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华;刘德芳;汪新红;陈易华
目的 了解宜昌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以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方法 回顾分析本市2004年7月~2007年12月间89 961例孕产妇HIV抗体检测情况.结果 发现HIV阳性孕妇7例,阳性率0.08‰,终止妊娠6例,继续妊娠1例.结论 宜昌市的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阳性率较低,对阳性者采取早发现、早干预可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几率.
作者:周小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斑秃是一种毛囊的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毛囊免疫耐受被打破,黑素细胞相关蛋白激发Th1型免疫反应主要攻击生长期毛囊,引起骤然非瘢痕性毛发脱失.毛囊研究的便宜性和斑秃体外模型的成熟建立使斑秃免疫学研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中占有优势地位.本文从免疫相关基因的易感性、自身抗原表位扩展、自身抗体的体内非致病性、T细胞相互作用与调节等方面对斑秃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作了回顾,以助于研究者对其有更好的理解.
作者:郭红卫;郝飞;吴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性死胎的临床特征,减少梅毒对胎儿的危害,降低妊娠梅毒胎儿死亡率.方法 对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妊娠梅毒致胎死宫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妊娠梅毒死胎占同期所有胎死宫内人数的8.85%,占全部妊娠梅毒患者的25.32%,占住院分娩人数的0.12%.②妊娠梅毒可造成胎儿多器官病变,其中肝脾肿大占85.00%,胸腹水占75.00%,胎盘病变占45.00%,皮肤病变占45.00%.结论 做好孕前、产前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及治疗妊娠梅毒;为了防止妊娠梅毒死胎发生,提示迟应在孕20周前进行正规的抗梅毒治疗.
作者:谭中荣;谭文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63例均为2006年1月~2007年5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诊断标准,病程在3天以内,皮损以丘疹、水疱为主,无溃烂,来院前未经过任何治疗,且心、肝、肺、肾无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46岁,平均31.36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48岁,平均32.45岁.两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作者:袁华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对银屑病患者皮损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内及17例正常对照者皮肤中STAT4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直线相关回归方法分析STAT4mRNA的表达与银屑病病情严重指数(PASI)的关系.结果 银屑病皮损内STAT4mRNA高于正常对照者的表达水平(P=0.0016).银屑病皮损内STAT4 mRNA的表达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01).银屑病患者经过MTX治疗6周后,皮损明显改善,皮损内STAT4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36),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2).结论 STAT4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TX能抑制银屑病皮损内STAT4 mRNA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MTX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常兴;马泽;韩春雷;周志刚;张锡宝;胡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儿女, 4个半月.全身色素斑4个月,起水疱10天.查体:全身弥漫性灰褐色色素斑,表面见较多水疱、大疱及糜烂结痂,尼氏征阴性, Darier 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见较多单一核细胞浸润,Giemsa 染色阳性.诊断为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
作者:杨建强;王培光;林达;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女,45岁.双小腿胫前出现红斑,中央呈凹陷的硬化萎缩性黄色斑块10年.否认糖尿病史.组织病理符合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作者:王希香;张信江;袁伟;胡洁;郑庭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诊断为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2例.结果 选用伊曲康唑治疗,皮疹得到完全控制,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丘疹型皮肤念珠菌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苗国英;安静;魏改云;张西克;吴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阿维 A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8例口服阿维 A和复方甘草甜素片,对照组40例仅口服阿维 A.均用药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10%,对照组为75.0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维 A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金春玉;郑美花;朱莲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进行艾滋病行为干预的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暗娼是HIV易感的高危人群,通过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其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可以有效预防AIDS经性途径从源头人群经桥梁人群到一般人群的传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尚需进一步加强协作、加大宣传力度、定期进行HIV血清学早期筛查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减少艾滋病的发生.
作者:谭盛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儿女,12岁,左小腿肿块6年,手术切除后再发2年.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真皮乳头有显著扩张的淋巴管,符合局限性淋巴管瘤.
作者:陈红玲;陈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A)组织中sFRP-1,wnt-1蛋白表达,了解它们在C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CA组织和15例正常包皮组织中sFRP-1,wnt-1蛋白表达.结果 CA组织中sFRP-1的表达显著弱于正常包皮组织(P<0.001);wnt-1的表达强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 结论 CA组织中sFRP-1和wnt-1的表达异常提示sFRP-1/wnt-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CA的发病.
作者:罗丽敏;王俐;王红;刘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代3次后又培养72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并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LIF和HGF的水平. 结果 90%以上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阴性,即骨髓基质细胞纯度在90%以上;患者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TNF-α,LIF和HG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存在异常,表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存在异常.
作者:刘瑞风;尹国华;张开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其两种受体 (PDGFR -α和PDGFR-β)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PDGF,PDGFαR,PDGFβR在尖锐湿疣皮损(30例)和正常皮肤(10例)中的表达.结果 在对照组成人皮肤组织中,PDGF和两种受体均弱阳性表达,PDGF的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PDGFR -α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PDGFR-β受体在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阳性表达.在尖锐湿疣组PDGF和两种受体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增强,PDGF主要在基底层细胞、棘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强阳性表达,PDGFR-α和PDGFR-β在基底层细胞、棘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核上均强阳性表达.结论 PDGF和其受体PDGFR-α,PDGFR-β在参与尖锐湿疣发生、发展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军;崔勇;杨森;刘雯蓓;慈超;常小丽;季必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针对汶川地震灾区所发生的虫咬性皮炎病例的发病特点及主要诱因,从护理角度总结该疾病在特殊时期的处置护理策略.方法 总结汶川地震灾区虫咬皮炎的主要症状及发病诱因、处置及护理原则.结果 共保障灾区皮肤疾病患者2 450人,虫咬皮炎和户外住宿及蚊虫叮咬关系密切.结论 在以后救灾中,应该充分准备抗组胺药物,积极消灭蚊虫.
作者:胡雪慧;赵荣;廖文俊;栾琪;马翠玲;齐显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梅毒性颅内树胶肿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结合检索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对1990年至今国内外文献中病理学确诊为梅毒性颅内树胶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25例梅毒性颅内树胶肿患者(20篇文献),其临床特征包括: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发展;②首发症状以头痛和癫痫多见;③有影像学占位;④血和CSF的梅毒抗体检查阳性,也可有特殊情况;⑤病理呈肉芽肿改变;⑥误诊率高,多数误诊手术;⑦青霉素疗效较好;⑧预后尚良好.结论 梅毒性颅内树胶肿并不罕见,单发较大病灶增多,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闫志华;孙晓东;施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躯干及四肢紫褐色斑6月余.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数个蚕豆大小紫红色斑疹,伴瘙痒,逐渐增多并扩大,波及四肢近端.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发病前无服药史,否认化学品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近端见散在粟粒至蚕豆大的圆形、椭圆形暗紫褐色斑疹,胸背部皮疹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边界清楚,部分皮疹表面光滑无鳞屑,部分皮疹中心覆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作者:黄莉宁;贾敏;廖跃;吴保华;凌淑清;何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碘化钾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的方法,68例孢子丝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口服伊曲康唑组、口服碘化钾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治疗4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临床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单用伊曲康唑组(64.00%)及单用碘化钾组(54.55%);联合用药组真菌清除率为87.50%,显著高于单用伊曲康唑组(54.29%)及碘化钾组(48.49%),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著性.结论 伊曲康唑联合碘化钾治疗孢子丝菌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药,安全性好.
作者:蒋忠民;王凯;姜日花;朱明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刺蒺藜对C57BL/6J 小鼠毛囊黑皮素1 受体(MC-1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刺蒺藜在毛囊黑素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SPF 级C57BL/6J 小黑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用不同剂量中药刺蒺藜的水提物灌服后小鼠皮肤中MC-1R水平的变化,以正常小黑鼠皮肤为对照.结果 MC-1R 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浆; 在各组皮片中均呈阳性表达, 刺蒺藜用量越大表达越明显;MC-1R 在各组皮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皮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5) .结论 不同剂量刺蒺藜都能够有效上调MC-1R的表达, MC-1R在刺蒺藜作用下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扩增生物学效应的方式使黑素合成增强,从而起到调节黑素代谢的作用.
作者:杨柳;杨波涛;路建伟;廖秋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甲氧沙林片治疗白癜风的疗效.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甲氧沙林片0.3~0.6㎎/(㎏·d),每3天1次,服药1.5~2.0h后阳光照射,强度以发生轻度红斑为宜,治疗期间戴墨镜保护眼睛;试验组同时加用1%吡美莫司乳膏,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6%和37.8%,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3例皮肤有烧灼感.结论 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甲氧沙林片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好.
作者:毛一斌;陈广雄;王迎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