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石;胡建国;胡名松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3~70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2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颈椎间盘突出4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6个月.16例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7.2%、68.3%、76.6%.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形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康华;肖晟;胡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全切术的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术前测基础代谢率,激素替代疗法和预防癫痫.手术主要采用翼点、额下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从鞍区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术后严密观测病人的意识,尿量和血清电解质,及时防治尿崩症电解质紊乱,预防癫痫和激素替代治疗.结果 11例病人显微镜下肿块全切,2例肿块少部分残留,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0例发生尿崩症,9例发生电解质紊乱,5例发生体温失衡.经处理后,电解质紊乱,体温失衡完全纠正,尿崩症痊愈.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充分利用鞍区各个解剖间隙是完成肿瘤全切的关键;术前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术后严密监测尿量、电解质,积极处理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高洪波;何正文;任年军;章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发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单发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 32例单发性脑转移瘤中,发生于幕上者25例,其中肿瘤位于皮层及皮层下21例,幕下者7例.轻度水肿8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19例.不规则环形增强13例(40.0%),结节形增强6例(18.7%),囊实形增强13例(40.0%).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MRI是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邢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骨痹益肾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患者采用骨痹益肾汤配合西药莫比可片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80.65%,经x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痹益肾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姚晓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Csendes Ⅰ型41例,Ⅱ型12例,Ⅲ型7例,Ⅳ型2例.手术62例,1例Ⅲ型病人行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半年内胆道感染3次,经抗感染治疗后缓解.1例Ⅲ型病人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8个月因并发胆囊癌伴肝转移死亡.结论 Mirizzi综合征是阻塞性黄疸的少见原因之一,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选用不同的术式是治愈本征的关键.该征以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宋文虎;李宜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诱发肝损害(即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L)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669例结核病在使用抗结核药中诱发的69例(10.3%)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观察与分析肝损害情况.结果该组肝损治愈缓解率达98.6%(68/69)、死亡率1.4%(1/69).结论抗结核药物诱发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对HBVM阳性者选用抗结核药时要慎重.
作者:李国勇;李志丕;张俊峰;易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面对即将进行的医院改革,医院后勤系统应该做好应对措施,以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
作者:戴晋;杨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炎症的不孕症患者及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因PCOS合并不孕而行腹腔镜手术的68例患者,并将这些患者根据术中情况分为两组,一组是炎症合并PCOS不孕症患者42例,一组是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26例,观察这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LH/FSH、雌二醇(E2)水平,及术后月经情况、排卵、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这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排卵率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变较术前有明显差异,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炎症合并PCOS组术后妊娠率要好于PCOS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差异不显著.早期流产率二者有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对治疗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疗效好,且效果肯定,具有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早期流产率低的特点,尤其适用于PCOS合并炎症的不孕症患者,且手术操作简单,为药物治疗PCOS失败后的有效方法.
作者:范红;孙晓红;方小玲;林秋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真菌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先以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及鼓室,再注入大扶康,2次/d,连续4周.结果 12例治愈8例,显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1.6%,8例病人纯音测听示听力提高10~20dB.结论大扶康治疗真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艾文彬;邱元正;肖健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使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的经治医师、总住院医师、研究生以及实习医师们,对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其作用有更全面认知,从而更准确地书写病案首页中的出院疾病诊断.阐述ICD-10主要编码与出院主要疾病诊断选择方法,突出体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及重要意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是医院临床、科研、教学中索引查询所需病案的重要工具,病案首页中疾病诊断的准确填写是查询到有效信息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杰;张静;彭清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hbFGF)基因对兔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分别向40只新西兰兔心肌缺血模型的心肌注射1010、1012、1013v.g./Kg的携带hbFGF cDNA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或磷酸盐缓冲液.4周后取心肌组织,采用RT-PCR检测hbFGF基因的表达;并于高倍镜下计数缺血区域新生血管数目.结果随着治疗剂量的增加,治疗各组的hbFGF mRNA表达依次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单个高倍视野(HPF)内的新生血管数分别为(4.52±1.37)、(10.78±1.62)和(18.64±3.32)条,而对照组为(4.46±1.42)条.高、中剂量组的新生血管计数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AAV-2载体介导的hbFGF基因能诱导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刘勇;黄志军;袁洪;吴小兵;彭建强;阳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及移植物血管病模型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将健康Witar大鼠和SD大鼠,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实验组和同系移植组,实验组腹腔注射CsA,对照组和同系移植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15、60 d切取供心,观测移植物冠状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成功建立,手术成活率90%.实验组术后15d出现冠状血管内膜增厚,60 d出现明显的移植物血管病理改变.结论建立Witar大鼠和SD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可复制出移植物血管病病理变化,是一种理想的移植物血管病实验模型.
作者:郑宝石;胡建国;胡名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诊断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73例糖尿病患者和68例正常对照者尿中RBP、微量白蛋白(m-ALB)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进行比较分析.RBP、mALB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NAG采用终点法测定.结果尿蛋白阴性的DM1组,RBP、NAG、m-AL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蛋白阳性的DM2组,RBP、NAG、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M1组与DM2组RBP、mALB和NAG比较也有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中,尿RBP的阳性率高与NAG(P<0.05)和mALB(P<0.01).尿RBP、mALB、NAG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RBP敏感性高于mALB、NAG,是肾小管功能的又一敏感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监测尿RBP、尿NAG、尿mALB水平变化,可以了解DM的早期肾损害,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作者:曹友德;李朝晖;李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全程陪同,运用护理干预手段参与到病人的治疗检查过程中,对病人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治疗检查前后1~3d时间里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指导,术后观察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全程陪同模式进行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数据收集,所得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SDS、SAS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更高.结论全程陪同病人的治疗检查过程能减轻病人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病人对治疗检查的配合度.
作者:温红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增多,迫切需要专门的造血干细胞护送箱出现.该文以冰箱制冷原理为母体进行改进,利用自动控制原理进行设计.设计了一个实用的恒温护送箱.
作者:王飞;熊平;梁红波;李支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和Q开关Nd:YAG激光对450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2~11次治疗后,优效367例(81.6%),良效54例(12.0%),改善29例(6.4%),副作用轻微.结论 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安全、有效.
作者:吴东辉;谭军;钟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供肝TNF-α mRNA、Fa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作供体、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h是否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40 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EGb);生理盐水对照组(NS);假手术组(SO).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 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ALT、AST.部分肝组织,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病理切片HE染色作组织学检查,新鲜肝组织用RT-PCR检测TNF-α mRNA及Fas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2、6、24 h各时点,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血清AST水平在供肝再灌注2、6 h各时点明显现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6 h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6、24 h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FasmRNA的袁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TNF-αmRNA,FasmRNA的表达,时供肝有保护作用.
作者:夏宗江;叶启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xl在梗阻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xl在43例梗阻性肾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表达,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检测梗阻性肾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bcl-xl表达与梗阻肾纤维化和肾萎缩之间关系.结果 bcl-xl主要分布于肾小管.梗阻肾组织中bcl-xl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P<0.05).梗阻肾组织中bcl-xl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和肾萎缩之间密切相关(P<0.05),但与肾纤维化之间相关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l-xl异常低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增加、参与梗阻性肾病的分子发病过程,尤其在梗阻肾萎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谢庆祥;林吓聪;韩聪祥;赵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形成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appa B,NF-κB)的表达规律与其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探讨NF-κ B在GC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15例正常胃黏膜(normal gastric mucosa,NGM)、3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30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和40例GC组织中NF-κBp65、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NGM→IM→Dys→GC的形成过程中,NF-κ Bp65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其阳性表达GC组(62.50%)和NGM组(6.70%),GC组和IM组(20.00%)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GC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则呈递增趋势,GC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程度癌前病变中NF-κ Bp65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NGM→IM,NF-κ Bp65与AI呈正相关(r为0.52,P<0.05);从Dys→GC,与AI负相关(r为-0.49,P<0.05).在GC形成整个过程中,NF-κBp65与PI呈正相关(r为0.57).结论在GC形成过程中,NF-κBp65的表达呈递增趋势;NF-κB的表达上调可能是GC形成的早期事件;NF-κB在GC形成的不同阶段均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但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同,早期促进细胞凋亡,后期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蔡跃芳;张明亮;严悦卿;陈韬;骆训武;吴浪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儿童弱视治疗的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2004年12月该院门诊采用综合法治疗的121例(175眼)农村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斜视性弱视治愈率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低(P<0.05),弱视程度愈轻,治愈率愈高(P<0.01),家长及患儿的依从性愈好,疗效愈好.结论影响儿童弱视疗效的因素主要是弱视类型、弱视程度以及家长与患儿的依从性,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一衡;肖谊;潘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