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29例临床观察

张海璐;李冬芹;罗杨;姚新锐

关键词:他克莫司,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摘要: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9例,给予0.03%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用0.03%他克莫司外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为(1.86±0.62)d,疗程第2周、第4周及疗程后第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3.10%,96.55%和93.10%;对照组分别为(6.30±1.55)d,64.29%,78.57%和67.86%.疗程第2,4周及疗程后第8周时两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0.03%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起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同伴教育对银屑病患者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银屑病患者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方法 招募5例有5年以上银屑病史的志愿者,由皮肤科医师和护士对其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出院后,同伴教育者对实验组患者每月实施电话访问1次,干预内容包括:①宣传预防银屑病复发的健康知识;②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理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指导小组成员提高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对照组仅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按照档案册,每月对患者电话访问1次,宣教预防银屑病复发的健康知识、解答患者的各种社会心理适应不良问题.在出院前和出院后1年,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掌握预防银屑病复发知识的程度和社会心理适应水平;根据PASI评估两组银屑病患者病情及复发率.结果 干预后1年时,两组患者预防银屑病复发知识的知晓率(包括运动、饮食、心理、药物、预防感染、气候环境6个方面)均达到91.83%以上,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实验组未复发银屑病的患者(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能有效提高银屑病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并能有效降低银屑病复发.

    作者:黎玉芬;蒋丽君;陶源;韩志香;李年珍;何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乙酰胆碱受体对HaCaT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乙酰胆碱途径药物对HaCaT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aCaT细胞至融合状态后,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乙酰胆碱途径药物(M受体抑制剂阿托品,N受体抑制剂筒箭毒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卡巴胆碱),用细胞黏附检测方法检测细胞黏附的变化情况,结果 以细胞碎片数表示;分别用Triton X-100和RIPA裂解细胞,得到胞浆蛋白和总蛋白,用蛋白免疫印迹测定细胞表面与黏附相关的蛋白桥粒芯蛋白1、桥粒芯蛋白3、桥斑珠蛋白、E-钙黏素的变化;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PCR)检测上述细胞表面蛋白在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阿托品、筒箭毒碱、卡巴胆碱作用后细胞碎片数目分别为6.33±1.15,35.00±2.65,6.33±1.53,6.00±1.00;阿托品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减少桥粒芯蛋白3表达,并使桥粒芯蛋白3从胞膜脱离,卡巴胆碱可增加桥粒芯蛋白1、桥粒芯蛋白3、桥斑珠蛋白表达,并促使桥粒芯蛋白1、桥斑珠蛋白黏附于胞膜.筒箭毒碱对各种细胞表面蛋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HaCaT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可以调节细胞间黏附分子,尤其是桥粒分子的表达,并影响这些分子在细胞膜上的稳定性,从而介导细胞间黏附,这种作用主要通过M受体实现.

    作者:李志量;张洁尘;杨永红;冯素英;王宝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甲硝唑致右中指过敏性皮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左下第三颗磨牙不明原因疼痛并咀嚼困难1d.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口腔科检查:左下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局部牙龈红肿明显,触痛(2+),探之出血,余(-).以“智齿冠周炎”局部予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外涂碘甘油,口服甲硝唑片(国药准字:H51020294,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4g,3次/d,口服3h后患者右手中指皮肤出现红肿伴疼痛,8h后部分皮肤破溃,有少量渗出,可见潮红创面,瘙痒明显.患者诉3个月前曾因口服甲硝唑出现过类似症状,在本院局部对症处理后并改为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3次/d,治疗10d后皮损痊愈.结合病史及用药史本次诊断:甲硝唑致右手中指过敏性皮炎,立即停止口服甲哨唑片,改为口服盐酸赛庚啶片、葡萄糖酸钙片、维生素C片及地塞米松片,局部予碘伏消毒,2d后前述症状缓解,1周后皮损痊愈.

    作者:黄文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成人Spitz痣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右大腿后侧出现斑块状黑色增生物2年.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的右大腿后侧出现一绿豆粒大小黑色斑块,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后皮损缓慢增大,近来增长明显,遂来本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科情况:右大腿后侧见一1.5×0.5cm大小的黑色斑块,略高起皮面,表面光滑,界清(图1).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层多数黑素细胞巢,细胞为上皮样或梭形,异型性不明显,巢较规则,与周围表皮细胞间有裂隙(图2~3).诊断:Spitz痣.

    作者:江彬彬;江潍岩;王秋枫;张继刚;杨维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酞丁安搽剂治疗面部扁平疣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酞丁安搽剂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90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治疗组:他扎罗汀凝胶联合酞丁安搽剂治疗;对照1组:单用他扎罗汀凝胶治疗;对照2组:单用酞丁安搽剂治疗.3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分别在治疗2,4,6和8周末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1组(53.33%)和对照2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均有个别病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 他扎罗汀凝胶联合应用酞丁安搽剂治疗面部扁平疣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优于两药分别单用组的临床疗效.

    作者:韦侃侃;高永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麻风病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目的 探讨Th1,Th2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麻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现症麻风患者、43例治愈麻风患者、4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ENL)患者及20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IFN-γ和IL-17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现症组、治愈组、Ⅱ型麻风反应(ENL)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IFN-γ和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现症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IFN-γ和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治愈组(P均<0.05);现症组血清细胞因子在IL-10,IFN-γ和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Ⅱ型麻风反应(ENL)组(P均<0.05).结论 IL-2,IL-4,IL-6,IL-10,TNF,IFN-γ和IL-17在麻风病的发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治愈的麻风患者虽然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但机体的免疫功能仍未恢复正常,可能只是处于暂时相对平衡状态.IFN-γ,IL-10和IL-17的水平高低可能与麻风反应的发生有关,相对低水平的IFN-γ,IL-10和IL-17可能更易发生麻风反应.Th1,Th2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参与了麻风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成;周晓鸿;李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美容手术联合电离子治疗女阴汗管瘤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美容手术联合电离子机治疗女性外阴部汗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来本科就诊的5例女性阴部汗管瘤患者,予美容手术联合电离子治疗,术后6个月时判定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时随访,治疗1次即痊愈者4例,治疗2次痊愈者1例,治愈率100.00%.1例(20.00%)遗留有浅表瘢痕.结论 美容手术联合电离子治疗女性外阴部汗管瘤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卫艳萍;赵林栋;史四季;王素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治疗体股癣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柳烯酸溶液啧雾剂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60例体股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早、晚各1次外用,对照组:给予硝酸咪康唑乳膏早、晚各1次外用,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4周结束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0.00%)和真菌清除率(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和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且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治疗体股癣安全高效,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孟祖东;黄霞;汪小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29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9例,给予0.03%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用0.03%他克莫司外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为(1.86±0.62)d,疗程第2周、第4周及疗程后第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3.10%,96.55%和93.10%;对照组分别为(6.30±1.55)d,64.29%,78.57%和67.86%.疗程第2,4周及疗程后第8周时两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0.03%他克莫司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起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张海璐;李冬芹;罗杨;姚新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995-2013年曲靖市HIV/AIDS患者配偶或固定性伴HIV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的配偶或固定性伴HIV检测的影响因素,为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历史卡片,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 762例HIV/AIDS患者的配偶或固定性伴HIV检测率为88.7%;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处于HIV感染阶段(OR=1.668,P=0.000,95% CI:1.290~2.158)、同性感染(OR=4.783,P=0.001,95% CI:1.882~ 12.156)、农民(OR=1.537,P=0.000,95% CI:1.399~2.723)、样本源于其他就诊者检测(OR=2.318,P=0.000,95% CI:1.646~3.265)这四个因素是配偶或固定性伴HIV未检测的危险因素(OR>1),而随访(OR=0.154,P=0.000,95% CI:0.080~0.295)是配偶或固定性伴HIV检测的促进因素(OR<1).结论 应加强农民、病程处于HIV感染阶段、同性性接触感染、样本源于其他就诊者检测病例的随访干预,以提高配偶或固定性伴HIV检测率,防止家庭内传播.

    作者:徐洪吕;保武生;邓凌艳;覃玲;刘莉梅;毛兵斌;邓关义;刘春蓓;丁跃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母婴同患手足口病

    1 临床资料患儿男,5个月,手足出现皮疹3d,伴发热1d.患儿于4d前无明显诱因的突然出现发热,T 39.0℃,伴手掌足掌红色斑丘疹,不抓,无咳嗽、呕吐、腹痛、腹泻及肢体抖动及其他明显不适,精神佳,吃奶睡眠尚可,母乳喂养.患儿既往健康,起病前曾与其邻居一确诊为手足口病但治愈后1周的小儿多次共用奶瓶.皮肤科情况:双手掌、足掌、臀部可见粟米大小的红色斑丘疹,部分斑疹上有灰白色针头大小水疱(图1),口腔黏膜光滑无溃疡及糜烂面.实验室检查:呼吸道分泌物RT-PCR显示通用型肠道病毒阳性、肠道病毒71(EV71)阳性、柯萨奇病毒A16(CoxA16)阳性.

    作者:方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效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失败的儿童艾滋病29例HIV-1基因突变和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参加抗病毒治疗的儿童艾滋病患者病毒学失败后HIV-1基因特征,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采集河北省辖区内参加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后的68例儿童艾滋病患者静脉血液,测定其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者进行HIV-1基因型检测.结果 68例患儿童中,29例出现病毒学失败,其中15例(22.06%)出现耐药基因突变,而且该15例患儿未出现仅针对PIs的耐药性突变,余患儿中有1例出现PIs,NRTIs和NNRTIs多重耐药.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NNRTIs)双重耐药率为27.59% (8/29).高度耐NVP的频率高,占51.72% (15/29).结论 HIV-1基因突变诱发耐药性是导致儿童艾滋病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开始抗病毒治疗前适时进行HIV-1基因型检测可为制定佳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作者:路新利;赵宏儒;张玉琪;赵翠英;李岩;王莹莹;白广义;李保军;陈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掌跖角皮症伴牙周病一家系及文献复习

    患者女,9岁,手足、掌跖面皮疹8年余,牙齿脱落4年余.皮损特点为弥漫性对称分布的角化粗糙性红斑,上覆白色鳞屑,皮疹以掌跖面至肘膝部为重.乳牙发育正常,恒牙长出后相继松动脱落.诊断:掌跖角皮症伴牙周损害病.

    作者:肖安菊;何勤;余德厚;龙娟;马锦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幼儿疱疹性瘭疽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9个月.右手拇指深在性疼痛性水疱10d.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3周前右侧口角曾出现水疱、糜烂及结痂,有疼痛感,在外院按“单纯疱疹”予阿昔洛韦软膏对症处理后痊愈.10d前患儿右拇指出现豆大深在性聚集的丘疱疹、水疱,疱壁厚,周围红肿,触碰时患儿哭闹,自行外用消炎药膏及口服消炎药物(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3天来患儿精神及食欲较差,伴发热,T 38.5℃.患儿有吸允手指习惯.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拇指可见簇集豆粒大小的深在性丘疱疹、水疱及脓疱,疱壁厚,周围红肿,屈侧皮损融合成蜂窝状大疱(图1),触碰时患儿哭闹,其它手指均正常.

    作者:刘俊国;李俊峰;韩莉;崔利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母子同患毛囊角化病2例

    患者女,43岁.面、颈及躯干部出现丘疹20余年.皮肤科情况:头皮、面部、颈部、腹部、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均可见粟粒至豌豆大的坚实丘疹,部分融合呈疣样斑块,其上有油腻性痂皮,手背及足背部可见扁平疣样丘疹.患者儿子,22岁.面、颈及躯干部出现相同丘疹7年.诊断:毛囊角化病.

    作者:王健;赵婧;顾明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别嘌呤醇药疹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1998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6例别嘌呤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发病年龄32~83岁,平均为60.39岁,其中男性40例(86.96%).潜伏期平均为25.50d,肝肾损害率分别为63.04%(29/46)和63.04%(29/46).43例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4.16d,长为43d,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重症药疹17例,发生率为36.96%,病情反复3例.结论 别嘌呤醇药疹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潜伏期长,肝肾功能损害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合理应用别嘌呤醇可以减少其药疹的发生率.

    作者:祝伦;蒋法兴;胡白;赵政龙;刘金丽;张思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脉冲激光联合氢醌乳膏、左旋维C治疗色素沉着1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脉冲激光联合氢醌乳膏、左旋维C对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后发生遗留色素沉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黄褐斑:光斑7 mm,能量:2.2 ~ 2.5J/cm2,频率:5Hz,照射3~5次;色素沉着:光斑4mm,能量:3 J/cm2,频率:10 Hz,照射4~8次,皮损处微红为临床终点,同时导入左旋维生素C,1次/周,共治疗6 ~10次;另外氢醌乳膏分早、晚各1次外搽,疗程2个月.结果 12例患者经过6~10次治疗后,面部色素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痊愈7例,显效3例,好转2例,没有无效病例,显效率83.33%,总有效率100%.也未见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随访18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脉冲激光、氢醌乳膏和左旋维生素C导入三联疗法对光子治疗黄褐斑后发生色素沉着患者的疗效好,起效快,而且疗程短,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医生选用.

    作者:钟淑霞;周俊峰;姚蕾;王园园;闫冬雪;李珊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儿童斑秃治疗进展

    斑秃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它可对患儿及其家庭产生不良影响.尽管目前存在很多刺激毛囊再生的治疗方法,但是有关这些方法的长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数据是有限的.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儿童斑秃治疗方法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肖媛媛;孙玉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玉溪市2006-2011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新近感染比例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究云南省玉溪市2006-2011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新近感染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玉溪市2006-2011年新报告HIV-1阳性的血清采用微量HIV-1抗体明胶颗粒凝聚法(ML-PA)方法检测以确定新近感染者,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6-2011年玉溪市累计新报告HIV感染者2 018例,其中64例(3.17%)为新近感染者,各年新近感染比例依次为6.91%,1.90%,2.83%,2.66%,2.40%和3.4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各变量间的混杂作用影响后,女性新近感染者高于男性,16 ~35岁青壮年高于其他年龄组,未婚及同居者高于已婚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及驾驶员高于其他职业,男男同性性传播新近感染比例较高.结论 2006-2011年云南省玉溪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新近感染比例保持较低水平,新近感染被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蔡英;高良敏;李世福;赵金仙;陈黎跃;许杰;陈良;付金翠;李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目的 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5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清中Th17与Treg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A,IL-10,TGF-β的含量.结果 白癜风患者血清IL-6含量(296.31±92.10) pg/mL,IL-17A含量(11.94±8.76)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的(153.83±62.78) pg/mL和(6.35±3.9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癜风患者血清TGF-β含量(141.67±38.48) p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的(198.01±82.6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IL-10含量(46.07±22.03) pg/mL,与健康对照的(52.32±25.99)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IL-6与IL-17A在白癜风患者中呈正相关,IL-17A与IL-I0在白癜风患者中呈负相关,IL-6与IL-10在白癜风患者中呈负相关.结论 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清Th17/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过程.

    作者:孙晓燕;牛妍艳;张美芳;吴广华;杨励;惠海英;吴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