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赵进;黄培勇
目的 探讨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脂质体介导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采用MTT方法观察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观察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存活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存活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结论 存活素反义寡核苷核酸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提示存活素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银屑病的靶分子.
作者:王雷;杨励;吕雅洁;高滢;李巍;高天文;刘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 试验组46例,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 2次/d,阿昔洛韦缓释片0.4g,3次/d;对照组40例,阿昔洛韦缓释片0.4g,3次/d;两组均治疗至HSV-2 IgC,IgM抗体阴性,但长不超过6个月.结果 试验组3个月、6个月后HSV-2 IgG,IgM抗体的阴转率均比对照组高(P<O.05).结论 转移因子可提高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
作者:李伟;赵进;黄培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18岁.左下腹部疣状增生物15年,组织病理诊断符合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作者:倪浩;石年;陈用军;王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收治的21例DM, 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例单纯DM, PM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共21项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中有显著意义.结论 应考虑将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纳入DM, PM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
作者:徐文俊;方木平;李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入选者年龄18-81岁,男35例,女45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50.35岁,平均病程4.26天;对照组平均年龄48.96岁,平均病程5.21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刘忻怡;于秀利;宫莉;郭惠娟;王红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对创伤后湿疹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创伤后湿疹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创伤后湿疹的发病与创伤密切相关,病程较长,对治疗明显抵抗,多数需要用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区别于一般湿疹.结论 创伤后湿疹为独立的疾病,临床医生对它应有足够的认识.
作者:段德鉴;唐吉云;田斌;钟文俊;瞿锐;周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1000例荨麻疹患者应用点刺液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为本地区荨麻疹的防治及点刺试验变应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用30种变应原,加一个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一个组胺阳性对照,试验部位是前臂掌侧皮肤,相距4cm,滴1滴变应原后垂直点刺,20-30min后判读试验结果.结果 765例(76.5%)呈阳性.皮肤点刺试验中屋尘螨阳性率高,其次是粉尘螨等.结论 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北京地区重要变应原.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用于寻找荨麻疹患者的致病原因安全有效.
作者:赵梓纲;赵华;葛萍;李恒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免疫方式对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探索新型HSV-2DNA疫苗的有效免疫方式.方法 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HSV-2糖蛋白gD,gB,gC和早期表达蛋白ICP27的多表位复合DNA疫苗HV-pcDNA3.1.C57/BL6小鼠分为脂质体包裹pcDNA3.1空栽体质粒对照组、脂质体包裹HVpcDNA3.1质粒和裸质粒Hv-pcDNA 3.1肌肉注射免疫三组.ELISA检测小鼠血清HSV-2特异性IgG,IL-2和IFN-γ,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 与裸质粒免疫组相比,脂质体包裹HV-pcDNA3.1免疫组小鼠血清中HSV-2特异性IgG和IFN-γ表达明显增加,CTL活性增强.结论 脂质体包裹质粒比裸质粒肌肉注射方式免疫小鼠能显著提高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的免疫活性.
作者:徐金华;许炎;郑志忠;夏天;王健;梁俊;张臻;朱小华;朱乃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温清饮配合修复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用中药温清饮内服加外敷再喷涂修复肤;对照组35例用中药温清饮内服加外敷再外用海普林软膏.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6.36%,对照组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温清饮配合修复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好.
作者:张弘;王强;张奕全;莫令君;黎伟珍;袁少华;郭汉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右手拇指甲部脓疱浑浊增厚3年,全身红斑、脓疱2周.3年前患者右手外伤后拇指端出现脓疱,反复不愈,脓疱浑浊增厚.在当地诊所口服强的松等药,症状减轻,此后右拇指甲脱落.
作者:周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先天性厚甲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外胚叶缺陷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指(趾)甲的过度角化增厚及其他外胚叶缺陷,均与角蛋白异常有关.本文就先天性厚甲症的临床分型、致病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基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峥;梁燕华;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22岁.四肢皮肤水肿、硬化1年.查血嗜酸粒细胞340×106/L; ANA1:40(+).皮损组织病理:真皮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可见片状淋巴细胞、较多嗜酸性粒细胞.诊断为嗜酸性筋膜炎.给予强的松、西米替丁、青霉胺口服并联合物理疗法,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毅;夏汝山;郝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口服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对照1组单用窄谱UVB,对照2组单用阿维A,同时监测治疗组及对照2组的肝功及血脂,4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4%,对照1组84.8%,对照2组66.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结论 系统应用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银屑病,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二者的副作用.
作者:王松芬;宋胜年;刘秀玲;王云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39岁.胸背、肩胛及腘窝聚合性凹陷瘢痕15年,臀部、大腿根部及阴囊反复发作结节、囊肿、脓肿、窦道及瘢痕3年,加重2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增厚,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毛囊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族抗菌素、激素、雷公藤多甙和活血化瘀中药等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俐伶;麻继臣;崔东斌;何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儿童甲周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胸腺肽肌肉注射,2天1次,共15次,疣体采用液氮冷冻治疗1-3次.对照组仅行液氮冷冻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6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胸腺肽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确切.
作者:黄霞;孟祖东;鲁英;翁燕荣;狄艾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荧光PCR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L-PCR方法检测40例一、二期梅毒患者皮损中梅毒螺旋体DNA,与传统的血清学TRUST和TPPA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一期梅毒硬下疳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血清TRUST阳性率为59.09%,TPPA阳性率为81.82%;二期梅毒扁平湿疣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以斑疹和丘疹表现的二期梅毒疹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为60.00%,TRUST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0%.结论 荧光PCR法在一期梅毒诊断中有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一期梅毒早期诊断的依据,二期梅毒诊断血清学方法优于荧光定量PCR法.
作者:张思平;胡白;刘金丽;赵政龙;吴爱丽;孙玉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儿女,2岁6个月.面部、躯干、四肢出现淡红色丘疹、结节2年.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系统查体无异常.面部、躯干、四肢有大量淡红色或棕黄色丘疹,部分皮疹消退后留有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检查见真皮内有大量泡沫细胞和Touton巨细胞浸润.诊断为幼年黄色肉芽肿.
作者:杨卫兵;张栋;李欣;刘文春;解放军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兔耳瘢痕动物模型,观察兔耳腹侧创面在伤后不同时间瘢痕增生的情况.方法 于38只新西兰兔的72只兔耳腹面手术切除2cm×5cm全层皮肤,创面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包扎至愈合,换药隔日1次.未做手术的4只兔耳作对照.术后连续8个月观察兔耳创面自然愈合情况;用光镜观察兔耳创面瘢痕增生情况;分别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游标卡尺测量瘢痕胶原含量和瘢痕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兔耳创面上皮化后其色泽、厚度和质地均经历从瘢痕形成、成熟到退化的演变过程;1个月的瘢痕指数0.41±0.14,胶原含量30.69±12.39,分别较3-8个月为低(P<0.05),其变化与人体增生性瘢痕增生程度的消长趋势吻合.结论 兔耳腹面全层皮肤缺损诱导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相似,该模型可作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其治疗方法的较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彤;夏群力;郑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3个月内均未服用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无光敏史,无眼、心、肝、肾等疾病.共180例,为2005年6月-2006年10月本科门诊的静止期白癜风患者.
作者:杨永茂;杨桂兰;杜华;徐彦春;沈敏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PUV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阿维A 0.5 ms/(kg·d)并加用光化学疗法(PUVA),对照组45例仅口服阿维A 0.5-0.8 ms/(kg·d),两组均外用本院自制冰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维A联合PUV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敏;陈金;刘杨英;王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