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姚洪林;任静华;何常佑;王桂林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 心脏, 体外循环, 异丙酚
摘要: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 (BIS)指导心脏体外循环(CPB)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0例,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25例,BIS组予BIS监测控制异丙酚泵入速度使BIS 值维持在45±5,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2~3 mg/(kg·h).记录患者开放静脉通路时(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 )、主动脉阻断后20 min (T2)和主动脉开放后20 min(T3)4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及患者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 (ICU)停留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和CVP、心脏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BIS组术后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CPB手术麻醉中,采用BIS监控可以减少术后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 针对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有目的 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患者1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结论 加强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减少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干预措施.

    作者:康海燕;赵文芳;刘雪梅;何小玉;陈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和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经硬膜外与经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PubMed、CNKI、VIP、CBM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包括435例患者.按镇痛方法和测量指标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4、12、24、48 h的镇痛效果均优于静脉自控镇痛(PCIA),住院时间短于PCIA;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PCI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CEA的镇痛效果、康复速度和总体满意度均优于PCIA.但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病例数有限,且偏倚情况不确定,尚期待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彭珠峰;王婷婷;周程辉;刘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回盲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较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包括内脏器官[1].下肢是常见部位,其次是上肢及腹膜后,消化道少见,特别是小肠及结肠更罕见.我院收检1例回盲部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柳维军;陈泽;奉孝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骨髓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BMB)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19例骨髓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PAS)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PV9000法系列抗体标记.结果 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均显示造血组织增生,有小巨核细胞和原始细胞异常定位;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有显著原始粒细胞或原始红细胞增生;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显示粒系细胞增生为主,各阶段粒细胞均可见到;3例浆细胞性骨髓瘤(PCM)和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均系骨髓肿瘤性增生,两者的HE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能够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论 MDS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标记没有太大帮助;对AML、CML、PCM和NHL的诊断而言,除病理形态学观察外,各类肿瘤组织免疫组化表型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黄晓赤;罗克枢;王西川;赵剑萍;吴蓉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认知功能测定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中常见的类型,认知的定量测量一直在AD的诊断和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能够反映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范围、程度,对AD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判断、疗效评定这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认知功能测定在AD中的意义,常用的测定量表及相关问题作一阐述.

    作者:易刚;肖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Smartcare智能化撤机新研究进展

    本文详述了目前呼吸机撤离时的临床参考指标及病理生理指标用于判断撤机预后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智能化撤机临床使用进展情况、必要性及可能性.

    作者:兰蕴平;黄晓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可以清除各种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 稳定调控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MODS的预后.目前关于MODS患者应用CBP的治疗剂量、时机等问题仍存在一些争议.

    作者:于凯江;郑俊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眼表化学烧伤的早期治疗研究进展

    眼表的化学性烧伤,特别是眼酸碱烧伤,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在眼化学烧伤的治疗方面也取得进展.本文就眼表化学烧伤早期的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王光进;张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对儿童感染后肾炎的再认识

    感染在人类普遍存在,感染后对肾脏的损害早有认识.随着抗生素的应用,细菌感染引起肾脏损害明显减少,而其它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尤其随着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病毒感染所致肾脏损害的问题更加突出,其数量及重症病例的报告均见增加.如何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感染后肾脏损害是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李运璧;朱小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应用经验,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全组14例患者,ASD直径14~36 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 cm小切口进胸,再经食道心脏彩超(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结果 14例手术中13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术后3小时封堵器脱落,换用大号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手术时间(82.37±9.54)min,术中失血量(30.25±8.71)ml;1例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予以过度通气及静脉输入前列地尔扩管治疗后缓解;2例术后胸腔内出血,予以闭式引流及加强止血治疗后停止;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6天痊愈出院;经2~12个月随访,无死亡病例,封堵器位置良好,ASD无残余分流,心功能改善.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有效,术中与超声医生密切协作,选择与ASD大伸展径相匹配的封堵器,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作者:刘胜中;丛伟;曾富春;甘崇志;王雪海;薛洋;贾克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舌下含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早孕(6~8周)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分成A组和B组各60例,均以丙泊酚2 mg/kg诱导,加芬太尼1 μg/kg,术中根据情况追加丙泊酚0.5 ~1 mg/kg.A组术前不加其他药,B组于术前30分钟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 mg.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 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 (优秀率93.33% VS 53.33%,P < 0.05),宫颈松弛率明显高于A组 (87.50% VS 6.67%,P < 0.05),术前及术后子宫收缩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及其不良反应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舌下含化小剂量米索前列醇配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方法简便、安全、麻醉药用量少,术中出血少,适合门诊人流术开展.

    作者:黄丽;王伟;杨波;马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口服硫酸锌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口服硫酸锌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107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硫酸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硫酸锌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较对照组短,疗效较对照组提高(P < 0.05),未出现不良反应,患儿均能耐受.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锌口服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肯定,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俐;岑琴;饶睿;刘婷婷;代强;史良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研究进展

    既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可能导致HBV复制再活跃,引起肝功能受损,甚至发生爆发性肝衰竭.早期应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减少HBV再激活,改善预后.

    作者:王蜀强;江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脏手术中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心脏手术中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6~45岁ASAⅡ~Ⅲ级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诱导采用TCI模式,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55,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和BIS值适当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观察并记录BIS值、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清醒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 目标BIS麻醉诱导丙泊酚浓度为1.8 μg/ml,术中维持2.0~2.5 μg/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可较快(﹤3小时)清醒拔管,ICU停留时间较短(﹤18小时).结论 丙泊酚TCI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心脏手术时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

    作者:谢先丰;万永灵;兰志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S1合成肽对肝癌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前S1合成肽对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分析,探讨前S1合成肽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HCC组织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和CD+4/CD+8比值的影响,为特异性治疗HCC提供依据.方法 用Merrifield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HBV中前S1抗原性强的P34~59多肽段.测序后,用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溶解除菌后作为抗原.选择1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HCC,术前血清乙肝标志物检测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HBV DNA阳性,且HBsAg在HCC组织中表达亦为阳性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96孔培养板的每孔加入经密梯度离心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悬液100μl(1×106细胞),设每孔含前S1合成肽的量分别为1、5、10、15μg及白细胞介素-II500u和阴性对照共6组,每组均设3复孔,作用7天后制片,采用APAAP法观察CD+3、CD+4、CD+8和CD+4/CD+8的比值变化.结果 含前S1合成肽10 μg/孔和15 μg/孔组中,CD+4表达有增加,分别为(35.3±3.4)%和(34.9±3.8)%,与自身对照[(29.3±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9,P < 0.01;t = 5.389,P < 0.01);CD+4/CD8+8比值两组分别为1.09±0.39,1.14±0.43,与自身对照0.81±0.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041,P < 0.01; t = 4.762,P < 0.01);10 μg/孔和15 μg/孔组CD+4表达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89, P > 0.05;t = 0.361, P > 0.05).结论 在适当的剂量下,前S1合成肽能够在体外改变HCC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使CD+4增加,但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同时能改变CD+8静息状态,使二者互相作用,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为特异性运用前S1蛋白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郑仕诚;魏筱玉;徐朝斌;谢惠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治疗银屑病,至今已推广到其他多种皮肤疾病.本文就NB-UVB在皮肤科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琳;陈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弹性义齿修复个别牙缺失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弹性义齿和传统活动义齿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0例肯氏Ⅲ类或Ⅳ类牙列缺损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组,分别进行弹性义齿和传统活动义齿修复.于义齿戴用后1周、3个月、6个月比较修复效果.结果 与传统活动义齿修复相比,戴用弹性义齿较少发生基牙患龋和食物嵌塞,但义齿折裂的可能性较传统活动义齿修复为大.结论 只要选择好适当的适应证,弹性义齿修复效果较好.

    作者:洪江;田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腭咽成形术后两种护理方法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腭咽成形术后镇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进行腭咽成形术患者5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镇痛泵加强镇痛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优良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进行腭咽成形术后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镇痛泵加强镇痛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值得推广.

    作者:毛金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妇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是一种新型激素宫内避孕系统,24小时恒定释放20 μg左炔诺孕酮至宫腔发挥作用.它除了能有效、长期的达到避孕效果外,近年来发现其还具有治疗功效,如月经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病等.本文就其在妇科中的应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邓婷;周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损伤和颅内手术后腰臀、骶尾、腿痛治疗体会

    我科2000~2008年采用腰椎管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1~3次)治疗801例脑损伤和开颅手术后出现腰、臀部,骶尾及大腿部疼痛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常云;陶裕川;龚斌;刘盛君;虞德明;周世军;陈建洪;彭华;易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