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霞;孟祖东;鲁英;翁燕荣;狄艾丽
结合笔者经验,进一步探计沙眼衣原体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检测抗体试剂可靠性、胶体金检测卡检测衣原体抗原灵敏度低、检测的金标准、医务人员的学术道德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沙眼衣原体检测技术的临床推广,亟待相关部门做出定论.
作者:王则宇;崔卫国;郑业焕;杨红云;付光宇;吴学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脂质体介导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采用MTT方法观察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观察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存活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存活素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存活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结论 存活素反义寡核苷核酸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提示存活素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银屑病的靶分子.
作者:王雷;杨励;吕雅洁;高滢;李巍;高天文;刘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3个月内均未服用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无光敏史,无眼、心、肝、肾等疾病.共180例,为2005年6月-2006年10月本科门诊的静止期白癜风患者.
作者:杨永茂;杨桂兰;杜华;徐彦春;沈敏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兔耳瘢痕动物模型,观察兔耳腹侧创面在伤后不同时间瘢痕增生的情况.方法 于38只新西兰兔的72只兔耳腹面手术切除2cm×5cm全层皮肤,创面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包扎至愈合,换药隔日1次.未做手术的4只兔耳作对照.术后连续8个月观察兔耳创面自然愈合情况;用光镜观察兔耳创面瘢痕增生情况;分别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游标卡尺测量瘢痕胶原含量和瘢痕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兔耳创面上皮化后其色泽、厚度和质地均经历从瘢痕形成、成熟到退化的演变过程;1个月的瘢痕指数0.41±0.14,胶原含量30.69±12.39,分别较3-8个月为低(P<0.05),其变化与人体增生性瘢痕增生程度的消长趋势吻合.结论 兔耳腹面全层皮肤缺损诱导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与人体增生性瘢痕相似,该模型可作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其治疗方法的较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彤;夏群力;郑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荧光PCR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L-PCR方法检测40例一、二期梅毒患者皮损中梅毒螺旋体DNA,与传统的血清学TRUST和TPPA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一期梅毒硬下疳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血清TRUST阳性率为59.09%,TPPA阳性率为81.82%;二期梅毒扁平湿疣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以斑疹和丘疹表现的二期梅毒疹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为60.00%,TRUST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0%.结论 荧光PCR法在一期梅毒诊断中有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一期梅毒早期诊断的依据,二期梅毒诊断血清学方法优于荧光定量PCR法.
作者:张思平;胡白;刘金丽;赵政龙;吴爱丽;孙玉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1000例荨麻疹患者应用点刺液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为本地区荨麻疹的防治及点刺试验变应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用30种变应原,加一个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一个组胺阳性对照,试验部位是前臂掌侧皮肤,相距4cm,滴1滴变应原后垂直点刺,20-30min后判读试验结果.结果 765例(76.5%)呈阳性.皮肤点刺试验中屋尘螨阳性率高,其次是粉尘螨等.结论 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北京地区重要变应原.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用于寻找荨麻疹患者的致病原因安全有效.
作者:赵梓纲;赵华;葛萍;李恒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PUV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阿维A 0.5 ms/(kg·d)并加用光化学疗法(PUVA),对照组45例仅口服阿维A 0.5-0.8 ms/(kg·d),两组均外用本院自制冰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维A联合PUV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敏;陈金;刘杨英;王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25岁,未婚.面部、耳后、颈部及双手背部红斑、丘疹10年,加重2年.15岁月经初潮起,前额部出现细小的毛囊性丘疹,半年后扩展至面部、耳后、颈部及双手背,皮疹散在分布,无疼痛及瘙痒,冬轻夏重,
作者:张更建;袁伟;张信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收治的21例DM, 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例单纯DM, PM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共21项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中有显著意义.结论 应考虑将年龄>40岁、恶性红斑、临床症状典型而CK≤参考值、ESR>35mm/h、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纳入DM, PM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
作者:徐文俊;方木平;李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36岁.头痛2月,伴呕吐1月余.胃镜及组织病理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化疗前全身出现皮下结节,局部活检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予以FAM方案化疗,6周1次,3个月后死亡.
作者:李福伦;李斌;徐蓉;陈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先天性厚甲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外胚叶缺陷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指(趾)甲的过度角化增厚及其他外胚叶缺陷,均与角蛋白异常有关.本文就先天性厚甲症的临床分型、致病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基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峥;梁燕华;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儿童甲周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胸腺肽肌肉注射,2天1次,共15次,疣体采用液氮冷冻治疗1-3次.对照组仅行液氮冷冻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6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胸腺肽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确切.
作者:黄霞;孟祖东;鲁英;翁燕荣;狄艾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农民.左颞部增生物1年.1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颞部一粟粒状丘疹,软,不痛不痒,且渐增大,远端部分变硬变白.因无其它不适,故未就医.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均正常.
作者:袁华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22岁.四肢皮肤水肿、硬化1年.查血嗜酸粒细胞340×106/L; ANA1:40(+).皮损组织病理:真皮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可见片状淋巴细胞、较多嗜酸性粒细胞.诊断为嗜酸性筋膜炎.给予强的松、西米替丁、青霉胺口服并联合物理疗法,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毅;夏汝山;郝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对HIV/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HAART治疗73例HIV/AIDS患者,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HIV/AIDS患者体内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定量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2,IL-10和TGF-βl水平.结果 经HAART治疗后,CD4+T细胞数量显著回升(P<0.01),但CD8+T细胞变化不大(P>0.05).血浆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TGF-β1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HAART治疗HIV/AIDS患者疗效显著,对于重建免疫功能、改善体内细胞因子失调有明显效果.
作者:杨璇;李倩如;孙蕾;杜英;董子明;张世玺;徐立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13岁.躯干、下肢暗红色丘疹4年余,且随着年龄逐渐增多、增大.皮损分布于双侧大腿、臀部、阴囊及腰部.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包绕瘤体,真皮浅层血管扩张,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或血栓.诊断:弥漫性体部血管角皮瘤.
作者:全根;许斌;陈柳青;孙曾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口服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对照1组单用窄谱UVB,对照2组单用阿维A,同时监测治疗组及对照2组的肝功及血脂,4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4%,对照1组84.8%,对照2组66.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结论 系统应用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银屑病,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二者的副作用.
作者:王松芬;宋胜年;刘秀玲;王云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茵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肌肉注射草分枝杆菌注射液1.72μg,2次/周,同时应用中药去疣汤浸泡,2次/d;对照组58例,应用中药去疣汤浸泡,2次/d.两组疗程均为5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62.90%、有效率91.94%,对照组分别为44.83%,70.69%.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草分枝杆茵注射液联合中药浸泡法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高、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沈俊萍;沈为兴;田文英;王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39岁.胸背、肩胛及腘窝聚合性凹陷瘢痕15年,臀部、大腿根部及阴囊反复发作结节、囊肿、脓肿、窦道及瘢痕3年,加重2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增厚,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毛囊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族抗菌素、激素、雷公藤多甙和活血化瘀中药等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俐伶;麻继臣;崔东斌;何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例1,男,15岁.面部反复起水疱14年.患者1岁时面部出现绿豆大水疱,1-2周后结痂,痂皮脱落后留有萎缩性瘢痕.每年春、秋季加重.曾服中药、扑尔敏、外用炉甘石洗剂、醋酸曲安奈德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皮损稍好转,但外出日晒后即复发.
作者:王文岭;杨蓉娅;苏有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