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乐;于丽波;孙文洲;赵婷婷;李明慧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分子CD44v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2例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其中13例转移淋巴结内CD44v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在原发灶内CD44v3表达强度高于对应的转移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2例原发灶中CD44v3表达强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3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等因素均无相关性.结论:CD44v3的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转移有关.
作者:史艳梅;穆森;赵晨;赵莉;张瑞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及治疗的8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12年共诊断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发病率为0.150/1000次妊娠.上皮性癌共2例(25%),低度恶性肿瘤(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颗粒细胞瘤)共5例(62.5%),生殖细胞肿瘤1例(12.5%).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6例(75%),Ⅲ期2例(25%).7例(87.5%)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患侧附件切除),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1例(12.5%)病期偏晚(Ⅲ.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随访患者6- 104个月,仅1例晚期患者术后2年半死亡,其余均存活至今,生存率87.5%.出生新生儿5例,其中早产窒息死亡1例,其余4例均无后遗症及畸形.结论: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偏低,期别偏早,所以应重在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于妊娠合并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应及时终止妊娠,行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丹晔;刘水策;刘川;刘大我;刘娟娟;侯锐;林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的shRNA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具有互补序列的能够编码短发卡RNA (shRNA)的双链寡核苷酸并构建pSilence2.1真核表达质粒,经稳定转染QBC939细胞后对转基因后胆管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观察.结果:neo基因稳定表达于转染阳性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的QBC939细胞中.RT -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shRNA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抑制survivin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6.2%和61.8%.细胞计数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转染细胞生长速度及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减低(P<0.01).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显示转染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DNA ladder、透射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定量研究显示转染细胞凋亡比明显增多.结论:靶向sur-vivin的shRNA能有效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增加细胞凋亡在体外抑制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卢昕;郑启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同程度硬化的间质.肉芽肿样结节内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相对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可形成含红细胞的腔隙,细胞间还穿插有衬覆肥胖内皮细胞的枝芽状毛细血管及相对扩张的窦隙样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样结构有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结论:SANT是脾具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作者:张晓玲;郭效忠;王秀荣;苗玉;邢荣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淋巴管密度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IDC,NOS)临床病理关系.方法:用淋巴管内皮细胞抗体D2 - 40单克隆抗体标记70例乳腺IDC( NOS)淋巴管表达,计算淋巴管密度,并同时进行ER、PR、HER -2、p53、VEGF和CD44V6检测,分析LVD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IDC(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进一步对临床分期行L-S-D检验,发现临床分期I期中的LVD与临床分期Ⅱ、Ⅲ期中的LVD有显著性差异,而临床分期Ⅱ、Ⅲ期间的LVD并无显著性差异.在IDC (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CD44V6表达相关(P<0.05),与ER、PR、HER -2、p53及VEGF的表达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IDC(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腋淋巴结转移和CD44V6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临床分期、ER、PR、HER-2、p53及VEGF无关(P>0.05).结论:在IDC (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淋巴结状态相关,提示LVD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在IDC (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CD44V6可能通过裂解细胞间质,促进肿瘤生长,导致间质中淋巴管密度增加,提高了肿瘤转移的机率.
作者:陈文静;张江宇;吴坤河;郜红艺;李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规模人群癌症早期普查对研究自然发病趋势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登记处统计的肿瘤发病资料.抽样两个乡镇(驸马沟、固义乡)1998 - 2008年间食管癌发病率情况,计算发病粗率进行描述分析,对产生趋势变化原因予以讨论.结果:1998 - 2003年间驸马沟乡的食管癌发病率波动在75 -149/10万之间,2005年发病率陡然升高至350.17/10万,超出历年发病高水平的2.4倍多.固义乡的发病趋势情况亦类似,只是发病高在2006年,为263.57/10万.次年,发病率急剧下降至61.50/10万.两年发病波动较大.结论:2005 - 2006年间,曾对这两个乡镇进行了大范围食管内镜早期普查干预.因人为干预而造成该时间段食管癌趋势陡然升高,从而对短期时间分析趋势变化造成影响.普查提前检出的癌症患者在进行人群肿瘤登记中,应做好标注统计,杜绝或减少各种偏倚,为综合评价癌症普查效果奠定基础.
作者:宋国慧;孟凡书;李东方;冀鸿新;陈超;苗瑞瑞;贺宇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extrapleur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m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 -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 - 100、CD1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作者:顾永耀;贺菽嘉;曾晶晶;党裔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确诊为盆腹腔原发或转移晚期肿瘤并发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的门诊病例为观察对象,入组5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用艽龙胶囊2粒/次,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用胃复安2粒10mg/次,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25人,临床治愈1人,显效9人,有效14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6%;对照组25人,临床痊愈0人,显效5人,有效8人,无效12人,总有效率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胃脘饱胀、口苦口干、便秘等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崔宇;姚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3例,其中男35例,女8例,平均年龄5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下尿路症状及体检发现.诊断依据泌尿系超声,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4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其中4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未手术治疗仅行膀胱灌注1例.结果:35例随访12个月- 64个月,平均25个月.5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行TURBT术,1例行膀胱全切治疗.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TURBT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复发率低,膀胱灌注未见明显降低其复发率.但需定期随访.
作者:宋彦;宋永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对卵巢癌SKOV3细胞STAT3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TAT3 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其转染到卵巢癌细胞株SKOV3.实验分为以下3组:空白对照组(未经转染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阴性对照转染组(阴性干扰STAT3)及特异性转染组(干扰STAT3).用MTT法检测siRNA转染后SKOV3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STAT3蛋白水平的变化,qRT-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转染STAT3干扰片段,转染率达90%.siRNA干扰STAT3组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率33.7%,并且下调STAT3蛋白在SKOV3细胞中的表达.RT -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 STAT3组明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转染组48h后能有效地抑制SK-OV3细胞内STAT3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了STAT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为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段海霞;李东红;马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奥正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5例老年晚期胃腺癌患者中,19例为初次化疗患者,15例为曾接受术后化疗,31例为未手术而接受过化疗的患者.紫杉醇80mg/m2 d1,d8,静脉滴注3小时;奥沙利铂85 mg/m2 d2;21天为1个周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后进行评效,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21例,有效率为49.2%,临床控制率为87.7%.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脱发,关节肌肉疼痛及骨髓抑制.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常占国;徐全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16例,给予DLF方案化疗2周期,同步行病灶以及胃周淋巴结区域放疗DT 45 - 50.4Gy/1.8 - 2.0Gy.治疗期间评价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1个月开始评价疗效,每两个月随访一次.结果:16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客观缓解率为75%;患者梗阻、疼痛、出血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0% (12/15),83.3% (5/6),100%(1/1).中位进展时间为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生存期范围:5 -1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 Ⅱ级血液学和消化道反应.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选用DLF方案同步放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轩菡;李超;王年飞;陈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或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d口服治疗,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副作用.结果:61例患者中达CR 1例(1.6%)、PR 25例(41.0%)、SD 31例(50.8%)、PD 4例(6.6%),总有效率(RR)42.6%,临床获益率93.4% (57/61).女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依次为:皮疹56例(91.8%)、腹泻23例(33.7%)、皮肤干燥18例(29.5%)、瘙痒35例(57.4%)、恶心呕吐3例(5.9%)、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1.6%).结论:吉非替尼能有效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蔡永广;符爱珍;李媛媛;陈思现;戴武松;李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索中晚期食管癌严重进食困难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严重进食困难的食管癌患者先食管内置入支架,3-5天后开始放疗,采用前1后2三野照射,剂量60 - 70Gy,锁骨上转移灶单独设野照射50Gy.结果:80例患者经支架置入配合放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 (45/80)、34%( 27/80)、21.2% (17/80).结论:中晚期食管癌进食困难的患者支架置入配合放疗,安全、近期疗效满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作者:王保健;赵秀梅;刘克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变化水平与影像学疗效哪个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密切.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12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YFRA21 -1水平变化,并将其变化水平与临床反应类型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周期化疗后,112例患者中有80例可行影像学和血清学疗效评价,其中,影像学客观缓解率为26.3%,疾病控制率为65.0%.8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9.9个月.影像学缓解(OR)与疾病控制(DC)患者的MST相似(P =0.094),但均长于PD患者(P均<0.001).化疗后血清CYFRA21-1水平下降幅度与临床疗效相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和≥60%对于诊断DC和OR有佳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与DC(P <0.001)及生存期(P <0.001)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DC(RR=0.450,P=0.017)及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 RR=0.429,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OR与生存期无关.结论:DC较OR更适合作为判定NSCLC化疗疗效的指标,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有望成为评价NSCLC化疗疗效的替代指标.
作者:许崇安;曹宇勃;邢丽丽;李琳;刘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我们对我科新投入临床使用的IGRT加速器系统(包括CMS治疗计划系统、网络、加速器等)进行剂量验证的实际测量,检查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准确性.方法:根据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的验证计划,通过网络传输至加速器,使用现场剂量仪等对验证计划剂量进行实际测量,并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检查分析,确定其剂量准确性范围、误差及产生的原因.结果:经过对实际测量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实际测量结果与TPS计算剂量误差>2%.经过对整个系统的检查、分析,终确定误差偏大的原因是TPS在剂量计算过程中将电离室等效为空气所致.结论:对于我们所使用的CMS治疗计划系统,凡是涉及到电离室的验证计划,在剂量计算过程中,电离室应等效为水.
作者:钱建升;李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的表达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分为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同时活检组织用RT - PCR方法检测Survivin - mRNA的表达.结果:46例肺癌组Survivin - mRNA表达明显高于17例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肺癌纤支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低分化NSCLC Survivin - mRNA表达高于高、中分化NSCLC(P<0.05);Ⅲ+Ⅳ期NSCLCSurvivin - mRNA表达高于Ⅰ+Ⅱ期NSCLC(P<0.05);SCLC广泛期和局限期Survivin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的表达对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魏霞;李婧;石志红;崔亚娟;李洁;马政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MSP58基因表达水平与人脑胶质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在41例按WHO分类和分级标准为Ⅰ-Ⅳ级的人脑胶质瘤标本、4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BT325和SHG44)以及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运用半定量RT -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SP5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SP58 mR-NA和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表达,其表达水平随人脑胶质瘤恶性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正常脑组织和恶性脑胶质瘤之间,以及脑胶质瘤Ⅰ-Ⅳ级病理级别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MSP58 mRNA和蛋白在U251、U87、BT325和SHG44细胞中均有高表达.结论:MSP58 mRNA和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恶性度有关,提示MSP58在脑胶质瘤的形成和恶性演进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伟;罗小楠;蒋晓帆;王江;李晓明;章翔;费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P2X7受体是ATP门控的离子通道,对二价阳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属于嘌呤受体P2X家族.P2X7受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P2X7受体通过增加氧化磷酸化及细胞内ATP的储备,介导细胞的存活与生长.在乳腺癌中P2X7受体表达异常,并能激活JNK/SAPK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P2X7受体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
作者:谭超;韩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 - catenin)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 catenin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β - catenin在正常黏膜中为胞膜表达,腺瘤与腺癌组呈胞浆/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10.8%、75.0%、98.2%,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大肠腺癌中β- 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的改变呈逐渐增高趋势,有淋巴结转移者β- 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6.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早期事件;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作者:张丽娟;蔡昕怡;陈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