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92.一所大学血液单采科同时采集红细胞和血小板

关键词:大学, 血液, 采集, 红细胞
摘要: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相关文献
  • 095.英国国家卫生中心血液制品未来供应和需求评估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2.脐血的液态保存、运输和低温保存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白血病+8染色体异常的研究现状

    +8作为常见的白血病非随机性染色体异常之一,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存在某种潜在联系.本文就白血病+8染色体异常流行病学情况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嵩;刘晓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虽然可明显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缓解率,延长其缓解期,但终仍有40%~70%的患者复发.CD20单克隆抗体(CD20mAb)通过独特的机理可以有效地清除移植物中污染的肿瘤细胞以及移植后残存的少量肿瘤细胞而明显提高了ASCT的疗效.本文就CD20mAb在ASCT治疗NHL中的移植前化疗、体内外净化、预处理及移植后巩固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桥川;孙洪波;李云涛;邱录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胎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产前处理

    胎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AIT)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引起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或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残疾,因而对患病胎儿的产前处理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就这一领域向各位专家提出如下问题并请专家们发表意见.

    作者:国际专题讨论会;Engelfriet CP;Reesink HW;曹锁春;田兆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系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变异型,具有恶性肿瘤的表型特征.研究发现HES的发病机制包括:①异常克隆性T细胞增殖,该类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5、IL-2、IL-15)可促使嗜酸性粒细胞增殖;②染色体异常与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形成有助于嗜酸性粒细胞增殖.由于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治疗HES,至少50%以上的病例可获完全缓解.

    作者:李睿娟;张广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092.一所大学血液单采科同时采集红细胞和血小板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小板功能测定

    1 简介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中的作用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到损伤处,聚集形成由纤维蛋白固定的止血块.在微血管损伤处及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也会发生类似的过程,终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引发动脉硬化症的血栓性并发症.

    作者:Rand ML;Leung R;Packham MA;金蕾;朱发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6.脐血移植的活CD34+干细胞数量:移植之前哪种指标有代表性?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8.用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的VW因子抗原,VW因子裂解蛋白酶和S蛋白的比较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097.自我信任排除方案对当前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FLT3在造血和白血病中的作用

    FLT3突变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常见,通过导致酪氨酸激酶的持续活化,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选择性FLT3抑制剂有可能成为AML的一种新型靶向治疗剂.本文就FLT3及其配体的结构和功能、FLT3突变和白血病的关系以及选择性FLT3抑制剂在治疗AML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沈权;杨仁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机制及调节

    骨质破坏是多发性骨髓瘤(MM)一大特征,据统计70%~80%患者有骨的累及.骨质破坏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破骨细胞活化因子(OAFs)、黏附分子、瘤细胞与基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通过上调破骨细胞活性,使成骨与破骨之间平衡失调而出现溶骨.在这些因素中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MM骨病机制及其调节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董丽华;申建凯;张广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14.Amicus Crescendo细胞分离器采集CD34+干细胞的推荐优化设置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成人、儿童及孕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指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以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血小板<150×109/L).其发病机理是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它们在未成熟时即被网状内皮系统,特别是在脾脏中被破坏引起血小板减少.

    作者:李振宇;徐开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CML发病是由具有异常增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所致.当前对CML的治疗存在种种问题,如缓解的持久性、是否延长存活期、能否根除恶性克隆、耐药等,为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降低治疗费用,联合用药成为国外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印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090.欧洲各国的血液安全国家标准的分析比较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及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利用单抗的融合蛋白递送细胞毒药物或放射性同位素杀伤靶细胞.针对CD33和CD45的抗体,尤其CMA 676和[3]I-抗CD45在AML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陈泽;王建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联合抗击输血相关的GVHD

    输血相关的GVHD(TA-GVHD)从发病率极低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不常见的,但是从它是个值得我们协作的全球性问题的意义来说,它又是不容忽视的.本期本栏目刊登了两篇TA-GVHD文章:Aoun等报告贝鲁特美国大学医学中心(AUBMC,黎巴嫩)对10年记录回顾性研究10例GVHD病例,Leitman等报告美国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用氟达拉滨治疗后1例发展成GVHD的病例.

    作者:Nollet KE;Holland PV;赵凤绵;张爱红;梁晓虎;刘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液采集和单采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项单中心研究

    通常认为异体血液采集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和损伤的发生率低,但自体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则自相矛盾,单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预测献血者反应的因素还知之甚少.本文分析了作者输血中心1998年1月到2001年6月记录的血液和单采献血者的所有不良反应.作者对发生不良反应与未报告任何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和身体特征进行比较,以便确定不良反应预测因素的存在.

    作者:Franchini M;Gandini G;Gandini AR;洪缨;史久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