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排斥抗原肽的研究进展

隋延仿;曹子鹏;叶菁

关键词:肿瘤排斥抗原肽, 特异性, 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 肿瘤免疫反应, 抗肿瘤, 机体, 免疫学研究, 肿瘤抗原, 细胞介导, 多肽片段, 组织, 分子
摘要:肿瘤来源于自身组织,但大量的免疫学研究表明机体确实存在着特异性的肿瘤抗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其中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应答。肿瘤排斥抗原肽(tumor rejection antigen peptide, TRAP)是指在这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由MHC分子递呈多肽片段,可特异性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参与机体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MP方案药物化疗中晚期食管癌14例疗效观察

    本研究自1996年6月~2000年2月选用PMP方案(平阳霉素+甲氨喋呤+顺铂)治疗14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经观察及随访,疗效显著CR+PR10/14(71%),副反应小,经济方便,特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16和PC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1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性及与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在64例食管鳞癌中P16阳性表达率为68.9%,PCNA阳性细胞增殖指数(PCNA-PI)平均值53.4。P16在低分化癌中较高分化癌阳性表达率低,相反,PCNA-PI在高分化癌平均值低,在低分化癌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P16阳性表达率低,且随着病期的进展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P16阴性组PCNA-PI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P16蛋白和PCNA蛋白对食管鳞癌恶性度评定,治疗的选择,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蒨;张桂荣;周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含羟基喜树碱方案治疗耐药性消化道癌38例

    观察HCPT联合方案对耐药性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寻找对耐药性消化系统肿瘤有效的解救方案。方法选择经常规方案治疗失败的进展期消化系统肿瘤38例,HCPT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5天;5-Fu5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5天。胃癌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并用MMC10mg静注;胰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则并用PDD注射液50mg静滴,配合水化利尿,每日1次,连用2天。21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 38例中获PR10例(26.32%),NC18例(47.37%),PD10例(26.32%)。毒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但较轻,可耐受。结论含HCPT方案对耐药性消化道癌有较好疗效,可做为其他方案治疗失败后的解救方案。

    作者:刘逸之;刘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8例周围型肺癌长期误诊原因分析

    原发性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男性肿瘤死亡首位,女性第二位,往往以咳嗽、痰血、胸痛为首发症状,以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而获得初步诊断,能否早期确诊、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对18例被长时间误诊的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54~76岁,平均67.2岁;误诊时间6~38个月,平均10.6个月;初诊时肺部占位阴影均小于3.0cm,确诊时大8.6cm,小4.5cm;右肺上叶7例、下叶2例、左肺上叶9例。

    作者:雷光焰;左天增;杨敏;李学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瘤消胶囊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脑瘤消胶囊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①热板法,②扭体法,③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法,④卵蛋白诱发大鼠足跖肿胀法,研究脑瘤消胶囊的抗炎止痛作用。结果 0.5~2.0g/kg脑瘤消胶囊(每克药粉相当生药量13.69g)灌胃给药可:①抑制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②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③减轻卵蛋白引起的大鼠后足跖肿胀。结论脑瘤消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

    作者:曹舫;廖子君;貟重娥;袁秉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妇科肿瘤治疗有关问题探讨

    妇科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同许多恶性肿瘤一样,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基本治疗方法。经过长期努力,妇科肿瘤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各种治疗手段不断改进、创新。本文对近几年妇科肿瘤治疗中有关问题作一简要回顾和分析。

    作者:刘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内外照射加羟基喜树碱局部化疗治疗宫颈癌132例分析

    探讨宫颈癌综合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等。方法全盆腔外照射DT10~20Gy/5~10次/1~2周后,宫颈癌体注射羟基喜树碱10mg,隔日一次,总剂量100mg。其间行腔内铱192高剂量率后装放疗,腔内照射每周一次,每次A点剂量5~8Gy,总剂量30Gy。后装放疗期间体外照射继续进行,外照射总剂量40Gy/4周。结果 (CR+PR)100%,其中CR96.5%;3年生存率Ⅱb期98.6%,Ⅲa期90.2%,Ⅲb期82.4%,Ⅳa期45.0%,Ⅳb期20.0%;无放射性膀胱炎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占4.0%;宫颈癌局部复发5.6%,盆腔淋巴结转移9.1%,远处转移6.6%。结论内外照射加局部化疗的综合治疗能提高局控率,降低复发率,减少区域淋巴和远处转移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马武;张淑莲;宁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EPH方案联合平消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联合化疗中、晚期NSCLC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0例中、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35例,用平消胶囊联合化疗,对照组15例,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65.7%,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54.2%,中位生存期450天;对照组有效率46.7%,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3.3%,中位生存期368天,两组有效率及2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WBC下降68.6%,BPC下降62.9%,对照组WBC下降86.7%,BPC下降73.3%。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治疗组占42.9%,对照组占6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消胶囊联合化疗治疗NSCLC,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减少,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癌能力,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田萍;刘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国产华明阿霉素与进口阿霉素临床疗效与毒性对比观察

    我科从1993~1999年用国产华明阿霉素和进口阿霉素治疗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418例,对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超;张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子宫腺肌瘤误诊为子宫肌瘤48例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腺肌瘤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而它的症状和体征与子宫肌瘤极相似,临床、B超容易误诊为子宫肌瘤,我院自1987年至今共收集48例术后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瘤者,临床、B超全部误诊为子宫肌瘤,现分析如下。

    作者:宋云;刘道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鼻咽癌误诊25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1987~1997年间25例被误诊鼻咽癌患者的病史及误诊原因,认为为防止鼻咽癌的误诊,临床各科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该病的一般了解和重视,认真分析病史,进行细心的常规检查EBVCA-IGA免疫酶标检查,鼻咽纤维镜检查,鼻窦内窥镜检查、鼻咽CT检查;加强耳鼻咽喉科和病理科医师的密切协作。

    作者:夏爱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0-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0-羟基喜树碱(10-HCPT)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行闭式引流,排尽胸水,然后经引流管灌注10-HCPT20mg用生理盐水40~60ml稀释,每周1次,2~3次为一疗程。结果 10-HCTP灌注27例,有效率88.9%,疗效显著。结论 10-HCTP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作者:孙安平;王维林;杨云桥;王康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42例青年人胃癌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发病的特点。方法 1987~1997年收治了30岁以下胃癌42例,对其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以未分化癌(12例)和低分化腺癌(21例)为多。32例胃癌病理组织切片染色查幽门螺杆菌(Hp)18例阳性(56.3%)。随访35例中,无一例生存5年。结论青年人胃癌发病隐匿,病程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作者:张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我院对经穿刺细胞学诊断的乳腺良性疾病1760例,其中乳腺腺病1125例,乳腺腺瘤635例,行口服平消胶囊治疗。服药时间分别为1月、3月、6月。经随访观察:平消胶囊对乳腺腺病及腺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3.43%,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连德;董平;蒋再兴;刘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妇洁栓在宫颈癌并局部感染中的应用

    宫颈癌患者在病程及放疗过程中常合并局部感染、瘤体坏死、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甚至伴有恶臭,影响治疗进程和疗效[1],及时清除感染及坏死组织极为重要。以前我科对宫颈癌并局部感染,阴道分泌物多者,采用常规0.1%新吉尔灭阴道冲洗后,局部放置灭滴灵,每日一次,每次两片,症状改善缓慢。自1999年至今,我科对宫颈癌并局部感染,伴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出者,试用妇洁栓后,症状改善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肿瘤痛贴外用治疗癌性疼痛100例

    肿瘤痛贴是陕西咸阳抗衰老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开发成功的一种纯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外用贴剂。该品选用名贵药材,采用现代生产工艺和当今世界先进的透皮、缓释、长效制剂技术精制而成,具有止痛消肿、化瘀逐水、软坚散结之功效。我们于1999年12月~2000年3月,临床外用肿瘤痛贴治疗各种癌性疼痛患者10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领朝;连娜;连秀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

    目的观察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对87例原发性肝癌行经皮肝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共注射治疗573次。结果 6个月、1年、2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95.4%、78.3%、47.7%。临床症状的改善以疼痛缓解与食欲好转较为明显。AFP明显下降者占66.1%。肿块缩小率为78%。结论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效果明显好于大肝癌;该疗法无针道转移及其它严重并发症;酒精注射联合栓塞治疗对大肝癌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骆俊民;杨威;丁思勤;王国俊;潘承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抗癌新药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抗癌药物发展迅速,品种繁多,虽然不少尚待临床验证确定,但相信不久将会加入抗癌新药行列,扩大抗癌药物范围。1997年4月在Hobart举行的“晚期癌症治疗新进展”会议上,Glasgow大学的肿瘤内科专家Stanley Kaye教授指出新药研究的趋势之一就是在同类药物中寻找治疗指数高,选择性更强及能克服耐药的药物,现分类做一综述。

    作者:赵新汉;周小娟;顾珊智;薛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nm2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nm2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65例资料完整有7年随访结果的原发性乳腺癌nm23基因蛋白染色进行检测。结果 65例患者nm23基因高表达36例,低表达29例,转移和非转移组nm23基因低与高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5),nm23低表达易发生转移。生存5年以上和5年以下的两组患者nm2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5)。nm23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nm23基因表达和乳腺癌的转移、预后有关。联合考虑nm23基因的表达高低和强度,才能更合理的判定转移,并可筛选出具有潜在高转移危险的患者。

    作者:刘奇伦;韩恩善;张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乳腺鳞癌2例

    例1,女,34岁,以右乳包块1月就诊,查体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可及一直径约7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无压痛,界清,与胸壁及皮肤无粘连。行肿块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约80ml,随即肿块缩小。诊断为乳腺囊肿,同时向囊内注射普鲁卡因和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共3次,每次穿刺均可抽出大量液体。因上述治疗失败,故行囊肿切除术。检查见囊肿壁厚薄不均匀,囊腔内壁粗糙,不光整。病理检查为乳腺鳞癌。遂行简化根治术。

    作者:侯新丽;孙民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