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陈坚;潘绵顺;高巍然;徐周敏;孔祥军;瞿琴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胃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应用美蓝对55例胃癌患者行SLN定位活检,分体内、体外组,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法、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共检出淋巴结560枚,其中SLN 262枚,检出率85.7%.免疫组化学法检测SLN癌转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E染色,而假阴性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具有切实的可行性,能够预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通过IHC法检查有助于明确胃癌的病理分期,有利于判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徐惠明;朱建伟;黄宝玉;马利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放射治疗是高危乳腺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胸壁和锁骨上区是重要的术后辅助放疗部位.目前有多种胸壁照射方式,由于胸廓特殊的几何形状,传统的照射方法难以达到合理的剂量分布.电子束旋转照射技术利用电子束的剂量分布特点,根据胸壁的形状和靶区的深度选择不同的能量,能使靶区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同时降低心、肺晚期放射损伤,在胸壁照射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及其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电子束旋转照射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坚贤;吴三纲;黄广优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检测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及AKT在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检测血清CA125的动态变化,探讨与卵巢癌耐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ATP-TCA法对40例卵巢癌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其中16例对顺铂耐药,24例对顺铂敏感,ELISA法分别检测顺铂耐药和敏感组患者血清中IGF1、IGF1R及AKT的表达.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40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手术前及手术后7-14天、每疗程化疗后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CA125半衰期,探讨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GF1、IGF1R及AKT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P值均为0.0001),顺铂耐药患者CA125半衰期与敏感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及AKT可能参与卵巢癌顺铂耐药,CA125半衰期联合IGF1、IGF1R及AKT检测可早期预测卵巢癌化疗耐药.
作者:贾美群;陈曾燕;施玲燕;吴霞;吴银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与p21/BRCA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三种不同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T1、T2、TBR6增殖活性的影响.T1细胞系基因型为:p53-/-,c-myc,K-ras BRCA1;T2为:p53-/-,c-myc,Akt,BRCA1;TBR6为p53-/-,C-myc,BRCA1-/-.RT-PCR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后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BRCA1和p2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对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T1、T2和TBR6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T1,T2的抑制率明显高于TBR6(P均<0.05).姜黄素作用后,T1、T2细胞系BRCA1mRNA表达增高(P均<0.05).姜黄素作用后,T1,T2,TBR6中p21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姜黄素对三种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有BRCA1基因表达的细胞系对姜黄素作用更敏感.姜黄素抑制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增殖的作用机制与上调抑癌基因BRCA1的表达有关.姜黄素对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可能与p21信号通路无关.
作者:彭妲;吕庆杰;齐亚飞;曹程程;孙韩雪;王劲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28例胃癌患者治疗(手术、化疗)前、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分析其与TNM分期的关系.结果:128例中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82例和46例,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102例和26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中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4.6%、40.2%、32.9%、12.2%和4.3%、19.6%、50%、2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与血小板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引起血小板的继发性增多;胃癌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有一定关系,即TNM分期越高,血小板增多( ≥300×109/L)的比例越高.
作者:李君;刘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征象,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均为多中心分布,病理分型为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轻度强化,延迟期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多病灶性分布,轻度强化及分枝状钙化等征象可提示该病的诊断,确诊需要靠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王镇;夏从羊;邢曜耀;王德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凝血酶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后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对161例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后的晚期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以凝血酶冻干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或温米汤等混合液保留灌肠,每天1-2次.结果:161例患者经保留灌肠治疗1周-2月后,41例轻度患者均痊愈,112例中度患者中,痊愈32例,好转80例,8例重度放射性肠炎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结论:凝血酶冻干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等混合液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后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会霞;丁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之间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特异性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多维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方法,检测23例胰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图表达.结果:与健康人血清比较,胰腺癌患者血清谱图中显示1个特异性蛋白质峰明显增高,相对分子质量为5734D,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结论:人胰腺癌血清特异性蛋白质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肿瘤发生机理及其临床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峰;刘捷登;刘彬霞;薛丹阳;杨雁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超级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90例患者采用超级γ刀SGS-Ⅰ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3-7Gy,隔日1次,总照射剂量30-50Gy.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AFP和CT,完全缓解(CR)15.26%,部分缓解(PR) 60.53%,无变化(NC) 15.26%,进展(PD) 8.95%;CR+PR为75.79%.结论:超级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魏燕;陈坚;潘绵顺;高巍然;徐周敏;孔祥军;瞿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近年来,热疗因其安全有效而逐渐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后的又一肿瘤治疗手段.传统热疗应用于肿瘤治疗时仍有局限性,相比之下,金纳米颗粒辅助光热治疗可以靶向性地对病灶内的每单个细胞进行加热,提高热疗的精确性及可控性,实现了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但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就光热疗法在浅表肿瘤中的应用及其展望做一综述.
作者:田开亮;朱立新;许小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作者:耿勇;周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血管生成拟态(VM)是一种不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全新肿瘤微循环模式,VM的形成通过多条信号通路的转导.存在VM的肿瘤预后不良,因此在抑制肿瘤微循环的治疗中应兼顾VM与血管生成,尤其重视VM的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惠起源;魏晓萍;杜中红;王圣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笔者于2010年9月收治1例肺癌伴右侧胸腔大量积液患者,行胸腔热灌注化疗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现报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杨爱武;吕宏升;张江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排女性第七位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男性占0.5%,女性占1.5%,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加拿大、美国、欧洲、中国和韩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属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总数的90%以上,预后良好,其中乳头状癌占成人的6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2].
作者:代文莉;崔邦平;胡涛;严凯;胡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TPF、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70例Ⅱb-Ⅳb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2周期TPF、PF方案诱导化疗,诱导化疗结束后1周开始同期放化疗,期间观察放化疗毒副反应,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吞咽困难及脱发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CR率为88.5%、PR为11.5%,有效率为100%,对照组CR率为62.9%、PR为34.3%,总有效率97.2%,两组之间近期疗效有统计学差别.结论: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优于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
作者:李孝鹏;白光平;魏南;张扬;徐静;张琳;杨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联合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及半乳甘露聚糖的含量,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按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诊断标准,在349例患者中,确定诊断2例,临床诊断23例,临床拟诊175例,排除诊断149例.结果:G、GM试验分别以20ng/ml、0.5为诊断界值,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7%、89.9%、91.1%、74.4%.G/GM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100%、90.4%、85.9%、100%.结论:C试验联合GM试验是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早期、快速的方法.
作者:张海涛;郝锦霞;郭桂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误诊的3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首发症状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漏诊.结论:对MM的临床表现要综合分析,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的首要方法.完善MM相关检测对避免误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华;王永锋;吴敏慧;邓克廷;史媛;李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中期因子(Midkine)、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胆囊癌和15例慢性胆囊炎中Midkine、MMP-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分析两者的表达,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Midkine、MMP-2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胆囊癌组织中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组高表达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性别、肿瘤浸润程度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dkine、MMP-2共同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徙,临床上联合检测有利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判定胆囊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买赛虎;韩小萌;马庆久;王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1(Annexin-1)在精原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5例精原细胞癌组织,25例正常睾丸组织中膜联蛋白-1的表达情况,并对膜联蛋白-1表达与精原细胞癌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癌膜联蛋白-1阳性率分别为:76.00%、16.00%,膜联蛋白-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膜联蛋白-1检测有助于提高精原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赵宪龙;陆玲;常斌;王建平;张虎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收集首诊鼻咽癌患者721例,按“中国鼻咽癌2008 TNM分期”标准对咽后淋巴结进行判断并分为咽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分别记录每个病例EB病毒血清学标记物:EB-DNA拷贝数、EB-VCA抗体滴度、EA-IgA抗体滴度,统计咽后淋巴结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与EB病毒血清学标记物:EB-DNA拷贝数、VCA-IgA抗体滴度、EA-IgA抗体滴度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阳性者较阴性组有较高的EB-DNA拷贝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VCA-IgA抗体滴度下咽后淋巴结的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IgA抗体滴度越高咽后淋巴结阳性率越高;不同EA-IgA抗体滴度下咽后淋巴结的转移率不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EA-IgA抗体滴度越高咽后淋巴结阳性率越高.结论: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病毒血清学标记物:EB-DNA拷贝数、VCA-IgA抗体滴度、EA-IgA滴度呈正相关.
作者:赵淑芬;朱超纲;陈新林;古模发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