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李新;牟雁东;马科院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 多导睡眠监测(PSG), 头影测量, 口腔矫治器
摘要:目的评价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用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S患者,对其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PSG)和X射线头影测量所得的气道及呼吸功能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呼吸暂停指数(AI)、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AT)、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及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下颌平面角(SN-MP),上气道上部前后径(SPAS)、中部前后径(MAS)、软腭长度(SP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B,上气道下部前后径(IA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口腔矫治器可以有效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高效经济、携带方便、无创无风险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锥颅碎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锥颅碎吸引流术对外伤性颅内血肿(TIA)、硬脑膜下血肿(CSDH)、高血压脑出血(HI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4例颅内血肿进行锥颅、碎吸术、负压吸引或抽吸,均行血肿腔导管置入,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每日1次,连续引流3日.结果TIH 147例,死亡17例,死亡率11.6%;CSDH 62例,无1例死亡,复发5例,复发率8.05%;HIH 105例,死亡48例,死亡率45.7%.生活质量(ADL):完全自理139例(44.3%),部分自理93例(29.6%).结论锥颅碎吸引流治疗颅内血肿损伤小、操作简便,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兰宗铭;林栋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测定肾小球滤过率13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对早期干预治疗、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与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39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同位素99mTc标记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结合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分为正常蛋白尿组(Ⅰ组)、微量蛋白尿组(Ⅱ组)、大量蛋白尿组(Ⅲ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以及血压.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Ⅰ组GFR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Ⅱ、Ⅲ组GFR均值分别与对照组及Ⅰ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Ⅲ组Cr均值与对照组及Ⅰ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Ⅰ、Ⅱ、Ⅲ组中合并高血压患者GFR值高于未合并高血压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FR增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作者:唐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输液过程中真空负压排气法介绍

    静脉输液过程中会遇到茂菲式壶下输液管中进入大量气泡甚至空气柱,传统的排气法如振动管壁气泡向上排气法适合输液管中气泡量少,而排液排气法适用于气泡量大,但浪费药液,不适用于输液量小的药液.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作者总结出3种比较简单、更为有效、更为科学的排气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晓娟;石立红;沈美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流阻断局部低温肾实质切开取石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肾脏多发性、鹿角形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6例肾脏多发性和鹿角形结石进行血流阻断局部低温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治疗.结果本组66例中,一次性取尽结石61例,出院时常规照片发现在肾小盏内残留小结石5例,均小于0.5 cm.漏尿1例,经充分引流,加强抗感染2周后治愈;肾周感染2例;均保存了患者的肾脏.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

    作者:刘裕章;张继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影响因素的关系,以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方法180例患者采用Judkins法,经股动脉穿刺,在多个投射角度作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率47.77%(86/180),累及143支血管,其中,左前降支占41.95%(60/143),右冠状动脉占31.46%(45/143),左回旋支占20.97%(30/143),左主干占5.59%(8/143).结论男性,年龄>50岁,有心肌梗塞、高血压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典型心绞痛病史、心电图典型缺血改变者,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作者:刘涛;陈勇;赖成明;陈世蓉;赵超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异丙酚与力月西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力月西镇静药辅助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行腹腔镜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镇静分别辅以异丙酚和力月西各30例,观察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中体动例数、术后苏醒时间、恶心呕吐例数及有不适感例数.结果两组生命体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体动、术后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及有不适感例数异丙酚组明显低于力月西组(P<0.05).结论辅助硬膜外麻醉异丙酚优于力月西镇静效果.

    作者:谢滨蓉;黄建新;王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第一鳃裂瘘管误诊为外耳道耵聍感染1例

    患者,女,52岁.右耳流脓1天,自诉1天前无明显诱因右耳流脓,伴同侧听力稍减退.查体:外耳道内满是脓液和耵聍碎屑,鼓膜窥不清,拟诊为化脓性中耳炎,给予清理后见外耳道轻度充血,鼓膜完整,标志清楚,考虑脓液来源于耵聍感染.

    作者:康桂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使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尤其以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点的药物.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EGFR单克隆抗体、抗VEGF单克隆抗体以及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疗效的预测、怎样与传统治疗方法配合以提高疗效及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作者:侯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合麻醉用于短小手术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短小手术患者100例,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各50例.入室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术中维持:K组用氯胺酮0.5 mg/(kg·h)持续输入至术毕,PK组用异丙酚4~5 mg/(kg·h)、氯胺酮0.5 mg/(kg·h)持续输入至术毕,观察相关指标.结果K组术中及术毕至苏醒期BP、HR明显升高(P<0.05);术中需要追加氯胺酮者K组15例,PK组4例;清醒时间K组(15±7)分钟,PK组(11±5)分钟;K组有2例出现苏醒期躁动.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术中更平稳,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德容;周妮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氟康唑联合洗必泰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洗必泰溶液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7例患者,轻度:口服氟康唑100 mg联合0.2%洗必泰溶液点眼q 2 h;中度:静脉滴注氟康唑100 mg qd联合0.2%氟康唑眼液和0.2%洗必泰溶液q 1 h交替点眼;重度:静脉滴注氟康唑100 mg q 12 h联合0.2%氟康唑眼液和0.2%洗必泰溶液q 1/2 h交替点眼.结果14例治愈(82.3%),2例好转(11.8%),1例无效(6.9%)而行眼球摘除.结论氟康唑联合洗必泰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莫怀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目的评价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用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S患者,对其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PSG)和X射线头影测量所得的气道及呼吸功能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呼吸暂停指数(AI)、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AT)、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及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下颌平面角(SN-MP),上气道上部前后径(SPAS)、中部前后径(MAS)、软腭长度(SP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B,上气道下部前后径(IA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口腔矫治器可以有效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高效经济、携带方便、无创无风险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

    作者:李新;牟雁东;马科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肾痛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LMWH和双嘧达莫治疗,并检测其用药前后血清白蛋白、血脂水平、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LMWH组较双嘧达莫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较双嘧达莫组恢复明显,两组均无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NS,抗凝作用强,出血危险性小,并可减少蛋白尿.

    作者:张渊;陈秀玲;何强;王莉;杨秀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扩张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ICU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ICU需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分成PDT组及OT组.对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PDT组操作时间(8±3.1)分钟与OT组(23.7±11.3)分钟比较,P<0.01,OT组发生操作相关性并发症13例,PDT组2例.结论PDT可单人操作,较OT迅速、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适用于急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作者:彭艳;李书铭;熊荣华;王俊英;文刚;卢孝莉;方琼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群体瓦斯爆炸烧伤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群体瓦斯爆炸烧伤伤员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分析35例瓦斯爆炸烧伤伤员病情变化、伤情特点和治疗重点.结果治愈34例(93.33%),死亡1例,死亡率2.8%.结论掌握瓦斯爆炸烧伤特点并及早处理休克和感染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谭嘉韬;宋哲;罗仁甫;张兵;李巍;李峥;王一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连续小剂量静脉化疗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连续小剂量静脉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肿瘤患者采用5-氟脲嘧啶(5-FU)静脉推注加48或72小时连续静脉输注(bolus+CI)方式,输注过程采用心理护理、规范护理操作以及化疗前后护理.结果15例患者进行28例次连续小剂量静脉化疗,输注速度全部符合设计参数,均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对连续小剂量静脉化疗患者的整体护理可减轻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作者:王盛菊;吴敏;田宏;冯玉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血脂异常对冠心病的影响57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血脂异常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检测我院87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其中合并冠心病57例,未确诊冠心病30例与80例健康对照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DL-C,ApoA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HDL-C,Apo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LDL-C,TG,ApoB水平较对照组增高,糖尿痛合并冠心病组的LDL-C,TG,ApoB水平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高.结论对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群应尽可能控制血脂增高.

    作者:孟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期睡眠紊乱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康复期睡眠紊乱的发生状况及其对睡眠辅助药物的治疗反应.方法对SAH患者进行随访,并同期设立内科对照组及缺血性卒中组,比较各组睡眠紊乱发生情况;另观察SAH组对睡眠辅助药物的治疗反应.结果睡眠紊乱发生率:SAH组(42.5%)高于内科组(14.2),而与缺血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AH组采用睡眠辅助药物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强SAH康复期患者的睡眠辅助药物治疗,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汉钦;姜昌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BiPAP通气治疗重症哮喘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至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48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吸氧、解痉、平喘、水化、应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及抗感染等)基础上使用BiPAP通气治疗;对照组23例,使用常规治疗.监测治疗组通气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的变化,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参数(除pH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宇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T诊断霉菌性上颌窦炎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结果多数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CT显示上颌窦内不均匀高密度影,其间可见斑点、斑块状钙化;骨质改变主要为上颌窦窦壁增厚、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或缺损.结论CT能准确显示副鼻窦炎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蒲锘;付凯;白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胺碘酮、慢心律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胺碘酮与慢心律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与慢心律治疗2周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27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3.75%,无效3例,无效率6.25%;治疗前后心电图P-R间期及QRS波群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平均Q-T间期无明显延长;无1例发生心衰、猝死等严重后果.结论胺碘酮与慢心律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耐受性好,可用于多种心脏病理情况及改善心功能.

    作者:孔洪;舒燕;姜荣建;唐英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