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 IGF1、IGF1R 及 AKT 表达、血清 CA125 半衰期与耐药的关系

贾美群;陈曾燕;施玲燕;吴霞;吴银芳

关键词:卵巢肿瘤,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 蛋白激酶B, CA125, 耐药
摘要:目的:检测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及AKT在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检测血清CA125的动态变化,探讨与卵巢癌耐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ATP-TCA法对40例卵巢癌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其中16例对顺铂耐药,24例对顺铂敏感,ELISA法分别检测顺铂耐药和敏感组患者血清中IGF1、IGF1R及AKT的表达.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40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手术前及手术后7-14天、每疗程化疗后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CA125半衰期,探讨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GF1、IGF1R及AKT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P值均为0.0001),顺铂耐药患者CA125半衰期与敏感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及AKT可能参与卵巢癌顺铂耐药,CA125半衰期联合IGF1、IGF1R及AKT检测可早期预测卵巢癌化疗耐药.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复发转移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导致胃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转移,近年来发现多项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的复发转移有关.本文介绍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蛋白类、酶类及细胞因子类标志物与胃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为判断胃癌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刘洵祺;袁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与 EBV-DNA 血清学标记物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收集首诊鼻咽癌患者721例,按“中国鼻咽癌2008 TNM分期”标准对咽后淋巴结进行判断并分为咽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分别记录每个病例EB病毒血清学标记物:EB-DNA拷贝数、EB-VCA抗体滴度、EA-IgA抗体滴度,统计咽后淋巴结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与EB病毒血清学标记物:EB-DNA拷贝数、VCA-IgA抗体滴度、EA-IgA抗体滴度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阳性者较阴性组有较高的EB-DNA拷贝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VCA-IgA抗体滴度下咽后淋巴结的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IgA抗体滴度越高咽后淋巴结阳性率越高;不同EA-IgA抗体滴度下咽后淋巴结的转移率不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EA-IgA抗体滴度越高咽后淋巴结阳性率越高.结论: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与EB病毒血清学标记物:EB-DNA拷贝数、VCA-IgA抗体滴度、EA-IgA滴度呈正相关.

    作者:赵淑芬;朱超纲;陈新林;古模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症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诊治方法.方法:报道1例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肠镜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总结本病诊治过程.结果:本例患者经积极诊治,术前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均诊断为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术后6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横结肠肥大细胞增生症临床罕见,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不佳.

    作者:蔡鸿宇;朱汉达;朱兴华;蒋松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结直肠癌干细胞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原始肿瘤细胞,是肿瘤转移,复发和耐药的根源.研究结直肠癌干细胞及标志物对于寻求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措施将是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方向,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作者:张彩兰;韩军平;董亮;杨艳丽;苏勤军;史敏;钱震;哈应娣;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胰腺癌组织中 CXCR7 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CXCR7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胰腺癌组织及24例正常组织中CXCR7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的CXCR7表达在是否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XCR7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治疗胰腺癌的新靶点.

    作者:王宝胜;孟祥鹏;刘臻;孙韶龙;姜卫国;戴显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辅酶Q10治疗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疗效

    目的:研究辅酶Q10 (CoQ10)对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化疗同时分别予CoQ10及大剂量维生素E治疗,治疗前后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结果:化疗后CoQ10组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Q10对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玉书;高德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TPF、PF 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TPF、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70例Ⅱb-Ⅳb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2周期TPF、PF方案诱导化疗,诱导化疗结束后1周开始同期放化疗,期间观察放化疗毒副反应,同期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吞咽困难及脱发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CR率为88.5%、PR为11.5%,有效率为100%,对照组CR率为62.9%、PR为34.3%,总有效率97.2%,两组之间近期疗效有统计学差别.结论: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优于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

    作者:李孝鹏;白光平;魏南;张扬;徐静;张琳;杨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和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分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56例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NDP)组29例和顺铂(DDP)组27例,两组病人的临床基本特征无显著差异,每例均保证至少进行两个周期的化疗.化疗两个周期后2-3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NDP组的治疗有效率为44.8%,与DDP组(4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DP组消化道反应明显轻于DDP组(P<0.05).绝大多数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联合顺铂方案临床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劲松;韩亮;孙三元;袁保兰;魏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3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误诊的3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首发症状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漏诊.结论:对MM的临床表现要综合分析,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的首要方法.完善MM相关检测对避免误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华;王永锋;吴敏慧;邓克廷;史媛;李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TTG 在垂体腺瘤各亚型中的表达与分析

    目的:研究PTTG与垂体瘤的各亚型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垂体肿瘤病人PTTG.其中29例GH,20例PRL,10例ACTH,11例FSH/LH,9例TSH和13例无功能腺瘤.结果:PTTG在细胞质内显著表达,各亚型中GH型是表达高,PRL腺瘤表达低,各亚型的阳性表达率与PRL亚型阳性表达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体腺瘤不同垂体亚型中PTTG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不同,PTTG检测,可为早期诊断垂体腺瘤( GH、PRL、ACTH、FSH/LH、TSH)亚型和无功能型提供参考.

    作者:吕中华;张学新;张锐;王洪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凝血酶混合液治疗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凝血酶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后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对161例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后的晚期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以凝血酶冻干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或温米汤等混合液保留灌肠,每天1-2次.结果:161例患者经保留灌肠治疗1周-2月后,41例轻度患者均痊愈,112例中度患者中,痊愈32例,好转80例,8例重度放射性肠炎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结论:凝血酶冻干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等混合液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后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会霞;丁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uR 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HuR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胸腺瘤是否发生侵袭邻近器官及组织学分型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uR在50例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uR的表达与胸腺瘤是否发生侵袭相关(P<0.05),无侵袭及有侵袭阳性率分别为40.91%及78.57%.HuR的表达与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相关(P<0.05).结论:HuR在胸腺瘤细胞核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胸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影响胸腺瘤的术后治疗.

    作者:张明明;李晓晗;姜卫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作者:耿勇;周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经腹超声和经直肠超声在膀胱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对比经腹超声(TAUS)和经直肠超声(TRUS)在膀胱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AUS和TRUS对40例膀胱癌进行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AUS对膀胱癌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5.0% (30/40),TRUS对膀胱癌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0.0% (36/4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RUS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基底部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对膀胱癌分期的准确率明显优于TAUS.

    作者:吴志芳;刘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甲状腺癌BRAF突变与分子靶向治疗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排女性第七位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男性占0.5%,女性占1.5%,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加拿大、美国、欧洲、中国和韩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属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总数的90%以上,预后良好,其中乳头状癌占成人的6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2].

    作者:代文莉;崔邦平;胡涛;严凯;胡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级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级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90例患者采用超级γ刀SGS-Ⅰ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3-7Gy,隔日1次,总照射剂量30-50Gy.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AFP和CT,完全缓解(CR)15.26%,部分缓解(PR) 60.53%,无变化(NC) 15.26%,进展(PD) 8.95%;CR+PR为75.79%.结论:超级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魏燕;陈坚;潘绵顺;高巍然;徐周敏;孔祥军;瞿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拟态(VM)是一种不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全新肿瘤微循环模式,VM的形成通过多条信号通路的转导.存在VM的肿瘤预后不良,因此在抑制肿瘤微循环的治疗中应兼顾VM与血管生成,尤其重视VM的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惠起源;魏晓萍;杜中红;王圣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膀胱胃肠外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尤其是膀胱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膀胱胃肠外间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免疫组化结果:CD117(++),诊断为膀胱胃肠外间质瘤.结论:膀胱胃肠外间质瘤临床罕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需靠免疫组化确诊,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转移和不能手术治疗者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胡溯;李明华;杨华安;杜中国;张杨;杨钰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宫颈癌中 MRP、GST-π 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在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MDR)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 flurescence quantitative-PCR,FQ-PCR)检测47例宫颈癌组织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耐药基因MRP、GST-π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RP、GST-π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别为0.51 ±0.28、0.44 ±0.24,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20 ±0.11、0.18 ±0.10,耐药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GST-π表达与病人的淋巴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P与GST-π之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P、GST-π基因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原发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检测MRP、GST-π基因的表达情况对预测宫颈癌的化疗效果、协助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可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高波;陶建蜀;李海平;余宗涛;吕军;张吉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洛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46例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 NVB)联合洛铂(LBP)的NL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从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NVB加LBP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46例,LBP 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3小时;NVB 2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30分钟,21天为1周期.结果:46例患者中,CR 2例,PR 16例,SD 17例,PD 11例,RR为39.1%,DCR( CR +PR +SD)为76.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Ⅲ+Ⅳ度)发生率45.7%,血小板下降(Ⅲ+Ⅳ度)发生率8.7%,非血液学毒性轻微,可以耐受.结论:LBP联合NVB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以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或解救方案.

    作者:杨晓民;李飞;邓智平;宋张骏;张锋;王晓燕;王虎霞;马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