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96.55%,复发率为3.45%,对照组分别为62.00%,38.00%,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瘢痕形成率治疗组3.40%,对照组3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CO2激光加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副作用明显少于单纯用CO2激光方法.

    作者:肖红艳;康红芬;吕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二期梅毒2例误诊分析

    报告2例二期梅毒患者误诊情况.例1以阴囊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例2以头皮丘疹、结节破溃为主要表现,均伴痒感,院外分别多次误诊为阴囊湿疹和脓癣,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

    作者:谢震;林昭春;杨建文;刘杨英;万慧颖;杨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HIV-1 Tat蛋白促血管生成作用研究进展

    Tat蛋白是HIV-1基因组编码的6个调控蛋白中一个重要的调控蛋白,在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胞外HIV-1 Tat蛋白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新研究进展,包括Tat不同结构区域在促血管生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各种生长因子及化学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了Tat促内皮细胞及卡波西肉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为临床开发拮抗Tat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药物,抑制AIDS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陆丛笑;李静;耿美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140例均为2004年2月~2005年11月本科门诊玫瑰糠疹患者.治疗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3~38岁,平均25.12±4.36岁,平均病程2周.皮损位于躯干、四肢近端65例,泛发全身20例.对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15~39岁,平均26.31±3.86岁,平均病程2周.皮损位于躯干、四肢近端45例,泛发全身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有可比性.患者均无紫外线照射禁忌证,未曾应用过紫外线照射治疗.

    作者:窦惠茹;葛文娱;王琼玉;王永贤;曾维惠;彭振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银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泰安地区88例银屑病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Ⅱ,ID,DD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患者的性别及有无明确的家族史均无关联.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银屑病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作者:刘晓红;赵书平;赵子卿;赵荻;宋来涛;杨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寻常性银屑病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1例

    患者男,13岁.全身反复起红斑、鳞屑10月余.皮肤科情况:头皮、躯干和四肢可见大量鳞屑、红斑以及束状发,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B超和家族史提示患多囊肾.银屑病和多囊肾同时罹患,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理.

    作者:刘文丽;刘彤;牟宽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银屑病皮损鳞屑中两种微生物的检测及外用派瑞松效果

    目的 探讨银屑病发病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糠秕孢子菌感染的关系及观察外用派瑞松治疗效果.方法 对银屑病病人皮损进行细菌培养及真菌真接镜检,并外用派瑞松治疗.结果 银屑病患者金葡菌和糠秕孢子菌带菌率均高于正常对照(P<0.01;P<0.05),治疗后带菌率明显下降;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8.0%,72.0%.结论 金葡菌、糠秕孢子菌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派瑞松是治疗银屑病较好的药物之一.

    作者:郜玉玲;赵旭传;姜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