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黑头粉刺痣1例

拓江;陈前明;路永红

关键词:肩背部, 皮肤科, 黑头粉刺, 蜂窝状, 凹陷, 外观, 临床资料, 患儿, 分布, 剥离, 群集性, 治疗, 系统, 体检, 疼痛, 瘙痒, 皮损, 毛囊, 检查, 家族
摘要:1临床资料患儿女,10岁.左肩背部皮肤出现黑头粉刺样丘疹10年.患儿出生时左肩背部皮肤即有散在分布的点状凹陷和白色小丘疹,无疼痛和瘙痒,未予治疗.后皮损逐渐扩大,发展为簇集性黑头粉刺样丘疹,黑色角栓剥离后呈点状凹陷及蜂窝状外观.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肩背部皮肤见群集性毛囊性粉刺样丘疹,黑色角栓剥离后呈点状凹陷及蜂窝状外观,沿Blaschko线带状单侧分布(图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RPR假阳性1例

    患者女,15岁.左下肢肿痛1年余.下肢静脉造影示左侧股浅静脉及腘静脉血栓形成,伴管腔中度狭窄.实验室检查:ACA> 120pl IgG-u/mL,β2-GPI 99RU/mL.血RPR 1:16,TPPA阴性.诊断:抗磷脂综合征;RPR假阳性.本文对梅毒血清学实验生物学假阳性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任荣鑫;李嗣钊;张海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类脂质蛋白沉积病1例

    患者女,16岁,面部反复发生水疱、脓疱伴声音嘶哑16年.皮肤科情况:面部较多对称分布的凹陷性瘢痕,睑缘串珠样的腊样丘疹.诊断:类脂质蛋白沉积病.

    作者:阮光洪;郑博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病程>1年的宫颈高危型HPV(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10% ALA温敏凝胶外敷3h后行635nm的红光照射,每两周治疗1次,共3次,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对照组35例,不进行任何治疗,直接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均在第3,6,9个月时进行随访,且第3和9个月时用HPVDNA杂交捕获试验和基因芯片法检测HR-HPV.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时有27例宫颈HR-HPV DNA出现转阴,占67.50%,第9个月时又增加2例转阴,对照组分别为8例(自然转阴率为22.86%)和5例,治疗组阴转率(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LA-PDT可有效清除宫颈上皮细胞中的HR-HPV DNA,安全有效,它可作为早期干预和预防宫颈癌发生的一种方法.

    作者:缪飞;王秀丽;王宏伟;张玲琳;过明霞;张海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SLE患者外周血CD4+T,CD8+T,CD8+ CD28+T,CD8+ CD28 -T,CD3+ CD4+IFN-r+T和CD3+ CD4+ IL-4+T细胞百分率.方法 SLE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燔型、肝热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4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中CD4+T,CD8+T,CD8+ CD28+T,CD8+ CD28 -T,CD3+ CD4+ IFN-r+T和CD3+ CD4+ IL-4+T细胞百分率,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不同证型SLE患者外周血CD4+T表达均下降(P均<0.01),气阴两虚血瘀型CD8+ CD28+T表达降低、CD8+ CD28+ T/CD8+ CD28 -T比值降低、CD8+ CD28 -T表达升高,脾肾阳虚型CD3+ CD4+ IFN-r+T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CD3+ CD4+ IL-4+T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组及气血两燔型(P均<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失衡,中医辨证分型与微观指标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红梅;华银双;李晓莉;丁素先;徐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DNMT1和MeCP2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甲基CpG结合蛋白(MeCP2)的mRNA表达作用.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中DNMT1和MeCP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8例正常人的表皮进行对照.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表皮中的DNMT1 mRNA的表达分别是(0.0006±0.00056)和(0.0054±0.00287),皮损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eCP2mRNA的表达分别是(0.0033±0.0018)和(0.0008±0.00088),皮损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中DNMT1和MeCP2 mRNA异常表达,这可能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作者:陈敏;蒋明军;姚煦;沈丹培;顾宁琰;李惠;林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患者男,65岁.全身反复出现红斑和丘疹,伴瘙痒5年,加重2周.伴心、肝和肺多器官功能损害.骨髓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予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甙及对症支持治疗半月后,症状明显好转.

    作者:江阳;朱小娟;刘娟娟;王苏平;王思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价值及弱阳性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弱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经TPPA确诊的342例女性梅毒阳性患者和362例梅毒阴性人流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RUST法、TP-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用ROC曲线分析胶体金法灵敏度.将梅毒血清标本连续倍比稀释后,再次予上述4种方法检测,评价胶体金法检测的灵敏度.并评价pH值对胶体金法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同时取不同程度溶血和脂血梅毒血清标本,经胶体金法检测,评价溶血、脂血对其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漏诊率为9.30%,假阳性率为27.07%.ROC曲线分析显示,胶体金法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面积的标准误为0.017.pH为6.0~8.0时,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当pH<2.0或pH>11.0时,该检测方法完全失效.标本溶血、脂血,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浓度较高时无影响,浓度较低时易出现假阴性.结论 梅毒螺旋体抗体浓度较低时,胶体金法诊断灵敏度较差,溶血、脂血等对其检测有干扰,不适合用于梅毒的门诊筛查.

    作者:王祖芳;李桂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重楼总皂苷对HaCaT细胞增殖和分泌IL-8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楼总皂苷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增殖和分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采用ELISA法测定重楼总皂苷对HaCaT细胞分泌IL-8的情况.结果 在所选浓度范围内(60μg/mL,90μg/mL,120μ g/mL和150 μg/mL),重楼总皂苷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120μg/mL和150μg/mL浓度组重楼总皂苷可抑制HaCaT细胞自分泌IL-8,90μg/mL,120μg/mL和150 μg/mL浓度组重楼总皂苷能抑制TNF-α(浓度为100U/mL),刺激HaCaT细胞分泌IL-8.结论 重楼总皂苷能抑制HaCaT细胞增殖和IL-8的分泌.

    作者:龙剑文;皮先明;王玉英;涂亚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安体舒通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女性高雄激素性痤疮116例疗效观察

    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纳入标准:①符合高雄激素性痤疮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临床表现典型;②血清睾酮>0.51ng/mL(正常值:0.15~0.51ng/mL);③无心、肝和肾等系统性疾病;④近1个月内未系统口服过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维甲酸制剂及治疗痤疮的药物;⑤近2周内未外用过维甲酸类及抗生素等药物;⑥能坚持完疗程和定期随访者;⑦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对西咪替丁和螺内酯过敏者;②近4周内接受过系统性治疗和/或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雌激素、维甲酸类药物治疗;③伴有严重的心、脑、肝和肾等疾患者;④患有严重免疫性疾病;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剔除标准:①观察期内同时应用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者;②中途退出者;③治疗中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不计入疗效,但列入安全性评价.共入选337例,为2008年1月-2010年8月本院门诊女性高雄激素性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116例,年龄16~38岁,平均18.31±4.52岁;病程2~ 15个月,平均3.62±0.75个月;对照1组108例,年龄16 ~40岁,平均18.23±5.57岁;病程3个月~ 16年,平均3.58±0.83个月;对照2组113例,年龄17~ 38岁,平均18.03±5.77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3.59 +0.76月.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昌吉;张海霞;牛永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百草枯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80例临床分析

    1一般资料80例接触性皮炎均为2005年月- 2010年月本科诊治米自农村的患者,男76例,女4例,21 ~30岁5例,30 ~40岁10例,41~ 50岁25例,51~65岁40例.发病时间均为夏季,有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百草枯(义名对草快和克芜踪,化学名称: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有二氯化物和双硫酸甲酯盐)史.

    作者:冯波;宋卫珍;孙慧丽;于萍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点状掌跖角化病一家系5例

    1临床资料先证者女,52岁.双手粗糙10余年.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手掌呈粗糙样外观,遇热后症状明显,未予治疗.3年前,双手、双足趾及足底均有粗糙感.余无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家族中母亲等共有5人有类似症状(图1),女4例,男1例.4代均有发病,且发病年龄提前.父母亲及家族里无近亲婚配史.先证者发病时41岁,其母亲、妹妹、女儿及外孙发病年龄依次为63岁、39岁、26岁和4岁.皮肤科情况:双手掌、双足趾及足底部可见对称分布的弥漫性角化透明丘疹,直径0 5~ 2mm,色泽暗黄,质坚,部分皮损呈火山口形凹陷(图2~3).掌跖部受压部位皮损显著.诊断:点状掌跖角化病.予5%水杨酸软膏外搽.

    作者:刘亚玲;陈强;何英杰;赵淑肖;刘春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以脓疱疹及扁平湿疣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患者女,28岁,孕8周.面部及外阴出现皮疹,伴瘙痒和疼痛加余天.皮肤科情况:前额、鼻旁、口周及颈前可见散在分布绿豆至花生大斑丘疹和脓疱;头皮可见数个蚕豆大结节,部分结节破溃和流脓;外阴及肛周可见密集分布疣状斑块.RPR 1:32(+),TPPA(+).诊断:梅毒(二期).

    作者:朱敬先;李力翠;郝宏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

    患者男,31岁,从事污水排放设备修理.左手指、手背及上肢相继出现结节3个月.发病前工作中左手中指曾被擦破,后出现肿胀,当地医院予抗感染半个月,但左手中指肿胀无改善,且左手背部相继出现7个蚕豆大结节,无疼痛,伴轻度瘙痒.饲养多种鱼类.皮损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改变,部分呈结核样肉芽肿结构.真菌培养阴性,分支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均阴性.诊断: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游泳池肉芽肿?予口服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克拉霉素治疗4个月,痊愈.

    作者:李薇薇;涂平;陈伟;王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疣8例及跖疣1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治疗寻常疣及跖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入选的8例寻常疣及12例跖疣患者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随访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20例患者经3~7次治疗后均痊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平均治疗2.8次,有9例治疗3次,8例治疗4次,2例治疗5次,1例治疗7次,均未见复发和不良反应.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疣及跖疣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乔莉;葛文娱;甄彩娥;张鸿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瑞敏系列和TURE TEST系列斑贴试剂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 分析瑞敏系列(R)和TURE TEST系列(T)斑贴试剂检测结果及一致性.方法 分别用这两个系列斑贴试剂检测196例慢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患者,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瑞敏系列和TURE TEST系列斑贴试剂对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不完全相同,它们检测常见变应原种类均与国内已有报道类似;两个系列中相同的16种变应原的检测反应强度一致性较好,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个系列斑贴试剂的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应用.

    作者:曹晓佳;张理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维吾尔医成熟疗法和清除疗法治疗白癜风27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吾尔医致病物质调理疗法(成熟疗法和清除疗法)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对273例白癜风患者分别使用成熟和清除疗法后的白斑总面积和色素点总面积与入院时的情况进行客观比较.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使用成熟和清除疗法后白癜风患者的白斑平均总面积呈减小趋势,而色素点呈增生趋势(P均<0.001).结论 使用成熟和清除疗法对控制白癜风患者白斑扩散有显著作用.

    作者:吐尔逊·乌甫尔;玉素甫·买提努尔;斯拉甫·艾白;热甫哈提·赛买提;肖开提·阿不都拉;阿西热江·斯迪克;茹仙古丽·沙吾尔;艾尔肯·吐尔地;库尔班·艾力;阿里木江;伊合帕尔·木拉提;再屯古丽;居来提·阿不都瓦衣提;艾力·孜亚吾东;古再努尔·库尔班;穆巴拉克·派祖拉;艾则孜·亚森;伊力卡尔·拜克提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头孢曲松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头孢曲松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头孢曲松1.0g静滴,1次/d,连用10d;对照组予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1次/d,连用15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皮损消退时间分别为(16.52±7.26)天和(19.56±7.86)天;随访至2年时,两组患者的TRUST滴度转阴率分别为100.00%和96.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治疗组TRUST滴度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在其他随访时间内,两组患者TRUST滴度降低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与普鲁卡因青霉素相当.

    作者:丁徐安;袁定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黑头粉刺痣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10岁.左肩背部皮肤出现黑头粉刺样丘疹10年.患儿出生时左肩背部皮肤即有散在分布的点状凹陷和白色小丘疹,无疼痛和瘙痒,未予治疗.后皮损逐渐扩大,发展为簇集性黑头粉刺样丘疹,黑色角栓剥离后呈点状凹陷及蜂窝状外观.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肩背部皮肤见群集性毛囊性粉刺样丘疹,黑色角栓剥离后呈点状凹陷及蜂窝状外观,沿Blaschko线带状单侧分布(图1).

    作者:拓江;陈前明;路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是一类来源于骨髓的非造血干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因为其获取容易,并能在体外扩增,使其成为应用广泛的间充质干细胞.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病的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包括伤口愈合、放射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和银屑病等.

    作者:唐利;李承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器官受累和多系统损害为特点,临床表现、病程发展及病情转归均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一般人群相比,SLE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及进展速度显著增加,常见恶性肿瘤类型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子宫颈癌以及支气管肺癌等.遗传易感性、慢性抗原刺激、过度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可能是SLE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本文对SLE患者常见各种合并恶性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流行病学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鑫;崔勇;杨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