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PG G3507 C多态性与Ⅲ期大肠癌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郭楠楠;杜海娜;朱陵君

关键词:XPG/ERCC5, 单核苷酸多态性, 奥沙利铂
摘要:目的:探讨Ⅲ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XPG G3507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对奥沙利铂化疗的临床疗效关系。方法:106例Ⅲ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TaqMan探针法对XPG G3507C位点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特点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06例患者的XPG G3507C位点G/G、G/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6.8%、47.2%和16.0%。针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初诊时血清癌胚抗原水平、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XPG G3507C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基因型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肿瘤相关死亡率、无疾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Ⅲ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XPG G3507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接受奥沙利铂化疗后的临床疗效可能无相关性。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NT-proBNP与CVP对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应用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末端原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中心静脉压(CVP)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乳腺癌术后应用蒽环类化疗药物化疗的女性患者80例,在化疗前、第1、2、3个疗程结束及全程化疗结束后5个时间点,使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同时对患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CVP测定并记录结果。结果:NT-proBNP在第1、2、3个疗程结束及全程化疗结束时其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P在化疗结束时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联合CVP对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致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有必要,加强其检测可对保护心脏功能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明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显微镜下2例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子宫内膜样腺体ER、PR均阳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良性,但具有交界性、恶性潜能,约有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癌前期病变,是类似于由良性至恶性上皮渐进性移行的过渡形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肿瘤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取材时应多注意,尽量减少漏诊的可能。

    作者:李珍玲;金仁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D137L突变体在咽喉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咽喉癌CD137L两种突变体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咽喉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采用不同抗体,测定其CD137L N端和C端表达情况。Image-Pro Plus软件中的Pa-thology批处理程序计算各病例的IOD值。结果:咽喉癌病理组织中,CD137L N端表达阳性占87.7%,C端表达阳性占78.5%。喉癌及癌旁组织之间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生长部位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类型和肿瘤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在不同的咽喉癌患者,两种抗体检测的IOD值差值显著不同。结论:CD137L突变体的表达在不同患者呈现不同特点,其发生剪接突变的比率和机制不同。

    作者:李文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黄芪三参饮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放射效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三参饮(Huangqi Sanshen Yin,HQSSY)在不同放疗剂量下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小鼠120只,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只小鼠服用中药后接受不同放射剂量照射,对照组60只小鼠单纯接受不同放射剂量照射,两组小鼠雌雄各半。同时接受照射84h后处死,按Withers HR方法镜下计数每环再生的小肠隐窝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析两组在再生隐窝细胞数上的差异。结果:两组小鼠性别无差异(P>0.05)。剂量12Gy、13Gy对两组雄性小鼠照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14Gy、16Gy对两组雄性小鼠照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剂量对两组雌性小鼠照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剂量15Gy对两组雄性、雌性小鼠照射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小鼠不分性别在不同剂量下照射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隐窝细胞数结果所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HQSSY对每环再生小肠隐窝具有修复作用,在不同放疗剂量下对小鼠小肠上皮细胞放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益气养阴法对放疗有减毒增效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安伟;陆琼;杨文娟;张丽;李张艳;王良花;李胜业;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104例临床表现、治疗及疗效分析

    目的:提高肿瘤科医师对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诊断及处理能力。方法:收集作者援助博茨瓦纳期间所诊治的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共104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以皮损为主(90.4%)。以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碱类、依托泊甙等单药或者联合方案的临床获益率为87.5%。其中Good risk组为90.9%,Poor risk组为68.7%,P<0.05。肺部未受累组为94.0%,肺部受累组为60.0%,P<0.05。CD4细胞数:临床获益组治疗前(210.5±135.8)/μl,治疗后(290.7±140.6)/μl,P<0.05;疾病进展组治疗前(180.2±141.5)/μl,治疗后(171.5±88.7)/μl,P>0.05。结论:皮损是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以阿霉素等传统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仍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ACTG分期及肺部受累情况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CD4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作者:朱晋峰;Kumar Saurabha;Nancy Kablay;Duduetsang Chebani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头颈部肿瘤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行或不行图像引导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比较

    目的:评价图像引导在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运用TomoTherapy系统治疗,计算患者行或不行图像引导情况下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分析剂量差异。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前不行图像引导,脊髓大剂量较行图像引导的情况下升高约1.09%,GTV、PTV D95、D98有所降低,降低的幅度分别GTV:1.79%、2.19%,PTV:2.37%、2.15%。行或不行图像引导,GTV、PTV D2、下颌骨剂量、双侧腮腺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时行或不行图像引导,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不必每次放疗前行图像引导。对于脊髓受量接近大剂量限制阈值,建议每次放疗前进行图像引导。

    作者:蒋华勇;张富利;王雅棣;许卫东;高军茂;姚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热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至2012年2月172例原发性肝癌行热化疗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通过肝动脉导管将微导管超选择置入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20ml与顺铂100mg或丝裂霉素8mg的110℃混悬液行热化疗栓塞。以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收集资料。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累积生存率。结果:1-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33%、34.88%、21.51%、12.21%、7.56%、1.74%、1.74%、1.16%、1.16%、1.16%。治疗前后有CT、B超或DSA等影像学资料对比的患者160例,完全缓解(CR)2例(1.25%),部分缓解(PR)49例(30.63%),稳定(SD)78例(48.75%),进展(PD)31例(19.38%);有效率(CR+PR)31.88%,肿瘤控制率(CR+PR+SD)80.63%。结论:热化疗栓塞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庄金满;李选;吕献军;傅军;冯琦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肿瘤自杀基因靶向治疗

    自杀基因靶向疗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众多体内体外试验已经证明了自杀基因的肿瘤杀伤效应。目前,相关的临床试验也证实HSV-tk/GCV,CD/5-FC等自杀基因系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然而在临床推广应用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基因靶向转移困难、基因转染效率较低、基因转移后的表达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基因杀伤效应较低且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均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本文将从自杀基因的种类、载体、作用机制、旁观者效应和临床发展前景,尤其是纳米粒载体和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蒋涛;赵培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乳腺癌中DEC1与claudin-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DEC1(differentiated embryonic 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 1)和claud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C1和claudin-1在154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54例乳腺癌中 DEC1的表达升高与乳腺癌的高分级(P=0.002)和淋巴结转移(P=0.048)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769)、肿瘤大小(P=0.216)、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303)及孕激素水平(P=0.127)无相关性。而claudin-1的表达缺失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006)和淋巴结转移(P=0.025)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538)、肿瘤大小(P=0.801)、肿瘤的分级(P=0.083)及患者的孕激素水平(P=0.195)无相关性。并且DE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乳腺癌中DEC1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负相关,并与肿瘤的高分级相关。

    作者:吴雪琼;赵思文;范倩岩;马骥;刘洋;邱雪杉;王恩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TVision和MV-CBCT两种IGRT技术在放疗摆位中的应用

    目的:对大孔径CT和MV-CBCT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流程的介绍以及利用两种方法获得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比较两种图像引导方式在放疗摆位应用中的不同之处。方法:15例患者(鼻咽癌5例,前列腺癌4例,宫颈癌6例)治疗前分别进行CT和MV-CBCT图像采集,并与计划CT进行图像融合,MV-CBCT采用自动配准方式,CT采用自动+手动配准方式,分析两组数据,探讨CTVision和MV-CBCT两种IGRT的应用。结果:CTVision和MV-CBCT对15例病人图像引导的方式在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Y方向的误差有一定差异。结论:CTVision图像更为清晰,采集时需要剂量更少,但所需时间较长,技术员需进出机房两次。

    作者:周丹;李兆斌;龚蔷;臧冰冰;周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缺氧环境中Galectin-l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Galectin-1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siRNA干扰Galectin-1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Real time-PCR分析Galectin-1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Transwell小室观察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免疫荧光分析缺氧条件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siRNA-Galectin-l干扰组和200μmol/L氯化钴处理组的细胞出现了增殖抑制;用200μmol/L氯化钴处理Tca8113细胞后,Galectin-l mRNA的表达量上调(0.91±0.11,P<0.05);siRNA+Tca8113细胞组Bcl-2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低(0.16±0.02,P<0.05);siRNA-Galectin-l干扰组迁移出的细胞数(31±6)明显低于200μmol/L氯化钴+Tca8113细胞组(43±6)和Tca8113细胞组(51±8,P<0.05);免疫荧光结果所示,siRNA+200μmol/L氯化钴+Tca8113细胞组的荧光强度弱。结论:Galectin-1是反应肿瘤细胞缺氧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可利用Galectin-1作为内在的缺氧标志物。

    作者:潘洪飞;任大鹏;孟凡东;田昕;李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及腹腔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对常规的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外科手术是局限性GIST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对于术前、术后辅助、复发、转移及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英杰;杨娟;孙姗姗;韩竞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Endoglin与肿瘤血管生成、浸润及转移之间的关系

    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肿瘤新生血管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Endoglin是参与调节TGF-β信号传导的跨膜蛋白,作为TGF-β家族的辅助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Endoglin作为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之一,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异常高表达,并且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目前以endoglin为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肿瘤策略已被证实具有一定成效,但肿瘤细胞依然存在对药物的抵抗、复发及转移等现象。为寻求这一现象的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某些原发肿瘤细胞中表达的endoglin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及转移。本文结合国内外新报道,就endoglin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浸润及转移之间的关系作以一简要综述,为今后如何抑制其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发挥其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及转移作用提供思路。

    作者:张天一;刘丹;李航宇;刘金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同期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我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治疗结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70例Ib1-IVa 宫颈癌患者进入回顾性研究。化疗选用含顺铂的三个方案之一,放疗采用外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照射,A点总剂量78-90Gy,B点外照射剂量46-56Gy。将患者的临床分期、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情况、肿瘤大小(>or≤4cm)、肿瘤消退情况、肿瘤标志物作为分析因素,用COX回归对上述分析因素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FS的因素有:临床分期(P<0.01),肿瘤大小(P<0.01),肿瘤消退情况(P=0.01)和肿瘤标志物(P=0.01)。影响OS的因素为:临床分期(P=0.01),肿瘤大小(P=0.01)与肿瘤消退情况(P<0.01)。5年生存率Ib1-Ⅱa 期患者为:91.5%,Ⅱb 期患者为:70.8%,Ⅲ期患者为:42.7%,IVa 期患者为:2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肿瘤消退情况。

    作者:岳成山;胡勇;王会霞;高山;张晶晶;李冬;董学良;王佩;余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去细胞的肿瘤细胞外基质制备及结构研究

    目的:探讨去细胞处理对肿瘤细胞外基质骨架成分、结构及组织稳定性的影响,为构建体外三维肿瘤提供依据。方法:以人肺腺癌A549肿瘤细胞种植免疫缺陷鼠而得到的肿瘤组织块为材料,切成薄片后接受不同方法的去细胞处理,组织化学染色了解细胞去除程度。新鲜和去细胞处理的肿瘤组织片(n=10)分别进行DNA,胶原和氨基聚糖含量检测;对细胞去除彻底的Tris-Trypsin-Triton 和SDS组孔隙率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测,新鲜肿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Tris-Trypsin-Triton 和SDS 组经去细胞处理后细胞成分完全去除,组织间隙增宽。与新鲜组织比较,各组DNA含量明显降低,尤其Tris-Trypsin-Triton和SDS处理组DNA含量较新鲜组明显减少。经去细胞处理后,Tris-Trypsin-Triton 和SDS处理组肿瘤基质的孔隙率均大于新鲜组(P<0.05),SDS组孔隙率大于Tris-Trypsin-Triton组(P<0.05)。经过去细胞处理,Tris-Trypsin-Triton 和SDS处理组弹性模量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Tris-Trypsin-Triton 和SDS处理较彻底去除肿瘤组织细胞成分,SDS处理组有更高的孔隙率。去细胞处理后肿瘤组织弹性模量有所下降,所得到的肿瘤细胞外基质基本成分需经进一步交联处理可以作为一种肿瘤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高巍;程蒿;吕卫东;雷光焰;刘志刚;陆建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98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34)、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Ⅱ组,n=28)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36)。比较3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为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强;贾晓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干扰素协同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HPV持续阳性的疗效

    目的:探讨干扰素协同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对宫颈癌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阳性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66例宫颈癌治疗后HR-HPV持续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干扰素协同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两种药联合治疗为观察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12个月后HR-HPV阳性率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治疗后HR-HPV有效率为90.20%(92/102),高于对照组68.75%(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协同重组人干扰素α-2 b阴道泡腾胶囊宫颈癌治疗后HPV阳性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明;钱延玲;师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肿瘤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贝伐单抗7.5mg/(kg·3w),3周为1观察周期,5mg/(kg·2w),4周为1观察周期,单药或联合化疗,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52例患者共接受134周期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9.2%)、出血(13.5%)和蛋白尿(9.6%),其中3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发生严重心肌缺血不能耐受继续治疗。结论:贝伐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出血和蛋白尿,多为I-II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作者:吴灵芝;陶敏;冯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XPG G3507 C多态性与Ⅲ期大肠癌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Ⅲ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XPG G3507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对奥沙利铂化疗的临床疗效关系。方法:106例Ⅲ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TaqMan探针法对XPG G3507C位点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特点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06例患者的XPG G3507C位点G/G、G/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6.8%、47.2%和16.0%。针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初诊时血清癌胚抗原水平、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XPG G3507C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基因型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肿瘤相关死亡率、无疾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Ⅲ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XPG G3507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接受奥沙利铂化疗后的临床疗效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郭楠楠;杜海娜;朱陵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99m Tc-3 PRGD2-SPECT/CT显像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99mTc-3PRGD2-SPECT/CT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食管占位性病变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获得终诊断。术前所有患者均分别行食管钡餐、超声内镜及SPECT/CT显像检查并对比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结果:40例食管占位患者中恶性病变32例,包括食管癌31例、平滑肌肉瘤1例;良性占位8例,包括平滑肌瘤6例、食管结核2例。SPECT/CT显像发现1例癌肺转移、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2.5%、93.8%、87.5%,97.5%、96.9%、100%,90%、90.6%、87.5%,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99mTc-3PRGD2-SPECT/CT显像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诊断其它两种方法无法诊断的远处转移性病灶。99m Tc-3PRGD2可望成为整合素αvβ3受体阳性的肿瘤显像剂。

    作者:陈佐伟;郭一玲;张英男;李丹丹;高识;马庆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