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肥大细胞活化探讨温阳固卫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制

刘爱民;张琳琳;张步鑫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温阳固卫方, 肥大细胞
摘要:目的 研究温阳固卫方对阳虚大鼠被动过敏实验的影响,探讨温阳固卫方对慢性荨麻疹肥大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类阳虚大鼠被动皮肤过敏(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模型,观察温阳固卫方对类阳虚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各组实验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示:与空白组比较,中药+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均可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西药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减少(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在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固卫方具有抑制皮肤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能抑制大鼠异种皮肤被动过敏反应;对其脱颗粒的肥大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因子在茶多酚防御UVB致无毛鼠皮肤急性光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Nrf2在茶多酚防御UVB致无毛鼠急性光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10%茶多酚溶液均匀涂于BALB/C突变无毛鼠背部皮肤,30min后用约540mJ/cm2 UVB照射背部,连续3d,于第4天取皮肤组织备用检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无毛鼠皮肤组织病理的变化情况,q-PCR检测Nrf2 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分析皮肤组织中Nrf2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Nrf2通路下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 外用10%茶多酚溶液可降低无毛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程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茶多酚治疗组Nrf2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UVB照射组,Nrf2 mRNA的表达量及其该通路下游SOD,CAT,GSH-Px等抗氧化因子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茶多酚能有效防御UVB致无毛鼠皮肤急性光损伤,与茶多酚激活Nrf2通路,启动Nrf2及其Ⅱ相解毒酶基因表达,使得组织内Nrf2通路下游抗氧化分子SOD,CAT,GSH-Px等浓度明显增加直接相关.

    作者:高爱莉;周欣;江娜;李华平;代歆悦;李振洁;朱慧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托法替布治疗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人β-防御素-2的水平

    目的 探讨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接受JAK抑制剂托法替布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人β-防御素-2(hBD-2)水平变化.方法 将18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给予安慰剂、托法替布5mg,2次/d或10mg,2次/d治疗16周.在基线、第8周、第16周,评价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同时分别采用流式微珠检测技术(CB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IL-17A和血清hBD-2水平.结果 经过16周,接受托法替布5mg,2次/d和10mg,2次/d治疗的银屑病患者的PASI显著下降(P<0.05),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托法替布10mg治疗组的血清hBD-2显著降低且低于安慰剂组(P<0.05).此外血清hBD-2与PASI显著相关(r =0.52,P<0.01).而血清IL-6水平与PASI不相关.结论 血清hBD-2水平和银屑病严重程度相关,并可以反映托法替布的疗效.

    作者:金婷婷;陈喜雪;赵邑;孙子文;王云;李若瑜;季素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儿童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患儿女,5岁4个月.头顶部皮疹5年余.临床表现为头顶蚕豆大小质软结痂性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与表皮相连的细胞向下凹陷形成巨大囊腔,囊腔与外界相通,其内可见乳头状绒毛,细胞团块下可见较多扩张汗腺导管.向囊腔内凸起的乳头由两层细胞构成,外侧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可见断头分泌;内层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乳头间质丰富,有较多浆细胞.诊断: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作者:向娟;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空气污染与外源性皮肤老化

    外源性皮肤老化是由于众多外部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如:日光暴露、吸烟、空气污染等.近些年,随着全球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的加重,空气污染与皮肤老化的关系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许多近期的调查研究证实空气污染能加速皮肤老化.研究空气污染与外源性皮肤老化的关系,可以为延缓外源性皮肤衰老提供新的对策.

    作者:彭芬;薛晨红;陈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强脉冲光治疗结节性类弹力纤维病2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56岁,户外工作者.两侧颧部黑色融合性结节并斑块8年.8年前,患者颧部出现多个黑头粉刺,可挤出皮脂样物,其周围逐渐出现黄白色结节,可挤出白色牙膏状物质,且皮损数量逐渐增多,皮肤逐渐变黑.无不适,未予治疗.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遗传病等病史.皮肤科情况:两侧颧部各见一约3cm×3cm大黑色斑块,橘皮样外观,界清,表面分布黑头粉刺和黄白色结节,挤压后排出白色物质,毛孔和皮肤纹理粗大(图1~2).诊断为结节性类弹力纤维病.

    作者:徐海环;刘荣利;方洪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右侧腰腹部局限性并海绵状淋巴管畸形1例

    患者女,34岁.右腰腹部肿块27年,水疱、血疱16年,疼痛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可见较多管腔,内衬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免疫组化:D2-40+.诊断:右侧腰腹部局限性并海绵状淋巴管畸形.

    作者:刘玉波;王威;李伟人;龙义国;何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龟头光泽苔藓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龟头多发性丘疹半年.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龟头表面出现数个针尖大小皮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后自觉皮疹逐渐增多、增大并累及龟头大部分,为明确诊断,遂来本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龟头表面散在粟粒大肤色丘疹,近冠状沟处条带状密集多个孤立的粟粒大肤色丘疹,圆顶状,表面平滑有光泽,个别丘疹中央有点脐状凹陷(图1).醋酸白试验阴性,无鳞屑、皲裂及溃疡等,身体其他部位未见类似皮疹.皮损组织病理示:灶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其下真皮内可见局限性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区,两侧表皮下延呈抱球状(图2).组织病理学诊断:光泽苔藓.治疗给予吡美莫司2次/d外用,目前仍在随访中.

    作者:关梦琦;陈伟;于艳;李珊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自身对照观察

    目的 探讨CO2点阵激光“双层”治疗模式以及针刺疗法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split-face方法对2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左/右侧面颊分别随机接受CO2点阵激光治疗或针刺疗法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治疗间隔3个月,连续治疗3次,并进行医生视觉评估、ECCA权重评分、VAS评分以及满意度评价,记录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后ECC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医师视觉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其中联合治疗侧治疗前后ECCA权重评分较CO2点阵激光治疗侧下降明显(P<0.05)、医师视觉评分较高(P<0.05)、且对V型及U型瘢痕疗效更好(P<0.05),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安全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针刺疗法联合CO2点阵激光疗效更好且显著改善V型及U型瘢痕.

    作者:姜嵩;张艺琼;陈媛;谭雅心;苏虹;熊英;李琼艳;何黎;杨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柴达木枸杞多糖对UVB诱导人HaCaT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超声辅助水提法制备枸杞多糖(LBP)粉末,体外培养HaCaT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照射组(UVB 30mJ/cm2辐射40min)、UVB+ LBP组(UVB 30mJ/cm2辐射40min+LBP 1mg/mL),照射前12h加入LBP,照射结束后继续培养20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A值);酶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p38MAPK,caspase-8,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VB照射组细胞形态明显异常,漂浮的死细胞明显增多;与UVB照射组相比,UVB+ LBP组细胞的形态趋于正常,漂浮的死细胞明显减少.UVB照射组较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P<0.05);UVB+ LBP组细胞吸光度较UVB照射组明显升高(P<0.05).UVB照射组SOD活力、CAT活力、GSH-Px含量较对照组降低,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UVB+ LBP组细胞SOD活力、CAT活力、GSH-Px含量较UVB照射组升高,MDA含量较UVB照射组降低(P<0.05).UVB照射组p38 MAPK,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UVB照射组相比,UVB+ LBP组HaCaT细胞p38MAPK,caspase-8,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抑制UVB辐射后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并下调p38MAPK,caspase-8,caspase-3及上调Bcl-2的表达水平.

    作者:加杨娥;任立氽;燕华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坏死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致糖皮质激素使用受限;随着骨免疫学研究进展,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除归因于糖皮质激素应用外,还需考虑疾病本身可能介导的免疫损伤,重视危险因素如抗磷脂抗体阳性等给予的预警信号,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周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寻常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

    患者女,41岁.左侧额部疣状丘疹40余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疣状增生,颗粒层、棘层明显增厚,颗粒层及棘层上部可见大量挖空细胞;切片中央见由数个囊样凹陷衬以复层上皮,腺腔及绒毛状突起由两层细胞构成,内层为高柱状细胞,核卵圆形,胞浆嗜碱性,外层为小立方细胞,核圆,胞浆少,基质中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诊断为寻常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作者:景桃勤;张更建;袁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陕西省商洛地区9例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临床分析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辖6县1区,人口234万[_.1949-2010年累计发现麻风患者610例,2010年底,仅有现症患者12例[2],已“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患病率≤1/10万)”[3,为了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麻风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相关因素,笔者对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商洛市新发现9例麻风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麻风病误诊原因,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畸残.

    作者:祝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基莲心碱对UV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基莲心碱抗光老化的作用机制,为防治皮肤光老化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中长波紫外线辐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单纯UVA+UVB照射)和药物组(UVA+ UVB照射后加0.4μmol/L,0.8μmol/L,1.6 μmol/L甲基莲心碱干预),检测细胞内ROS的水平和SOD和GPx的活力及MDA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甲基莲心碱可以降低ROS水平及MDA含量(P<0.05),同时提高SOD及GPx的活力(P<0.05).结论 适当浓度的甲基莲心碱能降低光老化细胞内ROS引起的氧化损伤,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延缓了皮肤光老化的进程.

    作者:曹瑾;杨壮群;AbidullahKhan;舒茂国;温绣蔺;王瑞;白转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1例

    患者男,61岁.双下肢丘疹结节4个月.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余,有糖尿病肾病病史3年余.皮肤镜检查示:结节中央可见棕褐色栓塞物,直径为5mm.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杯状凹陷,凹陷周围表皮向下增生,可见胶原纤维自凹陷底部向外排出.诊断: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作者:王瑞;董正邦;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积雪苷片联合热敷药外敷对局限性硬皮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积雪苷片联合热敷药外敷对局限性硬皮病患者疗效观察及皮肤硬度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局限性硬皮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2例予以积雪苷片联合肝素钠软膏外用治疗,空白对照组32例给予积雪苷片联合热敷治疗,治疗组32例予以积雪苷片联合热敷药外敷治疗,由专业人员记录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皮损VEGF及TGF-β1水平,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75.00%,空白对照组有效率59.38%,均低于治疗组有效率(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硬度、关节功能及关节痛评分降低,血清白介素2α受体(sIL-2R)、TNF-α水平降低,治疗后皮损VEGF及TGF-β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皮肤硬度、关节功能及关节痛评分较低,血清sIL-2R,TNF-α水平较低,治疗后皮损VEGF及TGF-β1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雪苷片联合热敷药外敷可以降低局限性硬皮病患者皮肤硬度积分及关节功能积分,疗效显著.

    作者:田菲;胡彩霞;张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越边境地区暗娼艾滋病相关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中国籍和越南籍暗娼高危性行为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 性的开展暗娼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4月-5月,对广西P市的娱乐场所采用“滚雪球、同伴推动”等方法招募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高危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越南籍和中国籍暗娼的服务对象来自不同国家(多国商业性伴)的比例分别为100.00%(92/92)和13.29% (21/158),越南籍暗娼多国商业性伴、每日接客数量≥3个的比例均高于中国籍暗娼,从事性服务工作时间>2年的比例则低于中国籍暗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近1次和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越南籍暗娼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主要受性服务场所类型、首次性行为年龄、每日接客数量影响.而年龄、性服务场所类型则是中国籍暗娼高危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越南籍暗娼普遍存在多国性伴情况,首次性行为年龄较小,接客频率更高,流动性更大,同时两国暗娼的高危性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提示在今后干预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国籍暗娼的人群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工作.

    作者:何波;农丽萍;姚敏;李斯斯;孙恒;邓小芳;闭素章;李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掌跖脓疱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掌跖脓疱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78例掌跖脓疱病患者血常规指标、NL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掌跖脓疱病发展为银屑病患者相关变量,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变量预测效能.结果 掌跖脓疱病患者WBC,NEU,NLR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均<0.05),其中掌跖脓疱病发展为银屑病患者NEU和NLR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掌跖脓疱病患者(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发展为银屑病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LR截点值为3.95时,预测掌跖脓疱发展为银屑病效能高,其敏感度为88.90%,特异度为88.30%.结论 掌跖脓疱病患者NLR明显升高,是掌跖脓疱病发展为银屑病的危险因素及潜在预测因子.

    作者:张恒坡;曹冰青;尹光文;郝伟丽;张大雷;李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过敏性紫癜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7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均为本科2013年7月-2016年7月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病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5 ~ 34岁(18岁以下6例,成年人1例),均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1.2临床表现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单纯型2例、关节型3例、胃肠型1例、肾病型1例,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均无明显诱因,其中6例发生在紫癜较明显时,另1例发生在紫癜消退期.发病时间为早晨6点至10点半(可能与经过一夜后血药浓度降低有关),发病部位分别为左手背1例、左前臂1例、后枕部1例、额部2例(图1)、右颞部1例、头顶部1例.患者突然出现疼痛性包块,迅速增大至直径4 ~ 10cm不等,皮温及肤色正常,质地中等至质硬,压痛阳性,无波动感、无活动性.皮疹发生时除4例因疼痛而哭闹外均无心慌、胸闷及其他不适,亦未见紫癜增多.

    作者:刘雄彪;汪晓红;刘璐苑;庹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长期误诊的疣状皮肤结核1例

    患者男,43岁.肛周丘疹、斑块19年余,无明显自觉症状.曾被误诊为“深部真菌病”、“蕈样肉芽肿”、“皮肤软化斑”.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假瘤样增生;真皮可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PAS染色(-),抗酸染色(-).PPD皮试(3+);PPD-IgG(+).诊断为疣状皮肤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半年后皮损基本消退.

    作者:陈慧姮;薛如君;田歆;邓婕;张锡宝;刘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泛发皮肤型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患者男,50岁.周身弥漫性丘疹、硬肿10年就诊.皮肤科情况:面部、躯干及四肢密集坚实丘疹,皮色至淡黄色,至淡红色,大部分融合.面部皮肤肿胀、额部增厚明显,嵴沟明显,鼻根部皮肤肥厚凸起.皮损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组织表面轻度角化,皮突延长,真皮浅中层纤维组织增生,真皮浅层黏蛋白明显增加.阿新兰染色:阳性.诊断:泛发皮肤型黏液水肿性苔藓.

    作者:梁秀宇;赵桂兰;李宝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