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书;高德荣
目的:检测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及AKT在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检测血清CA125的动态变化,探讨与卵巢癌耐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ATP-TCA法对40例卵巢癌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其中16例对顺铂耐药,24例对顺铂敏感,ELISA法分别检测顺铂耐药和敏感组患者血清中IGF1、IGF1R及AKT的表达.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40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手术前及手术后7-14天、每疗程化疗后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CA125半衰期,探讨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GF1、IGF1R及AKT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P值均为0.0001),顺铂耐药患者CA125半衰期与敏感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及AKT可能参与卵巢癌顺铂耐药,CA125半衰期联合IGF1、IGF1R及AKT检测可早期预测卵巢癌化疗耐药.
作者:贾美群;陈曾燕;施玲燕;吴霞;吴银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在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MDR)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 flurescence quantitative-PCR,FQ-PCR)检测47例宫颈癌组织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耐药基因MRP、GST-π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RP、GST-π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别为0.51 ±0.28、0.44 ±0.24,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20 ±0.11、0.18 ±0.10,耐药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GST-π表达与病人的淋巴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P与GST-π之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P、GST-π基因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原发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检测MRP、GST-π基因的表达情况对预测宫颈癌的化疗效果、协助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可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高波;陶建蜀;李海平;余宗涛;吕军;张吉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胃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应用美蓝对55例胃癌患者行SLN定位活检,分体内、体外组,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法、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共检出淋巴结560枚,其中SLN 262枚,检出率85.7%.免疫组化学法检测SLN癌转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E染色,而假阴性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具有切实的可行性,能够预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通过IHC法检查有助于明确胃癌的病理分期,有利于判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徐惠明;朱建伟;黄宝玉;马利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STAT3和MGMT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80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和15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和MGMT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TAT3和MGMT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阳性表达,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STAT3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可能与参与诱导MGMT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张龙洲;王茂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征象,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均为多中心分布,病理分型为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轻度强化,延迟期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多病灶性分布,轻度强化及分枝状钙化等征象可提示该病的诊断,确诊需要靠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王镇;夏从羊;邢曜耀;王德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经腹超声(TAUS)和经直肠超声(TRUS)在膀胱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AUS和TRUS对40例膀胱癌进行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AUS对膀胱癌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5.0% (30/40),TRUS对膀胱癌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0.0% (36/4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RUS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基底部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对膀胱癌分期的准确率明显优于TAUS.
作者:吴志芳;刘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基因( thymidylate synthase,TS) 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食管鳞癌组织TS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5-FU化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吸烟饮酒、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以及神经累及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肿瘤组织COX2 (P =0.419)、p53(P =0.804)、PCNA(P=0.555)、VEGF(P=0.184)、MDR(P =0.593)、EGFR(P=0.482)、SSTR2(P=0.377)的蛋白表达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TS mRNA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较TS mRNA高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7).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成为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独立的预测指标(P =0.029,95% CI:1.161-16.278).结论:TS mRNA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患者5-FU化疗后总生存时间(OS)呈负相关.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以5-FU为基础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TS mRNA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
作者:钱晓萍;严爱婷;谢丽;魏嘉;胡静;王立峰;禹立霞;刘宝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XCR7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胰腺癌组织及24例正常组织中CXCR7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的CXCR7表达在是否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XCR7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治疗胰腺癌的新靶点.
作者:王宝胜;孟祥鹏;刘臻;孙韶龙;姜卫国;戴显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建立骨肉瘤裸鼠荷瘤模型,观察骨肉瘤中是否存在循环肿瘤细胞自我种植现象,并探讨其在骨肉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骨肉瘤裸鼠原位荷瘤模型后,处理组尾静脉注射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循环肿瘤细胞,对照组注射PBS,2周后将处理组原位瘤体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自我种植,并根据肿瘤生长指标(大小、重量、生长曲线)将处理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处理组瘤体冰冻切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位瘤组织中有红色荧光散在分布,即存在循环肿瘤细胞自我种植现象.肿瘤生长各指标比较发现,处理组瘤体在大小、重量、生长速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肉瘤中存在循环肿瘤细胞自我种植现象,并且能够促进原位灶的生长.
作者:张迎龙;马琼;刘涛;SHI Ke;文艳华;任坤;徐奎;曾照辉;裘秀春;范清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采取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无包膜,剖面均一灰白色、胶质样,有黏液性间质分隔.病检示: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疏松排列于黏液间质背景中,有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显示:Virmentin(+),Actin(+),CD34(+),HMB45(-),S-100(-),Myoqlobin(-).结论:AAM是一种罕见的、局部浸润性间质肿瘤.侵袭性、复发性是其重要特征,需提高首次诊断的正确性,首次治疗以局部广泛切除为宜,且需长期随访监测.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3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L-OHP)、吡柔比星(THP)、氟尿嘧啶(5-FU)组成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观察和评价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获得CR 0例,PR 9例,SD 14例,PD 8例,疾病控制率(DCR)74.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 4.2月;中位生存期(OS)为10.2月;临床受益反应(CBR)率达77.4%;化疗后的血清AFP值较前明显下降.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感觉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氟尿嘧啶组成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作者:谢勋鹏;陈萍;张莉莉;朱红军;陆宏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佳术式.方法:对14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oux-en-Y吻合术25例、空肠袋加Roux-en-Y吻合术30例、间置空肠代胃术23例、空肠袋加间置空肠代胃术22例、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48例;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优于其他各组44%,26.7%,34.7%,22.7%,10.4%;Visick分级Ⅰ级Ⅱ级百分比为77.1%,优于其他各组48.0%,46.7%,52.2%,45.5%;在手术时间、术后生存率及体重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且手术操作安全简便,在各方面都相对于另外四种术式更有优势.
作者:董明;侯俊明;王建华;任小朋;高美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近年来,热疗因其安全有效而逐渐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后的又一肿瘤治疗手段.传统热疗应用于肿瘤治疗时仍有局限性,相比之下,金纳米颗粒辅助光热治疗可以靶向性地对病灶内的每单个细胞进行加热,提高热疗的精确性及可控性,实现了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但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就光热疗法在浅表肿瘤中的应用及其展望做一综述.
作者:田开亮;朱立新;许小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对三维适形放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实验组给予持续健康教育,于患者出院6个月时采用SF-36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3DCRT的相关知识平均分实验组(92.37±7.56)高于对照组(70.18±7.59),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我护理能力各项指标心理支持及自我调节、日常生活自理知识、疾病自我监测、自我保健与康复、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实验组总体健康平均分(71.59±15.41)高于对照组(48.99±14.2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持续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3DCRT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朱雪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尤其是膀胱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膀胱胃肠外间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免疫组化结果:CD117(++),诊断为膀胱胃肠外间质瘤.结论:膀胱胃肠外间质瘤临床罕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需靠免疫组化确诊,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转移和不能手术治疗者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胡溯;李明华;杨华安;杜中国;张杨;杨钰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超级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90例患者采用超级γ刀SGS-Ⅰ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3-7Gy,隔日1次,总照射剂量30-50Gy.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AFP和CT,完全缓解(CR)15.26%,部分缓解(PR) 60.53%,无变化(NC) 15.26%,进展(PD) 8.95%;CR+PR为75.79%.结论:超级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魏燕;陈坚;潘绵顺;高巍然;徐周敏;孔祥军;瞿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okemon和p53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okemo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okemon和p53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okemo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53的表达与脉管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okemon和p5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275,P=0.033).结论:Pokemon和p5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军;覃思繁;林思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放射治疗是高危乳腺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胸壁和锁骨上区是重要的术后辅助放疗部位.目前有多种胸壁照射方式,由于胸廓特殊的几何形状,传统的照射方法难以达到合理的剂量分布.电子束旋转照射技术利用电子束的剂量分布特点,根据胸壁的形状和靶区的深度选择不同的能量,能使靶区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同时降低心、肺晚期放射损伤,在胸壁照射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及其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电子束旋转照射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坚贤;吴三纲;黄广优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中期因子(Midkine)、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胆囊癌和15例慢性胆囊炎中Midkine、MMP-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分析两者的表达,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Midkine、MMP-2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胆囊癌组织中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组高表达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性别、肿瘤浸润程度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dkine、MMP-2共同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徙,临床上联合检测有利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判定胆囊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买赛虎;韩小萌;马庆久;王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作为血清学标志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92例不同肿瘤患者和60名健康人血清中脂联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男女之间血清脂联素水平无差别;60名乳腺癌患者血清平均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30名健康女性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66名结肠癌患者血清平均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60名健康对照者,胃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与正常人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别;肝癌和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平均水平略高于正常人,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正常人;肝癌、肺癌、胃癌患者体内脂联素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循环系统中低水平脂联素可能是某些肿瘤的危险因素.
作者:郭建巍;马学斌;王芳;刘敏;齐勇志;王珍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