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炯辉;刘秀荣;吴丽鹏;周慧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官颈鳞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表达的意义.方法:新辅助化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宫颈鳞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结果:全组病例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68.8%(22/32)和56.3%(18/32)无统计学差异(P=0.302),>45岁和≤45岁两个不同年龄段,Ⅰb-Ⅱa期和Ⅱb-Ⅲh期两个不同期别,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癌两个不同病理类型,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100%(32/32),其中完全缓解40.6%(13/32);部分缓解59.4%(19/32),其中survivin阴性表达者的CR 70.0%(7/10),阳性表达者的CR 27.3%(6/2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3).结论:宫颈鳞癌survivin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前survivin阳性表达强度和化疗后阳性表达下降程度可能与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survivin是否能作为判断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尚不能确定.
作者:高碧燕;魏万里;李岚;吴星娆;杨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Survivin是迄今发现的作用强的凋亡抑制因子,p16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因子.Survivin和p16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思.本文综述survivin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与相关性.
作者:甄生华;杨志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康莱特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康莱特200ml,静滴,d1-21,氟尿嘧啶1.0g,腹腔灌注,d1,8,15,28天为一周期,共2-6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27.27%(9/33),疾病控制率为66.67%(22/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1月,临床受益反应评价有效者占78.79%(26/33).结论:康莱特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毒性低.
作者:詹姗姗;王志刚;傅木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作用强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因而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靶点.贝伐单抗是抗VEGF受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目前用于一线治疗大肠癌.
作者:陈日新;逯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251±24)min,术中出血量(185±65)mL,清扫淋巴结(14.5±5.7)枚/例.术后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8±0.6)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1.2)d,术后效果良好,没有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有效,可行性好.
作者:于宏;吴硕东;苏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透热治疗配合常规放疗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恶性心包积液,男性35例,女性47例;年龄38-72岁,中位年龄64.5岁.所有原发肿瘤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肺癌38例、乳腺癌35例、恶性淋巴瘤7例、胸腺恶性肿瘤2例.34例进行了高频透热治疗配合常规放疗,采用电容式HG-2000型体外高频热疗机,频率13.56MHz,大输出功率600W,加热靶区温度42℃-43℃,治疗时间30-50min,每周2-3次,治疗8-12次,中位次数10次.放疗在热疗后20-120分钟进行,每天2Gy、每周5次,总剂量30-46Gy,中位剂量42Gy.单独放疗48例,采用常规照射方式进行,每天2Gy、每周5次,总剂量34-56Gy,中位剂量46Gy.所有病例在治疗后观察2-4个月,并定期随访.结果:治疗效果:体外高频透热治疗配合体外放疗组:CR 6例,PR19例,NC9例,有效率73.53%(25/34).单独放疗组:CR 3例,PR 20例,NC 25例,有效率47.92%(23/48),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高频透热治疗配合放疗组,改善率79.41%(27/34).单独放疗组,改善率54.16%(26/48),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及5个月.结论:恶性心包积液用射频透热治疗配合放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跃;张国桥;王永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岁-70岁,平均58岁,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肝门区胆管细胞癌,5例病变位于肝总管,4例位于左主肝管,3例位于右主肝管,致相应肝内胆管扩张.肿瘤组织于T1W呈稍低信号强度,T2W呈略高信号强度,增强扫描3例显示早期强化明显,9例早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扫描12例均有中等程度的强化,表现为肿块团块状强化,受累胆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并环行强化,2例梗阻区腔内可见到软组织肿块,4例观察到病变远近端胆管内播散结节.结论:肝门区胆管细胞癌于T2W显示伴随高信号的扩张胆管有略高信号的肿块影,动态增强扫描肿块早期有不同程度的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扫描呈持续性强化是其MRI表现特点.
作者:勾素华;李丹萍;申大光;胡臣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联合方案治疗既往经蒽环类药物化疗失败、晚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NVB 25mg/m2加人生理盐水50 ml静脉推注,d1,8;DDP 30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d1,3,21天为1周期,至少用2个周期.结果:3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8.3%,部分缓解(PR)38.9%,总有效率为47.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多见,其中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6.1%.结论:NVB与DDP联合化疗对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琳;许崇安;刘殊;徐洁;齐海燕;张学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88例瘢痕疙瘩术后患者给予大分割剂量放射治疗,观察局部疗效和皮肤反应,探讨大分割剂量放射治疗预防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88例瘢痕疙瘩患者均给予深部X线机治疗,条件为60KV-180KV,分割方式为第一周8Gy,第2周8Gy,第3周6Gy,1次/周,共3周,总量22Gy.随访1年以上,观察其局部疗效和皮肤放射反应.结果:88例患者中30例(34.09%)治愈,54例(61.36%)显效,总有效率为95.45%,4.55%的患者复发,患者放疗区域皮肤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分割剂量放疗瘢痕疙瘩不失为一种有效方便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炯辉;刘秀荣;吴丽鹏;周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起源于前体和成熟NK细胞,是临床少见但重要的一组肿瘤.大部分NK肿瘤具有侵袭性,死亡率高.新近研究发现,CD4+CD56+原始NK细胞淋巴瘤来源于浆样树突细胞,因而真正的前体NK细胞肿瘤主要起源于CD4-CD56+NK细胞亚群.髓细胞/前体NK细胞白血病来自前体NK细胞.成熟NK细胞肿瘤中,结外NK/T淋巴瘤相对常见.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罕见,预后差.慢性NK淋巴细胞增多症是外周血成熟NK细胞的长期扩增.本文介绍正常NK细胞的发育和各型NK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于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胶片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性同位素131I辐射剂量测量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活度的131I对Kodak EDR2胶片进行0.5小时的辐射,并应用加速器建立的标准剂量曲线对照进行的剂量分析.结果:2.4、3.1、5.0、9.2mCi131I的0.5小时的大胶片测量剂量分别为155.3、164.6、166.9、180.9cGy;大胶片测量辐射距离分别为12、14.2、16.9、33.3mm.结论:胶片剂量测量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131I辐射剂量的空间分布情况,但定量分析仍有一定的误差.
作者:施常备;常晓彬;袁梦晖;冯涛;袁彬;吴湘阳;汪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P300/CBP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分型、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IF-1α及P300/CBP的表达.结果: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48.33%,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P<0.01),P300/CBP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吸烟与否显著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P300/CBP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与靶蛋白P300/CBP蛋白降解有关,提示HIF-1α蛋白过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陆平;张道荣;蔡存伟;常家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卵巢转移的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病理确诊为转移性卵巢癌68例临床资料.结果:女性大肠癌卵巢转移多发生于中青年、绝经前,临床分期以Dukes C、D期居多.32例治愈性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970天;29例姑息性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570天;不能切除者7例,中位生存时间162天,无1例超过500天.结论:对于女性大肠癌应注意有无卵巢转移,对有卵巢转移者应争取治愈性切除,以提高长期生存率;对于无卵巢转移者是否预防性双侧卵巢切除应采取个体化原则.
作者:赵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57岁.因头痛、左眼睑下垂一周于2007年11月13日入院,病人1个月前在我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右肺腺癌,并行化疗和放疗,一周前出现头痛、左眼睑下垂,行头颅MRI扫描,矢状位显示垂体异常不规则增大,呈哑铃形肿块,高为2.1cm,信号欠均匀,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正常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后床突骨质破坏(图1),冠状位显示垂体柄增粗、并明显右偏,累及左侧海绵窦(图2).
作者:于凤凯;胥立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埃兹蛋白(Ezrin)是连接细胞膜和细胞骨架之间的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由于Ezrin细胞中的特殊位置,不仅在细胞的运动、黏附和信号转导等正常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其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谢丽;杨俊玲;张培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脾脏复合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复合性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l例发生于脾脏的复合性T与B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临床、组织学、免疫组化、电镜和基因重排等方法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患者男性,36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影像学检查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组织学显示瘤组织在脾脏内弥漫性排列,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的梭形,胞浆丰富,核染色质粗糙,可见核分裂像,部分核呈空泡状.瘤细胞表达B细胞免疫表型:CD20、CD79、Bcl-2(+),CD10、CD23(-);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CD3、CD8、CD45RO(+);CD4(-).S-100、CD1a、CD21、CD30、ER、HMB45、Act、Fascin、ALK均(-).基因重排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基因及TCR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均为阳性.电镜示瘤细胞的胞质内游离核糖体丰富,有少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结论:复合性淋巴瘤临床发生率较低,而本例复合性T与B细胞淋巴瘤更为罕见,诊断比较困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分子和分子遗传学并结合临床特点综合分析.
作者:余璐;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化疗期间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100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护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1.5%和39.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化疗期间便秘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DF/NP方案化疗鼻咽癌肺转移疗效.方法:A组初治予DF(DDP 20mg/m2 D1-5 5-FU0.5/m2 D1-5)化疗,有效者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无效者改用NP方案化疗2周期;复治(以前用DF方案化疗有效后进展)予DF化疗2周期.B组初治予NP(NVB25mg/m2,D1、8,DDP30mg/m2,D2、3、4)方案化疗,有效者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无效者改用DF方案2周期;复治(以前用DF方案化疗有效后进展)NP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初治者两组有效率相近,P>0.05,无显著差异;白细胞血红蛋白毒性显著差异,P<0.05:NP方案对DF方案化疗达CR、PR后进展或无效者有效率也分别达35%、22.22%,相反NP方案化疗无效者DF化疗也无效;DF方案初治中位进展时间4个月,NP方案初治中位进展时间6个月.结论:鼻咽癌肺转移者NP方案二线使用更有优势,缓解期延长2个月.
作者:陈卓明;苏贞栋;黄羽;陈燕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Survivin在进展性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指导进展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Fas、Sur-vivin在59例前列腺癌及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9例前列腺癌标本中,Fas、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5.8%(27/59)、44.1%(26/59);35例BPH标本中,Fas、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24/35)、22.9%(8/35),前列腺癌与BPH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列腺癌中Sur-vivin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前列腺癌中Fas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Fas和Survivin在进展性前列腺癌中发生异常表达;联合检测Fas和Survivin蛋白,有助于对进展性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作出正确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许学文;宋彦;由凯;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初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致胸腔积液病例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7年期间我院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初治即因胸腔积液入院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经过组织活检、原发灶切除、对症治疗胸腔积液及口服甲状腺素片和131I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一般预后较差,但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崔国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