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腔鳞状细胞癌中NF-KB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

邵渊;曹培龙;赵瑞敏

关键词:鼻腔鳞状细胞癌, 核因子kB,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B(NF-KB)在鼻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6例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鼻腔鳞状细胞癌NF-KB的阳性表达率为91.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6.6%(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KB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NF-KB的表达增高与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Max 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检测4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非癌肺组织中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随访患者并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阳性率为70.8%,明显高于非癌肺组织(P<0.01);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大小和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0.05),P-gp阳性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或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P-gp阴性患者.结论:P-gp参与了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的形成,肿瘤组织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在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及远处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绍鹏;汪礼旭;赵勇;洪琼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晚期肾癌靶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随着对肾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晚期肾癌的靶向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曾作为标准的细胞因子治疗效果不佳且有明显毒副作用,而靶向治疗已显示出在治疗晚期肾癌方面的明显优势.本文对舒尼替尼、索拉非尼、贝伐单抗、帕唑帕尼、Temsirolimus、依维莫司六种靶向药物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以及对策,在贯序治疗、联合治疗和新辅助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恩惠;夏术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中Ki-67、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中Ki-67、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组织中Ki-67、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3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VEGF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74.4%,明显高于周围正常小脑组织(P<0.05),27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Ki-67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2.8%.结论:VEGF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VEGF和Ki-67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中呈正相关性表达.

    作者:滕宏伟;薛新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破渍伤口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索恶性肿瘤破溃伤口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例晚期恶性肿瘤伤口除采取常规伤口护理措施外,对于呈火山口样或花菜样的伤口使用造口袋收集渗液与异味.根据换药次数评价破溃伤口渗液护理效果,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恶性肿瘤伤口的渗液经使用棉垫、造口袋护理后,明显减少了换药次数;疼痛评估使用NRS评分,中度疼痛(4分≤NRS≤6分)6例,重度疼痛(NRS≥7分)5例,经全身用药止痛以及局部止痛换药后,疼痛明显缓解,NRS评分均在3以下;3例中重度恶臭均减轻至轻度恶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由30.18分提高到38.56分.结论:结合肿瘤伤口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伤口症状,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向红;姜会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I3K、Akt以及PTEN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I3K、Akt以及PrEN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其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的肿瘤靶点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完整、随访结果确切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990年-2007年2月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GIST新鲜组织标本124例.男性64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54.6岁.RT-PCR检测PI3K、Akt以及PTEN在GIST及对照组的mRNA水平.结果:PI3K mRNA水平随NIH分级表达上调(P<0.05),PI3K的阳性表达率与黏膜受侵和肿瘤侵袭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Akt mRNA水平随NIH分级表达上调,其中在高、中危肿瘤组之间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有意义;Akt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侵袭转移和黏膜受侵显著相关,提示Akt的过表达促进了GIST的肿瘤侵袭转移.同时PTENmRNA随NIH分级表达下调(P<0.0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PTEN的缺失率增高;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侵袭转移和黏膜受侵关系密切.结论:PI3 K/Akt与PTEN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互相拮抗共同作用,PI3K、Akt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292.P=0.031);PI3K与PTEN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12,P =0.036);PTEN与Akt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86,P=0.024).

    作者:郭琳;王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CO2 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研究进展

    CO2激光显微外科手术已得到了头颈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尤其应用于早期声门型喉癌,其复发率低,喉部保存率高,术后生活质量佳.本文就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定义,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适应证,术后疗效,与放疗、开放性手术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王颖;周佳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结直肠癌的5%-15%,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其原因主要是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缺陷,导致MSI,从而引起结直肠癌,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

    作者:齐芸;黄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诱导的 CTL 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SE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杀伤机理.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肿瘤可溶性抗原、超抗原SEC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对其增殖、细胞因子分泌、杀瘤活性和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经肿瘤可溶性抗原、超抗原SEC联合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强,诱导的CTLs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5),对TSA来源的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论:肿瘤可溶性抗原与超抗原SEC联合应用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性的抗肿瘤效果.

    作者:张庆波;么文博;徐卫国;苏铁柱;刘洪梅;董雪松;徐丽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与术后诊断差异的临床病理分析(附47例报告)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方法:对47例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好发部位以直肠多,其次为乙状结肠和横结肠.终确诊35例为结直肠癌,12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直肠部位.临床及病理医生应充分沟通,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作者:高仁里;叶慧英;张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γδT细胞与疾病的关系

    γδ T细胞已是当今细胞治疗研究的热点,活化的γδ T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γδT细胞还可以维持免疫耐受,调节免疫应答,其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γδT细胞在这几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爱;焦琳;王熙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TE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

    目的:研究PTEN基因-9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210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210例健康女性的PTEN基因-9C/G多态性.结果:PTEN基因-9C/G位点(rs11202592)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862).PTEN基因-9C/G单核甘酸多态性不同基因型间在ER、Her-2表达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EN基因-9C/G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易感性无明显关联,ER、HER-2表达同此位点多态性也无明显关联.

    作者:赵中华;陈绍水;董新军;宁方玲;李绵利;党诚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卵巢上皮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应用Log-rank法进行组别间生存率差异检验,采用OR值对各因素间进行危险度分析.结果:年龄、手术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以及术后化疗疗程数是卵巢上皮癌的预后生存指标.以FIGOⅠ期患者的死亡风险为1,则Ⅱ期、Ⅲ期、Ⅴ期的死亡风险分别为Ⅰ期的3倍、14.7倍、21.8倍;以术后残余瘤直径≤2cm患者的死亡风险为l,则残余瘤直径>2cm的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残余瘤直径≤2cm患者的死亡风险的80.7倍;化疗疗程数<6疗程的死亡风险为≥6疗程的2.3倍.以高分化患者的死亡风险为l,则中、低分化的死亡风险分别为高分化的2.4倍、3.8倍.结论:FIGO分期,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化疗疗程数、病理分化程度是卵巢上皮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尽力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术后辅以正规、足程的化疗是提高卵巢上皮癌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胡艳;付玉兰;邓志平;马宁强;白延霞;雷磊;惠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姜黄素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影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不同治疗组中,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survivin表达水平.结果: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经过姜黄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较单纯化疗组下降更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难治及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影响,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胶囊联合化疗能显著降低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在抑制急性白血病进展上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章志;万楚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GFR-TKI治疗时机对晚期肺腺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时机应用EGFR-TKI(一线治疗VS二/三线治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V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线治疗组与二/三线治疗组的临床基线特征、近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EGFR-TKI二/三线治疗组的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一线治疗组,在其它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EGFR-TKI二/三线治疗可能要优于一线治疗.

    作者:何志勇;林根;林动;许凌;徐海鹏;胡卉华;陈誉;王强;陈胜佳;林景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因素以及个体化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血液肿瘤,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不同患者具有多样性的临床特征以及生物学特点,预后也有很大差异.对于其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各种新型药物和移植的应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因素研究以及相应的个体化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康岩;孙琪云;艾辉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美拉德产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物学效应例如抗氧化作用、抗菌及细胞保护作用、抗突变作用、抗过敏作用和无益方面的致敏作用、突变性毒素作用、致染色体断裂作用、致癌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曹治云;陈旭征;杜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人胃癌细胞系HGC-27肿瘤球细胞干样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胃癌细胞系HGC-27肿瘤球细胞的干样特性.方法:SFM培养人胃癌细胞系HGC-27的肿瘤球,细胞计数绘制HGC-27细胞和肿瘤球细胞的生长曲线,96孔培养板接种计算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成功培养出HGC-27细胞的肿瘤球.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肿瘤球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高于HGC-27细胞.结论:HGC-27细胞可以培养成肿瘤球细胞,肿瘤球细胞比HGC-27细胞更具有干样特性.

    作者:时伟红;刘京津;王惟;张梅英;郑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DSA下多支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晚期乳腺癌多支超选择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经临床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介入化疗组(30例),采用Seldinger(s)方法术前在DSA造影下多支供血动脉分别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B组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术前常规外周静脉全身注药新辅助化疗,2组化疗方案均用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比较两组的近期、远期疗效,生存率,复发率,疗程、并发症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A组完全缓解(CR)6例(20.0%),部分缓解(PR)23例(76.7%),稳定(SD)1例(3.3%),CR+ PR 29例(96.7%),平均疗程时间(29.8±3.2)d,A组复发5例16.7%),中位生存期39个月.B组CR 1例(3.3%),PR 22例(73.3%),SD 7例(23.3%),CR+ PR23例(76.7%),平均疗程时间(39.9±4.5)d,复发16例(53.3%),中位生存期25个月.A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B组(P<0.05).平均疗程低于对照组,复发率降低且生存时间延长.结论:中晚期乳腺癌术前多支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临床分期,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增加手术切除机会,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韬;庄亚强;许彪;覃舒婷;黄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良性肿瘤168例手术操作体会

    目的: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操作方法进行改良并对术后切口美容效果及手术创面内在瘢痕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16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行乳晕内切口或乳头根部切口,手术创面内不缝合止血,根据创面大小可创面置多个引流片,局部打包加压包扎,并对切口瘢痕和手术残腔瘢痕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患者手术创面无血肿,无感染,引流通畅,切口Ⅰ期愈合,乳晕内或乳头根部切口隐约不显,手术残腔内无硬结.结论:通过改良手术切口、减少手术残腔缝合止血、增加创面引流、打包加压包扎等操作技术改良后乳腺良性肿瘤手术可取得更加完美的外观,内在瘢痕柔软,术后局部异常感觉更轻微,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李有怀;佘青;李昭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利用0.13cc电离室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

    目的:利用0.13cc电离室对头颈部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进行剂量学验证.方法:将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IMRT计划分别移植到经过CT扫描的调强体模,生成验证计划,将0.13cc电离室放置到调强体模中在加速器下执行验证计划,在治疗计划系统中算出电离室所在区域的吸收剂量为计划剂量,按验证计划照射测量到的电离室吸收剂量为实测剂量,将二者进行比较得出误差.相对误差=(计划剂量-实测剂量)/实测剂量.百分误差超过±5%,说明计划在执行中剂量误差过大,计划需要修正.结果:2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验证的误差在±5%以内,表明计划通过;有3例患者误差超过±5%以内,计划需重新修改,计划通过率为85%.结论:剂量学验证确定IMRT治疗剂量的置信度,保证治疗计划的准确实施,提供了临床评价治疗计划的依据.

    作者:张晓军;楚建军;张福正;金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