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流变性改变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作用研究

李钟瑞;邹红燕;董维

关键词:恶性肿瘤, 抗凝治疗, 化疗,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观察抗凝治疗在化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94例恶性肿瘤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化疗前开始静滴,每日一次,用10天,化疗方案两组同。化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病人血流变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血流变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后两组差异显著(P<0.05~0.01),治癌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高凝高粘状态限制了抗癌药物发挥效力,通过改善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可提高化疗疗效。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病的疗效分析

    本文报告应用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病356例,总有效率为92.4%,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平消胶囊对乳腺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小,无骨髓毒性,长期服用无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王琴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液流变性改变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抗凝治疗在化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94例恶性肿瘤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化疗前开始静滴,每日一次,用10天,化疗方案两组同。化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病人血流变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血流变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后两组差异显著(P<0.05~0.01),治癌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高凝高粘状态限制了抗癌药物发挥效力,通过改善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可提高化疗疗效。

    作者:李钟瑞;邹红燕;董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肝未分化肉瘤——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肝未分化肉瘤(hepatic undifferentiated sarcoma)又称恶性间叶瘤或胚胎性肉瘤,临床极为罕见,多发生于6~10岁儿童,偶见于20岁以上成人。该肿瘤恶性程度高,常转移至肺、腹膜和胸膜,预后很差。近年来国外文献已有报道,国内研究甚少,现将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例肝未分化肉瘤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应小平;王敏;张晓丽;王映梅;张传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0-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0-羟基喜树碱(10-HCPT)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行闭式引流,排尽胸水,然后经引流管灌注10-HCPT20mg用生理盐水40~60ml稀释,每周1次,2~3次为一疗程。结果 10-HCTP灌注27例,有效率88.9%,疗效显著。结论 10-HCTP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作者:孙安平;王维林;杨云桥;王康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妇洁栓在宫颈癌并局部感染中的应用

    宫颈癌患者在病程及放疗过程中常合并局部感染、瘤体坏死、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甚至伴有恶臭,影响治疗进程和疗效[1],及时清除感染及坏死组织极为重要。以前我科对宫颈癌并局部感染,阴道分泌物多者,采用常规0.1%新吉尔灭阴道冲洗后,局部放置灭滴灵,每日一次,每次两片,症状改善缓慢。自1999年至今,我科对宫颈癌并局部感染,伴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出者,试用妇洁栓后,症状改善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感染土拨鼠乙肝病毒的小鼠非瘤组织与肝细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确定土拨鼠HBV引发的肝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法克隆土拨鼠HBV引发的肝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DNA序列测定后于Gene Bank内分析其同源性;应用原位杂交确定差异基因在肝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结果通过抑制消减杂交共得到了14条肿瘤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其中,肿瘤组织和非瘤组织共有的8条基因与Gene Bank中的已知基因同源,肿瘤组织来源的5条基因和非瘤组织来源的1条基因在GeneBank中未找到同源基因。原位杂交差异基因在肝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均为特异性表达。结论通过抑制消减杂交获得了14条肝癌组织和非癌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为理解HBV诱发肝癌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曹晓燕;刘杰;连兆瑞;Marcy Clayton;胡加露;樊代明;朱明华;Mark Feitelson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伴有预激综合征手术病人麻醉处理的体会

    预激综合征的形成是由于房室间隙正常通道外,还存在附加旁路,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易发生心律失常,而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我院自1996年至2000年5年间手术病人伴有预激综合征者18例,现将麻醉处理简介如下。

    作者:陈军;来炳祺;王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我院对经穿刺细胞学诊断的乳腺良性疾病1760例,其中乳腺腺病1125例,乳腺腺瘤635例,行口服平消胶囊治疗。服药时间分别为1月、3月、6月。经随访观察:平消胶囊对乳腺腺病及腺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3.43%,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连德;董平;蒋再兴;刘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应用植入式药泵25例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不能切除,术中同时应用植入式药泵化疗栓塞的作用。方法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癌在术中同时置入肝动脉植入式药泵并给予化疗栓塞。使用药物FUDR+DDP+EADM+碘化油,观察存活率。结果 5年存活率8%、3年存活率56%、2年存活率24%、1年存活率12%。结论对于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不能切除者采用植入式药泵化疗栓塞,具有明显提高存活率。使用植入式药泵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软骨细胞培养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抑制效应的研究

    目的检测软骨细胞培养液中是否存在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方法用酶消化、分离鸡胚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收集细胞培养液。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检测该培养液对血管的抑制效应。结果加软骨细胞培养液的实验组血管数为2.75±0.99且血管较细、分支少;不加样的对照组血管数为4.5±1.08且血管较粗、分支多。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骨细胞培养液具有抑制血管生长的作用。

    作者:和新盈;张润岐;王正珍;吴庚利;曹峻岭;张军芳;毕华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64例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回顾分析,探讨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化疗+放疗25例(Ⅰ组),放疗+化疗18例(Ⅱ组),化疗+放疗+化疗21例(Ⅲ组)。化疗以COME方案或CE-CAP方案为主。放疗采用8MV-X或60Co-γ线,射野包括原发灶、纵隔及双锁骨上,剂量DT40Gy后缩野,避开脊髓加量DT15~20Gy。结果 3组总有效率84.3%,Ⅰ组80.0%,Ⅱ组83.3%,Ⅲ组90.5%,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Ⅲ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8.0%、12.0%、4.0%;44.4%、11.1%、5.5%;57.1%、33.3%、23.8%。2、3年生存率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以化疗+放疗+化疗疗效好。

    作者:张智策;蔡英全;夏敏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42例青年人胃癌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发病的特点。方法 1987~1997年收治了30岁以下胃癌42例,对其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以未分化癌(12例)和低分化腺癌(21例)为多。32例胃癌病理组织切片染色查幽门螺杆菌(Hp)18例阳性(56.3%)。随访35例中,无一例生存5年。结论青年人胃癌发病隐匿,病程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作者:张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D44V6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和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D44V6表达。结果 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组织;CD44V6在Ⅲ~Ⅳ期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CD44V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乳腺癌进展程度和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作者:刘剑仑;杨南武;李挺;张传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腹腔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顽固性癌性腹水

    临床上对癌性腹水的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对腹腔灌注顺铂,5-氟尿嘧啶无效的癌性腹水病人,采用羟基喜树碱腹腔灌注,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彤;孔雪洁;高宁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8的研究进展

    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以前称之为IFN-r诱导因子,在结构上与IL-1相似,在功能上与IL-12相似,其具特征的活性是对T细胞,尤其是对Th1细胞及NK细胞的效果。IL-18诱导IFN-r的产生,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同时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力,并具有抗肿瘤和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细胞因子。

    作者:代晓霞;楚雍烈;周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胆囊癌2例报告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我院近期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女,59岁,因右上腹肿块1月余于1993年8月入院。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病史10年。查体:皮肤及巩膜黄染,右上腹可扪及长圆形肿块,约拳头大小,无压痛,边界不清。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积液。剖腹手术所见:胆囊壁色灰白,弥漫性增厚,胆囊约15cm×10cm×8cm大小,囊腔内充满液体。胆囊与肝右叶、胃幽门部十二指肠及横结肠粘连。行胆总管T型管体外引流术。病理报告:胆囊腺癌。

    作者:张耀斌;司继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乳腺鳞癌2例

    例1,女,34岁,以右乳包块1月就诊,查体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可及一直径约7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无压痛,界清,与胸壁及皮肤无粘连。行肿块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约80ml,随即肿块缩小。诊断为乳腺囊肿,同时向囊内注射普鲁卡因和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共3次,每次穿刺均可抽出大量液体。因上述治疗失败,故行囊肿切除术。检查见囊肿壁厚薄不均匀,囊腔内壁粗糙,不光整。病理检查为乳腺鳞癌。遂行简化根治术。

    作者:侯新丽;孙民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食管癌病人放疗中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心理因素关系十分密切[1]。为了找出病人普遍、突出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我们对12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年卫红;王钰;王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国产华明阿霉素与进口阿霉素临床疗效与毒性对比观察

    我科从1993~1999年用国产华明阿霉素和进口阿霉素治疗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418例,对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超;张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肿瘤排斥抗原肽的研究进展

    肿瘤来源于自身组织,但大量的免疫学研究表明机体确实存在着特异性的肿瘤抗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其中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应答。肿瘤排斥抗原肽(tumor rejection antigen peptide, TRAP)是指在这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由MHC分子递呈多肽片段,可特异性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参与机体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作者:隋延仿;曹子鹏;叶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