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菲;胡彩霞;张国强
患者男,43岁.肛周丘疹、斑块19年余,无明显自觉症状.曾被误诊为“深部真菌病”、“蕈样肉芽肿”、“皮肤软化斑”.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假瘤样增生;真皮可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PAS染色(-),抗酸染色(-).PPD皮试(3+);PPD-IgG(+).诊断为疣状皮肤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半年后皮损基本消退.
作者:陈慧姮;薛如君;田歆;邓婕;张锡宝;刘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O2点阵激光“双层”治疗模式以及针刺疗法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split-face方法对2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左/右侧面颊分别随机接受CO2点阵激光治疗或针刺疗法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治疗间隔3个月,连续治疗3次,并进行医生视觉评估、ECCA权重评分、VAS评分以及满意度评价,记录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后ECC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医师视觉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其中联合治疗侧治疗前后ECCA权重评分较CO2点阵激光治疗侧下降明显(P<0.05)、医师视觉评分较高(P<0.05)、且对V型及U型瘢痕疗效更好(P<0.05),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安全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针刺疗法联合CO2点阵激光疗效更好且显著改善V型及U型瘢痕.
作者:姜嵩;张艺琼;陈媛;谭雅心;苏虹;熊英;李琼艳;何黎;杨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木天蓼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VEGF121)刺激血管内皮细胞(HUVEC)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VEC,分别用VEGF121,VEGF121+木天蓼及实验培养基进行刺激,MTT检测各实验组HUVEC的增殖活力,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中NO的含量.结果 VEGF121能明显刺激HUVEC分泌NO,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4);培养8h后,MTT检测木天蓼+ VEGF121组、VEGF121组与对照组相比HUVEC增殖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木天蓼醇提取液(l00mg/mL)可抑制VEGF121刺激HUVEC产生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VEGF121可促进HUVEC分泌NO,而木天蓼对其具有抑制作用,该结果为木天蓼治疗VEGF相关的皮肤疾病提供了基础理论.
作者:张燕;刘桂丽;李瑞静;王涛;王楠;高顺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男,28岁.面部皮肤褶皱、增厚,双手足皮肤增厚、指趾增粗,双踝肿胀16余年.皮损组织病理示:阿申蓝染色(+).双胫腓X片:双侧胫腓骨增生性厚皮症.诊断:骨膜增生厚皮症.
作者:张悦;陈宾;郑佳宁;赵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积雪苷片联合热敷药外敷对局限性硬皮病患者疗效观察及皮肤硬度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局限性硬皮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2例予以积雪苷片联合肝素钠软膏外用治疗,空白对照组32例给予积雪苷片联合热敷治疗,治疗组32例予以积雪苷片联合热敷药外敷治疗,由专业人员记录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皮损VEGF及TGF-β1水平,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75.00%,空白对照组有效率59.38%,均低于治疗组有效率(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硬度、关节功能及关节痛评分降低,血清白介素2α受体(sIL-2R)、TNF-α水平降低,治疗后皮损VEGF及TGF-β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皮肤硬度、关节功能及关节痛评分较低,血清sIL-2R,TNF-α水平较低,治疗后皮损VEGF及TGF-β1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雪苷片联合热敷药外敷可以降低局限性硬皮病患者皮肤硬度积分及关节功能积分,疗效显著.
作者:田菲;胡彩霞;张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56岁,户外工作者.两侧颧部黑色融合性结节并斑块8年.8年前,患者颧部出现多个黑头粉刺,可挤出皮脂样物,其周围逐渐出现黄白色结节,可挤出白色牙膏状物质,且皮损数量逐渐增多,皮肤逐渐变黑.无不适,未予治疗.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遗传病等病史.皮肤科情况:两侧颧部各见一约3cm×3cm大黑色斑块,橘皮样外观,界清,表面分布黑头粉刺和黄白色结节,挤压后排出白色物质,毛孔和皮肤纹理粗大(图1~2).诊断为结节性类弹力纤维病.
作者:徐海环;刘荣利;方洪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随着人体各器官机能逐渐老化,头发也渐显花白和脱落,成为人体衰老的突出特征之一.毛发的形态与毛囊的生长发育相关.毛囊隆突部干细胞和壁龛微环境内外调控因素的相互作用,控制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其自身稳定状态.毛囊干细胞衰老,DNA损伤效应累积,毛囊休止期时间延迟,继而毛发周期改变,毛囊干细胞逐渐分化为表皮细胞,具体表现为衰老性脱发和衰老相关毛发灰白.毛囊干细胞微环境损伤和信号转导途径改变影响毛囊衰老进程.
作者:季江;谢晓明;何兆贤;丁瑜洁;施辛;漆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中国籍和越南籍暗娼高危性行为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 性的开展暗娼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4月-5月,对广西P市的娱乐场所采用“滚雪球、同伴推动”等方法招募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高危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越南籍和中国籍暗娼的服务对象来自不同国家(多国商业性伴)的比例分别为100.00%(92/92)和13.29% (21/158),越南籍暗娼多国商业性伴、每日接客数量≥3个的比例均高于中国籍暗娼,从事性服务工作时间>2年的比例则低于中国籍暗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近1次和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越南籍暗娼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主要受性服务场所类型、首次性行为年龄、每日接客数量影响.而年龄、性服务场所类型则是中国籍暗娼高危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越南籍暗娼普遍存在多国性伴情况,首次性行为年龄较小,接客频率更高,流动性更大,同时两国暗娼的高危性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提示在今后干预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国籍暗娼的人群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工作.
作者:何波;农丽萍;姚敏;李斯斯;孙恒;邓小芳;闭素章;李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男,81岁.阴囊红斑、瘙痒、灼痛2个月就诊.在外院予糖皮质激素软膏、抗真菌药物治疗未见好转.皮肤科情况:阴囊暗红斑,边界较清,无明显脱屑及其他改变.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血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诊断:红色阴囊综合征.治疗予以普瑞巴林75mg,2次/d口服,2周后红斑灼痛基本消退,随访2个月未复发.
作者:杨刚;张琪;谭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小切口结合微孔引流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方法 对入选的86例腋臭患者进行经小切口进入剥离患区皮肤,剪除及搔刮患区大汗腺及脂肪组织,完成后应用尖刀片对术区间隔打微孔帮助瘀血引流而不用引流条.结果 85例术后无复发,1例轻微复发,并且均达到美容效果;1例伤口感染,2例轻微小血肿,均未影响愈合;2例打孔处轻微瘢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小切口结合微孔引流术治疗腋臭可一次性根除腋臭,具有不复发而且安全性好的优点,术后基本不产生血肿和瘢痕,既能根除腋臭又能达到美观目的,是目前治疗腋臭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贾瑜;栾兴玉;吴音;董冠英;雷山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女,41岁.左侧额部疣状丘疹40余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疣状增生,颗粒层、棘层明显增厚,颗粒层及棘层上部可见大量挖空细胞;切片中央见由数个囊样凹陷衬以复层上皮,腺腔及绒毛状突起由两层细胞构成,内层为高柱状细胞,核卵圆形,胞浆嗜碱性,外层为小立方细胞,核圆,胞浆少,基质中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诊断为寻常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作者:景桃勤;张更建;袁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后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18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随访,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间质瘤发病状况、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184例患者中,发生皮肤不良反应66例(35.87%),其中严重皮肤不良反应6例(9.09%),6例患者中有4例予停止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改为苏尼替尼治疗后皮损好转,但终有2例因肝脏、腹腔转移分别于24个月、29个月后死亡,2例因复发胃、直肠间质瘤于18个月、26个月后死亡;另2例暂停甲磺酸伊马替尼7~ 10d后减量继续原法治疗,并加用糖皮质激素后皮损好转,继续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中.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所发生的皮肤不良反应大多属于免疫介导的药物反应,轻中型病例无须特殊处理,重型病例可采用短暂停药、减量服药并加用糖皮质激素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苏尼替尼替代治疗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不佳.
作者:许兆阳;钱海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辖6县1区,人口234万[_.1949-2010年累计发现麻风患者610例,2010年底,仅有现症患者12例[2],已“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患病率≤1/10万)”[3,为了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麻风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相关因素,笔者对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商洛市新发现9例麻风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麻风病误诊原因,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畸残.
作者:祝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甲基莲心碱抗光老化的作用机制,为防治皮肤光老化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中长波紫外线辐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单纯UVA+UVB照射)和药物组(UVA+ UVB照射后加0.4μmol/L,0.8μmol/L,1.6 μmol/L甲基莲心碱干预),检测细胞内ROS的水平和SOD和GPx的活力及MDA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甲基莲心碱可以降低ROS水平及MDA含量(P<0.05),同时提高SOD及GPx的活力(P<0.05).结论 适当浓度的甲基莲心碱能降低光老化细胞内ROS引起的氧化损伤,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延缓了皮肤光老化的进程.
作者:曹瑾;杨壮群;AbidullahKhan;舒茂国;温绣蔺;王瑞;白转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超声辅助水提法制备枸杞多糖(LBP)粉末,体外培养HaCaT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照射组(UVB 30mJ/cm2辐射40min)、UVB+ LBP组(UVB 30mJ/cm2辐射40min+LBP 1mg/mL),照射前12h加入LBP,照射结束后继续培养20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A值);酶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p38MAPK,caspase-8,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VB照射组细胞形态明显异常,漂浮的死细胞明显增多;与UVB照射组相比,UVB+ LBP组细胞的形态趋于正常,漂浮的死细胞明显减少.UVB照射组较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P<0.05);UVB+ LBP组细胞吸光度较UVB照射组明显升高(P<0.05).UVB照射组SOD活力、CAT活力、GSH-Px含量较对照组降低,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UVB+ LBP组细胞SOD活力、CAT活力、GSH-Px含量较UVB照射组升高,MDA含量较UVB照射组降低(P<0.05).UVB照射组p38 MAPK,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UVB照射组相比,UVB+ LBP组HaCaT细胞p38MAPK,caspase-8,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抑制UVB辐射后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并下调p38MAPK,caspase-8,caspase-3及上调Bcl-2的表达水平.
作者:加杨娥;任立氽;燕华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组联合甘草酸二胺胶囊治疗,对照组(55例)仅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89.09%(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受损、口干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能与甘草酸二胺可降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沈悦;张懿;徐晶;杨平安;刘武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接受JAK抑制剂托法替布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人β-防御素-2(hBD-2)水平变化.方法 将18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给予安慰剂、托法替布5mg,2次/d或10mg,2次/d治疗16周.在基线、第8周、第16周,评价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同时分别采用流式微珠检测技术(CB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IL-17A和血清hBD-2水平.结果 经过16周,接受托法替布5mg,2次/d和10mg,2次/d治疗的银屑病患者的PASI显著下降(P<0.05),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托法替布10mg治疗组的血清hBD-2显著降低且低于安慰剂组(P<0.05).此外血清hBD-2与PASI显著相关(r =0.52,P<0.01).而血清IL-6水平与PASI不相关.结论 血清hBD-2水平和银屑病严重程度相关,并可以反映托法替布的疗效.
作者:金婷婷;陈喜雪;赵邑;孙子文;王云;李若瑜;季素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对易误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的认识,减少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曾被误诊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7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不典型,曾分别被误诊为瘢痕疙瘩、皮肤纤维瘤、表皮囊肿、神经鞘瘤.误诊时间1年~ 25年.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少见,易于误诊,提高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认识及警惕性有助于确诊及减少临床误诊.
作者:杨凡方;肖婧;张良;陈柳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女,63岁.左侧上颚部口腔黏膜褐色斑片3年,发生结节伴破渍6月余.皮肤科情况:左侧上颚部见一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淡褐色斑片,表面见一肤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黏膜上皮不规则增生,基底层黑素颗粒增多,真皮内交织排列的梭形细胞呈弥漫性增生,细胞核有异型改变,病变内散在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检查示:Vimentin和S-100弥漫阳性,Ki-67约25%阳性.诊断:口腔黏膜梭形细胞黑素瘤.治疗:病变扩大手术切除,配合免疫疗法.
作者:王逸飞;徐秀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患者男,61岁.双下肢丘疹结节4个月.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余,有糖尿病肾病病史3年余.皮肤镜检查示:结节中央可见棕褐色栓塞物,直径为5mm.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杯状凹陷,凹陷周围表皮向下增生,可见胶原纤维自凹陷底部向外排出.诊断: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作者:王瑞;董正邦;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