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宣;钱晓萍;林黎;薛姣;胡静;杨阳;胡文静;刘宝瑞
目的:探讨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2-2013年接受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或t检验,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血栓25例,未发生血栓386例,其中男性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5.3%,女性为6.8%;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概率高,达到25%,其次为结肠癌为16.3%;Ⅰ、Ⅱ期患者血栓发生率为9.4%,Ⅲ、Ⅳ为4.9%;BD公司PICC导管血栓发生率为1.8%,巴德公司PICC导管发生率为1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巴德PICC(导管内径大)及结肠癌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PICC导管外径相同情况下,内径越大,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另外,结肠癌患者较其他肿瘤有更高的血栓发生概率.
作者:邱国超;李旸;饶智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A,MAGE-A)基因亚家族属于癌睾丸抗原家族,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在正常组织细胞(除睾丸和胎盘外)不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关系密切.MAGE-A基因的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肽能被MHC-Ⅱ分子提呈给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特异的杀伤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基于这些特性,MAGE-A成为肿瘤特异性治疗的重要靶点,其抗原肽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究.
作者:马丁丁;王熙才;黄尤光;伍治平;罗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院感质控小组在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院感率方面的价值,以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几率.方法:将我院中晚期肿瘤患者纳入院感质控小组重点管理范畴,比较实施重点管理前一年(2011年8月-2012年7月)和后一年(2012年8月-2013年7月)我院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构成情况、感染部位构成情况、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QOL生活质量改善及满意度等情况,综合评价院感质控小组重点管理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易手术室感染率降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012年共收治各类中晚期肿瘤患者125例,共发生手术室感染32例,感染率为25.60%;2013年共收治各类中晚期肿瘤患者132例,共发生手术室感染23例,感染率为17.42%;两年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之间感染病例病原菌分析结果显示,在病原菌构成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是中晚期肿瘤患者病情转危及死亡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手术室感染质控小组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感染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薛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能够辅助蛋白折叠和维持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蛋白的稳定,从而促进细胞存活和生长.在肿瘤细胞中,HSP90α能够使过度激活或突变的信号传导蛋白保持活性,加速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变.同时HSP90α还能被分泌到细胞外,可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对HSP90α在肿瘤、食管癌中的表达、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营巧玲;李前文;杜云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学龄期白血病儿童行为特征及疾病的应对方式,为临床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调查患儿心理行为状况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患儿的应对方式.结果:白血病儿童组更多采用回避(P<0.05)和放弃方式(P<0.05),白血病初使组儿童更不愿意面对疾病.结论:白血病初使组表现出更多的恶劣心境,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帮助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
作者:艾智慧;杨慧;侯桂军;张琰;韩静;马印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沉默肺癌A549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基因表达后,CIK细胞对其体外抑癌的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加入细胞因子(cytokine,CK),体外细胞因子诱导为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将已构建的PD-L1 shRNA重组质粒pGPU6/PD-L1,应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入A549细胞.RT-PCR法检测PD-L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D-L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CIK细胞对各组A549细胞的杀伤率.结果:成功将pGPU6/PD-L1转染入A549细胞;RT-PCR结果显示pGPU6/PD-L1使A549细胞PD-L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GPU6/PD-L1转染A549细胞使PD-L1蛋白表达减少;CCK8结果显示pGPU6/PD-L1能够增强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体外抑瘤能力.结论:下调肺癌细胞A549的PD-L1 mRNA表达,MTT证明能够增强CIK细胞对其体外杀伤作用.
作者:蒋涛;付立业;李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本组7例患者子宫体积均增大.6例病变位于宫腔内,呈息肉状突向宫腔或弥漫性填充宫腔;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类似囊性变性子宫肌瘤.2例囊实混合性占位,5例实性占位.7例ESS病变直径范围为2.5cm-15cm,平均8.8cm.肿瘤在MRI平扫上5例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呈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伴有出血或坏死囊变,其中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6例可见向子宫肌层侵润性生长,子宫T2WI结合带低信号中断或消失,其中1例可见宫颈、双侧输卵管壁、卵巢及膀胱受侵,1例子宫肌层及宫旁可见扭曲条点状流空信号影.4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滤泡囊肿,3例合并增殖期子宫内膜.病理示低度恶性ESS 6例,未分化ESS 1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宫腔内,也可见于子宫肌壁间,多向子宫肌层浸润性生长,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出血或坏死囊变时呈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在MRI上具有一定的信号特点,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蔡妙田;张修石;郑建;周洋;张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起源于胰腺内分泌部的罕见肿瘤,发病率低,且有恶变倾向,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生存的关键.本文结合新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对该病的分类、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何文志;李兴德;赵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胰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0年-201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Meta分析,计算合并优势比(odd ratio,OR值)及OR值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倒漏斗图法定性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共7篇相关文献入选,总样本量2641例,其中胰腺癌947例,对照组1694例,Meta分析得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发病合并OR值为1.40(95% CI为1.04-1.89,Z=2.21,P=0.03).本研究倒漏斗分析图形不对称,但经敏感性分析和计算失安全系数证明,发表性偏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瑞涛;刘军;庞青;宋燕州;牟怡平;刘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9(ADAM9)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ADAM9基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DAM9基因对A549细胞体外增殖及变化的影响;观察不同浓度ADAM9基因干涉A549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后生长情况.结果:ADAM9基因在A549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间质和细胞浆中,在细胞膜中的表达较少;人ADAM9基因对A549细胞干涉后,其增殖活性与对照组对比显著增强(P<0.01);人AD-AM9基因对A549裸鼠体内成瘤后干涉显示,ADAM9基因对移植瘤增生促进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人ADAM9基因对A549细胞体外干涉及其体内成瘤后干涉结果均有促进作用.
作者:唐小东;杨晓平;张小康;周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者调强放疗(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30中文版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及治疗结束后一年(观察慢性反应)鼻咽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因素有放疗方式、是否同期化疗、年龄、经济状况及学历.结论: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要综合考虑病情、治疗方式、心理及人口学资料等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彦秋;刘惠珠;吴伟艺;赵艳海;黄军荣;张纯;陈昱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几年来胃癌治疗领域的热点.目前,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吉非替尼、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等为胃癌治疗的主要靶向药物.本文结合新研究报道对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邵月亭;迪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Tenascin-C(TN-C)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透明细胞癌中TN-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0.63% (39/96)的病例存在肿瘤间质TN-C蛋白的过表达,且过表达与肿瘤组织核分级负相关(P=0.022);18.75%(18/96)的病例存在肿瘤细胞胞质TN-C蛋白的过表达,且过表达与肿瘤组织核分级、p-TNM分期正相关,分别为(P <0.001;P =0.038).肿瘤间质及肿瘤细胞胞质的过表达与RC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中存在TN-C蛋白肿瘤间质及肿瘤细胞的过表达,并与肿瘤分化和p-TNM分期相关.
作者:薛东炜;徐慧慧;于涛;张秀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Ataxin-3、nm23和Kiss-1的表达,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4例胃腺癌术后存档的蜡块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切端为正常胃黏膜的组织7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Ataxin-3、nm23和Kiss-1的表达,观察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中Ataxin-3、nm23和Kiss-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Ataxin-3、nm23和Kiss-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是否有癌结节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Ataxin-3和nm23、Ataxin-3和Kiss-1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中Ataxin-3、nm23和Kiss-1低表达,Ataxin-3对抑制转移蛋白nm23和Kiss-1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方慧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为联合治疗组(30例),同期进行化疗加靶向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为化疗加靶向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培养患者的DC-CIK细胞,其中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P<0.05).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细胞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分泌IFN-γ、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加靶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比例和T细胞分泌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86% vs 60%,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2% vs 56%,P>0.05).治疗后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联合治疗组明显轻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P<0.05),治疗后体力食欲改善明显(P<0.05).结论: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相比,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芬;江千秋;焦兰;贺颖;翟福林;欧利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趋势及构成情况.方法:选自2001年至2012年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活检病理档案中泌尿系统各种类型的肿瘤病例,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系统肿瘤1342例,在12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女患者之比为2.4∶1,恶性和良性肿瘤人数之比为5.5∶1,恶性肿瘤人数每年均高于良性肿瘤人数(P<0.05);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60-69岁,男性为≥70岁,女性患病较男性更趋于年轻(P<0.05);良性肿瘤中,女性好发部位为肾脏,男性为膀胱,恶性肿瘤中男女均以膀胱多;膀胱恶性肿瘤以尿路上皮癌多见,肾恶性肿瘤以肾细胞癌多见.结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呈上升趋势,且恶性肿瘤是良性肿瘤的五倍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廖颖;李祖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以乳腺癌住院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乳腺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次数、住院费用等信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住院费用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对可能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76 ±12.12)岁,41-60岁年龄组病人多,占59%.住院费用构成中,药品费占总费用的比例高,为65%,其次为治疗费(14%)和检查费(7%).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方案与患者的住院费用密切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这些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密切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药品费用是控制乳腺癌病人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发展乳腺癌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可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欣;王岩;朱琳;马富成;李丁;王晓萌;白靖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转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以期找到更适合于肝癌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ASA Ⅰ-Ⅱ级Child Pugh分类为A级的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n=16)和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B组,n=16).B组于T8-9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ml确定麻醉平面后,行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之后每小时硬腹外导管推注1%利多卡因5-7ml,直至术毕.同时输注异丙酚8-10mg/(kg·h)+瑞芬太尼1mg/h+卡肌宁30mg/h维持麻醉深度.A组持续输注异丙酚,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卡肌宁,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分别在麻醉前(T1)、术毕(T2)、手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抽取患者静脉血3ml,测定肿瘤转移因子(CK20mRNA)、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均比麻醉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RP均明显比麻醉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RP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A、B两组术毕、术后1天、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能减轻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降低肿瘤转移因子阳性率和较迅速恢复免疫系统的影响,提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是肝癌切除术较为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铁军;杨德琪;蔡淑女;印春铭;郭小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质膜微囊结构蛋白caveolin-1和caveolin-2在低剂量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h、1h、2h和4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EMAP-Ⅱ作用1h时,BTB的通透性显著增强,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EMAP-Ⅱ作用1h时,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结论:EMAP-Ⅱ可能通过caveolae介导的跨细胞途径来增强BTB的通透性,其机制与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作者:李振;刘啸白;刘云会;薛一雪;王萍;刘丽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气囊电子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1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下进行双气囊电子镜检查,记录检查阳性率、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共确诊91例,阳性率:82.7% (91/110);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70例,占85.4%(70/82).其中克罗恩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22.7%,小肠间质瘤13例(11.8%),发现1例间质瘤恶变,小肠癌6例(5.5%),血管疾病共11例(10.0%),多发性溃疡12例(10.9%),非特异性炎症例9例(8.2%),小肠息肉5例(4.6%),肠结核2例(1.8%),小肠憩室2例(1.8%),小肠淋巴滤泡增生2例(1.8%),小肠脂肪瘤2例(1.8%),空肠黏膜缺损1例(0.9%),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0.9%).3例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止血治疗.对4例小肠息肉患者进行了镜下切除及行APC治疗.24例患者进行了全胃肠检查,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检查.结论:双气囊电子镜能够安全地检查全小肠及诊断各种疾病,并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内镜下治疗.
作者:周月红;刘雄昌;吴德明;高春利;郑辉;李东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