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C -819与肿瘤治疗

张露露;姜斌

关键词:肿瘤治疗, H19, BC -819, 质粒
摘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一直处于前列。对于肿瘤的治疗通常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对于无法通过外科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放射治疗、药物化疗、免疫疗法及基因治疗等。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BC -819是一种双链 DNA 质粒,可表达白喉毒素 A,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目前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的研究日益增多,现就其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肿瘤医学》期刊主要指标

    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5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4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4719,影响因子0.781,即年指标0.125,平均引文数16.92,基金论文比0.48,他引率0.91,引用期刊数719,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458,平均作者数4.39。在肿瘤类核心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1。在2014年2383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403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镜组78例,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开放组236例,行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使用止痛药物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2.0±23.5)min,长于开放组(57.7±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3.9±7.6)ml 低于开放组(33.9±1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第一天出血量(22.3±8.7)ml 少于开放组(36.0±1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0.9)天和(3.6±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小于开放组;腔镜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无差异且均较低,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复发。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和颈部无疤痕等优势。

    作者:张轶;李正凯;李洪涛;韩晓鹏;苏琳;刘宏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长链非编码 RNA 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起初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噪音”或“转录垃圾”。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lncRNA 被发现,虽然 lncRNA 不编码蛋白质,但可在多层面、通过多途径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一直是泌尿外科医生和膀胱癌患者的困扰,且病因尚不十分明确。lncRNA 与膀胱癌的关系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几个 lncRNA(H19,UCA1/UCA1a,MALAT -1, HOTAIR,ncRAN,MEG3)为代表,阐述了 lncRNA 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复发的密切关系,并预测通过 ln-cRNA 诊断和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前景。

    作者:郑文雯;张淑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胶质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培养和分离方法。方法:取9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处理,采用 B27培养基进行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扩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9例标本中共有7例成功培养出肿瘤细胞球,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肿瘤细胞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球细胞表达胶质瘤干细胞的标志物 CD133和 Nestin,诱导分化后的肿瘤球细胞可以表达成熟神经细胞的标志物 GFAP 和 TU -20。结论:体外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从胶质瘤组织中培养出胶质瘤干细胞,为胶质瘤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李新星;姚一龙;李博洋;刁宏宇;刘云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现代肿瘤医学》关于知情同意和伦理学声明

    本刊遵循的国际医学期刊委员会(ICMJE)对生物医学类稿件的统一要求。要求所有作者在提交稿件时说明,文章内容是否已经知情同意和经过了伦理学审查。未经同意,不得侵犯患者的隐私权。若确因科学目的需要,必须获得患者(或其父母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方可刊登可辨认患者身份(包括患者姓名、姓名首字母或病案号)的文字描述、照片和家谱。否则应删去可辨认患者身份的细节。若为了保护患者需更改其特征性资料,如遗传家谱,则作者应确保这种变更不会歪曲研究的科学意义。论文作者应承担一切违反义务和侵权的责任。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直肠癌放疗不同技术和体位对小肠受照剂量的比较

    目的:分析直肠癌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同放疗技术和不同治疗体位对小肠受照射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直肠癌患者,膀胱充盈的状态下,治疗体位为仰卧位和俯卧位下分别扫描两组定位 CT 图像,分别传输至计划系统。在两组 CT 图像上分别制作三维适形(3D -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比较小肠在接受不同剂量的受照绝对体积差异(V5~45)。结果:相同体位,IMRT 相比3D -CRT,小肠 V45明显降低,V15两者基本接近。采用相同放疗技术,俯卧位相比仰卧位小肠 V45和 V15均明显降低。结论:直肠癌放射治疗,相比放疗技术,治疗体位对小肠受照体积的影响更大。

    作者:孔伟;夏新舍;折虹;丁喆;闫钢;尚钧;王艳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已经病理学证实的80例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结果:CIST 患者根据危险性评估分为低度侵袭危险性组、高度侵袭危险性组两组。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度侵袭危险性组患者与高度侵袭危险性组患者在超声内镜的肿瘤大小、肿瘤表面是否光滑、形态是否规则、回声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晰等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在肿瘤生长方式、肿瘤患病部位等特征无差异性(P >0.05),说明这2项因素与肿瘤的侵袭危险无相关性。肿瘤大小是影响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危险的独立性因素因素(OR =4.745),表面是否光滑(OR =4.125)、形态是否规则(OR =4.065)、回声是否均匀(OR =3.854)、边界是否清晰(OR =3.687)也是影响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关键因素。结论: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相关因素有肿瘤大小、肿瘤表面是否光滑、形态是否规则、回声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晰等5个因素。内镜检查显示直径越大、表面不光滑甚至溃烂、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的上消化道肿瘤的侵袭危险性越大,反之,侵袭性越小。

    作者:蒋师;许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电穿孔与脂质体 lipofectamine 转染 miR -218进入肝癌细胞效率的比较

    目的:比较采用电穿孔和脂质体 lipofectamine 两种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的效率优劣。方法:分别采用电穿孔和脂质体转染 miR -218进入人肝癌细胞 HepG2,采用 RT -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Tunel 检测等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转染后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采用两种方法都可以成功将 miR -218转染进人肝癌细胞 HepG2中,降低了 HepG2中 miR -218靶基因 RNA 编辑酶 ADAR1的表达,使得细胞凋亡增加,但电穿孔转染组效率更高。结论:电穿孔转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转染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蔡磊;李艳;郭曼;连肖;杨学文;王文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肿瘤的解救治疗

    肿瘤解救治疗指初始治疗抵抗或复发肿瘤的治疗。依维莫司、克唑替尼、帕尼单抗和阿帕替尼等为不同实体瘤的解救治疗提供了新选择。肿瘤新治疗靶标的研究将为解救治疗带来新希望。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在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分布比较

    目的:比较在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中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 -CRT)剂量分布差异。方法:采用 CMS 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病理为 T3/T4和/或淋巴结阳性患者分别设定3D -CRT 54Gy/27f 照射和 IMRT 54Gy/27f 照射,比较两者相关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及靶区适形指数(CI)。结果:在相同靶区相同剂量模式下,10例患者在肺、脊髓、胃等组织器官受量近似一致的情况下,IMRT 等剂量线的剂量分布(95%CTV、95%PTV 和100%PTV)及靶区适形指数(CI)(0.93 vs 0.79)均优于3D -CRT。结论:相同靶区相同剂量模式下,胸部上中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照射治疗时,调强放疗技术(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于三维适形放疗(3D -CRT)。

    作者:于长华;周锡垒;潘鹏;韩济华;朱卫国;李涛;陶光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作用。方法:回顾自2006年6月份以来,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患者,在不同的 b 值下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进行扫描,获取瘤体及瘤周和正常侧组织的信号值及 ADC 值,评价不同 b 值下,扩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作用。结果:共纳入患者40例,其中恶性胶质瘤患者25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15例。通过对照发现,两组患者的瘤体区域信号值及瘤周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信号值差异佳 b 值、截点分别为5000s/mm2、226.4×10-3 mm2/s,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56%,阳性预测值为54.2%,阴性预测值为87.5%;ADC 值差异佳 b 值、截点分别为1000s/mm2、1.40×10-3 mm2/s,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79%,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随着 b 值的改变,扩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作用有所改变,以 ADC 佳 b 值和截点为1000s/mm2、1.40×10-3 mm2/s 时鉴别作用佳,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79%,阴性预测值为100%。

    作者:邱妮妮;张丽君;周昊;胡兴荣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32P胶体介入治疗甲状腺囊腺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32 P 胶体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甲状腺囊腺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确诊的甲状腺囊腺瘤患者112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 P 胶体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56例,32 P胶体治疗组56例。患者治疗前后均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微粒体(TM)及血常规。用超声及甲状腺显像测量囊腺瘤大小。用药1个疗程之后,经医学影像检测未发现瘤体,则判定治愈;经医学影像检测发现囊腺瘤直径缩小超过1/2,则判定有效;经医学影像检测发现囊腺瘤缩小不到治疗前1/2或无变化,则判定无效。结果:两组的治疗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及血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穿刺液未检出癌细胞。治愈病例随访2年未复发。结论:32 P 胶体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甲状腺囊腺瘤安全且无创,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可避免手术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志红;韩东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与血清中 Cyfra21-1、CEA、Fg 表达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常用的肿瘤指标细胞角质素19可溶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及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g)表达水平的关系,比较 CTCs 阳性组和阴性组转移灶数目差异。方法:采集66例进展期晚期肺癌住院患者治疗前7.5ml 外周血,保存于4℃冰箱中,24小时内由益善生物技术公司使用“免疫去除结合纳米过滤法”行 CTCs 检测。同时检测血清中 Cyfra21-1、CEA、Fg水平,收集并分析 CTCs 数目与转移灶数目、临床 T 分期、转移淋巴结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中 CTCs 检出率为86.4%。CTCs 数目与 Cyfra21-1水平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5(P =0.003);CTCs 数目与 Fg 水平相关,相关系数为0.330(P =0.007);CEA 与 CTCs 两变量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患者的肿瘤转移器官数目大于3个的比例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组患者 Cyfra21-1异常增高率有显著差异,且 CTCs 数目与 Cyfra21-1表达水平正相关,可由 Cyfra21-1初步估计 CTCs 水平。而外周血中 Fg 异常增高率无显著差异,但二者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因此分析 CTCs 数目需要考虑 Fg 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可绪;陈东杰;李毅斌;张昱;汪森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期并发脑梗塞:一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 A 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时并发广泛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一例以阴道出血和重度贫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对神经系统异常进行脑 MRI 检查。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 APL。ATRA 治疗后第三天,患者突然出现失语、意识不清和右侧肢体瘫痪。MRI 检查示左侧额、顶、颞和枕叶广泛脑梗塞。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示心肌缺血。经亚砷酸和去甲氧柔红素联合诱导治疗及神经营养等支持治疗后,患者 APL 获完全缓解。意识恢复正常,失语明显改善,但右侧肢体瘫痪未恢复。结论:APL 诱导治疗过程中可合并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血栓并发症,需提高认识。

    作者:于亚平;安志明;宋萍;王利平;周晓刚;李峰;唐玉梅;翟勇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改良 DCF 方案与 XELOX 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 DCF 方案与 XELOX 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0至2013年7月收治的65例初治晚期胃癌患者,其中41例应用改良 DCF 方案和24例应用 XELOX 方案。改良 DCF 方案为多西他赛60mg/m2静滴,d1;顺铂15mg/m2静滴,d1~5;氟尿嘧啶375mg/m2静滴,d1~5,21天为1周期。XELOX 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d1;卡培他滨1250mg/m2,分2次口服,d1~14,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 RECIST 1.1标准评价疗效,按 NCI CTC 3.0版评价毒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6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改良 DCF 方案和 XELOX 方案的有效率(RR)分别为34.1%和33.3%,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5.6%和7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6个月和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11.9个月和11.5个月,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乏力、消化道反应,以 I -II 级为主,III -IV 级较少;但 DCF 组白细胞下降和乏力发生率高于XELOX 组(P <0.05),XELOX 组周围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 DCF 组(P <0.05)。结论:改良 DCF方案与 XELOX 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毒副反应可耐受,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年龄、体力状况及其他因素个体化选择化疗方案。

    作者:张从军;孙国平;熊福星;彭万仁;李笑秋;范璐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阿苯达唑对胃癌细胞 MKN -45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阿苯达唑(Albendazole ,ABZ)是一种苯并咪唑类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已在多种癌细胞中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鲜有报道。本文探讨其对人胃癌细胞 MKN -45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 ABZ 处理人胃癌 MKN -45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法检测 MKN -45细胞中 E -cadherin 和 MMP -9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 法检测细胞 VEGF 分泌水平。结果:阿苯达唑作用于人胃癌细胞 MKN -45后,细胞划痕愈合的程度及 Transwell 穿膜细胞数随浓度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改变,0.25、0.5μmol/L ABZ 可显著抑制细胞迁移率(F =39.311,P <0.01),减少迁移细胞数(F =11.331,P <0.01)及侵袭细胞数(F =7.671,P <0.01);经ABZ 处理的 MKN -45细胞 E -cadherin 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 MMP -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VEGF 分泌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阿苯达唑可能通过上调 E -cadherin 及下调 MMP -9表达水平来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能抑制胃癌细胞 VEGF 的分泌。

    作者:张玄;赵晶;高向阳;高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ER、PR、Her2/neu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 ER、PR 和 Her2/neu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ER、PR 和 Her2/neu 的表达与 PTC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两步法检测108例 PTC、2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 ER、PR、Her2/neu 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Her2/neu 基因的表达。结果:ER、PR 在 PTC 组高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均未见 Her2/neu 表达;ER、PR、Her2/neu 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 在 PTC 中表达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Her2/neu 在 PTC 中无表达,其与 PTC 患者预后无关,与 Her2/neu 相关的靶向治疗药物不可应用于 PTC 的治疗。

    作者:董丽儒;彭涛;刘楠;李双;宋旭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BC -819与肿瘤治疗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一直处于前列。对于肿瘤的治疗通常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对于无法通过外科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放射治疗、药物化疗、免疫疗法及基因治疗等。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BC -819是一种双链 DNA 质粒,可表达白喉毒素 A,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目前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的研究日益增多,现就其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露露;姜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妇科肿瘤患者不同状态下的免疫功能评价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机体免疫功能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151例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及 NK 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 CD3+下降、CD4+下降极显著(P <0.01),CD4+/CD8+下降显著(P <0.05),CD8+则略有升高;恶性肿瘤组 CD4+、CD4+/CD8+表现出随临床分期提高逐渐降低的趋势,CD8+则反之。其中Ⅲ-Ⅳ期 CD8+、CD4+/CD8+较 I 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与未转移组比较,已转移组 CD3+下降、CD4+下降显著(P <0.05),CD4+/CD8+下降极显著(P <0.01),CD8+升高;术后组 CD3+、CD4+、CD4+/CD8+较未治疗组升高,CD8+下降,并且 CD4+/CD8+升高显著(P <0.05);术后组 CD4+、CD4+/CD8+较放化疗组升高、CD8+下降,差异均极显著(P <0.01);放化疗组 CD4+、CD8+、CD4+/CD8+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与患者年龄、病情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肿瘤治疗中解除瘤负荷和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真;刘媛媛;谢新平;姚品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手术、放疗和光动力治疗分别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手术、放疗和光动力治疗分别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2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83例)、放疗组(20例)和光动力组(19例),均联合小剂量化疗。观察三组的3、5年总生存率、2年无瘤生存率和2年局部控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8例患者失访,定为死亡或复发。三组患者3、5年总生存率、2年无瘤生存率和2年局部控制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组中一共有6例患者死于喉癌,1例患者死于第二原发恶性肿瘤,1例死于其他疾病。手术组13例出现并发症,放疗组7例出现并发症,光动力组2例出现并发症。入组患者中一共有27例出现复发转移,其中4例为颈部淋巴结转移,23例为原发灶复发。手术组、放疗组和光动力组分别有15例、3例和5例出现复发,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放疗和光动力治疗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

    作者:汤晨;王成师;刘收厚;郁汉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