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杨永茂;杨桂兰;杜华;徐彦春;沈敏娟

关键词:窄谱中波紫外线, 照射治疗, 白癜风,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临床资料, 患者, 静止期, 中药, 门诊, 疾病, 光敏, 本科
摘要:1 临床资料 患者3个月内均未服用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无光敏史,无眼、心、肝、肾等疾病.共180例,为2005年6月-2006年10月本科门诊的静止期白癜风患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脂质体转染对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免疫方式对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探索新型HSV-2DNA疫苗的有效免疫方式.方法 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HSV-2糖蛋白gD,gB,gC和早期表达蛋白ICP27的多表位复合DNA疫苗HV-pcDNA3.1.C57/BL6小鼠分为脂质体包裹pcDNA3.1空栽体质粒对照组、脂质体包裹HVpcDNA3.1质粒和裸质粒Hv-pcDNA 3.1肌肉注射免疫三组.ELISA检测小鼠血清HSV-2特异性IgG,IL-2和IFN-γ,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 与裸质粒免疫组相比,脂质体包裹HV-pcDNA3.1免疫组小鼠血清中HSV-2特异性IgG和IFN-γ表达明显增加,CTL活性增强.结论 脂质体包裹质粒比裸质粒肌肉注射方式免疫小鼠能显著提高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的免疫活性.

    作者:徐金华;许炎;郑志忠;夏天;王健;梁俊;张臻;朱小华;朱乃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21例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收治的21例DM, 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例单纯DM, PM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共21项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中有显著意义.结论 应考虑将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纳入DM, PM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

    作者:徐文俊;方木平;李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更昔洛韦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入选者年龄18-81岁,男35例,女45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50.35岁,平均病程4.26天;对照组平均年龄48.96岁,平均病程5.21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刘忻怡;于秀利;宫莉;郭惠娟;王红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弥漫性体部血管角皮瘤1例

    患者男,13岁.躯干、下肢暗红色丘疹4年余,且随着年龄逐渐增多、增大.皮损分布于双侧大腿、臀部、阴囊及腰部.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包绕瘤体,真皮浅层血管扩张,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或血栓.诊断:弥漫性体部血管角皮瘤.

    作者:全根;许斌;陈柳青;孙曾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连续性肢端皮炎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右手拇指甲部脓疱浑浊增厚3年,全身红斑、脓疱2周.3年前患者右手外伤后拇指端出现脓疱,反复不愈,脓疱浑浊增厚.在当地诊所口服强的松等药,症状减轻,此后右拇指甲脱落.

    作者:周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痘疮样水疱病4例

    1 临床资料 例1,男,15岁.面部反复起水疱14年.患者1岁时面部出现绿豆大水疱,1-2周后结痂,痂皮脱落后留有萎缩性瘢痕.每年春、秋季加重.曾服中药、扑尔敏、外用炉甘石洗剂、醋酸曲安奈德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皮损稍好转,但外出日晒后即复发.

    作者:王文岭;杨蓉娅;苏有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创伤后湿疹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加强对创伤后湿疹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创伤后湿疹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创伤后湿疹的发病与创伤密切相关,病程较长,对治疗明显抵抗,多数需要用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区别于一般湿疹.结论 创伤后湿疹为独立的疾病,临床医生对它应有足够的认识.

    作者:段德鉴;唐吉云;田斌;钟文俊;瞿锐;周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患者3个月内均未服用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无光敏史,无眼、心、肝、肾等疾病.共180例,为2005年6月-2006年10月本科门诊的静止期白癜风患者.

    作者:杨永茂;杨桂兰;杜华;徐彦春;沈敏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乳房外Paget病1例

    患者男,73岁.阴茎根部、阴囊出现红斑伴瘙痒13年,糜烂、渗出、溃疡、出现肿物伴异味1年.组织病理示局部区域有表皮下浸润,PAS(+), Alcianblue(-),免疫组化CEA(3+), CK(2+), HMB45(-),S-100(-).诊断:乳房外Paget病.

    作者:刘洋;侯慧;李正刚;杨锎;李银铃;袁贞淑;白义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IV-1 env基因序列分析及其与长期感染不进展现象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HIV-1长期感染不进展现象与HIV-1 env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 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21例感染HIV-1毒株7年以上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的核酸样本进行扩增,获得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对其C2-V3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所得结果与HIV-1该亚型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分析共享序列及突变序列,制作系统树,计算离散率.结果 离散率和系统树分析21个毒株均为HIV-1 B亚型,毒株间基因离散率在2%左右,高于前期研究结果;未见V3环顶端四肽特征性GPGR和GRGQ,也未见前期研究曾经发现的脯氨酸向异亮氨酸的变异现象.结论 HIV-1长期感染者体内毒株env基因无规律性突变.

    作者:许晶;王媛;黎志东;徐志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疥疮62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发生疥疮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6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诱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2例疥疮患者分别误诊为脓疱疮、疖病、湿疹、过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异位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施以相应治疗效果不佳,经详细问诊及辅以实验室检查确诊,正规灭疥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只要医务人员掌握疥疮发病的临床特点,并加强责任心,疥疮是易诊易治.

    作者:付青梅;陈富华;王淑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转移因子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 试验组46例,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 2次/d,阿昔洛韦缓释片0.4g,3次/d;对照组40例,阿昔洛韦缓释片0.4g,3次/d;两组均治疗至HSV-2 IgC,IgM抗体阴性,但长不超过6个月.结果 试验组3个月、6个月后HSV-2 IgG,IgM抗体的阴转率均比对照组高(P<O.05).结论 转移因子可提高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

    作者:李伟;赵进;黄培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毛囊角化病1例

    1 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25岁,未婚.面部、耳后、颈部及双手背部红斑、丘疹10年,加重2年.15岁月经初潮起,前额部出现细小的毛囊性丘疹,半年后扩展至面部、耳后、颈部及双手背,皮疹散在分布,无疼痛及瘙痒,冬轻夏重,

    作者:张更建;袁伟;张信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对HIV/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HAART治疗73例HIV/AIDS患者,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HIV/AIDS患者体内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定量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2,IL-10和TGF-βl水平.结果 经HAART治疗后,CD4+T细胞数量显著回升(P<0.01),但CD8+T细胞变化不大(P>0.05).血浆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TGF-β1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HAART治疗HIV/AIDS患者疗效显著,对于重建免疫功能、改善体内细胞因子失调有明显效果.

    作者:杨璇;李倩如;孙蕾;杜英;董子明;张世玺;徐立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温清饮配合修复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温清饮配合修复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用中药温清饮内服加外敷再喷涂修复肤;对照组35例用中药温清饮内服加外敷再外用海普林软膏.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6.36%,对照组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温清饮配合修复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好.

    作者:张弘;王强;张奕全;莫令君;黎伟珍;袁少华;郭汉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沙眼衣原体检测存在问题的再探讨

    结合笔者经验,进一步探计沙眼衣原体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检测抗体试剂可靠性、胶体金检测卡检测衣原体抗原灵敏度低、检测的金标准、医务人员的学术道德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沙眼衣原体检测技术的临床推广,亟待相关部门做出定论.

    作者:王则宇;崔卫国;郑业焕;杨红云;付光宇;吴学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一种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兔耳瘢痕动物模型,观察兔耳腹侧创面在伤后不同时间瘢痕增生的情况.方法 于38只新西兰兔的72只兔耳腹面手术切除2cm×5cm全层皮肤,创面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包扎至愈合,换药隔日1次.未做手术的4只兔耳作对照.术后连续8个月观察兔耳创面自然愈合情况;用光镜观察兔耳创面瘢痕增生情况;分别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游标卡尺测量瘢痕胶原含量和瘢痕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兔耳创面上皮化后其色泽、厚度和质地均经历从瘢痕形成、成熟到退化的演变过程;1个月的瘢痕指数0.41±0.14,胶原含量30.69±12.39,分别较3-8个月为低(P<0.05),其变化与人体增生性瘢痕增生程度的消长趋势吻合.结论 兔耳腹面全层皮肤缺损诱导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相似,该模型可作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其治疗方法的较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彤;夏群力;郑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神经梅毒误诊1例

    患者男,43岁,农民.反复头昏、头痛1年余,情绪异常1周.血、脑脊液RPR(+), TPPA(+),确诊为神经梅毒.

    作者:冯永芳;陈春梅;孔庆云;张开;刘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左颞部皮角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农民.左颞部增生物1年.1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颞部一粟粒状丘疹,软,不痛不痒,且渐增大,远端部分变硬变白.因无其它不适,故未就医.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均正常.

    作者:袁华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予更昔洛韦O.25 g静滴,1次/d,治疗组同时加用阿米替林25 mg,每晚睡前1次,均连用10天.结果 治疗组5例发生PHN,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的平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

    作者:于群策;叶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