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16和PC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蒨;张桂荣;周健

关键词:食管鳞癌, p16,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1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性及与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在64例食管鳞癌中P16阳性表达率为68.9%,PCNA阳性细胞增殖指数(PCNA-PI)平均值53.4。P16在低分化癌中较高分化癌阳性表达率低,相反,PCNA-PI在高分化癌平均值低,在低分化癌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P16阳性表达率低,且随着病期的进展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P16阴性组PCNA-PI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P16蛋白和PCNA蛋白对食管鳞癌恶性度评定,治疗的选择,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Fu罕见毒副作用10例报告

    目的阐明5-氟脲嘧啶对心脏、周围神经毒性的可能机理。方法分析了我院近年使用5-氟脲嘧啶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中所出现的10例对心脏、周围神经的罕见副作用,其中7例为心脏毒性,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心酶谱确定;3例周围神经毒性,根据临床表现确定。结果 7例心脏毒性中5例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电图V2-V6导联ST段抬高≥0.25mv,心酶谱升高,2例表现为Ⅱ°房室传导阻滞。3例周围神经毒性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无力。结论 5-氟脲嘧啶对心脏、周围神经毒性临床上虽少见,但后果较严重,应予以重视,一旦出现应停药及作相关治疗,能恢复正常。

    作者:陈大可;蒋国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鼻咽癌的局部免疫治疗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和免疫治疗效果。方法检测了23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的NK细胞,IL-2、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浓度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比。用rIL-2对13例患者进行局部免疫治疗。10例患者进行全身免疫治疗。结果治疗前鼻咽癌患者的TNF-α浓度水平与健康人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的意义。IL-2的差别有显著的意义。而用rIL-2治疗前后,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意义。临床治疗效果,局部治疗部分缓解(PR)5例(5/13)不变7例(NC),恶化的1例(PD)。全身用药患者的精神状况,体力有改善。但肿瘤的大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rIL-2局部应用于鼻咽癌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陶仲强;司勇锋;张政;周日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nm2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nm2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65例资料完整有7年随访结果的原发性乳腺癌nm23基因蛋白染色进行检测。结果 65例患者nm23基因高表达36例,低表达29例,转移和非转移组nm23基因低与高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5),nm23低表达易发生转移。生存5年以上和5年以下的两组患者nm2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5)。nm23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nm23基因表达和乳腺癌的转移、预后有关。联合考虑nm23基因的表达高低和强度,才能更合理的判定转移,并可筛选出具有潜在高转移危险的患者。

    作者:刘奇伦;韩恩善;张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位胸腔冲洗治疗胸部肿瘤术后脓胸

    目的探讨高位胸腔冲洗在治疗胸部肿瘤术后脓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和3例肺部肿瘤行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所导致的脓胸患者行高位胸腔冲洗治疗。结果 3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全部治愈,16例胸内吻合口瘘患者治愈13例,治愈率为81.25%,平均住院日为46天,1例治疗中死于大呕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另1例放弃治疗出院。结论高位冲洗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常东民;王健生;赵丽萍;陈武科;高喜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1]。我科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共施行胃癌根治术78例,术后引起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为5.13%,经保守和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作者:王雁;吴莹清;朱冬香;张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8的研究进展

    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以前称之为IFN-r诱导因子,在结构上与IL-1相似,在功能上与IL-12相似,其具特征的活性是对T细胞,尤其是对Th1细胞及NK细胞的效果。IL-18诱导IFN-r的产生,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同时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力,并具有抗肿瘤和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细胞因子。

    作者:代晓霞;楚雍烈;周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肿瘤排斥抗原肽的研究进展

    肿瘤来源于自身组织,但大量的免疫学研究表明机体确实存在着特异性的肿瘤抗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其中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应答。肿瘤排斥抗原肽(tumor rejection antigen peptide, TRAP)是指在这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由MHC分子递呈多肽片段,可特异性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参与机体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作者:隋延仿;曹子鹏;叶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康莱特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治疗晚期肿瘤病人的疗效。方法 60例晚期肿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康莱特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单用化疗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6.6%、23.3%,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56.6%、73.3%,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T细胞亚群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病人有增效减毒作用,对患者免疫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是治疗晚期肿瘤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马玉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国产华明阿霉素与进口阿霉素临床疗效与毒性对比观察

    我科从1993~1999年用国产华明阿霉素和进口阿霉素治疗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418例,对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超;张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瘤消胶囊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脑瘤消胶囊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①热板法,②扭体法,③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法,④卵蛋白诱发大鼠足跖肿胀法,研究脑瘤消胶囊的抗炎止痛作用。结果 0.5~2.0g/kg脑瘤消胶囊(每克药粉相当生药量13.69g)灌胃给药可:①抑制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②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③减轻卵蛋白引起的大鼠后足跖肿胀。结论脑瘤消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

    作者:曹舫;廖子君;貟重娥;袁秉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软骨肉瘤患者Th1/Th2的变化

    目的观察软骨肉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Th1/Th2的变化,为细胞因子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以及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软骨肉瘤患者血清中IL-2、IL-4、IL-6、IL-10、IL-12的含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有或无植物血凝素(PHA)存在情况下培养上清中IL-2、IL-4含量。结果软骨肉瘤患者血清及培养上清中IL-2、IL-12减少(P<0.001),而IL-10、IL-4、IL-6含量增加(P<0.01),在使用PHA刺激时,患者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显著降低,而IL-4显著升高。结论软骨肉瘤患者体内存在有Th1/Th2平衡失调,其中Th1亚群功能抑制,Th2亚群功能亢进。

    作者:郭爱林;隋延仿;叶菁;范清宇;张盈华;殷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MP方案药物化疗中晚期食管癌14例疗效观察

    本研究自1996年6月~2000年2月选用PMP方案(平阳霉素+甲氨喋呤+顺铂)治疗14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经观察及随访,疗效显著CR+PR10/14(71%),副反应小,经济方便,特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喉全切除功能性气管食管瘘发音重建术5例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功能性气管食管瘘发音重建术的方法,发音效果,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选择病例行李树玲式喉全切除功能性气管食管瘘发音重建术5例,手术操作时增加环咽肌切开及放置支撑管两个步骤,术后对发音效果按言语可接受度和言语可懂度进行评价。结果除1例术后第15天出现误吸,缝闭瘘口外,余4例均手术后3周左右行气管食管音的言语评价,3例属优,1例属一般,2月后复查时重新评价属良。结论李树玲术式发音效果好,成功率高,手术一期完成,不给患者增加负担和痛苦,手术操作简单,不需附加装置,创伤小,误咽发生率低。李树玲式功能性气管食管瘘发音重建术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时切断环咽肌可避免术后环咽肌痉挛有利于发音。在瘘口放置支撑管可以防止瘘口周围肉芽粘连致瘘口变窄或封闭。

    作者:杨红健;王可敬;刘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病的疗效分析

    本文报告应用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病356例,总有效率为92.4%,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平消胶囊对乳腺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小,无骨髓毒性,长期服用无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王琴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抗癌新药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抗癌药物发展迅速,品种繁多,虽然不少尚待临床验证确定,但相信不久将会加入抗癌新药行列,扩大抗癌药物范围。1997年4月在Hobart举行的“晚期癌症治疗新进展”会议上,Glasgow大学的肿瘤内科专家Stanley Kaye教授指出新药研究的趋势之一就是在同类药物中寻找治疗指数高,选择性更强及能克服耐药的药物,现分类做一综述。

    作者:赵新汉;周小娟;顾珊智;薛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鼻咽癌误诊25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1987~1997年间25例被误诊鼻咽癌患者的病史及误诊原因,认为为防止鼻咽癌的误诊,临床各科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该病的一般了解和重视,认真分析病史,进行细心的常规检查EBVCA-IGA免疫酶标检查,鼻咽纤维镜检查,鼻窦内窥镜检查、鼻咽CT检查;加强耳鼻咽喉科和病理科医师的密切协作。

    作者:夏爱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妇科肿瘤治疗有关问题探讨

    妇科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同许多恶性肿瘤一样,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基本治疗方法。经过长期努力,妇科肿瘤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各种治疗手段不断改进、创新。本文对近几年妇科肿瘤治疗中有关问题作一简要回顾和分析。

    作者:刘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应用植入式药泵25例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不能切除,术中同时应用植入式药泵化疗栓塞的作用。方法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癌在术中同时置入肝动脉植入式药泵并给予化疗栓塞。使用药物FUDR+DDP+EADM+碘化油,观察存活率。结果 5年存活率8%、3年存活率56%、2年存活率24%、1年存活率12%。结论对于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癌不能切除者采用植入式药泵化疗栓塞,具有明显提高存活率。使用植入式药泵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8例周围型肺癌长期误诊原因分析

    原发性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男性肿瘤死亡首位,女性第二位,往往以咳嗽、痰血、胸痛为首发症状,以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而获得初步诊断,能否早期确诊、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对18例被长时间误诊的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54~76岁,平均67.2岁;误诊时间6~38个月,平均10.6个月;初诊时肺部占位阴影均小于3.0cm,确诊时大8.6cm,小4.5cm;右肺上叶7例、下叶2例、左肺上叶9例。

    作者:雷光焰;左天增;杨敏;李学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液流变性改变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抗凝治疗在化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94例恶性肿瘤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化疗前开始静滴,每日一次,用10天,化疗方案两组同。化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病人血流变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血流变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后两组差异显著(P<0.05~0.01),治癌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高凝高粘状态限制了抗癌药物发挥效力,通过改善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可提高化疗疗效。

    作者:李钟瑞;邹红燕;董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