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勤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TP方案同时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放疗联合TP方案(Taxel+DDP)同时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3例,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3例.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66.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51.5%、39.4%和57.8%、30.3%、24.2%,放化组明显优于单放组(P<0.05).两组间远处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放化组的毒副反应高于单放组,经对症处理后患者能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同时放化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
作者:王纪煌;肖纪南;陈万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中HER-2和GST-π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HER-2和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7.1% (19/70)和58.6% (41/70).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HER-2和GST-π两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HER-2和GST-π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其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选择,也为胃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莉;姜勇;李丽;李饮;刘都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642例宫颈癌中发生骨转移的4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癌诊断后发生骨转移的时间一般在3年内.低分化患者中,平均发生骨转移时间为6.3个月;中-高分化患者,平均发生骨转移时间为23.8个月.骨盆转移35例,腰椎转移28例,肋骨转移6例;单一部位骨转移14例,两处及以上部位骨转移34例.宫颈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32% (48/3642),其中宫颈腺癌29例、宫颈鳞癌19例.48例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中,2例未接受任何治疗或只接受了对症支持治疗,均在6个月内死亡;其他4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或放、化疗,目前存活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14、26个月).结论:宫颈癌骨转移一般在诊断后3年内发生,以骨盆和椎骨为主要转移部位,低分化为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宫颈癌发生骨转移者顶后不良,积极治疗骨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杨琳琳;杨宏英;张红平;杨谢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现有治疗的有效率低,预后差.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肺癌患者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本文回顾近年来Treg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免疫及化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燕翔;赵晓;焦顺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治疗前后骨髓微转移的改变,探讨HER-2基因及Herceptin对骨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方法检测15例HER-2阳性乳腺癌及18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及化疗后骨髓CK19的表达水平,其中1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在化疗结束后,继续应用Herceptin治疗,3月后再次抽取骨髓标本,qRT-PCR检测CK19的表达水平.结果:手术前,14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骨髓CK19表达阳性(93.3%),而HER-2阴性患者8例CK19表达阳性(44.4%),二者差异显著(P=0.000).化疗后,12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CK19表达阳性(80.0%),而HER-2阴性患者3例表达阳性(16.7%),二者差异显著(P=0.000).1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继续应用Herceptin治疗3月后,骨髓CK19的表达明显下降(102.78±98.24 vs 66.92±49.18,P=0.036).结论:HER-2基因的表达与早期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密切相关,而Herceptin可以降低骨髓微转移病灶,提示骨髓微转移情况可以作为Herceptin治疗疗效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张聚良;姚青;陈江浩;王廷;王辉;樊菁;凌瑞;易军;王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MS-275对胃癌细胞(MKN-45)和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及张氏肝细胞(changliver)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S-275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和人正常胃黏膜细胞及张氏肝细胞,用水溶性四唑盐(WST-1)法检测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S-275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但对正常细胞没有促凋亡作用.低浓度的MS-275能诱导MKN-45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随着药物处理时间的延长,可以明显检测到G0/G1期比例增大.结论: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MS-275对胃癌细胞MKN-45具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有望成为新的抗胃癌药物.
作者:任亚婵;刘瑾;吴智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TC-1蛋白和VEGF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Wnt/β-Catenin通路的调控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TC-1基因在NSCI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方法检测TC-1蛋白和VEGF蛋白在95例NSCLC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表达差异性和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C-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中和部分胞核,VEGF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中.TC-1、VEGF蛋白在鳞癌、腺癌中高表达,与相应正常组织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1).TC-1、VEGF在NSCLC(鳞癌、腺癌)TNM不同分期的表达强度经检验差异性显著(P=0.014;P =0.011).有淋巴结转移原发灶TC-1、VEGF蛋白的阳性率为90.57% (48/53)、92.45%(49/53),无淋巴结转移原发灶阳性率为38.09%( 16/42)、28.57% (12/42),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P=0.016).TC-1、VEGF在NSCLC中的表达率和阳性强度存在相关性(P=0.000),相关系数rs=0.691.结论:T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高表达,TC-1表达高低与NSCLC总的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TC-1与VEGF蛋白在NSCLC及NSCLC与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中的表达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而VEGF基因是Wnt/β-Catenin通路的靶基因,提示TC-1蛋白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的调控存在相关性.
作者:殷国强;张志培;王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NL)和开放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对102例鹿角形肾结石分别采用开放手术(n=48)和PNL(n=54),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PNL组的手术时间(73.6±14.8) min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46.7±18.2) min (P <0.05);PNL组的术中出血量(84.7±26.7)ml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87.1±48.6)ml(P<0.05);PNL组的下地活动时间(3.2±0.6)d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20.7±1.8)d(P<0.05);PNL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6.8±1.1)h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40.5±6.6)h(P<0.05);PNL组的术后住院时间(4.2±1.6)d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4.3±2.8)d (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PNL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为鹿角形肾结石提供了微创手术的新方式.
作者:费翔;宋永胜;吴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数量与肿瘤增殖指数,以及2种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与CD163)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例鼻咽NK/T细胞淋巴瘤和12例炎性反应病例的Ki67,CD68以及CD163.并对染色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中的TAMs数与肿瘤的增殖活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24),同时,CD163与CD68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P =0.009),CD68的阳性率略高于CD163,但无统计学意义.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中TAMs的数量,与反应性病变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鼻咽NK/T细胞淋巴瘤中的TAMs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表明TAMs可促进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并且2种标志物(CD68及CD163)均可识别TAMs.而CD163为TAMs的标志物似乎更加准确.
作者:刘一雄;王映梅;李培峰;范林妮;朱瑾;王璐;张微晨;张月华;黄高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1例既往化疗或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其中培美曲塞500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超过10min;顺铂25mg/m2,静滴1小时,第1-3天,每21d重复,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31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 16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为25.81%,临床获益率为77.4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1个月,中位生存期8.9个月,1年生存率29.03%(9/31).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率70.97%,均为1-2度;血小板降低率16.13%,均为1度.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是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理想方案之一.
作者:薛玉保;周学义;史会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3* Flag-hPlk2并检测其在骨肉瘤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GSThPlk2为模板,利用PCR扩增hPlk2基因cDNA全长,并将其克隆至含有3* 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转染到骨肉瘤细胞MG-63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3* Flag-hPlk2在MG-63细胞中的定位,免疫沉淀法纯化hPlk2蛋白.结果:hPlk2基因cDNA全长成功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3* Flag中,Western blot检测到3*Flag-hPlk2融合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80kDa.3*Flag-hPlk2在骨肉瘤MG-63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核周,并成功纯化hPlk2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3*Flag-hPlk2真核表达质粒,同时鉴定了3*Flag-hPlk2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纯化hPlk2蛋白.3 * Flag-hPlk2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核周.
作者:沈涛;傅永慧;李妍;梁爽;梁峰;巴根;付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对其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46位乳腺癌患者的不同临床及病理情况下的生存率.结果:淋巴结分期、临床分期及放疗可显著影响总生存期,临床分期、T分期及内分泌治疗对5年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临床分期对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临床分期对乳腺癌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重要影响,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解决问题、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邓智平;马宁强;宋张骏;张鹏;朱江;汪存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兆伏级锥形束CT分析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体重变化对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15例行逆向调强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利用三维激光摆位,每周进行体重测量和伏级锥形束CT扫描(采用8MU).采用smoothing H&N滤波核函数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矩阵256×256,层厚1mm).将重建的MV-CBCT图像与计划CT进行融合,记录等中心参考点在X、Y、Z坐标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在每次重建的MV-CBCT图像中都选择颅底和第1、3、5颈椎水平四个层面,测量四个层面的皮肤轮廓在身体左右方向(X轴)、头脚方向(Y轴)、前后方向(Z轴)的距离.以第1次扫描图像作为参考,计算每周皮肤轮廓缩小的距离,分析体重和皮肤轮廓缩小程度与摆位误差的关系.结果:15例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体重每周都有下降的趋势,至放疗结束,患者的体重平均下降4.5kg、其中多消瘦15.2kg.不同层面皮肤轮廓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但第1颈椎和第3颈椎水平皮肤轮廓收缩明显;颅底和第5颈椎层面的皮肤轮廓距离缩小相对较小.整个治疗过程中,等中心参考点在X、Y、Z坐标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15mm,0.28mm,0.21mm.随着体重的下降,X、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轻微增加(P>0.05),但摆位误差均≤3mm;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增加(P<0.05),大误差达到7mm.结论:鼻咽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体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层面皮肤轮廓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其中第1和第3颈椎水平皮肤轮廓收缩明显;体重下降对X、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影响不明显,但对Y轴的影响较大.
作者:龚蔷;傅深;薛梅;周丹;徐文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Fas/FasL系统和IL-10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三者与乳腺癌的发生、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5例乳腺癌和20例良性增生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Fas/FasL和IL-10进行检测.结果:Fas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41.54%,在乳腺增生症组为90.00% (P <0.05);在乳腺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25.71%,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60.00% (P<0.05).FasL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75.38%,乳腺增生症组为15.00% (P <0.05).IL-10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58.46%,乳腺增生症组为10.00%(P<0.05).在乳腺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71.43%,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43.33% (P <0.05).在乳腺癌组织中Fas与FasL的表达呈负相关,Fas与IL-10的表达无明显相关,FasL与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as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症,FasL和IL-10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Fas和IL-10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FasL和IL-10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孙建娜;刘运江;李胜水;骆瑞珍;许华;孔令军;李双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与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期间,42例放疗同期化疗的食管癌病例,临床分期Ⅱ-Ⅲ期.均为CT定位,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68Gy.均于放疗第1、28天联合化疗,根据同期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22例联合多西紫杉醇加顺铂方案,为TP组;20例联合顺铂加氟尿嘧啶方案,为DF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0年12月,随访率100%.两组有效率:TP组81.8%、DF组75.0%(P>0.05).1、2年局部控制率:TP组86.4%、63.6%;DF组80.0%、60.0% (P >0.05).1、2年生存率:TP组81.8%、59.1%;DF组80%、50%(P>0.05).急性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TP组明显高于DF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TP组明显低于DF组.结论:适形放疗同步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食管癌较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可提高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但经积极治疗后可耐受,能够继续完成治疗.
作者:赵维勇;张丽珍;王继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PSA、FPSA、FPSA/TPSA与ACP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前列腺癌(PC)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PSA和FPSA,计算FPSA/TPSA比值;用速率法检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含量,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PC组血清PSA、FPSA和ACP水平显著高于BPH组和对照组(P<0.01),BPH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组FPSA/TPSA比值显著低于BPH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PSA、FPSA、FPSA/TPSA与ACP可有效地提高诊断PC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血清ACP检测可用于PC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术后监测.
作者:王金行;王月;刘柏新;周立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5A2,ElF-5A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法检测66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IF-5A2表达情况,并对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IF-5A2在NSCLC中呈高表达(P <0.001).EIF-5A2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无关.在多因素分析中EIF-5A2及淋巴结转移是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EIF-5A2在NSCLC中高表达且预后差,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传江;杨雪鹰;刘彩刚;崔金敏;马传胜;赵威;王运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MRI特点,为临床分期、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67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且经病理证实的首诊鼻咽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以及与T分期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各区分布如下:Ⅰb区20例(1.9%),Ⅱa区604例(56.6%),Ⅱb区883例(82.8%),Ⅲ区330例(30.9%),Ⅳ区78例(7.3%),Va区162例(15.2%),Vh区49例(4.6%),咽后967例(90.6%),跳跃性转移仅9例(0.84%).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鼻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咽后和Ⅱ区常见,均为首站淋巴结;Ⅰ区转移率极低;跳跃性转移罕见.区域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无关.
作者:吕君;王仁生;张婷婷;毛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s,VHs)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脊椎肿瘤的2% - 3%[1],发病部位以胸椎多,其余依次为腰椎、颈椎和骶椎.无症状的脊椎血管瘤可以观察而不必治疗.有症状的脊椎血管瘤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放疗是主要手段之一.近期我科收治1名术后复发的椎体血管瘤患者,应用射波刀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此例患者并复习文献,以探讨佳治疗方法.
作者:姜万荣;李兵;朱锡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盆腔常规放疗加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全盆腔常规放疗46-50Gy,加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伽玛刀DT 16-20Gy,2Gy/次,1次/日.结果:近期疗效CR 40%,PR 51.67%,SD 8.33%,无PD病例.总有效率91.67%.1、2、3年生存率96.67%、70%、28.33%.近期毒副反应及远期并发症低.结论:全盆腔常规放疗加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方法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周燕华;徐子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