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1例

杨建强;王培光;林达;张学军;杨森

关键词: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 肥大细胞增生症
摘要:患儿女, 4个半月.全身色素斑4个月,起水疱10天.查体:全身弥漫性灰褐色色素斑,表面见较多水疱、大疱及糜烂结痂,尼氏征阴性, Darier 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见较多单一核细胞浸润,Giemsa 染色阳性.诊断为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其两种受体 (PDGFR -α和PDGFR-β)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PDGF,PDGFαR,PDGFβR在尖锐湿疣皮损(30例)和正常皮肤(10例)中的表达.结果 在对照组成人皮肤组织中,PDGF和两种受体均弱阳性表达,PDGF的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PDGFR -α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PDGFR-β受体在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阳性表达.在尖锐湿疣组PDGF和两种受体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增强,PDGF主要在基底层细胞、棘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强阳性表达,PDGFR-α和PDGFR-β在基底层细胞、棘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核上均强阳性表达.结论 PDGF和其受体PDGFR-α,PDGFR-β在参与尖锐湿疣发生、发展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军;崔勇;杨森;刘雯蓓;慈超;常小丽;季必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北川地震灾区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对北川县擂鼓镇地震灾区门诊患者及巡诊人员中皮肤病发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地震后当地灾民、外地救援人员皮肤病发病特点.方法 在灾区设立门诊,并进行巡诊.结果 当地灾民、外地救援人员由于灾后精神、心理、饮食、住宿、卫生条件、疲劳、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变态反应性、病毒性、真菌感染性、细菌感染性、神经精神障碍性、蚊虫叮咬等皮肤病发病明显上升.结论 地震后的中后期医疗救援应设有皮肤病专科医生;皮肤病治疗药品应以灾区皮肤病发病的疾病谱进行合理配置;地震后应做好有针对性皮肤病预防工作.

    作者:刘宝军;许在华;王丽惠;梁延春;陈会升;周润海;崔岩;詹永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色素性玫瑰糠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躯干及四肢紫褐色斑6月余.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数个蚕豆大小紫红色斑疹,伴瘙痒,逐渐增多并扩大,波及四肢近端.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发病前无服药史,否认化学品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近端见散在粟粒至蚕豆大的圆形、椭圆形暗紫褐色斑疹,胸背部皮疹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边界清楚,部分皮疹表面光滑无鳞屑,部分皮疹中心覆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作者:黄莉宁;贾敏;廖跃;吴保华;凌淑清;何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4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1次/d,同时治疗组外用冰黄肤乐软膏、对照组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均2次/d,治疗2周判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失访2例和1例,有效率分别为83.33%,85.71%,两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5).结论 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疗效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相当.

    作者:王宏瑾;张江安;于建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眼周坏疽性脓皮病致暴露性角膜炎1例

    患者男,23岁.前因双下肢、右眼周溃疡伴疼痛6年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坏疽性脓皮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半年前右眼周瘢痕牵拉致眼睑闭合困难视物不清,诊断为右眼暴露性角膜炎.予湿房等对症治疗明显好转.

    作者:王强;李洪阳;李铁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斑秃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斑秃是一种毛囊的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毛囊免疫耐受被打破,黑素细胞相关蛋白激发Th1型免疫反应主要攻击生长期毛囊,引起骤然非瘢痕性毛发脱失.毛囊研究的便宜性和斑秃体外模型的成熟建立使斑秃免疫学研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占有优势地位.本文从免疫相关基因的易感性、自身抗原表位扩展、自身抗体的体内非致病性、T细胞相互作用与调节等方面对斑秃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作了回顾,以助于研究者对其有更好的理解.

    作者:郭红卫;郝飞;吴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1例

    患儿女, 4个半月.全身色素斑4个月,起水疱10天.查体:全身弥漫性灰褐色色素斑,表面见较多水疱、大疱及糜烂结痂,尼氏征阴性, Darier 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见较多单一核细胞浸润,Giemsa 染色阳性.诊断为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

    作者:杨建强;王培光;林达;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液氮冷冻联合胸腺五肽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联合液氮冷冻预防尖锐湿疣(CA)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347例C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胸腺五肽皮损局部注射联合液氮冷冻,对照组给予液氮冷冻.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为12.9%(19例),对照组为47.9%(83例),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液氮冷冻预防尖锐湿疣(CA)复发的效果良好.

    作者:安全平;于秉伦;王德旭;秦毓青;张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刺蒺藜对小黑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刺蒺藜对C57BL/6J 小鼠毛囊黑皮素1 受体(MC-1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刺蒺藜在毛囊黑素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SPF 级C57BL/6J 小黑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用不同剂量中药刺蒺藜的水提物灌服后小鼠皮肤中MC-1R水平的变化,以正常小黑鼠皮肤为对照.结果 MC-1R 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浆; 在各组皮片中均呈阳性表达, 刺蒺藜用量越大表达越明显;MC-1R 在各组皮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皮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5) .结论 不同剂量刺蒺藜都能够有效上调MC-1R的表达, MC-1R在刺蒺藜作用下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扩增生物学效应的方式使黑素合成增强,从而起到调节黑素代谢的作用.

    作者:杨柳;杨波涛;路建伟;廖秋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27岁.全身皮肤起褐色皮疹3月余.查体见四肢、躯干散在米粒至绿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斑,界清,中央略凹陷,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wickham纹.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及真皮浅层色素增多,基底细胞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水肿,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色素性扁平苔藓.

    作者:吴蓓玲;孙洁;余土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TNF-α,LIF和HGF的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代3次后又培养72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并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LIF和HGF的水平. 结果 90%以上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阴性,即骨髓基质细胞纯度在90%以上;患者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TNF-α,LIF和HG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存在异常,表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存在异常.

    作者:刘瑞风;尹国华;张开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尖锐湿疣组织中sFRP-1和wnt-1蛋白的检测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A)组织中sFRP-1,wnt-1蛋白表达,了解它们在C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CA组织和15例正常包皮组织中sFRP-1,wnt-1蛋白表达.结果 CA组织中sFRP-1的表达显著弱于正常包皮组织(P<0.001);wnt-1的表达强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 结论 CA组织中sFRP-1和wnt-1的表达异常提示sFRP-1/wnt-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CA的发病.

    作者:罗丽敏;王俐;王红;刘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汶川地震灾区虫咬性皮炎的处置护理

    目的 针对汶川地震灾区所发生的虫咬性皮炎病例的发病特点及主要诱因,从护理角度总结该疾病在特殊时期的处置护理策略.方法 总结汶川地震灾区虫咬皮炎的主要症状及发病诱因、处置及护理原则.结果 共保障灾区皮肤疾病患者2 450人,虫咬皮炎和户外住宿及蚊虫叮咬关系密切.结论 在以后救灾中,应该充分准备抗组胺药物,积极消灭蚊虫.

    作者:胡雪慧;赵荣;廖文俊;栾琪;马翠玲;齐显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阿维A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阿维 A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8例口服阿维 A和复方甘草甜素片,对照组40例仅口服阿维 A.均用药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10%,对照组为75.0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维 A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金春玉;郑美花;朱莲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系统性硬皮病肢端型与弥漫型73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SSc)肢端型与弥漫型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肢端型和26例弥漫型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型差异.结果 肢端型∶弥漫型≈1.81∶1;指趾骨吸收/溃疡、关节畸形/固定、趾雷诺现象、ACA(+)等发生率肢端型高于弥漫型(P<0.05~0.01);关节炎、肌炎、间质性肺炎、二/三尖瓣返流、肾脏受损等弥漫型高于肢端型(P<0.05~0.01);2例分别死于心衰和尿毒症,均属弥漫型.结论 两型除皮肤变硬部位不同外,肢端型SSc以指、趾骨吸收、溃疡、关节畸形、固定功能障碍为显著临床特点;弥漫型SSc则以关节炎、肌炎、肺、心脏受累为显著临床特点.心肾受损可能是SSc致死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晓浚;方圣;何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误诊为阴囊湿疹的二期梅毒1例

    患者男,26岁.阴囊湿疹样皮损伴瘙痒6月余,经组织病理检查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为二期梅毒.

    作者:高那;王爱平;涂平;李若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雷公藤多甙片对带状疱疹患者病程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63例均为2006年1月~2007年5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诊断标准,病程在3天以内,皮损以丘疹、水疱为主,无溃烂,来院前未经过任何治疗,且心、肝、肺、肾无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46岁,平均31.36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48岁,平均32.45岁.两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作者:袁华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发性疣状局限性淋巴管瘤1例

    患儿女,12岁,左小腿肿块6年,手术切除后再发2年.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真皮乳头有显著扩张的淋巴管,符合局限性淋巴管瘤.

    作者:陈红玲;陈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Sweet综合征20例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Sweet综合征(SS)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S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多形性红斑7例,持久性隆起性红斑3例,变应性血管炎3例,面部肉芽肿2例,固定性药疹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体癣1例,湿疹1例.结论 由于不同的诱因、与其他疾病有相同的疾病谱、辅助检查的缺乏以及对疾病认识不全面是导致误诊的几个重要原因.

    作者:孙本海;刘民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银屑病皮损组织中HSP60,HSP90与IL-2,IL-6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索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IL-2和IL- 6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HSP60,HSP90,IL-2和IL- 6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银屑病皮损组织中HSP60,HSP90,IL-2和IL- 6均有明显表达;HSP60与IL-2相关系数r=0.44715,P=0.1951,HSP60与IL- 6相关系数r=0.70999,P=0.0214,HSP90与IL-2相关系数r=0.52172,P=0.1219,HSP90与IL- 6相关系数r=0.72386,P=0.0175.结论 银屑病皮损组织中HSP60,HSP90与IL- 6的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IL-2的表达无相关性,HSP60和HSP90可能在银屑病发病和病程演变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刘太华;刘德芳;汪新红;陈易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