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春;周建军;贺方方;侯晓妮;陆菲菲;孙海翔
MRI设备临床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MRI设备的各项性能参数指标稳定,以获取高质量的扫描图像,为影像诊断提供图像质量保障.国外许多国家已建立较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和制度,应用推广也较为普及.而我国MRI设备质量控制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推广尚未完善,还需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对MRI设备临床质量控制流程和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刘雅文;尹红霞;杨娉娉;朱建明;杨正汉;王振常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DWI和1H-MRS对不同恶性程度原发性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的DWI和1 H-MRS检查资料.DWI检查中b值分别为0、400、800、1 000、1 500 s/mm2,经后处理获得相应的ADC图,并计算ADC值.对18例MRS谱线稳定的骨肉瘤患者进行分析并获得MRS谱线、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及Cho/Cr值.不同b值下高度和低度恶性骨肉瘤的ADC值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Cho/Cr值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当b值分别为400、800、1000 s/mm2时,高度与低度恶性骨肉瘤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6、4.37、4.87,P=0.01、0.04、0.03);而b值为1 500 s/mm2时,高度与低度恶性骨肉瘤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39,P=0.12).b值为400 s/mm2时,以ADC值诊断高度恶性骨肉瘤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为73.30%和72.70%.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Cho/C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P<0.05).以Cho/Cr诊断高度恶性骨肉瘤的佳界值为2.21,特异度为75.00%,敏感度为92.90%.结论 ADC值(b值取400 s/mm2)及Cho/Cr值均对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莹;任翠萍;程敬亮;李贝贝;肖翠萍;王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37岁,因“左侧腰部酸胀2月余”就诊.查体:左肾区叩击痛(+).超声检查:左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中上极探及约9.0cm×7.9 cm的低回声团,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性回声区及强回声钙化灶(图1A).肿块实性部分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左肾静脉内可探及约6.8 cm×1.5cm低回声团,与肿块相延续.超声诊断:左肾占位并左肾静脉癌栓形成.
作者:周爱云;刘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女,68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腹胀,伴恶心,近2天发现腹部隆起包块.查体:上腹部可触及一约4 cm×4 cm质硬肿物.实验室检查:AFP 113.77 ng/ml,CA125 361.69 U/ml,CEA、CA199正常.CT:左上腹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约16.5 cm×14.1 cm×14.3 cm,CT值约14~37 HU,边缘较清晰,内见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影及斑片状钙化影(图1A),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呈较明显斑片状强化,病灶边缘显著,门静脉左支见充盈缺损(图1B),病灶与肝左叶分界不清,邻近胃受压向后下方移位,胃前壁及小弯侧胃壁与病灶分界不清,腹腔未见转移灶和肿大淋巴结.
作者:于淼;刘珊珊;战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不同参数设置对肝脏低剂量增强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需要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的患者40例,分别行上腹部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延迟期采用低剂量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150 mAs.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射(FBP)重建和IMR技术重建,IMR采用不同参数,以获得不同水平(Level 1~3)的常规和软组织重建图像,分别记为R1、R2、R3亚组和S1、S2、S3亚组.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并比较,主观评价包括低对比分辨率(LCD)、图像失真(ID)和诊断信心(DC)评分,客观评价包括肝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不同参数组图像的LCD、ID和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参数组图像间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除S1与R2亚组、S2与R3亚组3项指标(P均>0.05)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全迭代重建IMR技术可提高肝脏低剂量增强CT扫描的图像质量,推荐参数为软组织重建、Level 1或常规重建、Level 2.
作者:樊荣荣;施晓雷;张天然;钱懿;陈如谭;范丽;萧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3台MRI设备的层间射频信号干扰情况进行检测,以加深对层间射频信号干扰现象的认识.方法 通过3台MRI设备(设备1:GE 1.5T HDi,装机时间:2012年;设备2:GE 3.0T HD,装机时间:2006年;设备3:GE3.0T 750W,装机时间:2016年)采用轴位T1WI序列扫描ACR模体,记录层间距为5.0、1.0、0.5和0 mm时的SNR,绘制SNR变化百分比与层间距百分比的函数图.处置标准:当层间距从5 mm减小到0时,由层间射频信号干扰作用所导致的SNR的下降不超过20%.结果 当层间距由5 mm减小到0时,设备1的SNR下降幅度为18.16%,设备2的SNR下降幅度为23.57%,设备3的SNR下降幅度为10.75 %;设备1和设备3的层间射频信号干扰检测结果达到处置标准,设备2(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检测结果未达标.结论 3台MRI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层间射频信号干扰现象,其中使用时间久的设备检测结果不达标.层间射频信号干扰检测应该在临床质量控制工作中受到重视.
作者:尹红霞;刘雅文;杨娉娉;张艺;朱建明;杨正汉;王振常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无症状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宽度范围,并分析生理指标(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坐骨间距、偏心距、小转子高径等)对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无髋关节疼痛症状者的盆腔MSCT扫描资料,测量并记录髋关节的IFS宽度、坐骨间距、偏心距、小转子高径、头颈轴长、股骨颈角、坐骨角,并分析IFS宽度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及IFS宽度、偏心距、小转子高径、头颈轴长均大于女性(P均<0.05),坐骨间距、坐骨角均小于女性(P均<0.001).IFS宽度与头颈轴长呈正相关(P<0.001),与年龄、坐骨间距、股骨颈角、坐骨角均呈负相关(P均<0.001),与身高、体质量、偏心距、小转子高径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MSCT可应用于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影像学测量与评估,女性骨盆结构与男性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女性更易罹患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原因.
作者:郭家川;刘英;蒲红;蒋瑾;谢坪;陈光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T2 mapping成像评价青年健康志愿者肩关节软骨构成成分的可行性,并定量分析肩关节软骨T2值.方法 对16名青年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肩关节斜冠状位8回波T2 mapping成像,并经后处理获得伪彩图,将肩关节软骨三等分为外带、中带、内带,测量其T2值.比较外带、中带、内带间T2值的差异及不同性别间、左右侧间T2值差异.结果 肩关节软骨外带、中带、内带T2值分别为(38.67±2.82)ms、(38.41±2.52)ms、(36.49±1.80)m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89,P=0.001),肩关节外带、中带软骨T2值均大于内带(P均<0.05).肩关节软骨外带、中带及内带的左侧与右侧T2值、不同性别间肩关节软骨外带、内带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性别间肩关节软骨中带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 mapping成像可用于评价肩关节软骨构成成分变化.
作者:刘新峰;魏琳;牟俊;王荣品;曾宪春;刘远成;刘昌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女,64岁,4年前外院检测类风湿因子18 IU/ml、ANA阳性(1:320颗粒型),抗SSA抗体阳性,抗CCP抗体5.1 RU/ml,C-反应蛋白及血沉增高;胸部CT示双下肺呈磨玻璃样改变,肺功能检查示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为“干燥综合征、间质性肺病”,多次调整用药.既往有结节性痒疹、骨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脑膜瘤、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病史.本次因“排尿困难,尿频伴下腹疼痛1周”就诊.
作者:刘婉君;刘辉;方婉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47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头痛7天”人院,以顶枕部疼痛为主,呈阵发性,休息后可缓解.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5.44×109/ L、红细胞计数4.78×1012/L、血小板计数174×109/L.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恶性幼稚细胞,可排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leukemia,AML).MR检查:平扫可见沿大脑镰分布的分叶状、结节样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增厚及强化,周围可见明显水肿(图1A~1C).MR诊断:考虑脑膜瘤.
作者:何昕;刘晓超;潘星辰;佟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女,55岁,以“发现左乳肿物10月余”为主诉入院.体检: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约20 mm×15 mm的质韧肿物,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压痛,乳头无凹陷及溢液,皮肤无红肿及橘皮样变.超声:左侧乳腺可见中等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未见明显占位效应;CDFI示病灶内点状血流信号;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示左侧乳腺12点方向(距乳头约54 mm,距皮肤约14.5 mm)可见约18 mm×11 mm中等回声区(图1A),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冠状切面可见“汇聚征”;弹性成像示病灶以红色为主(图1B、1C),弹性评分5分.超声诊断为左侧乳腺占位性病变(BI-RADS 4C类).行左乳区段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侧乳腺)复杂性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伴导管上皮简单增生.免疫组化:P63(+),KI67(<5%),腺上皮ER(3+),PR(1+),CK8/18(3+),CK5/6(肌上皮+).
作者:靳凤梅;马苏美;王惠;李金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女,47岁,因反复胸闷3年余就诊.患者于2012年因子宫肌瘤接受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静脉内平滑肌瘤.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内见一约1.6 cm×0.8 cm稍强回声团块(图1),边界清晰,可见一蒂与之相连并附着于三尖瓣前瓣,随心动周期可见摆动;CDFI示三尖瓣 口中量反流信号,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超声心动图诊断:①右室稍强回声团块,考虑黏液瘤可能;②三尖瓣反流(中量).遂行体外循环全身麻醉下心脏肿瘤切除术十三尖瓣直视成形术.
作者:黄文孜;周爱云;刘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43岁,以“左上腹胀痛不适1周”人院.腹部疼痛为慢性隐痛,向左侧腰背部放射,无发热、恶心及呕吐.查体:腹软,左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脾肋缘下可触及,质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6 g/L,血细胞比容19.70%,血小板61×109/ L.上腹部CT示脾大,实质内见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灶,境界欠清,大病灶大径约2.1 cm;增强后病灶由周边逐渐向中心填充强化,大部分病灶延迟期呈等密度,CT诊断为脾脏多发血管瘤可能性大(图1A~1D).
作者:杨千朋;刘尼军;王敏茹;宁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一体化PET/MR探讨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和葡萄糖代谢的空间相关性.方法 对9名健康人行一体化PET/MR脑成像,获得同步的静息态MR脑功能成像(fMRI)和PET图像.分析静息态脑默认网络脑区连接与葡萄糖摄取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静息态fMRI的脑默认网络与PET图像高代谢区域有很好的空间分布相似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右侧后扣带区域内脑功能连接值与相对葡萄糖摄取(rGU)值的相关性显著(rs =0.833,P<0.001).结论 一体化PET/MR可为研究脑默认网络的神经生理机制提供新的手段.
作者:王静娟;崔碧霄;杨宏伟;马杰;梁志刚;卢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PET/CT及PET/MR特征.方法 纳入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ET/CT及头颈部MR检查.由2名观察者独立观察PET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并对PET/CT、PET/MR T1WI及PET/MR T2WI的图像质量、融合准确度、病灶清晰度、病灶特征等进行评分.分析2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40例患者共90个PET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40个、阳性淋巴结50个.PET/CT、PET/MR T1WI及PET/MR T2WI在图像质量及融合准确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显示阳性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的清晰度方面,PET/MR T1WI及PET/MR T2WI均优于PET/CT(P均<0.05).40个阳性原发灶中,PET/MR T2WI对29个原发灶的特征显示多于PET/CT,4个原发灶与PET/CT相仿,7个原发灶较PET/CT少.结论 PET/MR在HNSCC诊断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在显示头颈部局部病灶时较PET/CT更具优势.
作者:白乐;程勇;唐勇进;凌雪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阴道斜隔综合征(H erlyn-Werner-Wunderlich syndrome,HWWS)是一种女性生殖道梗阻性畸形,其畸形主要包括:双子宫,双宫颈;单阴道,但阴道有一斜隔将半边阴道封闭致斜隔侧子宫不通;斜隔侧肾脏发育异常,通常为肾缺如.由于HWWS罕见,临床及放射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常易误诊、误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HWWS患者的MRI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吴琛;陈玲;陈远军;韩祥磊;陈文;周运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孕妇,26岁,孕1产0,孕28+3周,孕期无服药史及毒物接触史.孕28+3周产前超声检查见胎儿脊柱 L3~4水平椎管内可见约9 mm×2 mm的强回声团(图1A),后方伴声影,脊髓受压,L3~5水平椎弓骨化中心明显增宽(图1B),其表面皮肤连续中断,中断处宽度约6 mm,皮肤缺损处可见一囊性包块,约10 mm×6 mm,包块后方的椎弓骨化中心向后开放,呈外“八”字形.小脑体积小,弯曲呈“香蕉状”,颅后窝池消失.超声诊断:胎儿脊髓纵裂(diastematomyelia,DM)合并开放性脊柱裂.
作者:马斌;王艺璇;李天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MRI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2014年全球医用MRI设备装机量达18.31万台,同比2013年增长11.71%[1].1985年我国引进第1台MRI设备,2015年我国MRI设备保有量增加至9 089台,每百万人口设备拥有量为6.6台[2].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的《2015年MRI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1-2015年,我国MRI设备销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1%,从892台增加至1 507台[2],已广泛应用于县级以上医院.
作者:杨正汉;王振常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RI设备磁场均匀性评估方法与实践操作步骤,为临床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基于MRS模体和32 cm的匀场球模,分别采用波谱峰值法和带宽差值法两种磁场均匀性检测方法检测本单位放射科的MRI设备.结果 MRS模体的半高宽值为0.08 ppm,32 cm匀场球模在带宽差值法下单层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的磁场不均匀值分别为0.15 ppm、0.08 ppm和0.18 ppm.结论 所检测MRI设备磁场均匀性良好,符合磁场均匀性检测标准.
作者:杨娉娉;尹红霞;刘雅文;朱建明;杨正汉;王振常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肠憩室炎CT分级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已确诊为结憩室炎的患者的CT资料并对其进行CT影像学分级,1~3级预测为可行保守治疗,4~5级预测为需行手术治疗,并与临床实际治疗方案进行对照.结果 结肠憩室炎CT主要表现为突出于肠壁的小囊袋状突起,憩室壁及邻近肠壁水肿增厚(40/41,97.56%)、周围脂肪结构紊乱及邻近腹膜增厚(39/41,97.12%).41例憩室炎患者术前CT分级预测治疗方案的准确率为85.37 %(36/41).结论 结肠憩室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分级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郭威;曾旭文;梁治平;陈松;周洁;李艳梅;何敏聪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