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血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蔡晓红

关键词:超敏反应, 输血, 发病机制
摘要:输血超敏反应主要是由输注血浆成分而引起的I型速发性变态反应(输血过敏反应),也可以是由血浆成分中某些种类抗体(如IgG和IgM类抗体)引起Ⅱ型或Ⅲ型超敏反应(输血类过敏反应).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仅次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而位居所有输血反应的第2位.血浆输注以过敏反应发生率为高,约为1%-3%.尽管目前对输血超敏反应有关的急救措施与以往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输血超敏反应病理生理学的了解有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输血超敏反应的临床概况、发生机制、病因学等方面作-综述.
中国输血杂志相关文献
  • 使用一次性加样针控制血液加样中交叉污染的探讨

    全自动加样仪如今在血站系统被广泛应用,与人工加样相比,它具有自动、快速、精确的优点,不仅把检验人员从重复烦琐的加样操作中解放出来,又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大大提高了血站血液检测工作的效率.

    作者:张辽明;周海容;张永昌;欧山海;彭琼;陈艳;黄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血白蛋白分离工艺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低温乙醇工艺分离血浆蛋白,自20世纪40年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Cohn教授及其领导的开发团队所创立的Cohn 6法已成为白蛋白分离的经典方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血浆白蛋白分离工艺的基础.随后所使用的各种白蛋白分离方法依旧以Cohn 6法中的pH值、温度、乙醇浓度、离子强度和蛋白浓度5变参数为依据,通过不同的参数组合,可进行其它多种蛋白制品的分离.

    作者:刘力;刘文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肿瘤细胞及对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细胞过滤器清除血液回收机漂洗后血液中残存肿瘤细胞的效果,并观察过滤后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其脆性的改变.方法选择繁殖能力强,不易受损的细胞系肠肿瘤细胞(LOVO)和胃肿瘤细胞(SGC)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消化后制成单一细胞悬液;采集非肿瘤患者术野血液,经过滤、离心、漂洗收集浓缩红细胞.将细胞悬液中的肿瘤细胞计数后混入浓缩的红细胞中,混匀.再用血液回收机过滤、离心、漂洗,将漂洗后得到的浓缩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观察过滤对血样中肿瘤细胞的影响并与未经过滤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测定红细胞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RDW)及红细胞渗透脆性,观察过滤对红细胞的影响.结果 过滤后的血样中未发现肿瘤细胞,而对照组血样中可见到肿瘤细胞.培养14天后观察,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血样未见肿瘤细胞生长,而对照组血样中有大量肿瘤细胞生长.过滤后的RBC、MCV、P.DW和红细胞渗透脆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配合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去除血液中的肿瘤细胞,且对红细胞数量、形态及细胞膜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江月;陈京霞;张雪莉;王占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HCV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对EUSA试剂组合的应用

    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是采供血机构的检测项目之一.目前血液筛查所采用的第3代HCV总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由于抗原的组合、来源及含量等差异,导致不同厂家试剂的测定结果差异较大.卫生部规定,必须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初、复检,以尽可能保证输血安全.如何选择初、复检试剂,以大程度地减少假阴性血液的漏检是抗-HCV检测工作的关键.我们应用HCV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盒对4种国产抗.HCV ELISA试剂盒进行了组配实验,报道如下.

    作者:赵宇;唐银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BO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上报,但我国目前尚未见较全面的输血不良反应统计报告.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报告,1976-1985年因输血死亡328例中,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182例(55.5%),其中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159例(48.8%),这159例中137例(41.8%)为.

    作者:杨青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云南汉族人群KIR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分析云南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多态性及基因型和单倍型特点.方法从献血者中随机选择150名无亲缘关系的云南汉族健康志愿者,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对其进行K/R基因低分辨率检测,并根据Hsu等[5]的标准进行基因型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在云南汉族人群中共检出目前已知的17个K/R基因,其中3DL3、2DL4、3DP1和3DL2框架基因存在于所有个体.2DL1、2DL3、2DP1、3DP1*003、3DL1、2DS4*001/002基因较为常见,而2DL2、2DLSA、2DLSB、2DS1、2DS2、2DS3、2DS4*003、2DS5、3DS1和3DPI*001/002基因频率较低.在云南汉族人群中共检出31种基因型,常见基因型为AJ(2,2)和AF(1,2)型,频率分别为26.67%和17.33%.同时检出15种单倍型.以单倍型2为常见,频率为47.3%.此外,还发现2种新基因型目前在其他人群中尚未见报道,3种基因型无法根据Hsu等[5]的标准模式分析出单倍型.结论云南汉族人群KIR基因分布表现出中国汉族人群KIP,多态性的一些共同特点,同时具有其独特的K/R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

    作者:苏品璨;杨通汉;邹海;徐晓红;李玉明;朱祥明;高宏;郑忠伟;陈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产工艺研究

    目的 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产工艺和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方法对比两种生产工艺和两种不同类型的灭活方法对制品质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以血浆为原料生产的制品,4种凝血因子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制品经过S/D病毒灭活,4种凝血因子活性回收率分别在78%以上;制品经过(100±0.5)℃灭活,4种凝血因子活性基本没有降低.结论 采用以血浆为原料生产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优于其他方法;为保证制品安全,同时采用S/D灭活和(100±0.5)℃灭活30min对制品是必须的且对制品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

    作者:魏舒;时凯;刘国荣;汤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妇科手术围手术期输血的临床观察

    妇科手术围手术期输血历史悠久,直至20世纪末,在妇科大中型手术中输血几乎是约定俗成的传统,旨在保证手术安全和患者的术后恢复.但随着对输血与术后恢复及疾病预后关系的研究,不当输血的诸多弊端和并发症得以揭示,输血的安全性及风险性引起了医患双方的关注.为了探讨输血治疗的利弊与得失.为患者排疑解惑,我们对围手术期输血与否及输血的种类和方法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宋茜;陈玉环;姚恒;李静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和功能特性研究

    目的 研究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和功能特性,为国家制定统一的白膜法血小板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并检测分析各项质量指标,与机采血小板国家标准(GB18469-2001)比对.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对诱导剂ADP的大聚集率与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和PAC.1的表达率.结果 白膜法制备的汇集浓缩血小板质量指标分别为:容积为(270±14)ml,含量为(2.58±0.51)x1011,pH值为7.24 4±0.09,红细胞混入量为(6.61 4-0.16)×109,白细胞混入量为(0.011±0.008)×109.两组血小板对ADP的大聚集率分别为(85.1±9.0)%和(87.9±11.1)%,P>0.05;两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表达率分别为(12.3±1.7)%和(11.7 ±2.1)%,P>0.05;PAC-1表达率分别为(9.3 4-1.7)%和(8.94-1.4)%,P>0.05.结论 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指标均达到机采血小板国家标准.血小板功能活性保持良好.

    作者:卢发强;赵士刚;刘景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保存期末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发热反应的观察分析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去白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可预防白细胞引起的输血发热反应.我们观察分析不同保存期内去白红细胞和未去白红细胞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丁国良;马玉琳;朱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友病携带者与产前基因诊断

    目的 建立1种简便、快速的血友病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体系.方法对38个血友病A家系,用长链PCR及序列特异PCR作咫基因内合子22及1倒位检测;有家族史家系可联合F8基因内外的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DXS 52(ST14)位点多态性以PCR产物凝胶电泳法检测,7个STR位点(F8Civs13、CA22、DXS15、DXS9901、G6PD、DXS1073、DXS1108)的多态性以多重荧光PCR法检测,产前诊断加用性别位点(Amelo);对于散发家系,通过直接核苷酸测序查找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继而对家系女性成员作携带者与产前诊断.对12个血友病B家系采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确定基因突变,多重荧光PCR法检测F9基因外6个SIR位点(DXSll92、DXS1211、DXS8094、DXS8013、DXS1227、DXS102)的多态性.结果 38个血友病A家系中,10名先证者的咫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为阳性,l例先证者为咫基因内含子1倒位阳性,对于有家族史的家系,综合应用倒位检测和遗传连锁分析.携带者与产前诊断率均为100%;4个散发家系均可找到致病突变;38个血友病A家系的携带者及产前诊断总诊断率为94.81%.12个血友病B家系中有10个家系通过直接测序可找到突变,联合丹基因外6个STR位点对血友病B家系的遗传连锁分析的可诊断率为96.88%.结论咫基因内含子22及1倒位筛检联合咫基因内、外多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可以进行血友病A的携带者及产前诊断;直接核苷酸测序可确定丹基因突变,而联合基因外多个多态性位点检测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是血友病B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作者:陆晔玲;丁秋兰;戴菁;王鸿利;奚晓东;王学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确证方案的探讨

    目的 明确抗-HCV酶免检测结果 与确证阳性结果 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楚立简便、经济的血液筛查实验室抗.HCV确证试验方案.方法使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结合核酸检测方法对134份酶免抗-HCV阳性样本确证,初步探讨2或3种抗.HCV酶免试剂(Ortho、Murex和科华联合复检的S/Co值与阳性预期值的关系及不同试剂组合检测的阳性预期值.结果 134份样本中,92份真阳性,5份可疑,其余均为阴性.Ortho和Murex试剂的S/Co与阳性预期值呈正相关.当S/Co≥3.8时,阳性预期值分别可达98.33%和97.78%.Murex联合科华、Ortho联合科华以及3种试剂同时检测为阳性时的阳性预期值为100%;Ortho联合Murex的阳性预期值为98.48%,与上述其它2或3种试剂组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或3种酶免试剂联合复检的确证方案优于美国CDC推荐的S/Co≥3.8方案.在常规血液筛查实验室.可以选择3种抗-HCV试剂中的任2种同时复检,先行对抗-HCV阳性标本确证,对无法确证的样本再作重组免疫印迹试验分析.

    作者:王迅;刘宇宁;贾尧;伍晓菲;刘晓颖;张晰;钱开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80℃长期保存血小板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索-80℃条件长期保存血小板的关键技术.方法将12人份加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分为若干等份后置于实验专用-80℃低温冰箱中保存1-16个月,1-6个月每月每人份各取1份样本、8-16个月每2个月每人份各取l份样本37℃水浴复温后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H、血小板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再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S)表达和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问.结果 在16个月的保存过程中Plt、MPV、PDW、pH、血小板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再表达、PS表达和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闻等.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加终浓度为5%DMSO,在-80℃条件下长期保存质量较好且较稳定,此技术条件可用于长期储备血小板资源.

    作者:刘景汉;欧阳锡林;庄远;李卉;孙桂香;陈麟凤;车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手机短信在无偿献血者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电话已成为采供血机构和献血者之间的重要联络工具.在保密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好无偿献血者手机短信这一重要资源,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对建设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着重要意义.我站于2006年开通了短信平台,并借此增强了献血者和血站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在回告检测结果、调查满意度和招募应急献血者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徐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α1-抗胰蛋白酶样品中聚乙二醇残留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目的 研究用不同蛋白沉淀剂沉淀α1-AT中蛋白,测定聚乙二醇(PEG)的残留量.方法采用不同蛋白沉淀剂沉淀α1-AT样品中的蛋白,依据PEG与钡离子和碘离子可形成复合物(1:1),用比色法测定PEG的含量.结果 高氯酸和三氯乙酸均不能沉淀α1-AT.95%乙醇-氯化钠饱和溶液沉淀蛋白效果满意,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测定结果 稳定.S/D(20%Tween80,6.2%TNBP)对PEG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建立了用95%乙醇-氯化钠饱和溶液作为蛋白沉淀剂测定α1-AT中PEG残留量的方法,回收率在90%以上.

    作者:徐艳霞;卜凤荣;陈祥松;宿艳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备血不足手术大量失血的应急策略

    1病例摘要患者,男,71岁,因腹部巨大恶性肿瘤拟剖腹探查手术.术前检查见患者腹部隆起如足月妊娠,全身消瘦和低蛋白血症,Hb74g/L;术前备血仅RBC 200ml.手术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麻醉开始前开放右侧颈内静脉和外周静脉2条通路,同时作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动脉压.

    作者:招伟贤;黎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侵入性操作前的预防性成分输血

    侵入性操作(bedside procedure,BP)是指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病床边简单的手术操作,如胃肠内窥镜检查、侵人性内放射治疗等.临床上术前备血是外科手术准备的重要一环,目的是防止术中出血较多时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和改善血液的携氧能力,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车嘉琳;何子毅;田兆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致敏的DC与CIK共培养对高表达HER-2/neu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RLD2)作为肿瘤疫苗在抗乳腺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纯化出目的蛋白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同时选取10例经免疫组化证实为HER-2/neu阳性的乳腺癌,用RLD2分别负荷这10名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再诱导抗原特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将DC与CIK共培养,研究其对HER-2/neu阳性、阴性肿瘤细胞株和自体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 RLIY2诱导的特异性CIK对HER-2/neu阳性肿瘤细胞SKBR-3以及自体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较之单独CIK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LD2诱导的特异性CIK对HER-2/neu阴性细胞MDA-435的杀伤活性与单独CI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载RLD2的DCs诱导的CIK对HER-2/neu阳性肿瘤细胞以及自体乳腺癌肿瘤有特异性杀伤能力,RLD2可能成为新型肿瘤疫苗应用于临床乳腺癌免疫治疗.

    作者:钟国成;敬新蓉;赵碧;李硕;徐明;孙薏;闵敏;廖皓;张鹤腾;陈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hD(-)血液分离设备改进的效果观察

    RhD(-)血液常以甘油作为保护剂对红细胞进行低温冰冻保存,临床使用前必须解冻去除甘油,使洗涤后红细胞悬液中甘油残留量含量<10g/L[1],因此解冻后的洗涤过程的操作至关重要.我们在制备解冻红细胞的过程中使用改良设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天恒;苗丰盈;董志伟;王淑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CI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灶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金钊;刘显智;李剑平;何静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