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王长德;罗娅红;于韬;邱岩

关键词:结肠癌, 息肉, CT,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经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152例,其中结肠癌121例,结肠多发息肉3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和纤维大肠镜检查.阅CT图像,诊断结肠癌的Borrmmann类型、T分期;判定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和恶变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依据多层螺旋CT判定结肠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为95.9%;诊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81.0%;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各种重建影像检出结肠息肉与病理所见具有同一性(P<0.05).结论:MPR是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肿瘤中为实用的基础方法.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结肠肿瘤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奈达铂和氟尿嘧啶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奈达铂和氟尿嘧啶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局控率、生存率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奈达铂+氟尿嘧啶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30例的局控率、生存率和毒副反应,并与单纯放疗30例相比较.结果:CR率放化组为93.33%,单放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1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放化组分别为93.33%和86.67%,单放组分别为83.33%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毒副反应:放化组恶心呕吐高于单放组,主要是轻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骨髓抑制较单放组明显(P<0.05),且放化组有1例在第3周期化疗后发生Ⅳ度血小板下降;放化组皮肤反应无明显加重(P>0.05),但Ⅲ、Ⅳ度口腔黏膜反应与单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氟尿嘧啶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较低,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何小进;马进安;赵印山;覃海波;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Livin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p53蛋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ivin蛋白和p5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Livin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O.01).在食管癌组织中Livin与p53表达无关(P>0.05).结论:L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食管癌的发生方面无相互促进作用.

    作者:杨春鹿;黄青远;赵君;陈东义;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腺癌与雌激素及有关内分泌治疗

    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持续升高或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均使乳腺癌发生率明显增加,体外研究结果也表明雌激素促进乳腺细胞的转化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本文主要阐述雌激素导致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理以及目前相应的一些临床治疗对策进展.

    作者:杨(契);韩为东;赵亚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碘-125内照射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捆绑碘-125内照射粒子的食管支架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35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放置普通自膨支架,B组放置捆绑碘-125粒子的支架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并发症、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结果:35例患者支架置入过程顺利,位置合适,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连续随访未出现穿孔、出血、移位等并发症,生活质量良好,普通支架组平均生存期为120d,碘-125粒子支架组平均生存期为370d,明显高于普通支架组(P<0.001),2组术后血象和体重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捆绑碘-125内照射粒子的食管支架置入可明显改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同时对肿瘤行组织间放疗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支架,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潍;贾卓奇;周斌;乔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平消胶囊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联合诺维本、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对平消胶囊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3月期间符合本研究的4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NP化疗方案,进行2周期化疗,21天为1周期,2周期为1疗程.治疗组化疗期间联合使用平消胶囊.观察治疗后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化疗期间和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及血液学毒性分级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CR+PR)虽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在KPS评分、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及血液学毒性分级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平消胶囊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苗文红;郭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表柔比星心肌毒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表柔比星心肌毒性的疗效.方法:共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入组并随机接受4周期TA方案化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治疗或仅TA方案化疗(对照组);利用心电图和AHA心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心脏毒性.结果:11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化疗后治疗组8例患者心电图诊断异常,比率为13.3%,对照组14例,比率为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前后心功能无改变,对照组经化疗后有3例出现心功能Ⅱ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防治表柔比星的心肌毒性,可提高表柔比星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喻召才;刘文超;范黎;郭晓彤;程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姜黄素逆转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耐药性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顺铂、姜黄素、顺铂与姜黄素合用对COC1/DDP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μg/ml顺铂、20μmol/L姜黄素、2.5μg/ml顺铂与20μmol/L姜黄素合用作用于COC1/DDP细胞48h后的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上述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浓度在(15~35)μmol/L以内时对COC1/DDP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剂-效应关系.顺铂的浓度在(1.25~5)μg/ml时加入姜黄素20μmol/L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顺铂2.5μg/ml和姜黄素20μmol/L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COC1/DDP中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相比Bcl-2、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aspase-3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Surv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Caspase-3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英焕春;张淑兰;吕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免疫毒素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其治疗手段主要是联合化疗及骨髓干细胞的移植.尽管化疗和干细胞移植使白血病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复发死亡,难治与耐药也是治愈白血病的重要障碍.此外化疗选择性较低,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较大的损害,同时贫血、出血和感染几率增加.免疫毒素[6,7]作为肿瘤导向治疗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明显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因此开展免疫毒素研究有重要意义,近来颇受关注,并成为白血病治疗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本文现将免疫毒素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作者:沈燕;娄世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EGF、VEGF在常见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常见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探讨EGF、VEGF在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法)检测102例常见消化道肿瘤患者和39名健康人血清中EGF、VEGF浓度.结果:10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EGF含量为1.69±0.50μg/L,VEGF含量为298.38±0.29 pg/ml;39例正常对照组血清EGF含量为0.74±0.81 μg/L,VEGF含量为84.30±0.22 pg/ml(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EGF、VEG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牛小平;韩真;何池义;王运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拓扑替康与顺铂联合化疗结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3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拓扑替康(金喜素)与顺铂联合化疗结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拓扑替康0.75mg/m2与顺铂20mg/m2静脉滴注连用5d,21d为1周期,连用至少2周期,结合60Co同步放射治疗食管原发灶及纵隔DT 61Gy/5+W,锁骨上等转移灶DT 60Gy/6W,化疗结束后48h常规使用集落刺激因子G-CSF 150μg/d,连用7~10 d,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疗效.结果:37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10例,微效(MR)3例,5例无效或进展.总有效率为75.6%(28/37),1年生存率为70.3%(26/37),2年生存率为51.4%(19/37),3年生存率为24.3%(9/37).主要毒副反应为Ⅱ~Ⅲ度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反应、恶心、呕吐、便秘与脱发.结论:拓扑替康(金喜素)与顺铂联合化疗结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好,毒副作用轻.

    作者:赵全德;宋怡兵;李向东;董灵;黄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胃癌细胞的黏附过程和整合素β1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整合素β1表达的部位和强度,探讨胃癌细胞黏附过程与整合素β1表达之间的关系,为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借助位相差显微镜观察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活体胃癌MKN1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整合素β1的表达部位和程度进行观察.结果:胃癌细胞首先发生形态学变化,细胞伸出伪足与培养盘和其他细胞接触形成稳定状态,在此过程中整合素β1在细胞膜的伪足部分的表达增强,并形成集落团块.结论:人胃癌MKN1细胞在黏附过程中发生形态学变化,并与整合素β1的表达增强有直接关系.

    作者:徐远义;黄允宁;马竟先;董俭达;曹相枚;赵琳;柳勇;高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双氢青蒿素和顺铂诱导人肺腺癌A549/CDDP 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和顺铂在体外对A549/CDDP细胞的作用,分析双氢青蒿素逆转耐药效果,从诱导细胞凋亡角度分析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A549/CDDP细胞分为双氢青蒿素作用组和顺铂对照组,顺铂对细胞增殖抑制实验采用MTT检测法,用annexin-V和PI双标记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双氢青蒿素对细胞Bcl-2,Bax等蛋白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结果:对人肺腺癌A549/CDDP细胞双氢青蒿素作用组和顺铂对照组IC5o值分别为1.30μg/ml和5.58μ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逆转倍数4.29.对A549/CDDP细胞,双氢青蒿素作用组和对照组凋亡率分别为17.6%和1.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双氢青蒿素作用于A549/CDDP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结论:A549/CDDP细胞耐药作用与凋亡耐受有关,双氢青蒿素可使A549/CDDP细胞恢复对顺铂的敏感性,通过解除凋亡抑制从而逆转耐药.

    作者:陈卫强;戚好文;吴昌归;李志奎;柏长青;张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tBid基因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SOSP-960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目的:观察tBid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转染的SOSP-9607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tBid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形态学变化,进一步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MTT法检测目的基因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 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来观察其促凋亡作用.结果:转染SOSP-9607细胞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Bid的表达,细胞出现凋亡.电镜观察呈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MTT实验发现细胞的增殖被明显抑制.Annexin 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6%)相比,其凋亡率为35.8%.结论:tBid基因可以在转染的SOSP-9607细胞中表达,并可抑制转染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纪振钢;裘秀春;杨彤涛;龙华;周本根;文艳华;许彦鸣;杨安钢;范清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原发性肉瘤附8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于肾脏肉瘤的临床组织发生、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我院收治8例原发性肾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对肾肉瘤标本进行常规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显微镜下表现、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显示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粘液肉瘤、肾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特点.由病理确诊,术前仅1例怀疑肉瘤.结论:肾原发性肉瘤少见,临床诊断较困难,主要表现为患侧腰疼,肿块.依靠病理检查,配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确诊.手术切除病肾是唯一可行方法.预后甚差,化疗、放疗效果争议较大.

    作者:宋彦;卜英波;姜贵康;宋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裸小鼠人侵袭性结肠癌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高侵袭模型,为侵袭性结肠癌的治疗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方法: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小鼠脾包膜下和BALB/c nu/nu小鼠皮下,以前者肝转移肿瘤组织和后者皮下肿瘤组织作为移植瘤材,通过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分别种植于实验组和对照组BALB/c nu/nu小鼠盲肠浆膜下层,比较两组小鼠在原位成瘤率、肝转移率、淋巴转移率、腹腔种植率及脾、肺转移率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第14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和肝脏转移率(100%、65%)高于对照组(75%、30.8%)(P<0.05);术后第21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肺脏转移率及脾脏转移率(100%、5%、15%)与对照组(85%、0、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肝脏转移率、淋巴转移率以及腹腔种植率(90%、65%、60%)均高于对照组(41.2%、23.5%、23.5%)(P<0.05).结论:将免疫功能正常小鼠筛选出的结肠癌肝转移组织用于建立裸小鼠的原位移植癌模型,能够模拟高侵袭性结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

    作者:李鹏;吴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IL-12基因重组腺病毒对不同肿瘤的抗瘤作用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AdCMVmIL-12的抗肿瘤作用效果.方法:体外用AdCMVmIL-12预处理大鼠甲状腺癌细胞(rMTC),观察其致瘤性;制备动物肿瘤模型,在瘤体内注射ADCMVmIL-12,测量肿瘤体积大小变化.结果:体外用AdCMVmIL-12预处理的rMTC失去致瘤性,不能在动物体内发展成肿瘤;瘤体内注射AdCMVmIL-12后,肿瘤体积逐渐缩小.注射后的第12天AdCMVIL-12对rMTC、RTC-R2、H22、XTC-1的抑制率分别为67%、66%、90%、6.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CMVmIL-12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对不同类型的肿瘤作用效果不同,具有选择性.

    作者:鞠全荣;张孝卫;黄丽华;杜德田;耿秀兰;马力;任东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化疗对结直肠癌组织胸苷磷酸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癌组织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方法:比较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和5-氟尿嘧啶+亚叶酸+奥沙利铂(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癌组织中TP含量.结果: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组疗效优于FOLFOX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6.3%(P<0.05);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组TP浓度均数(211.2±30.5 μg/L)显著低于FOLFOX4组(323.4±28.3 μg/L)(P<0.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晓泉;姜凤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HIT与MM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50例膀胱癌组织中FHIT、MMP-2表达情况.结果:FHIT、MMP-2在正常膀胱组织和TCCB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MMP-2在TCCB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差异和MMP-2在TCCB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MMP-2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362,P<0.05).结论:联合检测FHIT、MMP-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岳晓龙;张玉峰;孙世平;邵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转移癌患者抑郁状况评估

    以问卷形式采用zung编制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分析,观察127例骨转移癌患者的抑郁程度,探讨抑郁原因,为正确实施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红;周勇;王茂;陈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用肠内营养预防胃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

    目的:探讨运用肠内营养预防胃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200例胃次全切除术后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5例,术后早期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95例,术后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支持.结果:术后实验组有1例(0.9%)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对照组有7例(7.3%)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预防胃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效果良好,有助于康复.

    作者:李强;马龙安;刘迎宣;惠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