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中 Hedgehog 信号通路的表达及其与 LKB1 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屈雪莹;庄志刚;成小林;罗建民;贺其志

关键词:Hedgehog, 信号通路, 基因 LKB1,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Hedgehog (Hh)信号通路主要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LKB1基因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人乳腺癌标本中Hh信号通路主要蛋白( Shh、Smo、Sufu、Gli1、Ptch)及LKB1基因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并分析Hh信号通路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75例乳腺癌样本中,阳性表达Shh、Gli1、Smo、Ptch、Sufu、LKB1分别为69(92.0%)、58(77.3%)、65(86.7%)、50( 66.7%)、34(45.3%)、33 (44.0%),而在其相邻的正常乳腺上皮不表达或低表达.Hh信号通路与LKB1的表达呈负相关;Hh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Hh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过度激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并与LKB1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乳腺癌的诊治及预后可能有重要影响.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辅酶Q10治疗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疗效

    目的:研究辅酶Q10 (CoQ10)对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化疗同时分别予CoQ10及大剂量维生素E治疗,治疗前后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结果:化疗后CoQ10组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Q10对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玉书;高德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肺癌大量胸腔积液热灌注化疗后并发 ARDS 1 例分析

    笔者于2010年9月收治1例肺癌伴右侧胸腔大量积液患者,行胸腔热灌注化疗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现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杨爱武;吕宏升;张江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2例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35mg/m2,奈达铂60-80mg/m2,静脉滴注,d1,21-28d为1个周期,用药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CR1例,PR16例,总有效率32.7%,首治患者的有效率为36.3%.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轻微.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李代蓉;李启英;王莉;黄德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FACT-G)对109例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64.92±14.32,社会/家庭状况得分高,为18.84±3.34,功能状况得分低,为13.52 ±4.43.经济收入、年龄、婚姻状况、疼痛及睡眠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放疗期间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不高,应加强对经济条件差、年轻、单身、疼痛及睡眠质量差的患者的干预,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苏梅;李小妹;顾炜;韩冬芳;石晓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症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诊治方法.方法:报道1例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肠镜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总结本病诊治过程.结果:本例患者经积极诊治,术前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均诊断为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术后6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症临床罕见,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不佳.

    作者:蔡鸿宇;朱汉达;朱兴华;蒋松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18例,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S-1)胶囊每天80 mg/m2,分2次,餐后口服,d1-14,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3h,d1,28天一周期;对照组18例,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3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2h,d1-5,氟尿嘧啶300mg/m2静脉滴注,2h,d1-5,28天一周期.结果:试验组(CR+ PR) RR 56.1%,中位生存期(MST) 18.6个月,对照组(CR +PR)RR44.4%,中位生存期(MST) 16.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试验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66.7%对照组77.8%,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44.4%,对照组66.7%.结论:替吉奥(S-1)胶囊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是治疗晚期大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王新林;彭军瑞;王湘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uR 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HuR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胸腺瘤是否发生侵袭邻近器官及组织学分型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uR在50例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uR的表达与胸腺瘤是否发生侵袭相关(P<0.05),无侵袭及有侵袭阳性率分别为40.91%及78.57%.HuR的表达与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相关(P<0.05).结论:HuR在胸腺瘤细胞核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胸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影响胸腺瘤的术后治疗.

    作者:张明明;李晓晗;姜卫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小板计数与胃癌 TNM 分期的关系(附128例)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28例胃癌患者治疗(手术、化疗)前、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分析其与TNM分期的关系.结果:128例中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82例和46例,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102例和26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中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4.6%、40.2%、32.9%、12.2%和4.3%、19.6%、50%、2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与血小板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引起血小板的继发性增多;胃癌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有一定关系,即TNM分期越高,血小板增多( ≥300×109/L)的比例越高.

    作者:李君;刘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阴道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采取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无包膜,剖面均一灰白色、胶质样,有黏液性间质分隔.病检示: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疏松排列于黏液间质背景中,有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显示:Virmentin(+),Actin(+),CD34(+),HMB45(-),S-100(-),Myoqlobin(-).结论:AAM是一种罕见的、局部浸润性间质肿瘤.侵袭性、复发性是其重要特征,需提高首次诊断的正确性,首次治疗以局部广泛切除为宜,且需长期随访监测.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胃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应用美蓝对55例胃癌患者行SLN定位活检,分体内、体外组,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法、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共检出淋巴结560枚,其中SLN 262枚,检出率85.7%.免疫组化学法检测SLN癌转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E染色,而假阴性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具有切实的可行性,能够预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通过IHC法检查有助于明确胃癌的病理分期,有利于判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徐惠明;朱建伟;黄宝玉;马利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槲皮素对人结肠癌 SW480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结肠癌SW480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用Transwell小室的方法检测其体外黏附、侵袭和运动能力.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SW480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结肠癌SW480细胞经槲皮素处理后,体外侵袭、运动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SW480细胞MMP-2及MMP-9的分泌下降(P<0.05).结论:槲皮素在体外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转移能力,这可能与槲皮素抑制MMP-2及MMP-9的分泌有关.

    作者:林增海;马涛;孟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 A549 细胞株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试验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榄香烯乳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A549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IC软件计算10%的细胞抑制浓度(IC1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榄香烯乳作用24h后A549细胞的Bcl-2、Bax、Surv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榄香烯乳作用24h后IC10为43.49μg/ml,Bax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质着色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降,细胞质着色减弱;增殖蛋白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下降,且具有药物浓度相关性.结论: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榄香烯乳可上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诱导凋亡.

    作者:周兴芹;仇晓军;赵洪瑜;王燕;季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确诊34例,诊断符合率94.4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作者: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艾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4-羟雌二醇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4-羟雌二醇(4-hydroxyestradiol,4-OHE2)是内源性雌激素代谢产物中活性强的一种,属一种致癌物质.其代谢产物儿茶酚雌激素-3,4-苯醌(CE-3,4-Q)和在代澍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都具有基因毒性,可与DNA结合,导致DNA的损伤.4-OHE2可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前体(ProMMPs)生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促进肿瘤的转移与发展.4-OHE2可激活细胞核因子(NF-κB)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还可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路线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4-OHE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赵焕焕;李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3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L-OHP)、吡柔比星(THP)、氟尿嘧啶(5-FU)组成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观察和评价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获得CR 0例,PR 9例,SD 14例,PD 8例,疾病控制率(DCR)74.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 4.2月;中位生存期(OS)为10.2月;临床受益反应(CBR)率达77.4%;化疗后的血清AFP值较前明显下降.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感觉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氟尿嘧啶组成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作者:谢勋鹏;陈萍;张莉莉;朱红军;陆宏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ADAM-9 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ADAM-9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7例HCC组织中ADAM-9的表达情况.结果:167例HCC标本中,49例(29%)标本为ADAM-9阴性,118例(71%)标本为ADAM-9阳性;而在56例正常肝组织中间质ADAM-9的表达阳性率为3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CC组织ADAM-9阳性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型表达.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AM-9在HCC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侵袭转移、高AFP水平和复发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显示ADAM-9阴性表达组生存率高于ADAM-9阳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AM-9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DAM-9在HCC中的过表达,对HCC的发生、侵袭转移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作者:边振光;汤雨;千年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乳腺癌细胞中 HIF-1α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0、11、13、3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0、11、13、3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RNAi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系中HIF-1α干扰前后的MMP10、11、13、3的表达变化.根据2-ΔΔCt相对定量法表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目标基因原始拷贝数的倍数差异.结果:在HIF-1α的干扰效率是35.6%的基础上,MMP10上调了2.434倍,MMP13下调了0.44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上调了 0.050倍,MMP3是上调了0.257倍,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HIF-1α分别与MMP10 、MMP13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943,P <0.05),而HIF-1α与MMP11、MMP3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HIF-1α可在mRNA水平上通过对靶基因MMP10、MMP13表达水平的调节,来参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作者:姜丽丽;师永红;肖瑞;牛丽丽;莎仁高娃;王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okemon 和 p53 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okemon和p53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okemo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okemon和p53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okemo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53的表达与脉管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okemon和p5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275,P=0.033).结论:Pokemon和p5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军;覃思繁;林思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TEN与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TEN与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carcinoma,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与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FHIT蛋白在BTCC表达率分别为56.5%和51.6%,明显低于二者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TCC中PTEN与FHIT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BTCC标本中PTEN蛋白表达与FHI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48,P<0.05).结论:PTEN、FHIT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TEN、FHIT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BT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先云;明明;马松;王洪兵;姜福金;李强;蒋家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STAT-3 和 MGMT 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TAT3和MGMT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80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和15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和MGMT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TAT3和MGMT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阳性表达,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STAT3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可能与参与诱导MGMT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张龙洲;王茂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