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吴秀梅

关键词:妊娠, 卵巢肿瘤, 子宫肌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产科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肌瘤直径大于4cm)患者265例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时间、治疗等。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平均孕次以及无临床自觉症状百分率显著高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P <0.05);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彩超诊断准确率89.8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彩超诊断准确率为85.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59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53例行剖宫产,剖宫产术中同时实施手术患者53例,占剖宫产人数的100.00%,实施卵巢肿瘤剥除加卵巢成形术患者43例(81.13%)、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患者10例(18.87%);在26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164例行剖宫产,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患者135例,占剖宫产人数的82.32%。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彩超诊断对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严格控制患者病情、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手术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C -819与肿瘤治疗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一直处于前列。对于肿瘤的治疗通常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对于无法通过外科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放射治疗、药物化疗、免疫疗法及基因治疗等。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BC -819是一种双链 DNA 质粒,可表达白喉毒素 A,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目前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的研究日益增多,现就其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露露;姜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肺局灶性磨玻璃影(GGO)病变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局灶性 GGO 的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 CT 影像表现为肺局灶性 GGO 病变105例。对肺局灶性 GGO 的 CT 影像、手术的时机选择、手术方法、病理分型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69例,其中局部肺切除21例,肺叶切除48例,15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混合型 GGO 14例,单纯型 GGO 1例。手术病例中恶性病变占74%(51/69)。36例未手术病例中,21例持续抗炎治疗至病变吸收、消散,长3例治疗6周。6例未经继续抗炎或手术治疗,CT 随诊后病灶消失。6例病灶无变化继续随诊,3例病灶增大患者拒绝手术探查。手术病例随诊6个月至5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单纯型 GGO 可行局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同时加淋巴结探查,混合型 GGO 需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

    作者:张芳;俞峥;游庆军;廉海容;王嘉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基于3T3-L1细胞株的人类 ADRB1基因稳定过表达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 ADRB1基因稳定过表达的细胞模型。方法:将 ADRB1 cDNA 克隆片段和慢病毒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 细胞,收集上清液感染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 GFP 流式分选法筛选稳转细胞株。结果:Western blot 检测证明,ADRB1过表达组的 ADRB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 mock 组。结论:基于3T3-L1细胞株的 ADRB1基因稳定过表达模型构建成功,为研究 ADRB1在肿瘤恶病质脂肪消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曹冬兴;钟鸣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期并发脑梗塞:一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 A 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时并发广泛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一例以阴道出血和重度贫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对神经系统异常进行脑 MRI 检查。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 APL。ATRA 治疗后第三天,患者突然出现失语、意识不清和右侧肢体瘫痪。MRI 检查示左侧额、顶、颞和枕叶广泛脑梗塞。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示心肌缺血。经亚砷酸和去甲氧柔红素联合诱导治疗及神经营养等支持治疗后,患者 APL 获完全缓解。意识恢复正常,失语明显改善,但右侧肢体瘫痪未恢复。结论:APL 诱导治疗过程中可合并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血栓并发症,需提高认识。

    作者:于亚平;安志明;宋萍;王利平;周晓刚;李峰;唐玉梅;翟勇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上皮间质转化在胰腺癌中的作用

    胰腺癌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它的特点是早期浸润和转移。上皮间质转化的发展过程对肿瘤的迅速进展有潜在的意义。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肿瘤细胞失去上皮特征并获得间质细胞的特性,如增强的运动和侵袭能力。本篇综述将讨论胰腺癌中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的新研究成果,重点讲述上皮间质转化存在于胰腺癌中的证据和它的分子特性,以及 EMT 与肿瘤干细胞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晶;丁军利;刘超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现代肿瘤医学》期刊主要指标

    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5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4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4719,影响因子0.781,即年指标0.125,平均引文数16.92,基金论文比0.48,他引率0.91,引用期刊数719,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458,平均作者数4.39。在肿瘤类核心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1。在2014年2383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403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直肠癌放疗不同技术和体位对小肠受照剂量的比较

    目的:分析直肠癌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同放疗技术和不同治疗体位对小肠受照射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直肠癌患者,膀胱充盈的状态下,治疗体位为仰卧位和俯卧位下分别扫描两组定位 CT 图像,分别传输至计划系统。在两组 CT 图像上分别制作三维适形(3D -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比较小肠在接受不同剂量的受照绝对体积差异(V5~45)。结果:相同体位,IMRT 相比3D -CRT,小肠 V45明显降低,V15两者基本接近。采用相同放疗技术,俯卧位相比仰卧位小肠 V45和 V15均明显降低。结论:直肠癌放射治疗,相比放疗技术,治疗体位对小肠受照体积的影响更大。

    作者:孔伟;夏新舍;折虹;丁喆;闫钢;尚钧;王艳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微小病灶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 Encor 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小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379例女性患者,在彩超实时引导下,应用 Encor 微创旋切系统,完整切除801个乳腺微小病灶,术后病理示:796个为良性病灶,5个为乳腺癌。结果:3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术中疼痛可忍,VAS 评分均在3分以下;在≤3个肿块的157例患者中,术中出血、术后血肿、皮下瘀斑发生率分别为4.46%、8.92%和17.20%;在>3个肿块的222例患者中,术中出血、术后血肿、皮下瘀斑发生率分别为10.36%、17.12%和21.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血肿、皮下瘀斑随访3个月均自行吸收消失。术中所有患者无皮肤误切,术后均无感染发生、乳房变形和明显瘢痕形成,患者满意,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无1例肿物残留。结论:彩超引导下乳腺微小肿块 Encor 微创旋切术,具有定位准确、切除完整、出血少、瘢痕小、乳房无变形等优点,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姚成才;蒋丽;陈燕燕;闻爱娟;孙德良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已经病理学证实的80例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结果:CIST 患者根据危险性评估分为低度侵袭危险性组、高度侵袭危险性组两组。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度侵袭危险性组患者与高度侵袭危险性组患者在超声内镜的肿瘤大小、肿瘤表面是否光滑、形态是否规则、回声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晰等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在肿瘤生长方式、肿瘤患病部位等特征无差异性(P >0.05),说明这2项因素与肿瘤的侵袭危险无相关性。肿瘤大小是影响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危险的独立性因素因素(OR =4.745),表面是否光滑(OR =4.125)、形态是否规则(OR =4.065)、回声是否均匀(OR =3.854)、边界是否清晰(OR =3.687)也是影响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关键因素。结论: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有肿瘤大小、肿瘤表面是否光滑、形态是否规则、回声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晰等5个因素。内镜检查显示直径越大、表面不光滑甚至溃烂、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的上消化道肿瘤的侵袭危险性越大,反之,侵袭性越小。

    作者:蒋师;许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血清胆汁 CA19-9、CEA、CA242联合检测诊断胆道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 CA19-9、CEA、CA242联合诊断胆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象为2013年10月-2015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疑似恶性胆道肿瘤的患者202例,均行手术探查。所有患者均通过穿刺的方式取胆汁进行 CA19-9、CEA、CA242检测,比较不同疾病类型患者血清、胆汁中的 CA19-9、CEA、CA242检测水平,分析血清胆汁联合检测在胆道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02例手术探查患者中,98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胆道肿瘤患者、22例为良性胆道肿瘤患者,82例为其他胆道疾病。恶性胆道肿瘤与良性胆道肿瘤患者胆汁中 CA242、CA19-9和 CEA 的表达水平要显著性的高于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P <0.05);恶性肿瘤组患者的胆汁中 CA242、CA19-9和 CEA 检测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 <0.05);胆汁CA242、CA19-9和 CEA 联合诊断胆道恶性肿瘤的敏感率为33.66%,准确率为88.98%,特异性为91.16%,阳性率为35.24%。结论:利用胆汁中肿瘤标记物对胆道肿瘤的检测水平要高于血清中的水平,采用CA19-9、CEA、CA242的联合检测是诊断胆道肿瘤比较理想的组合。上述肿瘤标志物的组合能够提高胆道肿瘤良恶性的预判准确度,对于早期胆道良恶性肿瘤的发现、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晶晶;刘兴贵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ER、PR、Her2/neu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 ER、PR 和 Her2/neu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ER、PR 和 Her2/neu 的表达与 PTC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两步法检测108例 PTC、2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 ER、PR、Her2/neu 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Her2/neu 基因的表达。结果:ER、PR 在 PTC 组高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均未见 Her2/neu 表达;ER、PR、Her2/neu 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 在 PTC 中表达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Her2/neu 在 PTC 中无表达,其与 PTC 患者预后无关,与 Her2/neu 相关的靶向治疗药物不可应用于 PTC 的治疗。

    作者:董丽儒;彭涛;刘楠;李双;宋旭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肺切除术后心脏疝1例并文献复习

    肺切除术后心脏疝于1948年由 Bettman 首次报道,是指心脏组织经心包缺损处疝出心包外所发生的紧急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危及生命。我院于2012年5月成功诊治了1例肺切除术后心脏疝的患者,现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赖小刚;王宪东;刘大治;周恩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扶正抑癌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正抑癌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中药治疗:扶正抑癌方辨证加减内服,每天1剂,30天为1个疗程。化疗:长春瑞滨25mg/m2,第1、8天,顺铂20~30mg/m2,第1~3天,外周静脉滴注,21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近期疗效、临床证候变化、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瘤体稳定率89.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71.42%)与对照组(3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卡氏评分总有效率分别为67.85%、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免疫指标 CD3+、CD4+、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活性、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 NK、CD4+/CD8+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扶正抑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米成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电穿孔与脂质体 lipofectamine 转染 miR -218进入肝癌细胞效率的比较

    目的:比较采用电穿孔和脂质体 lipofectamine 两种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的效率优劣。方法:分别采用电穿孔和脂质体转染 miR -218进入人肝癌细胞 HepG2,采用 RT -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Tunel 检测等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转染后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采用两种方法都可以成功将 miR -218转染进人肝癌细胞 HepG2中,降低了 HepG2中 miR -218靶基因 RNA 编辑酶 ADAR1的表达,使得细胞凋亡增加,但电穿孔转染组效率更高。结论:电穿孔转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转染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蔡磊;李艳;郭曼;连肖;杨学文;王文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与血清中 Cyfra21-1、CEA、Fg 表达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常用的肿瘤指标细胞角质素19可溶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及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g)表达水平的关系,比较 CTCs 阳性组和阴性组转移灶数目差异。方法:采集66例进展期晚期肺癌住院患者治疗前7.5ml 外周血,保存于4℃冰箱中,24小时内由益善生物技术公司使用“免疫去除结合纳米过滤法”行 CTCs 检测。同时检测血清中 Cyfra21-1、CEA、Fg水平,收集并分析 CTCs 数目与转移灶数目、临床 T 分期、转移淋巴结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中 CTCs 检出率为86.4%。CTCs 数目与 Cyfra21-1水平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5(P =0.003);CTCs 数目与 Fg 水平相关,相关系数为0.330(P =0.007);CEA 与 CTCs 两变量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患者的肿瘤转移器官数目大于3个的比例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组患者 Cyfra21-1异常增高率有显著差异,且 CTCs 数目与 Cyfra21-1表达水平正相关,可由 Cyfra21-1初步估计 CTCs 水平。而外周血中 Fg 异常增高率无显著差异,但二者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因此分析 CTCs 数目需要考虑 Fg 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可绪;陈东杰;李毅斌;张昱;汪森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产科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肌瘤直径大于4cm)患者265例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时间、治疗等。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平均孕次以及无临床自觉症状百分率显著高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P <0.05);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彩超诊断准确率89.8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彩超诊断准确率为85.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59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53例行剖宫产,剖宫产术中同时实施手术患者53例,占剖宫产人数的100.00%,实施卵巢肿瘤剥除加卵巢成形术患者43例(81.13%)、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患者10例(18.87%);在26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164例行剖宫产,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患者135例,占剖宫产人数的82.32%。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彩超诊断对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严格控制患者病情、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手术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吴秀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LncRNA -MALAT1在缺氧诱导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 LncRNA -MALAT1对缺氧诱导胃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RT -PCR 检测胃癌组织标本和胃癌细胞株中 MALAT1的表达;通过基因重组方法构建 MALAT1的 siRNA 载体,并感染人 SGC7901及MKN45胃癌细胞,RT -PCR 验证 siRNA 干扰有效;Transwell 实验研究其对胃癌细胞 SGC7901及 MKN45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ALAT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胃正常上皮细胞;缺氧能够促进 SGC7901及 MKN45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而下调 MALAT1能够明显抑制缺氧条件下 SGC7901及MKN45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结论:MALAT1在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常远;牛春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月经初潮年龄对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表型的影响

    目的:探索中国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对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表型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临床资料共210例,按月经初潮年龄分为≤13岁组和>13岁组,采用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表型的差异。结果:月经初潮年龄越早(≤13岁),腋窝淋巴结转移几率越高,同时肿瘤分期越晚(P <0.05);初潮年龄越早,非 Luminal 型出现的比例越高(P <0.05)。结论:月经初潮越早,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越高并且多呈现出非 Luminal 型的分子表型。

    作者:孙刚;王珂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改良 DCF 方案与 XELOX 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 DCF 方案与 XELOX 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0至2013年7月收治的65例初治晚期胃癌患者,其中41例应用改良 DCF 方案和24例应用 XELOX 方案。改良 DCF 方案为多西他赛60mg/m2静滴,d1;顺铂15mg/m2静滴,d1~5;氟尿嘧啶375mg/m2静滴,d1~5,21天为1周期。XELOX 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d1;卡培他滨1250mg/m2,分2次口服,d1~14,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 RECIST 1.1标准评价疗效,按 NCI CTC 3.0版评价毒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6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改良 DCF 方案和 XELOX 方案的有效率(RR)分别为34.1%和33.3%,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5.6%和7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6个月和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11.9个月和11.5个月,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乏力、消化道反应,以 I -II 级为主,III -IV 级较少;但 DCF 组白细胞下降和乏力发生率高于XELOX 组(P <0.05),XELOX 组周围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 DCF 组(P <0.05)。结论:改良 DCF方案与 XELOX 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毒副反应可耐受,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年龄、体力状况及其他因素个体化选择化疗方案。

    作者:张从军;孙国平;熊福星;彭万仁;李笑秋;范璐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BP1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 RLC -310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 BP1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 RLC -310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质粒 pEGFP -N1-BP1转染入 RLC -310细胞系,用 Real -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检测 BP1 mRNA 与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 MTT、平板克隆实验及 Transwell 实验检测 pEGFP -N1-BP1对 RLC-310细胞的作用。结果:转染了 pEGFP -N1-BP1的 RLC -310细胞中 BP1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转染组较空白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 <0.05),克隆能力及迁移能力增强(P <0.05)。结论:BP1基因能够增强 RLC -310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

    作者:帖鹏;杜双宽;任伟;段万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