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椎动脉孔及其毗邻结构影像解剖学测量的临床意义

胡祖力;荣威林;马双;陈荣;李美华

关键词:椎动脉, 横突孔, 颈椎, CT血管成像
摘要:目的:通过影像学手段,观测椎动脉和颈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预防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术中椎动脉损伤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收集57例行CT血管成像( CTA)检查椎动脉无明显异常、颈椎无明显畸形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横断位图像中C2~C6左右两侧椎动脉孔及其毗邻的相关数据,即横突孔大冠状径、大矢状径、椎动脉大冠状径、椎动脉大矢状径、椎弓根直径、椎动脉与椎弓根边缘的短及远距离、椎动脉面积、横突孔面积、并计算椎动脉占相应横突孔的面积百分比。结果在C2~C6同一椎体水平,除1例病例左侧椎动脉矢状径和冠状径小于右侧外,其余病例左侧椎动脉的矢状径和冠状径均大于右侧;C2~C6同侧横突孔冠状径大于矢状径;C2~C6节段右侧椎弓根的直径以及双侧椎动脉到椎弓根内侧的短距离均从C2至C6呈逐渐增大趋势。仅1例患者右侧椎动脉从C5横突孔进入。结论本研究采用CTA影像测量颈椎椎动脉孔及其毗邻结构得到的结果与尸体标本上的解剖参数一致。颈椎CTA影像不仅对提高临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有帮助,而且有助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根治术后出现不干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乳突根治术的12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药物过敏史、鼻咽部炎症状况、中耳炎类型以及致病菌等因素对术后不干耳的影响。结果干耳组与不干耳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药物过敏史、鼻咽部炎症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干耳组中吸烟者比例以及骨疡型中耳炎患者比例高于干耳组,胆脂瘤中耳炎比例低于干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常见致病菌构成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中耳炎类型、致病菌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显著相关( OR值分别为8.201、10.801和7.273)。结论术前中耳炎类型、吸烟史以及真菌感染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术前应积极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郑树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肠道疾病影像学检查技术新进展

    随着影像学医疗仪器的不断发展,胃肠道疾病检查方法也得以拓宽,CT(computed tomography)、超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PET-CT)等检查技术为各种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极大方便了临床。本文就各种检查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作者:管英(综述);印隆林(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应用于颈椎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的适应症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应用颈椎间盘摘除术+DCI植入术治疗29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术前、术后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颈椎残障功能量表( 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临床效果。比较DCI植入节段活动度( ROM)、C2~7 ROM以及椎间隙高度( DHI)。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 DCI植入术后患者JOA、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 P<0.05);术后DHI增加,并在随访期间未见丢失( P<0.05)。结论 DCI植入术可以恢复DHI,对目标节段进行弹性的动态固定,从而使手术节段活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是前路非融合技术治疗颈椎病的良好选择之一。 DCI植入术还可以与人工椎间盘置换( TDR)、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ACDF)联合应用,其适应证较广,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刘进平;赵冬冬;冯海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前后呼吸内科病例资料各300份,比较干预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抗感染效果、合理使用等差异。结果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干预前(71.3%VS 95.7%,P=0.000);单联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干预前(28.7%VS 19.0%,P =0.028),三联及以上抗生素明显低于干预前(20.0%VS 43.3%,P =0.000);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干预前[(1965.7±265.7) VS (2600.8±316.5)元,P<0.01];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性明显低于干预前(20.1%VS 34.2%,P<0.01)。结论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可促进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导医生用药行为。

    作者:朱惠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皮肤 CT 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皮肤CT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临床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20例,应用皮肤CT对病损及其边界进行检测并指导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切除组织送术中冰冻及行病理切片检查,评估皮肤CT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的可行性。结果应用皮肤CT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其中18例患者,术中冰冻组织切片报告显示标车四周边缘未见肿瘤组织累及。结论皮肤CT能正确指导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切除范围。

    作者:吴冬梅;任冬梅;戴耕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ROS1融合基因型肺癌研究进展

    肺腺癌是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目前,针对肺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研究热点。继EGFR、KRAS、ALK等熟知驱动基因之后,不断有新的靶点基因被发现。本文重点就ROS1融合基因型肺癌的分子病理学、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其治疗和预后的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唐白杰(综述);徐钢;梁冬妮(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椎椎动脉孔及其毗邻结构影像解剖学测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影像学手段,观测椎动脉和颈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预防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术中椎动脉损伤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收集57例行CT血管成像( CTA)检查椎动脉无明显异常、颈椎无明显畸形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横断位图像中C2~C6左右两侧椎动脉孔及其毗邻的相关数据,即横突孔大冠状径、大矢状径、椎动脉大冠状径、椎动脉大矢状径、椎弓根直径、椎动脉与椎弓根边缘的短及远距离、椎动脉面积、横突孔面积、并计算椎动脉占相应横突孔的面积百分比。结果在C2~C6同一椎体水平,除1例病例左侧椎动脉矢状径和冠状径小于右侧外,其余病例左侧椎动脉的矢状径和冠状径均大于右侧;C2~C6同侧横突孔冠状径大于矢状径;C2~C6节段右侧椎弓根的直径以及双侧椎动脉到椎弓根内侧的短距离均从C2至C6呈逐渐增大趋势。仅1例患者右侧椎动脉从C5横突孔进入。结论本研究采用CTA影像测量颈椎椎动脉孔及其毗邻结构得到的结果与尸体标本上的解剖参数一致。颈椎CTA影像不仅对提高临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有帮助,而且有助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

    作者:胡祖力;荣威林;马双;陈荣;李美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YP2 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代谢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标准用药。CYP2D6是TAM代谢的关键酶,其基因多态性与TAM的代谢及其疗效的关系备受关注。现对CYP2D6基因多态性与TAM的代谢及其疗效的关系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黄艳(综述);刘锦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 N-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对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及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SD、LVEDD、LVEF、6MWT及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联合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恢复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改善心肌重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南朝;周有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REM-1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TREM-1)是2000年新发现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成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它可以应答内源和外源性危险信号,从而协同和放大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诱导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加强炎症反应。终,TREM-1介导的信号放大会引起急性失控性炎症反应,如急性肺损伤、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本文就TREM-1及其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魏晓丽(综述);李运璧(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罗库溴铵与七氟烷用于气管插管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时罗库溴铵与七氟烷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耳部手术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和罗库溴铵组各32例,分别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和罗库溴铵,然后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气管拔管时的BIS、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Mallampati 气道分级、Cor-mack 分级、BURP手法( backward、upward、right pressure )、插管时间、拔管条件、四肢活动状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七氟烷组麻醉时间明显短于罗库溴铵组( P =0.032),诱导后和插管后两组患者的HR、MAP均明显低于诱导前( P<0.05)。七氟烷组除声带红肿发生例数高于罗库溴铵组外,其他不良反应如水肿、肉芽肿、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90%和寒战与罗库溴铵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罗库溴铵总体插管条件优于七氟烷,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七氟烷组低。

    作者:王毅;罗刚;吴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的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

    目的:总结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的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9例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患者采用颈后路寰枢椎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中采取3D打印模型辅助置钉,比较术前、术后MADI及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实施了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行术中复位及内固定的患者中,5例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术后MADI显著缩小,所有病例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结论对伴有寰枢椎脱位的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患者,采用术中复位加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好。

    作者:高方友;王曲;刘窗溪;韩国强;尹浩;王超;马骏;杨承勇;杨恒;熊云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4例胚胎停育患者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分析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方法对胚胎停育的绒毛组织进行分析,明确胚胎停育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情况。方法选择针对13、16、18、21、22、X、Y染色体特异性荧光探针,应用 FISH 方法,对154例胚胎停育的绒毛组织中的染色体数目进行分析,并了解胚胎停育患者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及流产次数的差异。结果①154例胚胎停育患者染色体数目异常56例(36.4%),其中,常染色体三体40例(71.4%),多倍体4例(7.1%),45,XO 12例(21.4%)。②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患者的年龄[(32.14±5.21)岁]与染色体数目正常患者的年龄[(29.49±4.07)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145, P <0.05)。③流产次数2次及以上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44.8%)高于流产次数为1次的发生率(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P<0.05)。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是胚胎停育的重要发病因素,其中常染色体三体多见;对2次及以上的流产患者,更应关注是否有染色体异常的发生。

    作者:马涛;岳军;林鹤;谢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研究新进展

    介入治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AHD)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通过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冠状动脉钙化(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CAC)是CAHD介入治疗的难点,是介入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CAC认识的深入和介入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得以提高。现对CAC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加以阐述。

    作者:严雪岗(综述);程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椎后纵韧带钙化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策略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钙化(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时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漏的处理方法。方法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124例,其中75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49例行椎体次全切+单间隙间盘摘除术。分析发生CSF漏的处理方式及预后,总结前路手术并发CSF漏的处理策略。结果124例患者术中硬脊膜破损发生率为5.6%(7/124),CSF漏的发生率为3.2%(4/124)。硬脊膜破损但蛛网膜保持完整的患者未作任何特殊处理,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明确CSF漏;CSF漏的患者术中使用脂肪或人工硬膜配合纤维蛋白胶修补,术后均腰池引流4~5天,终预后良好,无一例CSF漏患者并发脑膜炎、皮肤窦道等二次并发症。结论前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出现CSF漏的处理方式包括预防措施、术中硬脊膜修补(使用不同材料)、术后腰池引流,甚至脑室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硬脊膜直接缝合修补是佳的处理方式,但是由于在技术操作困难,大部分情况是不能实施的。术中进行一定的修补措施,同时术后进行辅助手段,可以达到良好效果。

    作者:吴浩;齐猛;菅凤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干部科老年住院患者负性情绪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干部医疗科住院的老年患者焦虑、抑郁、孤独等负性情绪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量表和自制问卷对65例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患者焦虑、抑郁、孤独等负性情绪及其相关性。结果65例老年患者中焦虑20例(30.7%)、抑郁22例(33.8%)、孤独62例,其中轻度孤独32例(占50.0%)、中度孤独30例(占46.1%)。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焦虑、抑郁、孤独等负性情绪之间呈正相关( 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可能性大,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和及时评估其心理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李丽娜;李甦;饶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包括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执行能力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许多研究证明作业治疗、经颅磁刺激、电脑辅助认知功能训练系统、虚拟现实技术、针灸治疗等康复治疗方法均对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作者:徐丽;余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睡眠时间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研究进展

    长期习惯性的与短期急剧性的睡眠时间缩减均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并且与低体力活动、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具有协同效应,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风险。目前认为睡眠时间减少引起胰岛素抵抗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以及能量代谢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维持合理的睡眠时间将对保持胰岛素敏感性以及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唐倩(综述);邓华聪(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789例儿童乳房早发育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乳房发育的临床特点。方法详细询问789例以乳房发育为主诉的患儿第二性征出现的时间、生长速率及外源性激素接触情况,分析其乳房发育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比较≥7岁患儿GnRH依赖组及非GnRH依赖组的子宫、卵巢、卵泡及LH基础值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儿童病因分别为:0~3岁患儿中,主要乳房早发育(93.72%)、误服避孕药(4.6%);4~6岁患儿中主要乳房早发育(80.56%)、部分性性早熟(8.33%)、中枢性性早熟(5.56%);≥7岁患儿中乳房早发育(58.87%)、中枢性性早熟(13.79%)、正常乳房发育(22.91%)。 GnRH依赖组与非GnRH依赖组的子宫、卵巢及卵泡大小、LH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子宫均值均小于3.5 cm,卵巢容积均大于1 ml,卵泡均小于4 mm。结论不同年龄组患儿乳房发育的病因不同,除单纯乳房早发育外,婴幼儿以接触外源性激素如误服避孕药较多,而中枢性性早熟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及学龄期的儿童,特别是学龄期。了解不同年龄组病因不同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思路提供了参考。

    作者:魏艳;程昕然;鄢力;唐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科研经费验收角度的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分析

    现代医疗机构已经不断朝着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格局发展,特别是科研,对于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增强医院的发展后劲非常重要。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的现实要求我们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也要同步跟进。本文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经费验收要求,提出日常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况景勤;郭文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