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肿瘤细胞及对红细胞的影响

刘江月;陈京霞;张雪莉;王占聚

关键词:自细胞过滤, 肿瘤, 红细胞
摘要:目的 研究白细胞过滤器清除血液回收机漂洗后血液中残存肿瘤细胞的效果,并观察过滤后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其脆性的改变.方法选择繁殖能力强,不易受损的细胞系肠肿瘤细胞(LOVO)和胃肿瘤细胞(SGC)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消化后制成单一细胞悬液;采集非肿瘤患者术野血液,经过滤、离心、漂洗收集浓缩红细胞.将细胞悬液中的肿瘤细胞计数后混入浓缩的红细胞中,混匀.再用血液回收机过滤、离心、漂洗,将漂洗后得到的浓缩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观察过滤对血样中肿瘤细胞的影响并与未经过滤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测定红细胞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RDW)及红细胞渗透脆性,观察过滤对红细胞的影响.结果 过滤后的血样中未发现肿瘤细胞,而对照组血样中可见到肿瘤细胞.培养14天后观察,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血样未见肿瘤细胞生长,而对照组血样中有大量肿瘤细胞生长.过滤后的RBC、MCV、P.DW和红细胞渗透脆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配合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去除血液中的肿瘤细胞,且对红细胞数量、形态及细胞膜无明显影响.
中国输血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输血超敏反应主要是由输注血浆成分而引起的I型速发性变态反应(输血过敏反应),也可以是由血浆成分中某些种类抗体(如IgG和IgM类抗体)引起Ⅱ型或Ⅲ型超敏反应(输血类过敏反应).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仅次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而位居所有输血反应的第2位.血浆输注以过敏反应发生率为高,约为1%-3%.尽管目前对输血超敏反应有关的急救措施与以往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输血超敏反应病理生理学的了解有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输血超敏反应的临床概况、发生机制、病因学等方面作-综述.

    作者:蔡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IgM、IgG抗-LebH A致配血不合患者自身输血1例

    Lewis抗体一般为IgM,在37℃时无活性.我们在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血清中发现了1例IgM、Igc抗-Leb不规则抗体,经进一步检测为抗-Lebh A.因其与5名O型供者配血不合,患者同意自身输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春富;周丽君;何智;郭伟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未缓解期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几乎都会出现骨髓抑制现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如果化疗后白血病不能获得缓解,则血小板恢复延迟,这一阶段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所以患者在此阶段往往需要反复输注血小板,预防性或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是其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我们观察了近期本院血液科病房初发或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未缓解期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情况,并对其输注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乌宇波;陈勤奋;杨李辉;沈宝珍;谈婕瑾;顾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侵入性操作前的预防性成分输血

    侵入性操作(bedside procedure,BP)是指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病床边简单的手术操作,如胃肠内窥镜检查、侵人性内放射治疗等.临床上术前备血是外科手术准备的重要一环,目的是防止术中出血较多时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和改善血液的携氧能力,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车嘉琳;何子毅;田兆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保存期末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发热反应的观察分析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去白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可预防白细胞引起的输血发热反应.我们观察分析不同保存期内去白红细胞和未去白红细胞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丁国良;马玉琳;朱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产工艺研究

    目的 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生产工艺和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方法对比两种生产工艺和两种不同类型的灭活方法对制品质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以血浆为原料生产的制品,4种凝血因子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制品经过S/D病毒灭活,4种凝血因子活性回收率分别在78%以上;制品经过(100±0.5)℃灭活,4种凝血因子活性基本没有降低.结论 采用以血浆为原料生产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优于其他方法;为保证制品安全,同时采用S/D灭活和(100±0.5)℃灭活30min对制品是必须的且对制品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

    作者:魏舒;时凯;刘国荣;汤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80℃长期保存血小板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索-80℃条件长期保存血小板的关键技术.方法将12人份加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分为若干等份后置于实验专用-80℃低温冰箱中保存1-16个月,1-6个月每月每人份各取1份样本、8-16个月每2个月每人份各取l份样本37℃水浴复温后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H、血小板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再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S)表达和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问.结果 在16个月的保存过程中Plt、MPV、PDW、pH、血小板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表达、凝血酶激活CD62p再表达、PS表达和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闻等.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加终浓度为5%DMSO,在-80℃条件下长期保存质量较好且较稳定,此技术条件可用于长期储备血小板资源.

    作者:刘景汉;欧阳锡林;庄远;李卉;孙桂香;陈麟凤;车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致敏的DC与CIK共培养对高表达HER-2/neu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RLD2)作为肿瘤疫苗在抗乳腺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纯化出目的蛋白HER-2/neu胞外配体第2结构域,同时选取10例经免疫组化证实为HER-2/neu阳性的乳腺癌,用RLD2分别负荷这10名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再诱导抗原特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将DC与CIK共培养,研究其对HER-2/neu阳性、阴性肿瘤细胞株和自体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 RLIY2诱导的特异性CIK对HER-2/neu阳性肿瘤细胞SKBR-3以及自体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较之单独CIK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LD2诱导的特异性CIK对HER-2/neu阴性细胞MDA-435的杀伤活性与单独CI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载RLD2的DCs诱导的CIK对HER-2/neu阳性肿瘤细胞以及自体乳腺癌肿瘤有特异性杀伤能力,RLD2可能成为新型肿瘤疫苗应用于临床乳腺癌免疫治疗.

    作者:钟国成;敬新蓉;赵碧;李硕;徐明;孙薏;闵敏;廖皓;张鹤腾;陈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次输血患者及HBV阳性者中HHV-8抗体的检测报告

    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HHV-8),又称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Chums等[1]于1994年在1例艾滋病患者的卡波氏肉瘤(Kaposi's,sarcoma,KS)病损组织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疱疹病毒.随后的研究发现HHV-8与KS的发病有很大的关联.

    作者:管洪宇;付涌水;周振海;周豪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72例次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后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的效果及临床科学、合理应用血小板的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本院血液科输注血小板136例(972次)的资料,比较输注前后24h内病历中记载的血小板检查结果 ,以血小板增加值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972例次中输注后24h内复查血小板的为661例次(68.00%),输注前后24h内均检查血小板的为475例次(48.86%);所有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比较显著提高(P<0.01),总有效率为75.74%(103/136);但在输注前后24h内检查血小板的475例次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8.73%.结论 机采血小板对血液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的意识仍亟待加强.

    作者:汪德清;张晓娟;关晓珍;陈鑫;刘景汉;田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城市远郊储血库的建立及其信息网络化管理对输血安全的保障

    目的探讨城市远郊区(市)县储血库网络标准化楚设与输血安全.方法对成都地区2003-2006年先后建立15个储血库实施过程,从规划设置、建设标准、准入验收、输血网络管理、供血与输血安全作比较分析.结果 储血库标准化建立,输血管理网络化,临床用血准入化.成分输血比倜不断提高,确保了临床用血与安全.结论在城市远郊实施储血库网络标准化建设,对确保临床医疗用血和输血安全十分必要,对进一步提高辖区内输血规范、科学管理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程勤侦;杨群身;赵晓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BEPⅢ处理样品出现结果与加样不符问题的分析

    目前,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血站血液标本检测中,我们把在使用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的,因手工进板方向错误,造成比色结果与试验不符的这一问题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借鉴.

    作者:范丽霞;周俊;金玉;杜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并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患者在多次输血(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妊娠及器官移植后,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我们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治疗与预防措施等综述如下.

    作者:焦淑贤;扬志夏;赵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BO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上报,但我国目前尚未见较全面的输血不良反应统计报告.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报告,1976-1985年因输血死亡328例中,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182例(55.5%),其中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159例(48.8%),这159例中137例(41.8%)为.

    作者:杨青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液隔离与放行程序

    [编者按] 本栏目上一期介绍了对血液隔离与放行机制的建立与发展过程、血液批放行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具体实施要点,鉴于血液批放行是贯彻一法两规的难点之一,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和实施,包括具体程序文件和操作规程的编制,从本期开始,将例举福建省血液中心的血液隔离与放行程序,随后将陆续刊登和其他血站的血液计算机批放行实践与体会.

    作者:王鸿捷;林豪;郭永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α1-抗胰蛋白酶样品中聚乙二醇残留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目的 研究用不同蛋白沉淀剂沉淀α1-AT中蛋白,测定聚乙二醇(PEG)的残留量.方法采用不同蛋白沉淀剂沉淀α1-AT样品中的蛋白,依据PEG与钡离子和碘离子可形成复合物(1:1),用比色法测定PEG的含量.结果 高氯酸和三氯乙酸均不能沉淀α1-AT.95%乙醇-氯化钠饱和溶液沉淀蛋白效果满意,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测定结果 稳定.S/D(20%Tween80,6.2%TNBP)对PEG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建立了用95%乙醇-氯化钠饱和溶液作为蛋白沉淀剂测定α1-AT中PEG残留量的方法,回收率在90%以上.

    作者:徐艳霞;卜凤荣;陈祥松;宿艳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友病携带者与产前基因诊断

    目的 建立1种简便、快速的血友病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体系.方法对38个血友病A家系,用长链PCR及序列特异PCR作咫基因内合子22及1倒位检测;有家族史家系可联合F8基因内外的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DXS 52(ST14)位点多态性以PCR产物凝胶电泳法检测,7个STR位点(F8Civs13、CA22、DXS15、DXS9901、G6PD、DXS1073、DXS1108)的多态性以多重荧光PCR法检测,产前诊断加用性别位点(Amelo);对于散发家系,通过直接核苷酸测序查找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继而对家系女性成员作携带者与产前诊断.对12个血友病B家系采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确定基因突变,多重荧光PCR法检测F9基因外6个SIR位点(DXSll92、DXS1211、DXS8094、DXS8013、DXS1227、DXS102)的多态性.结果 38个血友病A家系中,10名先证者的咫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为阳性,l例先证者为咫基因内含子1倒位阳性,对于有家族史的家系,综合应用倒位检测和遗传连锁分析.携带者与产前诊断率均为100%;4个散发家系均可找到致病突变;38个血友病A家系的携带者及产前诊断总诊断率为94.81%.12个血友病B家系中有10个家系通过直接测序可找到突变,联合丹基因外6个STR位点对血友病B家系的遗传连锁分析的可诊断率为96.88%.结论咫基因内含子22及1倒位筛检联合咫基因内、外多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可以进行血友病A的携带者及产前诊断;直接核苷酸测序可确定丹基因突变,而联合基因外多个多态性位点检测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是血友病B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作者:陆晔玲;丁秋兰;戴菁;王鸿利;奚晓东;王学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置胎盘患者预存式自体输血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前置胎盘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细胞比客和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并观察产后出血以及妊娠结局,进而探讨在前置胎盘患者中实施预存武自体输血的安全性,为以后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2007年5月住院分娩的64名前置胎盘患者,将其分为预存式自体输血组和未自体输血组.比较自体输血患者采血前后不同时间以及两组分娩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细胞比容和血小板数量差异有无显著性.观察不同组产后出血量、自异体输血量和妊娠结局.结果 预存式自体输血患者采血前、采血后24-72h及分娩后48h和两组分娩前后血常规主要指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过程对母胎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9-10分.自体输血组的自血回输量明显大干异体输血量.绪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前置胎盘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细胞比容和血小板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对母胎安全不会造成威胁.实际操作中可适当增加分娩前预存式自体备血量以减少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异体输血量.

    作者:张丽丽;黄亚绢;李志强;徐文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肿瘤细胞及对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细胞过滤器清除血液回收机漂洗后血液中残存肿瘤细胞的效果,并观察过滤后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其脆性的改变.方法选择繁殖能力强,不易受损的细胞系肠肿瘤细胞(LOVO)和胃肿瘤细胞(SGC)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消化后制成单一细胞悬液;采集非肿瘤患者术野血液,经过滤、离心、漂洗收集浓缩红细胞.将细胞悬液中的肿瘤细胞计数后混入浓缩的红细胞中,混匀.再用血液回收机过滤、离心、漂洗,将漂洗后得到的浓缩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观察过滤对血样中肿瘤细胞的影响并与未经过滤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测定红细胞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RDW)及红细胞渗透脆性,观察过滤对红细胞的影响.结果 过滤后的血样中未发现肿瘤细胞,而对照组血样中可见到肿瘤细胞.培养14天后观察,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血样未见肿瘤细胞生长,而对照组血样中有大量肿瘤细胞生长.过滤后的RBC、MCV、P.DW和红细胞渗透脆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配合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去除血液中的肿瘤细胞,且对红细胞数量、形态及细胞膜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江月;陈京霞;张雪莉;王占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hD(-)血液分离设备改进的效果观察

    RhD(-)血液常以甘油作为保护剂对红细胞进行低温冰冻保存,临床使用前必须解冻去除甘油,使洗涤后红细胞悬液中甘油残留量含量<10g/L[1],因此解冻后的洗涤过程的操作至关重要.我们在制备解冻红细胞的过程中使用改良设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天恒;苗丰盈;董志伟;王淑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