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宋永胜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 993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综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0 7例中A期1例,B期4例,C期2例.结果:本组单纯放疗1例,手术+术后放疗4例,手术+术后放疗+化疗2例;本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1.43%,57.14%.随访中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由初次确诊的14.28%上升至42.85%.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与Kadish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治疗方式有关,病变位于鼻腔顶部且前颅窝骨质破坏提示本病的可能,早期诊断,手术+放疗等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本病的生存率,晚期患者的辅助化疗是必要的.
作者:张运东;蔡奇山;何纯会;左晶晶;包剑英;刘仁东;范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不良情绪反应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鼻咽癌患者50人,患者家属50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独立填写贝克焦虑自评量表( BAI)、贝克抑郁问卷(BDI)、压力知觉量表(PSS - C)、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结果:鼻咽癌患者抑郁程度比家属高(P<0.05),而家属的焦虑得分比患者高(P<0.05).两组患者PSS -C量表得分家属组高于患者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SCL - 90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抑郁、恐怖及精神病症状明显高于家属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焦虑、抑郁、压力等各方面心理问题,但个体间心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应对他们提供相应的医疗、情感等支持.
作者:徐桂琼;古模发;郭立仪;陈新林;何丹;刘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 - 12)早期干预对γ射线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并与重组鼠血小板生成素( rmTPO)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比较.方法:42只BALB/c小鼠均给予60 Coγ射线6.0Gy一次全身照射后随机分为照射对照(对照)、rmIL - 12治疗和rmTPO治疗3组.rmIL - 12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1h及此后每3d一次分别腹腔注射rmIL - 12 20μg/(kg·d),共5次;rmTPO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0.5和24h分别皮下注射rmTP0 15μ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无菌PBS.2次/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数,分别于照射后14d和28d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rmIL - 12治疗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对照组改善,外周血中血小板(PLT)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PLT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11d vs 14d),且PLT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8.9% vs 8.1%,P<0.05).rmIL - 12治疗组PLT恢复速度稍快于rmTPO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14和28d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提示rmIL - 12治疗组CFU - Mi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rmTPO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IL - 12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功能恢复,对巨核系的恢复作用与rmTPO相当,有望开发成安全有效的新型辐射防治药物.
作者:王利;翟瑞仁;逄朝霞;张超;余长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转染PSilencer4.1 - NET -1 shRNA进入肺癌细胞株A549后对细胞中NET -1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转染PSilencer4.1 - NET -1 shRNA进入肺癌细胞株A549,同时设立空转染对照组与空白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ET -1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检测癌细胞中NET -1mRNA的含量,WST -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相关变化.结果:PSilencer4.1 - NET-1 shRNA转染组中NET -1 mRNA的含量及细胞NET -1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明显慢于对照组与空白组,癌细胞阻滞在G1期占63.24%,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细胞中NET -1持续低表达可导致癌细胞增殖抑制、生长减慢,在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仲崇俊;陈莉;陆晨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extrapleur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m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 -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 - 100、CD1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作者:顾永耀;贺菽嘉;曾晶晶;党裔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研究术后复发性膀胱癌经18 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46例术后局部复发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将扫描数据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计划后常规分割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缩野放疗至总剂量60 - 66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PTV体积、膀胱V40、直肠V40分别比普通CT组小13.2cm3、5.8cm3、7.6cm3(P<0.01);放疗后6个月,两组CEA平均值分别下降为10.8ng/ml、11.7ng/ml(P <0.01);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2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9.1个月(P<0.01);PET/CT组的胃肠道与膀胱放射性不良反应低于普通CT组(P<0.05);疗前GTV≤50cm3者预后好.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膀胱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联合化疗可以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者预后好.
作者:任宝志;钟立松;周玉霞;张仟仕;袁建军;陶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ASPS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9岁,肿瘤发生于宫颈.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细胞巢之间可见窦状血管分隔,瘤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结论:ASPS是一罕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高福平;魏谨;马平;孙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的表达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分为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同时活检组织用RT - PCR方法检测Survivin - mRNA的表达.结果:46例肺癌组Survivin - mRNA表达明显高于17例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肺癌纤支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低分化NSCLC Survivin - mRNA表达高于高、中分化NSCLC(P<0.05);Ⅲ+Ⅳ期NSCLCSurvivin - mRNA表达高于Ⅰ+Ⅱ期NSCLC(P<0.05);SCLC广泛期和局限期Survivin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的表达对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魏霞;李婧;石志红;崔亚娟;李洁;马政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处理危险区骨骼肌肉系统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骶2脊索瘤先施行前路经腹结扎双侧髂内动脉,然后再切除肿瘤,可减少出血.对腹股沟区或腘窝区较大肿瘤与股、腘大血管及神经紧密粘连者,先从肿瘤远近端血管、神经正常部分解剖出血管神经,再向病变区解剖,容易完整切除肿瘤.对锁骨上区肿瘤,先截除一段锁骨,然后从肿瘤远近端正常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神经处,向肿瘤部游离并保护好胸膜,可较安全地切除肿瘤.而对于腓骨头、颈及其周围部肿瘤,先解剖出腓总神经及其各肌支,尽可能保留肌支.结果:11例危险区(紧邻大血管、神经区域)良性或低度恶性骨骼肌肉系统肿瘤,采用先从肿瘤远近端正常血管、神经处游离出神经、血管,再向肿瘤部解剖,均顺利解剖出大血管及神经,并完整切除肿瘤.所有病例无复发,亦无肢体功能障碍.结论:对紧邻重要血管及神经的较大良性或低度恶性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先从正常段血管、神经向肿瘤部解剖游离,既可彻底切除肿瘤,又可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引起肢体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张杏泉;李开华;陈刚;刘军;蔡平;方仁义;王民政;范清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亚砷酸( arsenic trioxide,ATO)在治疗JAK2V617F突变阳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JAK2V617F阳性的MPN患者用亚砷酸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相应的血象变化以及JAK2V617F表达,并与单用羟基脲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月及1年后,应用亚砷酸治疗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3年后两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JAK2V617F的转阴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亚砷酸作为一种诱导凋亡剂短期内可以有效地降低三系血细胞,但未有证据表明能降低MPN患者JAK2V617F的阳性表达,故长期疗效需更多的临床及实验观察.
作者:庞缨;蔡晓东;刘凌;周旭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精确放射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3例Ⅰ-Ⅲ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进行放疗,5-6个适形野等中心照射,80%剂量线设定为PTV边缘剂量线,照射剂量给予3.0 -4.0Gy/次,5次/周,总剂量40 - 45Gy/10 - 15次/2-3周.放疗期间静脉营养支持,少食多餐,每次放疗前口服思密达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放疗结束后,每3-6个月复查1次.结果:CR 32.6%( 14/43),PR 51.2%( 22/43),NC 11.6%( 5/43),PD 4.7%( 2/43),CR+ PR 83.7%( 36/43),症状缓解率93.1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 29/43)、41.9%( 18/43)、23.3% (10/43).不良反应多数为Ⅰ-Ⅱ级.结论:采用精确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胰腺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对局部中晚期胰腺癌,精确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尹永信;周锋;王军阳;王二院;董世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强调放疗的摆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33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摆位,期间充分考虑患者精神因素、年龄、医嘱等摆位的影响因素,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放疗.结果:正确的摆位保证了放疗顺利完成,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结论:正确摆位对提高病人疗效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左莉;郭明芳;王继红;胡庆;胡南;王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变化水平与影像学疗效哪个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密切.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12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YFRA21 -1水平变化,并将其变化水平与临床反应类型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周期化疗后,112例患者中有80例可行影像学和血清学疗效评价,其中,影像学客观缓解率为26.3%,疾病控制率为65.0%.8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9.9个月.影像学缓解(OR)与疾病控制(DC)患者的MST相似(P =0.094),但均长于PD患者(P均<0.001).化疗后血清CYFRA21-1水平下降幅度与临床疗效相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和≥60%对于诊断DC和OR有佳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与DC(P <0.001)及生存期(P <0.001)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DC(RR=0.450,P=0.017)及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 RR=0.429,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OR与生存期无关.结论:DC较OR更适合作为判定NSCLC化疗疗效的指标,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有望成为评价NSCLC化疗疗效的替代指标.
作者:许崇安;曹宇勃;邢丽丽;李琳;刘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SWH信号通路是在果蝇与脊椎动物之间共同存在的保守信号通路.SWH信号通路在果蝇与脊椎动物的器官发育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维持生理平衡的过程中的压力信号激发STK3.当STK3被过度表达时会引起细胞凋亡.RAF1有抑制STK3的作用.通过RNAseq和微阵列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RAF1与TP73在头颈部鳞癌中的关系,可以看出RAF1与SWH信号通路的关系在头颈部鳞癌中可能的作用.
作者:王燕一;史琦;张蕾;步荣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的监测在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4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IFN -α辅助免疫治疗;B组,单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C组,10例健康对照.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免疫治疗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并计算各部分比值.结果:A、B组术前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总体上增加,并且其含量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增加(P<0.05),但部分患者并不高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后,肾癌患者CD4+ CD25 +T淋巴细胞总体略有上升,但术前较高的患者中,约2/3下降.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亚群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为肾癌尤其是早期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刘伟;刘任功;罗辉;赵亚昆;仇宇;祝清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我院2010年8月收治了l例食管、肺双原发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河南人,2010年5月因“进食梗阻感”,诊断为“食管中段癌”,头、胸、肝CT均未发现转移而手术.
作者:彭云武;陈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同程度硬化的间质.肉芽肿样结节内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相对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可形成含红细胞的腔隙,细胞间还穿插有衬覆肥胖内皮细胞的枝芽状毛细血管及相对扩张的窦隙样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样结构有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结论:SANT是脾具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作者:张晓玲;郭效忠;王秀荣;苗玉;邢荣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前CEA和CA15 -3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5年1028例乳腺癌患者的CEA、CA15 -3水平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CEA、CA15 -3联合检测、CA15 -3及CEA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均低,分别为20.9%、15.3%、9.5%;CA15-3和CEA联合检测在肝、骨和肺转移的阳性率则分别为86.7%、90.9%、45.5%(P=0.030),CA15 -3、CEA单独检测对转移病灶的敏感性无差异(P均>0.05).CEA、CA15 -3单独检测及CEA、CA15 -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呈正相关性,(P均<0.001).CEA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与年龄>45岁、绝经后、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除CEA、CA15 -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Her2阳性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及CA15 -3单独检测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结论:术前CEA和CA15 -3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性,但可作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彼得;吴三纲;何振宇;林勤;管迅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结肠上皮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结肠功能及相关疾病提供细胞模型.方法:人正常结肠黏膜取自结肠癌病人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组织,运用胶原酶和嗜热菌蛋白酶消化分离,接种于适当培养液内,根据成纤维细胞贴壁时间的差异并运用胶原酶来纯化.结果:联合运用Ⅰ、Ⅳ型胶原酶和嗜热菌蛋白酶消化可分离出健全绒毛隐窝单位,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长出单层不规则形细胞,经鉴定为人结肠上皮细胞.结论:使用合适的方法及培养液,可以分离培养出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
作者:张伟平;聂占国;代忠明;热合曼;游云;雷婷;陈红;张新;刘国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或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d口服治疗,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副作用.结果:61例患者中达CR 1例(1.6%)、PR 25例(41.0%)、SD 31例(50.8%)、PD 4例(6.6%),总有效率(RR)42.6%,临床获益率93.4% (57/61).女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依次为:皮疹56例(91.8%)、腹泻23例(33.7%)、皮肤干燥18例(29.5%)、瘙痒35例(57.4%)、恶心呕吐3例(5.9%)、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1.6%).结论:吉非替尼能有效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蔡永广;符爱珍;李媛媛;陈思现;戴武松;李盛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