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于群策;叶子

关键词:更昔洛韦, 阿米替林, 老年带状疱疹
摘要: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予更昔洛韦O.25 g静滴,1次/d,治疗组同时加用阿米替林25 mg,每晚睡前1次,均连用10天.结果 治疗组5例发生PHN,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的平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鳞癌中E-钙粘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E-cadherin基因甲基化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S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皮肤鳞癌和正常组织中E-cadherin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通过RT-PCR检测经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处理以后的人表皮鳞癌细胞株A431 E-cadherin mRNA表达的差异,MTT法观察5'-氮杂胞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皮肤鳞癌中E-cadherin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率34.6%(9/26),正常皮肤组织中未发现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有显著性(P<O.05).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A431肿瘤细胞E-cadherin的mRNA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氮杂胞苷能抑制A431肿瘤细胞的增殖.结论 E-cadherin基因可能通过CpG岛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谭琦;颜兰香;陆前进;文海泉;苏玉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解脲脲原体124株对抗菌药物小抑菌浓度测定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解脲脲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结果 UU对多西环素、四环素、红霉素、阿齐霉素、洛美沙星的MIC50值分别为0.25,2.00,4.00,4.00和64.00μg/mL;耐药率依次升高,分别是4.84%,16.13%,35.48%,45.16%和59.68%.结论 UU对多西环素等5种抗茵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下降,耐药性上升.本地区在治疗UU感染时,建议首选四环素类抗茵药物中的多西环素.

    作者:马寒;陆春;朱国兴;冯佩英;卢荣彪;赖维;陈剑;黄怀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荨麻疹1000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1000例荨麻疹患者应用点刺液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为本地区荨麻疹的防治及点刺试验变应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用30种变应原,加一个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一个组胺阳性对照,试验部位是前臂掌侧皮肤,相距4cm,滴1滴变应原后垂直点刺,20-30min后判读试验结果.结果 765例(76.5%)呈阳性.皮肤点刺试验中屋尘螨阳性率高,其次是粉尘螨等.结论 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北京地区重要变应原.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用于寻找荨麻疹患者的致病原因安全有效.

    作者:赵梓纲;赵华;葛萍;李恒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IV-1 env基因序列分析及其与长期感染不进展现象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HIV-1长期感染不进展现象与HIV-1 env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 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21例感染HIV-1毒株7年以上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的核酸样本进行扩增,获得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对其C2-V3及邻区350-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所得结果与HIV-1该亚型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分析共享序列及突变序列,制作系统树,计算离散率.结果 离散率和系统树分析21个毒株均为HIV-1 B亚型,毒株间基因离散率在2%左右,高于前期研究结果;未见V3环顶端四肽特征性GPGR和GRGQ,也未见前期研究曾经发现的脯氨酸向异亮氨酸的变异现象.结论 HIV-1长期感染者体内毒株env基因无规律性突变.

    作者:许晶;王媛;黎志东;徐志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转移因子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 试验组46例,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 2次/d,阿昔洛韦缓释片0.4g,3次/d;对照组40例,阿昔洛韦缓释片0.4g,3次/d;两组均治疗至HSV-2 IgC,IgM抗体阴性,但长不超过6个月.结果 试验组3个月、6个月后HSV-2 IgG,IgM抗体的阴转率均比对照组高(P<O.05).结论 转移因子可提高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

    作者:李伟;赵进;黄培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泛发性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患儿女,2岁6个月.面部、躯干、四肢出现淡红色丘疹、结节2年.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系统查体无异常.面部、躯干、四肢有大量淡红色或棕黄色丘疹,部分皮疹消退后留有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检查见真皮内有大量泡沫细胞和Touton巨细胞浸润.诊断为幼年黄色肉芽肿.

    作者:杨卫兵;张栋;李欣;刘文春;解放军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银屑病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口服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对照1组单用窄谱UVB,对照2组单用阿维A,同时监测治疗组及对照2组的肝功及血脂,4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4%,对照1组84.8%,对照2组66.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结论 系统应用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银屑病,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二者的副作用.

    作者:王松芬;宋胜年;刘秀玲;王云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疥疮62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发生疥疮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6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诱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2例疥疮患者分别误诊为脓疱疮、疖病、湿疹、过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异位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施以相应治疗效果不佳,经详细问诊及辅以实验室检查确诊,正规灭疥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只要医务人员掌握疥疮发病的临床特点,并加强责任心,疥疮是易诊易治.

    作者:付青梅;陈富华;王淑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先天性厚甲症遗传学研究进展

    先天性厚甲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外胚叶缺陷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指(趾)甲的过度角化增厚及其他外胚叶缺陷,均与角蛋白异常有关.本文就先天性厚甲症的临床分型、致病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基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峥;梁燕华;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弥漫性体部血管角皮瘤1例

    患者男,13岁.躯干、下肢暗红色丘疹4年余,且随着年龄逐渐增多、增大.皮损分布于双侧大腿、臀部、阴囊及腰部.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包绕瘤体,真皮浅层血管扩张,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或血栓.诊断:弥漫性体部血管角皮瘤.

    作者:全根;许斌;陈柳青;孙曾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一种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兔耳瘢痕动物模型,观察兔耳腹侧创面在伤后不同时间瘢痕增生的情况.方法 于38只新西兰兔的72只兔耳腹面手术切除2cm×5cm全层皮肤,创面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包扎至愈合,换药隔日1次.未做手术的4只兔耳作对照.术后连续8个月观察兔耳创面自然愈合情况;用光镜观察兔耳创面瘢痕增生情况;分别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游标卡尺测量瘢痕胶原含量和瘢痕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兔耳创面上皮化后其色泽、厚度和质地均经历从瘢痕形成、成熟到退化的演变过程;1个月的瘢痕指数0.41±0.14,胶原含量30.69±12.39,分别较3-8个月为低(P<0.05),其变化与人体增生性瘢痕增生程度的消长趋势吻合.结论 兔耳腹面全层皮肤缺损诱导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相似,该模型可作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其治疗方法的较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彤;夏群力;郑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21例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收治的21例DM, 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例单纯DM, PM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共21项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中有显著意义.结论 应考虑将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纳入DM, PM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

    作者:徐文俊;方木平;李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痘疮样水疱病4例

    1 临床资料 例1,男,15岁.面部反复起水疱14年.患者1岁时面部出现绿豆大水疱,1-2周后结痂,痂皮脱落后留有萎缩性瘢痕.每年春、秋季加重.曾服中药、扑尔敏、外用炉甘石洗剂、醋酸曲安奈德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皮损稍好转,但外出日晒后即复发.

    作者:王文岭;杨蓉娅;苏有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阿维A联合PUV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PUV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阿维A 0.5 ms/(kg·d)并加用光化学疗法(PUVA),对照组45例仅口服阿维A 0.5-0.8 ms/(kg·d),两组均外用本院自制冰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维A联合PUV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敏;陈金;刘杨英;王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胸腺肽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儿童甲周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胸腺肽肌肉注射,2天1次,共15次,疣体采用液氮冷冻治疗1-3次.对照组仅行液氮冷冻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6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胸腺肽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确切.

    作者:黄霞;孟祖东;鲁英;翁燕荣;狄艾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患者男,55岁.双前臂肤色丘疹7年余.有糖尿病史.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上部较多黏蛋白沉积,粘蛋白阿新蓝染色阳性.诊断:黏液水肿性苔藓.

    作者:顾小平;陈玉新;吴瑞斌;陆建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荧光PCR在早期梅毒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PCR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L-PCR方法检测40例一、二期梅毒患者皮损中梅毒螺旋体DNA,与传统的血清学TRUST和TPPA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一期梅毒硬下疳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血清TRUST阳性率为59.09%,TPPA阳性率为81.82%;二期梅毒扁平湿疣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以斑疹和丘疹表现的二期梅毒疹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为60.00%,TRUST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0%.结论 荧光PCR法在一期梅毒诊断中有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一期梅毒早期诊断的依据,二期梅毒诊断血清学方法优于荧光定量PCR法.

    作者:张思平;胡白;刘金丽;赵政龙;吴爱丽;孙玉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脂质体介导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采用MTT方法观察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观察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存活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存活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结论 存活素反义寡核苷核酸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提示存活素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银屑病的靶分子.

    作者:王雷;杨励;吕雅洁;高滢;李巍;高天文;刘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单剂(2.0)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7年第2期),MEDLINE(1996-2007),EMBASE(1984-2007)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9-2007),纳入比较阿奇霉素2.0单剂口服与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1次/周)治疗早期梅毒的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e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结果 终纳入了2个RCT并对其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表明阿奇霉素2.0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无显著性[OR0.72,95%CI(0.47,1.11),P=0.23];均未报道阿奇霉素引起的严重系统性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阿奇霉素2.0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疗效相当于对照组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陶小华;钱革;刘泽虎;王千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指间擦烂10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共10例,均为2006年6-9月本科门诊患者,在大连市内从事家政、餐饮者或渔民,无系统性疾病及长期服药史,就诊前均未系统或局部应用抗真菌和抗细菌药物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断为指间擦烂.

    作者:陈晶;刘之力;李彩虹;吕雪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