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利;冯燕君;杨庆琪;蔡瑞康
目的 观察克银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6月~2007年5月就诊的6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口服克银丸10g/次,2次/d,联合UVB照射;对照组32例单用UVB照射,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PASI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治疗组有3例AST和ALT轻度升高.结论 克银丸联合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好,但临床应用时需监测肝功能.
作者:吕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泛发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口服阿维A胶囊,同时行NB-UVB全身照射;对照组30例,仅予NB-UVB全身照射.两组疗程均为10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6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维A联合NB-UVB照射治疗泛发性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晏文;黄洋;曹碧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女, 69岁.右侧面部红斑、水疱后疼痛14个月,反复发热、关节痛1年,全身散在分布皮疹5月.体检:面部片状暗红斑,上覆暗红色和黄色痂皮,痂皮下可见点状溃疡和脓性分泌物;背部及双侧上肢散在分布10余个约1.0cm×1.5cm大萎缩性斑块,表面有少许痂屑,部分挤压后有少许脓液;右侧肘部可见淡红色斑块,内侧有一直径约0.5cm的厚壁水疱,疱液稠.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血清铁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及血管壁部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结活检呈反应性增生改变.诊断: 成人斯蒂尔病.
作者:成先桂;林泉;谢方明;杨建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梅毒患者血清对艾滋病病毒(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的影响.方法 收集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剂(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剂(TPPA)确认为梅毒的患者血清225份和性病门诊非梅毒人群血清95份,同时用艾滋病病毒(HIV)明胶颗粒凝集试剂(PA)和两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ELISA)筛查其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 第1次检测的225份梅毒患者血清中,37份HIV 1/2-PA致敏颗粒和非致敏颗粒都凝集;10份HIV 1/2-PA非致敏颗粒凝集,致敏颗粒孔未凝集;5份致敏颗粒凝集,呈弱阳性,非致敏颗粒未凝集,其它173份血清HIV1/2-PA检测结果都为阴性.对52份标本进行第2次复检,5份第1次检测致敏颗粒凝集的标本结果均为阴性,非致敏颗粒未凝集;其他标本检测结果与第1次一致.两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照组95份标本HIV 1/2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梅毒患者血清用PA法检测HIV抗体时有干扰现象.
作者:符克英;钟娜;张丽芬;蔡俊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中药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稳定期面部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联合内服复方中药,对照1组单纯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对照2组单纯内服复方中药.3组均连续治疗15周,分别于治疗第5,10和15周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5周时的有效率为86.00%,对照1组为76.00%、对照2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0,对照1组为20.00%,对照2组为1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内服复方中药治疗白癜风比两者单独应用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好.
作者:陈波;杨慧兰;梁洁;刘仲荣;林挺;樊建勇;廖春;李翠华;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儿(年龄≤14岁)进行真菌学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详细登记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结果 临床拟诊为儿童浅部真菌病的314例患儿,真菌镜检阳性282(89.80%)例,其中头癣186(65.95%)例,体癣84(29.78%)例,足癣6(2.12%)例,股癣3(1.06%)例,甲真菌病3(1.06%)例;培养分离菌株201株,犬小孢子菌190(94.52%)株,红色毛癣菌6(2.98%)株,石膏样小孢子菌1(0.49%)株,念珠菌4(1.99%)株.结论 兰州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中头癣病居首位,致病菌以亲动物性的犬小孢子菌为主.
作者:康潇潇;骆志成;李军友;牛桃香;周晓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梅毒在夫妻间的发病情况,探讨近年来梅毒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原因.方法 对194例首诊为梅毒的患者及其配偶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有114对夫妻同患梅毒,占58.76%.其中男性首诊患者49例,主要为一期梅毒,女性首诊患者65例,主要为二期梅毒,另有4例妊娠梅毒.114对夫妻同患梅毒的患者中,在一方首诊为梅毒后,有86例的配偶同时追访被诊断为梅毒,其余28例在1~2个月后才被确诊.配偶被追访而诊断的梅毒患者中主要为潜伏梅毒,占69.30%(79/114).结论 夫妻同患梅毒比例较高,潜伏梅毒发生率较高,提高性伴通知确切性和孕前梅毒筛查是降低梅毒发生和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必要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权哲;梅莉红;干慧慧;王红枫;曾义斌;方芳;翁孟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局部治疗斑秃的疗效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糖皮质激素α受体(GR-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门诊确诊的斑秃患者治疗前取皮损,用ELISA法检测分离提取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中的GR-α.均予卤米松乳膏外搽治疗3个月,对42例完成试验的斑秃患者按疗效分为痊愈、显效、进步及无效,痊愈加显效组为有效组,进步加无效为抵抗组.比较各组GR-α表达的差异.结果 卤米松治疗斑秃的有效率为64.29%,角质形成细胞GR-α的表达显效、进步及无效组分别与痊愈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有效组明显高于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GR-α的表达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卤米松乳膏治疗斑秃时,有效组皮损GR-α的表达高于抵抗组,但GR-α的表达与疗效无明显的量效相关性.
作者:杨闰平;刘元林;李晓鹏;钟疆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皮肤性病门诊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健康防护及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改善性传播疾病(STD)门诊的就医环境,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探寻有效的干预途径.方法 对西安地区皮肤性病门诊的110名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就医环境、卫生保健知识(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行为、影响自我防护的障碍和医疗用品处理等. 结果西安地区部分医院基本无独立STD门诊,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传染科均有STD患者就诊,医务人员对预防性暴露后治疗认知率仅为25.45%. 结论 STD门诊工作环境需要改进,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卫生保健知识(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行为认识不足.管理部门应根据STD门诊的特点,完善有关制度,提供防护设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以预防职业暴露及交叉感染发生.
作者:马小萍;赵玉荣;刘伟民;常建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和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一种生物制剂,靶向作用于细胞表面疾病相关抗原及特定抗体,阻断B细胞活化和T细胞共刺激因子,从而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少的优点,近年已开始应用于治疗SLE,本文对其进行综述.
作者:杨靖;李惠;赵恒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体外观察复方青黛饮大鼠含药血清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用SD大鼠制备实验血清,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Hoechst染色,观察含药血清对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体外培养HaCaT细胞24h 和48 h后,复方青黛饮高、中、低三个剂量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组,对HaCaT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明显.复方青黛饮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率和G0/G1比例明显增加,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镜下呈现凋亡的特征性形态改变.结论 复方青黛饮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对细胞周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文彬;冯捷;马慧群;闫小宁;张彩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拜读由徐汉卿教授主编的<微量元素与皮肤病>一书后,深感获益匪浅.本书共140万字,分上、下两部,上部共32章,其中绪论部分概述了微量元素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机理,微量元素研究的作用及其发展史;第2章论述了微量元素在内脏和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中的分布情况;第3~31章分别论述了30种微量元素,包括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学作用、生理功能以及吸收、分布与排泄,还包括因微量元素缺乏或中毒所引起的皮肤病及其防治,并讨论了稀土元素与相关皮肤病的关系;第32章详细介绍了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作者:韩世荣;赵石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DPC)系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DPC,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检测转染细胞内hTERT mRNA的表达,并分析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果 转染后获得1个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细胞生长良好,现已连续传至65代.检测证实转染细胞稳定表达hTERT mRNA,且此转染细胞具有体外培养正常DPC的生物学特征.结论 hTERT基因永生化人DPC系保持了正常DPC的生物学特征.
作者:刘官智;伍津津;朱堂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女,40岁.左足背被田间竹枝戳伤后出现结节、肿块,部分破溃伴少量溢脓,逐渐加重8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组织中见散在分布放射状结构的杵状体,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深部组织真菌镜检和培养均(-),深部组织脓液培养见菌落生长,菌种鉴定为星形奴卡菌.诊断:星形奴卡菌性足菌肿.予复方磺胺甲恶唑、青霉素G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局部清创处理后好转.
作者:陈欣玥;刘玲;张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腰部皮损15年.患儿1岁时其母亲发现腰部出现一黄豆大色素痣,其周围绕以一卵圆形白斑,随着年龄增长,色素痣及白斑逐渐扩大,无不适.未予任何处理.后因虑其恶变至本科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亦无白癜风病史.体检:发育和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腰部可见一3.0cm×6.0cm大椭圆形色素痣,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针帽至米粒大小,光滑,无毛,边缘颜色较淡,周围绕以约16.0cm×16.0cm的卵圆形色素脱失斑,界清(图1).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沿色素痣的纵轴方向,梭形切口完全切除色素痣,至皮下组织.皮损组织病理示:痣细胞排列成实体团块,条索、巢状结构,分布于表皮内(图2);痣细胞呈圆形、梭形、多边形,轮廓清楚,胞浆丰富,核圆形、空泡状,可见明显黑色素(图3).病理诊断:混合痣.诊断:巨大晕痣.术后第9天拆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随访,见切口形成疤痕,周围色素脱失斑无减退或消失.
作者:石国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雄激素可以促进皮脂腺生长和脂质合成.5α-还原酶通过将雄激素睾酮转变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进一步促进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痤疮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雄激素与痤疮的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雄激素在皮肤代谢的途径及5α-还原酶在该生理过程中的作用等.
作者:丁薇;邹大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诱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6年8月~2008年4月对本科门诊的瘢痕疙瘩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皮肤科专科体检,根据皮损的部位、形态、数目和对称性将瘢痕疙瘩分为五个临床类型,采用SPSS 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4例瘢痕疙瘩患者发病的主要诱因为痤疮(48.70%)、毛囊炎(35.71%)、手术(10.39%)、外伤(9 74%)、搔抓(9.09%)、疫苗接种(7.14%)和烫伤(2.60%).胸背下颌多发型男女比为3.67∶1,发病高峰年龄为11~20岁,87.50%由痤疮诱发;胸部单发型患者几乎各年龄组均有发生,54.90%由毛囊炎诱发,23.53%为搔抓所致;四肢多发型患者发病年龄小,四肢多发型加混合型患者家族性患病率为66.67%,皮肤损伤后易形成瘢痕疙瘩皮损.胸外单发型患者几乎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手术居其发病诱因的首位.结论 瘢痕疙瘩的临床类型不同,其发病诱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亦不同.
作者:赵庆利;冯燕君;杨庆琪;蔡瑞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和评价多重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mPCR-RLB)快速同时检测阴道毛滴虫和念珠菌感染的方法.方法 分别选择阴道毛滴虫特异性DNA重复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念珠菌属28s rRNA 至5.8s rRNA间隔序列Ⅱ(ITS2)为靶基因设计一对检测念珠菌的通用引物,构建二重PCR同时扩增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球菌、近平滑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DNA,然后与通过氨基标记固定在尼龙膜上的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杂交,并对女性阴道试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多重PCR可同时扩增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球菌、近平滑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临床或标准菌株DNA,上述念珠菌标准菌株可扩增出302~441bp DNA片段,阴道毛滴虫临床株可扩增出262bp DNA片段.6种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可分别与其相应的PCR产物杂交.通过对150例女性阴道试子进行检测,mPCR-RLB检测念珠菌的阳性率为47.33%,阴道毛滴虫的阳性率为6.67%,二者同时阳性率为1.33%.而培养法检测念珠菌阳性率为36.00%,阴道毛滴虫的阳性率为2.00%,二者同时阳性率为0.67%.明显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 多重PCR-RLB可快速同时检测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为女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向华国;熊礼宽;樊超;黄玉佳;赵良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男,22岁.面部红斑、丘疹和脓疱,伴脱屑3月余.面部可见数个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和丘疹,顶部可见针尖大脓疱,伴破溃.血常规正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毛囊及真皮内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毛囊内见嗜酸性脓肿.
作者:宋维芳;陈胜平;刘向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槌果藤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法,比较槌果藤乙醇提取物不同作用浓度下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生长活力和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 槌果藤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槌果藤乙醇提取物浓度为40μg/mL时,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率的抑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的作用时间相依赖.结论 中药槌果藤乙醇提取物可抑制体外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凡;赵娜;华伟;米新陵;惠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