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东民;张勇;陈德强;朱琨;李康;党诚学
随着对肿瘤逃避免疫监视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免疫已成为一种有希望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其中肿瘤疫苗作为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介绍目前应用的细胞全瘤苗的处理方法、效果、优点、局限性及相应的改进方法,讨论该法作为肿瘤辅助治疗的研究前景及价值.
作者:李帅;王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现已证实,环氧化酶2(COX-2)不仅参与炎症反应,在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目前许多临床前期实验皆证实COX-2通过多种致癌机制在肾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COX-2成为当前研究治疗肾癌的新靶点之一.国外学者已针对COX-2抑制剂在肾癌治疗的应用进行了临床试验.本文就COX-2与肾癌的关系和COX-2抑制剂在肾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航;张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H460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探讨VEGF对H460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小细胞肺癌(NCLC)H460 细胞系建立肺癌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随机分成3组,给与不同浓度的VEGF,明胶酶谱法测定3组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H460细胞生长良好;各实验组的H460细胞在不同浓度的VEGF和不同时间的作用下,细胞内的MMP-2的表达有差异.结论:VEGF能上调H460细胞MMP-2表达,且促进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有利于观察和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作者:郭晓斌;朱运奎;刘卫;闫江涛;闫圣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pyruvate kinase,TU M2-PK)在结直肠癌血浆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作为肿瘤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Elisa方法测定16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浆TU M2-PK浓度,以及40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血浆TU M2-PK浓度(其中22例追踪测定术后血样浓度,7例追踪肿瘤复发转移后进行XELOX方案化疗1次后血样浓度).同时期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浓度.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浆TU M2-PK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血浆TU M2-PK值与Dukes分期较晚(P<0.01)以及复发远处转移(P<0.01)明显相关.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血浆TU M2-PK在原发肿瘤的病理分级不良(P=0.047)、淋巴转移阳性(P=0.030)、有远处转移(P=0.022)、Dukes D期(P=0.048)情况下明显升高.在特异性相同的情况下,血浆TU M2-PK敏感性比血清CEA高(80% vs 52.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上升.追踪术后及化疗后患者血浆TU M2-PK浓度变化,发现其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浆TU M2-PK水平在罹患结直肠癌,尤其是发生浸润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在术后及化疗后下降明显,有望成为筛选和提示进展的诊断指标,并在检测疾病动态变化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维洁;金冶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对我院1993-2007年收治的10例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7例,女性3例;发病部位:鞍区8例,基底节区2例.经手术或脑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确诊5例,经诊断性放疗拟诊5例.5例行肿瘤部分或全部切除术;5例行放疗,其中3例联合化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多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压迫症状明显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作者:李子强;陈世伟;张峰;刘永军;赵宪林;刁焕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基质溶解素2(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变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的关系,探讨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子宫内膜腺癌、12例非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32/42)、33.3%(4/12)、0%(0/12).MMP-10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每两组的统计学检验显示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1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结论:MMP-10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作者:冯骏;王丽娟;李旭;刘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DNA损伤剂对ATM基因缺陷和正常的胃癌细胞系的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6株胃癌细胞系ATM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DNA损伤剂顺铂作用于ATM基因缺陷的MKN28细胞系和ATM基因正常的BGC823细胞系,采用Western-blot、DNAladder、Hoechest 33258 /PI双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凋亡相关激酶的表达和细胞的应答反应.结果:Western-blot显示,ATM蛋白在胃癌细胞系MGC803、MKN28、MKN45、SGC790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GC823和AGS细胞系,BGC823细胞在CDDP作用后,AT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磷酸化chk1和chk2活性24小时后增强,而Cdc25C表达减少;MKN28细胞中G2期检测点蛋白ATM、p-chk1、p-chk2表达较低,Cdc25C表达较高,但在CDDP作用前后无明显变化.MKN28细胞在DNA损伤剂作用后出现显著凋亡,而BGC823细胞在DNA损伤剂作用48小时后未见显著凋亡.结论:ATM在细胞周期的多个环节均有调控作用,特别是在细胞周期检测点和DNA损伤的修复中有重要的监视和启动作用.
作者:王莉;尹芳;杜昱蕾;杜文琪;陈蓓;张永国;陈铮;乔泰东;樊代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 60mg/m2分两次静脉滴入,d1、d8;顺铂25mg/m2 静脉滴入,d1-3;亚叶酸钙150-200mg/ m2静滴d1-5,静滴2小时后,氟尿嘧啶750mg/ m2持续静滴6小时以上或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d1-14.21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1例可评价疗效,结果PR 5例,SD 9例,总有效率 66.7%.患者KPS及QOL评分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III/IV度骨髓抑制28.8%,消化道反应多为III度,均为可逆性.结论: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赵亚宁;耿熠;刘晓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Kikuchi淋巴结炎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病理确诊为Kikuchi淋巴结炎的病例,结合临床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分析观察.结果:31例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所有的病例可见核碎片及淋巴细胞凋亡;淋巴结内出现片状或灶状形态多样的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标记CD45、CD68及CD3均为阳性表达.结论:本病病理形态以组织细胞增生为特征,主要是与组织细胞来源的淋巴瘤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标记CD68及CD3阳性表达,对本病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该病属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
作者:董兵卫;何会女;张粉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放射线致肺损伤放射线肺损伤的结果: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这两种并发症如治疗不彻底就会导致肺的损伤.
作者:蔡英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病人中,根治性切除51例,姑息性切除14例.结论:高龄乳腺癌不是手术禁忌症,通过对有合并症的高龄乳腺癌病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积极行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疗效.
作者:邱献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外照射同期配合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治疗组)80例、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80例.治疗组:外照射开始同期腔内照射,每周先外照射4次,1.8-2Gy/次,后腔内照射1次,5Gy/次,共4-5次,腔内照射当天不做外照射;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割单纯外照射,1.8-2Gy/次,5次/周.结果:两组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61.3%、30.0%和57.5%、45.0%、23.8%,1、2年生存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3.8%(27/80)和18.8%(15/80)(P<0.05),但Ⅲ级及以上的食管炎发生率相当,晚期并发症无增加.结论:外照射同期加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疗效优于单纯外照射.此方法对控制原发灶、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刘克分;张绪春;王忠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7例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且有可测量的、可评价的晚期胃癌,HCPT 10mg静滴3小时,第1-2天,奥沙利铂(L-OHP),85mg/m2(2小时静脉滴入),亚叶酸钙(CF)400mg/m2(2小时静脉滴入,第2天),5-FU 400mg/m2(静脉推注第2天),5-FU 2400mg/m2持续泵入48小时,第2天,14天重复,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7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40.7%,12例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灶有效率5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HCPT联合mFOLFOX6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且相对安全.
作者:黄卫兵;朱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左乳发现无痛性肿块约2年.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类圆形肿块,直径约4cm,界清、光滑、质硬、活动,无触痛,无乳头溢液,乳头及乳腺皮肤未见异常,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付春林;李军川;赵会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肌上皮细胞断裂是乳腺癌微浸润的早期事件.以前的研究在肌上皮细胞缺口处发现了一些形态独特的细胞,这些细胞完全缺乏ER的表达.本试验对这些形态独特的ER阴性细胞群的免疫组化性质进一步进行研究,目的是寻找肿瘤微浸润的早期生物学标志,并探讨微浸润癌细胞免疫性质的改变对乳腺导管癌早期浸润的潜在影响.方法:选择30例微浸润乳腺导管癌蜡块,分别用ER、PR、细胞增殖和肿瘤侵袭等相关的指标进行标记.结果:微浸润癌细胞群除失表达ER外,还缺乏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但是,它们却高表达c-erb-B2.结论:ER阴性细胞群可能是许多病理改变的目靶,微浸润癌细胞免疫组化性质的改变可能又进一步促进了早期浸润的发生.
作者:李会平;邢鲁奇;陈登庭;胡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对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弱阳离子(WCX)磁珠纯化试剂盒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41例晚期卵巢癌(FIGOⅢ、Ⅵ期)、4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人群对照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筛选出卵巢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质谱峰,并建立诊断模型;再用此模型对8例早期卵巢癌(FIGOⅠ、Ⅱ期)进行测试,检测其用于早期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结果:在Mr 1 000-12 000区段,发现卵巢癌与对照组间差异表达蛋白峰8个(P<0.01或P<0.05),其中低表达的4个,Mr分别为1457,1857,2202,7761,高表达的4个,Mr分别为:2946,5333,5859,5901.用它们建立成卵巢癌的诊断模型,对8例早期卵巢癌患者进行预测,7例预测准确,准确率为87.5%.结论:MALDI-TOF-MS结合磁珠技术能直接检测出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并且适用于早期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对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婷;余进进;徐明;黄玉政;浦红;郁春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响患者总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FP水平、有无包膜、TNM分期、肿瘤分布、血管侵犯和围手术期输血;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性别、AFP水平、有无包膜、TNM分期、肿瘤数目、肿瘤分布和围手术期输血.结论:肝癌手术切除患者预后与肿瘤进展程度以及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有关.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术中有效控制出血,减少输血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建民;吕铁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OX-2和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40/52),MMP-9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COX-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高表达,且两者具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作者:孙春雷;王祥军;周士福;时伟锋;孟东;吕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喉鳞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活化和Skp2 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TAT3和Skp2蛋白在56例喉鳞状细胞癌和30例喉全(或近全)切除者癌旁(>2.0 cm)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应用Metamorph/DP10/BX41显微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相比较,p-STAT3和Skp2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过表达(P<0.01);p-STAT3和Skp2蛋白过表达与喉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在喉鳞癌组织中p-STAT3蛋白和Sk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041(P<0.01).结论:p-STAT3和Skp2蛋白过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刘亭彦;彭华光;吴正虎;张美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术前确诊的单发大直径小于4cm的26例行颈前超低位小切口切除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传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块均被完整切除,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超低位小切口组患者的疤痕长度、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费用低、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东民;张勇;陈德强;朱琨;李康;党诚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