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哲;梅莉红;干慧慧;王红枫;曾义斌;方芳
1 临床资料患儿男,5个月,手足出现皮疹3d,伴发热1d.患儿于4d前无明显诱因的突然出现发热,T 39.0℃,伴手掌足掌红色斑丘疹,不抓,无咳嗽、呕吐、腹痛、腹泻及肢体抖动及其他明显不适,精神佳,吃奶睡眠尚可,母乳喂养.患儿既往健康,起病前曾与其邻居一确诊为手足口病但治愈后1周的小儿多次共用奶瓶.皮肤科情况:双手掌、足掌、臀部可见粟米大小的红色斑丘疹,部分斑疹上有灰白色针头大小水疱(图1),口腔黏膜光滑无溃疡及糜烂面.实验室检查:呼吸道分泌物RT-PCR显示通用型肠道病毒阳性、肠道病毒71(EV71)阳性、柯萨奇病毒A16(CoxA16)阳性.
作者:方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美容手术联合电离子机治疗女性外阴部汗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来本科就诊的5例女性阴部汗管瘤患者,予美容手术联合电离子治疗,术后6个月时判定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时随访,治疗1次即痊愈者4例,治疗2次痊愈者1例,治愈率100.00%.1例(20.00%)遗留有浅表瘢痕.结论 美容手术联合电离子治疗女性外阴部汗管瘤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卫艳萍;赵林栋;史四季;王素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饮水型砷中毒地区水砷含量与皮肤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西安地区某县长期饮用高砷水的5个自然村,对其饮用水中的砷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选择该地饮用水中砷含量合格的2个自然村作为对照组,结合当地人群的皮肤病变情况分析饮用水的砷含量对皮肤病变的影响.结果 调查组75份水样,总砷含量42.88±15.36μg/L,三价砷含量25.64±8.43 μg/L;对照组30份水样总砷含量<2.00μg/L,三价砷含量<2.00μg/L,调查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砷中毒患者表现为皲裂、脱色斑、角化、色素沉着4种症状,主要位于躯干、四肢等部位,其中轻度27例(32.53%),中度37例(44.58%),重度19例(22.89%).结论 饮水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以皲裂、角化人数多,脱色次之,色素沉着少;随着饮用水砷含量的增高,发病人数随之增加.提示饮用水三价砷含量增高,皮肤病变程度加重.
作者:安建博;牛永权;赵桂鹏;马永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斑秃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它可对患儿及其家庭产生不良影响.尽管目前存在很多刺激毛囊再生的治疗方法,但是有关这些方法的长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数据是有限的.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儿童斑秃治疗方法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肖媛媛;孙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柳烯酸溶液啧雾剂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60例体股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早、晚各1次外用,对照组:给予硝酸咪康唑乳膏早、晚各1次外用,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4周结束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0.00%)和真菌清除率(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和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且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治疗体股癣安全高效,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孟祖东;黄霞;汪小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河北省参加抗病毒治疗的儿童艾滋病患者病毒学失败后HIV-1基因特征,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采集河北省辖区内参加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后的68例儿童艾滋病患者静脉血液,测定其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者进行HIV-1基因型检测.结果 68例患儿童中,29例出现病毒学失败,其中15例(22.06%)出现耐药基因突变,而且该15例患儿未出现仅针对PIs的耐药性突变,余患儿中有1例出现PIs,NRTIs和NNRTIs多重耐药.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NNRTIs)双重耐药率为27.59% (8/29).高度耐NVP的频率高,占51.72% (15/29).结论 HIV-1基因突变诱发耐药性是导致儿童艾滋病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开始抗病毒治疗前适时进行HIV-1基因型检测可为制定佳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作者:路新利;赵宏儒;张玉琪;赵翠英;李岩;王莹莹;白广义;李保军;陈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先证者女,34岁.全身出现色素斑30余年,肿块约20年,逐渐增多、增大,近1年来左侧上腹部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稍微触碰即感疼痛.患者出生时颈部、上肢、躯干等部位有多处色素斑,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大,大灰色斑已增至于掌大小.患者上初中时上肢、躯干出现米粒大小肿物,之后逐渐增大、增多,互不融合,面部近两年也出现类似皮损.患者已高中毕业,精神较好,思路尚可.因颈项部僵硬疼痛不适伴头晕恶心及胸背部疼痛,腰痛伴左下肢麻痛数年,本院风湿科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体检:颈椎曲度直,颈项部肌肉紧张.
作者:宋益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脉冲激光联合氢醌乳膏、左旋维C对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后发生遗留色素沉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黄褐斑:光斑7 mm,能量:2.2 ~ 2.5J/cm2,频率:5Hz,照射3~5次;色素沉着:光斑4mm,能量:3 J/cm2,频率:10 Hz,照射4~8次,皮损处微红为临床终点,同时导入左旋维生素C,1次/周,共治疗6 ~10次;另外氢醌乳膏分早、晚各1次外搽,疗程2个月.结果 12例患者经过6~10次治疗后,面部色素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痊愈7例,显效3例,好转2例,没有无效病例,显效率83.33%,总有效率100%.也未见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随访18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脉冲激光、氢醌乳膏和左旋维生素C导入三联疗法对光子治疗黄褐斑后发生色素沉着患者的疗效好,起效快,而且疗程短,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医生选用.
作者:钟淑霞;周俊峰;姚蕾;王园园;闫冬雪;李珊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9岁,手足、掌跖面皮疹8年余,牙齿脱落4年余.皮损特点为弥漫性对称分布的角化粗糙性红斑,上覆白色鳞屑,皮疹以掌跖面至肘膝部为重.乳牙发育正常,恒牙长出后相继松动脱落.诊断:掌跖角皮症伴牙周损害病.
作者:肖安菊;何勤;余德厚;龙娟;马锦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联合维A酸和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0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予口服白芍总苷600mg(3次/d),B组(32例)予外用维A酸和糠酸莫米松软膏,C组(36例)予口服白芍总苷联合维A酸和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治疗.3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结果 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的P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PASI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C组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A组(57.89%)和B组(53.12%),A组(13.64%)和C组(10%)复发率均低于B组(23.5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维A酸和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单独口服白芍总苷或外用维A酸和糠酸莫米松软膏组,且白芍总苷能降低寻常性银屑病的复发率.
作者:刘磊;张晓彬;李振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组分:当归、黄芪和草河车各12g,白蒺藜、白芷、白术、紫草、桃仁、红花、菟丝子和女贞子各109,制何首乌、补骨脂和黑芝麻各15g,甘草6g)内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予自拟中药方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予NB-UVB照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本组自拟中药方内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夏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湿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753例患者进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与Ig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花生、黄豆、牛奶等过敏原的特异性IgE与IgG不同结果组进行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结果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检出率为40.11%,其中腰果、花生、黄豆阳性率较高;IgG阳性检出率为79.68%,牛奶、鸡蛋、虾蟹为主要过敏原,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证实两种抗体检测都有假阳性与假阴性.结论 临床医生应在湿疹的治疗中注意筛查食物过敏原,特别是IgG介导的过敏反应,其可为湿疹的诊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作者:李孟娟;李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例1男,33岁.左小腿紫褐色丘疹、斑块3年就诊.例2男,70岁.双足背紫褐色丘疹、斑块6个月就诊.临床表现都以紫褐色斑丘疹,由多个结节样皮损融合而成为特点.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均以真皮内小血管增生扩张,红细胞外溢以及真皮内含铁血黄素沉积为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均诊断为假性Kaposi肉瘤.
作者:徐作佼;郑华;于娜;于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泰安市梅毒流行状况及不同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现状,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泰安市2005-2012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于2012年7月-10月泰安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和暗娼、MSM六类人群分别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开展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与疫情分析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泰安市共报告梅毒病例1 43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18/10万,年均增长率为30.71%.自200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以来其快速上升.梅毒报告病例中农民逐年增多,但农村居民梅毒知晓率较低,为56.21%;15~ 19岁组梅毒病例中以学生为主,但在校学生梅毒知识知晓率仅59.74%.六类人群梅毒知识总体知晓率是58.62%,知晓率高的是MSM,为78.26%;两两比较显示在校学生、暗娼和流动人口这些脆弱人群的梅毒知晓率与普通城乡居民并无不同.结论 泰安市梅毒疫情近年出现快速上升趋势,而梅毒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与之不相适应,梅毒防治形势严峻,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作者:樊爱平;杨冬芳;徐丽莎;牟福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男,15岁.包皮圆形溃疡3个月,肛周出现赘生物及散在半球形丘疹1个月.有男男性接触史.查TRUST 1:8(+),TPPA(+).肛周赘生物组织病理示尖锐湿疣,肛周丘疹组织病理示传软性软疣.诊断:一期梅毒;尖锐湿疣;传软性软疣.予以苄星青霉素肌注,光动力治疗肛周皮损,2周后皮疹消退,现随访中.
作者:权哲;梅莉红;干慧慧;王红枫;曾义斌;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60岁.3年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浸润性导管癌.近20d来左侧胸壁皮肤出现粟粒大小丘疹及结节,伴破溃、结痂.组织病理示:表皮全层见肿瘤细胞浸润,此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空泡状,核较大、深染,异型性明显,符合Paget病.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CEA阳性,CK7阳性,Her-2阳性,ER和PR均阴性,S100蛋白阴性,60%肿瘤细胞Ki67阳性,此结果与该患乳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同.诊断:乳癌切除术后,胸壁Paget病.
作者:张旭焱;李雪;牟妍;常莉;王一宇;于凯;赵桓玉;朱文静;夏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右外阴肿胀疼痛1月余1个月前右外阴出现单发黄豆大结节,未予重视;2d后右大阴唇内新发溃疡刺痛明显,予洁肤阴治疗,效果不佳;2周后以“疖肿”予抗生素治疗,疗效不显.患者诉口苦、口干、小便黄、睡眠差,否认发热、关节痛、眼部不适等症状.顽固性口腔溃疡7年,反复发作 否认其他疾病、药物过敏及不洁性生活史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舌红,苔黄厚腻,脉弦细.皮肤科情况:右大阴唇内侧黏膜单发约1.5 cm×2.0 cm卵圆形溃疡,上覆较厚黄色脓性分泌物,无异味,周围黏膜充血肿胀;右外阴皮肤紫红肿胀,皮温略高,界限清楚,触之韧,无波动感及破溃(图1).
作者:张文琪;白彦萍;张晓艳;李锘;梁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瘙瘁是皮肤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研究发现5-羟色胺(5-HT)与瘙瘁的关系可能有以下几点:5-HT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2型(PAR2)介导瘙痒;5-HT通过鸦片受体介导瘙瘁;5-HT通过5-HT2受体介导瘙痒;对5-HT敏感的长效发射型(C)神经元负责将瘙痒信息传输到脊髓;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帕罗西汀,能介导中枢性瘙痒的信号传导;5-HT3受体亚型拮抗剂昂丹司琼(ondansetron)治疗瘙瘁有效.由此可见,5-HT可能是一种强效的致瘁因子;研究5-HT在瘙痒中的作用 机制为开发5-HT类新药,为临床治疗瘙瘁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建国;黄朝頔;龚启英;李桂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9例,给予0.03%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用0.03%他克莫司外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为(1.86±0.62)d,疗程第2周、第4周及疗程后第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3.10%,96.55%和93.10%;对照组分别为(6.30±1.55)d,64.29%,78.57%和67.86%.疗程第2,4周及疗程后第8周时两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0.03%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起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张海璐;李冬芹;罗杨;姚新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化妆品中常用防腐剂,即尼泊金乙酯和染发剂对苯二胺对辛辣饮食刺激诱导出变态反应动物模型的皮肤反应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和CCR3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组、尼泊金乙酯组、辛辣尼泊金乙酯组、对苯二胺组、辛辣对苯二胺组、混合组、辛辣混合组.给小鼠灌胃辣椒煎液和白酒的混合液10mL/(kg.d),连续灌胃7d后建立辛辣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在小鼠腹部涂抹、背部注射防腐剂(尼泊金乙酯)和染发剂(对苯二胺)14d后,利用RT-PCR法检测趋化因子受体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的表达情况并评分.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较,辛辣组出现明显刺激体征;辛辣食物刺激下,给予尼泊金乙酯和对苯二胺,各组CXCR3,CCR5表达均明显升高,CCR3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辛辣食物可以在小鼠皮肤上诱导出辛辣刺激体征,并增加皮肤中CXCR3,CCR5因子的表达,CCR3未见明显变化.
作者:陆畅;方宇辉;李周娜;金哲虎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