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陈刚;滕小春;汪兴伟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遗传学表达机制,也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胃癌的发生是多阶段、多因素异常累计的结果,其中基因的甲基化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关系密切.这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基因甲基化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关系进行阐述.
作者:轩菡;顾康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环节的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调控,本文就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的基因、黏附分子、基质蛋白酶、细胞因子以及相应的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师弘;冯英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和毒副反应.方法: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为综合治疗组,分别在放疗第1,5周及放疗后1周给予DDP 30mg/m2 1天~3天,5-Fu 500mg/m2 1天~5天化疗共4~5个周期,另配对选取60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结果:综合组与单放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3%和84.2%(P>0.05),颈部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7.2%和59.8%(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和48.3%(P<0.05),3年局控率分别为87.2%和70.3%(P<0.05),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7.2%和38.8%(P<0.05).综合组白细胞减少症、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粘膜反应较单放组多且明显(P<0.05),但可接受.结论:同期放、化疗与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减少远处转移率.
作者:郑庆伟;陈万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动脉灌注结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选择性给予腹腔干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第8天再给予吉西他滨全身静脉化疗.3周为1个治疗周期,完成两个周期后复查CT评价疗效,观察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临床受益率66.7%,有效率(CR+PR)16.7%,中位生存时间6.7个月,6个月及9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4%、29.6%.毒副反应多为Ⅰ°~Ⅱ°均能耐受.结论:动脉灌注结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毒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宇;朱小庆;黄健;赵辉;储玉山;赵苏鸣;陆小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癌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内死亡的原因.方法:对112例食管癌手术后围手术期内死亡病例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死亡病例中,3例死于ARDS,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于吻合口瘘致水电解质紊乱、胸腔感染.结论:食管癌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肺部及心脏并发症为其主要死亡原因,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张孝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CD147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47在36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Enneking分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CD147的阳性表达率为47.2%,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随着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也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Enneking分期Ⅱ、Ⅲ期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CD14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CD147与骨巨细胞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D147可作为评价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毕乃贵;王民;王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人类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会经常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应激过程,而长期的心理应激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癌症虽然由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引起,但在这多种因素之中,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因素是通过影响机体内分泌和脑神经介质,进而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癌症发生、进展.
作者:惠起源;魏晓萍;高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构建脂肪酸合成酶(FAS)启动子驱动下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重组腺病毒,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SKBR3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以AdEasyTM腺病毒系统为载体,构建FAS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载体Ad-FAS-TK,将线性化的Ad-FAS-TK在AD-293细胞中包装,经过大量扩增和纯化,得到重组腺病毒.MTT法检测重组腺病毒Ad-FAS-TK与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对SKBR3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FAS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载体Ad-FAS-TK,经包装、扩增和纯化得到约1010 pfu/ml的重组腺病毒.MTT法和TUNEL检测结果显示,FAS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与GCV能够诱导SKBR3细胞凋亡,产生靶向细胞毒作用.结论:FAS启动子驱动下的HSV-TK重组腺病毒联合GCV对SKBR3细胞具有靶向杀伤作用,FAS启动子可以作为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的工具.
作者:陈衍;刘文超;秦鸿雁;张瑞;韩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NVB)联合奥沙利铂(OXA)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28例,用NVB联合OXA方案化疗,NVB 25mg/m2iv d1、8,OXA 130mg/m2iv d1,4周重复.结果:全组28例共完成78周期化疗,PR 11例,有效率39.29%,中位生存期10.3个月,1年生存率32.14%,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炎.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钱荣誉;黄俊星;樊林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异长春花碱(NVB),顺铂(DDP)静脉化疗与热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22例)仅予常规NP方案化疗,28天为一周期,完成2周期,热化疗组22例使用NP方案化疗联合射频热疗,每周热疗2次,共12次.结果:热化疗组PR 9例,有效率41%,单纯化疗组PR6例,有效率27%,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相似,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以及胃肠道反应.结论:NP方案联合热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便、安全,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李秋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经静脉、腹腔联合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27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分为4组:A1组,泰素、卡铂静脉推注(5例);A2组,泰素静脉推注、卡铂腹腔滴注(7例);B1组,紫杉醇、卡铂静脉推注(6例);B2组紫杉醇静脉推注、卡铂腹腔化疗(9例).观察每次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完成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7例中25例完成4个疗程,2例出现过敏性休克而中止化疗.总有效率A1组60%(3/5);A2组71.4%(5/7);B1组50%(3/6);B2组66.7%(6/9).毒副反应比较,泰素组与紫杉醇组间及腹腔静脉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紫杉醇类与卡铂联合化疗对卵巢癌有一定疗效,腹腔静脉联合化疗毒副作用低于单纯静脉化疗,泰素组心脏毒性低于紫杉醇组.
作者:柳英兰;韩旭;徐柏;郑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问卷表QLQ-OES18为蓝本来研制其中文版,并对其进行考评.方法:通过量表的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制定出中文版的QLQ-OES18,并通过考查133例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量表进行评价.对EORTC QLQ-OES18中文版量表主要进行信度、效度和反应度三方面的考评,采用克朗巴赫系数考察内部一致性;计算各个领域及方面间相关系数来分析量表的内容效度;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第1、2次测定及第1、3次测定得分均数的比较,考察量表的区分效度.结果:EORTC QLQ-OES18显示出较好的可靠性和良好的鉴别能力,能显示出化疗带来的生存质量改变.各领域内部一致性的信度都在0.61以上;各条目与其领域的相关系数值在0.6以上.结论:QLQ-OES18显示出较好的心理测定学和临床有效性,可推荐其与核心量表QLQ-C30联用,用来评估化疗后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徐皖湘;钱勇;陈振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头颈癌放疗后因肿瘤复发进行挽救性手术,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了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切除病灶,颈淋巴结清扫,同侧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7例移植的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有2例出现切口裂开,愈合困难.结论:在头颈癌放疗后手术中,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是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秦涛;周顶斌;缪爱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构建含有myc-RBPJ(R218H)(recombination binding protein-J)、myc-KyoT2融合基因片段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鉴定.方法:由本科室保存质粒酶切分别得到RBPJ(R218H)和myc-KyoT2基因片段,将RBPJ(R218H)基因插入载体PCMV-myc中,获得融合基因myc-RBP-J(R218H),将myc-RBPJ(R218H)和myc-KyoT2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构建真核表达载体myc-RBPJ(R218H)-IRES2-EGFP、myc-KyoT2-IRES2-EGFP.以其瞬时转染HEK293细胞,应用免疫印迹与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正确获得myc-RBPJ(R218H)融合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含myc-RBPJ(R218H)、myc-KyoT2融合基因的质粒与设计相同,myc-RBPJ(R218H)、myc-KyoT2融合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均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myc-RBPJ(R218H)、myc-KyoT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Notch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郸丹;梁英民;韩骅;侯丽宏;王耀春;胡兴斌;张萍;康志杰;时宏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目前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为有效的方案.本研究通过治疗30例鼻咽癌病人,探讨CIK细胞联合IL-2对鼻咽癌病人免疫学功能及EB病毒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0例病人配对分为两组.治疗组病人接受CIK细胞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每周一次,连续4周与对照组比较.免疫功能及EB病毒学指标分别通过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B病毒VCA-IgA、EA-IgA、EDAb、DNA免疫荧光定量进行评估.结果:随访8~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CIK治疗1个月后患者CD4+CD25+%明显下降,EB病毒VCA-IgA、EA-IgA、DNA免疫荧光定量下降显著.结论:CIK细胞可改善鼻咽癌病人的免疫功能,加速EB病毒抗体及DNA拷贝数下降.提示CIK治疗可消灭肿瘤微小残留灶及转移灶,可作为一种鼻咽癌的辅助治疗.
作者:秦海燕;胡伟汉;张晓实;王其京;徐韬;梁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16年来宫颈癌年龄及病因变化.方法:对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959例宫颈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年代分为3组,宫颈癌在1988年~1990年组(80年代末组),1991年~2000年组(90年代组,又分为90年代前5年组和90年代后5年组),2001年~2003年组(21世纪初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岁)分别为51.48±10.12、49.98±9.78、48.85±9.91.从1988~2003年,宫颈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90年代后5年组与21世纪初组相比,多孕(4.97±1.94,4.51±1.71)、多产(4.46±1.71,4.05±1.37)等危险因素有所下降(P<0.05).结论:16年来,宫颈癌发病年龄存在年轻化趋势;宫颈癌的传统病因在改变,多孕、多产等传统病因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比重下降.
作者:王平;郑芳;李炜修;吴菊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EPOCH方案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0例,行EPOCH方案化疗,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结果:30例患者CR 9例(30%),PR10例(33.3%),总有效率63.3%(19/30).结论:EPOCH方案是治疗复发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解救化疗方案,患者耐受性好,毒副反应小.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感,化疗后的护理使治疗能顺利完成,增强了治疗效果.
作者:向丽娥;鲁明骞;徐光川;房民琴;田玉凤;王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口服糜蛋白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放射治疗后食管壁纤维化导致食管狭窄,而出现食管异物梗阻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2例病例均为病理证实,食管狭窄,不同的异物梗阻.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糜蛋白酶联合甘露醇治疗,配合消炎、消肿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炎、消肿和口服甘露醇治疗.结果:治疗组28例患者,20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率71.4%(20/28).对照组24例,6例有效,18例无效,有效率25.0%(6/24).无效者借助胃镜取出异物.其中毒副作用:食管粘膜出血2例,胸骨后疼痛加重3例.结论:糜蛋白酶联合甘露醇治疗食管癌管腔狭窄导致异物梗阻是可行的,安全的.
作者:吴黎明;王凡;孔令玲;杨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原发性肝癌(PHCC)的疗效和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6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PHCC合并PVT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计算术后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11项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手术采用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癌栓摘除术.术后总的1,2,3年生存率为50%,16.7%和8.3%,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术后定期行门静脉或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个月,而单纯手术者为7.2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是否化疗和肿瘤大小(以10cm为界限)对术后生存有影响.结论: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PHCC合并PVTT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没有禁忌证者应为首选.术后是否化疗和肿瘤大小影响术后生存时间,术后应常规进行化疗.
作者:吕毅;韩冰;于良;刘昌;袁博;潘承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与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Nested-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SBEM-mRNA的表达,对其术后切除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27例,在相应外周血中SBEM-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9.3%(16/27),在c-erbB2阴性表达组,SBEM-mRNA阳性率为24.2%(8/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高表达与外周血微转移显著相关,c-erbB2在判断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仲雷;张建国;郭宝良;杨学伟;闫朝岐;李刚;曲兆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