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体会

周月红;刘雄昌;吴德明;高春利;郑辉;李东海

关键词:诊断及治疗,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小肠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双气囊电子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1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下进行双气囊电子镜检查,记录检查阳性率、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共确诊91例,阳性率:82.7% (91/110);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70例,占85.4%(70/82).其中克罗恩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22.7%,小肠间质瘤13例(11.8%),发现1例间质瘤恶变,小肠癌6例(5.5%),血管疾病共11例(10.0%),多发性溃疡12例(10.9%),非特异性炎症例9例(8.2%),小肠息肉5例(4.6%),肠结核2例(1.8%),小肠憩室2例(1.8%),小肠淋巴滤泡增生2例(1.8%),小肠脂肪瘤2例(1.8%),空肠黏膜缺损1例(0.9%),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0.9%).3例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止血治疗.对4例小肠息肉患者进行了镜下切除及行APC治疗.24例患者进行了全胃肠检查,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检查.结论:双气囊电子镜能够安全地检查全小肠及诊断各种疾病,并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内镜下治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糖尿病能增加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除具有降糖作用外,还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二甲双胍能激活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途径、阻滞细胞周期、调节胰岛素/IGF-l轴、调节肿瘤细胞的自噬效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及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二甲双胍具有安全、低毒的特性,将其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可能会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目前,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机制仍处于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阶段,并未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但其抗肿瘤作用是确切的.

    作者:周寒丽;耿健雄;张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磷酸化caveolin在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开放血肿瘤屏障中的表达水平变化

    目的:检测质膜微囊结构蛋白caveolin-1和caveolin-2在低剂量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h、1h、2h和4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EMAP-Ⅱ作用1h时,BTB的通透性显著增强,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EMAP-Ⅱ作用1h时,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结论:EMAP-Ⅱ可能通过caveolae介导的跨细胞途径来增强BTB的通透性,其机制与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作者:李振;刘啸白;刘云会;薛一雪;王萍;刘丽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MicroRNA-18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182(miRNA-18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非癌胃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肿瘤组织中miR-18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癌胃组织(P<0.01),人胃癌细胞株中miR-18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P<0.01).miR-18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明显相关(P<0.05).miR-182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2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表达均上调,且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周怿;朱清;黄重发;丁耀昆;李月月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腰大池引流时程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时程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由医师记录年龄、性别、有无脑室积血、有无急性脑积水、Hunt-Hess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改良Fisher分级等资料.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期间,连续记录患者每日的引流量、脑脊液的形状及其检验结果.结果:年龄(P =0.027)、脑室内积血(P =0.000)、Hunt-Hess分级(P =0.002)、改良Fisher分级(P =0.001)、腰大池引流时程(P=0.017)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情况之间存在关联性.经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大池引流时程、改良Fisher分级是慢性分流性脑积水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腰大池引流时程、改良Fisher分级是慢性分流性脑积水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如何选择佳的腰大池引流时程,减少患者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讨.

    作者:郭文才;吴过;熊建平;李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放射性阴道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Ⅱb-Ⅲb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1次/d.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给予洁尔阴冲洗,1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放射性阴道损伤,提高患者放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英;李颖楣;祖卫;边建良;宫香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乳腺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组织病理特点:IMPC肿瘤细胞团排列形成不含纤维血管轴心的微小乳头状或假腺管状结构,其外侧缘呈锯齿或毛刺状;每个肿瘤细胞团与周边的间质之间存在大小不等的腔隙,其内缺乏内容物.免疫组化染色EMA阳性部位在癌细胞巢团的外缘.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比较少见,但因其具有高淋巴血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应引起病理及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杨芳;李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1342例泌尿系统肿瘤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趋势及构成情况.方法:选自2001年至2012年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活检病理档案中泌尿系统各种类型的肿瘤病例,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系统肿瘤1342例,在12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女患者之比为2.4∶1,恶性和良性肿瘤人数之比为5.5∶1,恶性肿瘤人数每年均高于良性肿瘤人数(P<0.05);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60-69岁,男性为≥70岁,女性患病较男性更趋于年轻(P<0.05);良性肿瘤中,女性好发部位为肾脏,男性为膀胱,恶性肿瘤中男女均以膀胱多;膀胱恶性肿瘤以尿路上皮癌多见,肾恶性肿瘤以肾细胞癌多见.结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呈上升趋势,且恶性肿瘤是良性肿瘤的五倍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廖颖;李祖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双气囊电子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1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下进行双气囊电子镜检查,记录检查阳性率、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共确诊91例,阳性率:82.7% (91/110);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70例,占85.4%(70/82).其中克罗恩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22.7%,小肠间质瘤13例(11.8%),发现1例间质瘤恶变,小肠癌6例(5.5%),血管疾病共11例(10.0%),多发性溃疡12例(10.9%),非特异性炎症例9例(8.2%),小肠息肉5例(4.6%),肠结核2例(1.8%),小肠憩室2例(1.8%),小肠淋巴滤泡增生2例(1.8%),小肠脂肪瘤2例(1.8%),空肠黏膜缺损1例(0.9%),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0.9%).3例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止血治疗.对4例小肠息肉患者进行了镜下切除及行APC治疗.24例患者进行了全胃肠检查,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检查.结论:双气囊电子镜能够安全地检查全小肠及诊断各种疾病,并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内镜下治疗.

    作者:周月红;刘雄昌;吴德明;高春利;郑辉;李东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石见穿活性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石见穿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从而确定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使用95%工业酒精对石见穿饮片进行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对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段萃取,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试验)测定各个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的5株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于5株人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是石见穿发挥体外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徐敬宣;钱晓萍;林黎;薛姣;胡静;杨阳;胡文静;刘宝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0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8例、C组39例,三组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化疗,紫杉醇剂量分别为A组30mg/m2、B组60mg/m2、C组90mg/m2,每周1次,共4-6次.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71.1%和71.8% (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81.6%和82.1% (P >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0±5.0)、(11.6±6.1)、(14.8±7.9)个月(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15.4±7.6)、(18.2±8.0)、(22.0±7.6)个月(P<0.05),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差异显著.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消化道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提高,随着紫杉醇剂量的增加,远期生存率随之增加,但近期治疗毒副反应也随之增加.

    作者:崔林;姜勇;陈珏;刘兴祥;刘建军;周向荣;丁洁;吴兴军;何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模拟表位的筛选

    目的:从噬菌体12肽库中筛选出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抗原模拟表位.方法:以曲妥珠单抗为靶分子,在噬菌体12肽库中进行3轮淘选,以ELISA方法及竞争抑制实验鉴定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株进行测序.结果:经过3轮淘选,与曲妥珠单抗结合的噬菌体得到了有效富集,回收率从(2.00×10-8)%增加到(2.87 ×10-5)%,ELISA显示20个克隆中筛选获得了18个与曲妥珠单抗具有较高亲和性的阳性噬菌体,对阳性克隆测序获得两种氨基酸序列:HTSSLWHLFRST、VHWDFRQWWQPS.结论:噬菌体展示技术可成功筛选到表皮生长因子2模拟表位,为探索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者:李晓霞;师建国;陈果;贺雪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晚期肿瘤患者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抗菌药物应用

    目的:探讨中晚期肿瘤患者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以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发生尿路感染者183例,取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3例患者共分离得到细菌菌株17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104株,占58.76%,其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分别检出49株(27.68%)和31株(17.51%);革兰阳性菌检出较少,检出73株,占41.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检出29株(16.38%)和21株(11.86%).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普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12%、97.12%,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以及头孢唑林的敏感性较低,仅为9.62%、23.08%和27.8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挞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普遍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性较高,分别达到98.63%、91.78%,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敏感性较低,仅为6.85%、26.03%.结论:引起中晚期肿瘤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细菌多样,在早期可根据经验给予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并根据随后的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洁;邬红霞;林明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液滴数字PCR在肿瘤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

    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而肿瘤患者基因状态指导个体化用药,商业化的液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已经上市,并且可以在一个样本中对核酸精确定量.它是通过将模板稀释到20000个水包油微滴实现的,每个液滴可被微滴阅读器判定为阳性或阴性,因此某个等位基因的浓度可以被精确计算,它能够用于检测稀有突变体以及定量.与传统的实时PCR (qPCR)相比,ddPCR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灵敏且能够获得精确定量,例如,可以检测石蜡包埋样品中基因组扩增;可以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通过体液,如血液和痰来检测肿瘤基因突变;也可通过ddPCR检测拷贝数变异,从而研究其与癌症的相关性.

    作者:王青;刘宝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环miRNAs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原因.尽管近些年对癌症信号通路的了解和在新的治疗方法开发上有了新进展,但是肺癌的不良预后和高复发率依然存在.循环miRNAs在许多实体瘤(如肺癌)中,可作为稳定表达的非侵入性诊断标志物.一些miRNAs异常可能与肿瘤细胞常规化疗的耐药性有关,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这些miRNAs的调控,通过使用miRNAs类似物,可以调节关键基因网络和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来提高抗癌治疗的疗效,增加药物敏感性.因此,miRNAs疗法提供了新的抗肿瘤方法:更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提高药物疗效、预测不同抗癌药物的反应.本综述的目的是为肺癌循环miRNA提供一个作为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大规模临床筛选诊断的可行性评估以及miRNAS抗癌耐药机制对肺癌的治疗的概述.后,miRNA分析的局限性和潜在性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

    作者:罗露;马丁丁;王熙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卡培他滨片联合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卡培他滨片联合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76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先行肝总动脉和腹腔干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提示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研究组3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片口服,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RR率为50.00%,对照组RR率为26.32% (P <0.05).研究组血流信号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4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6.84%、65.79%、34.21%,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富血供与乏血供分为4个亚组,富血供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乏血供患者,富血供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乏血供患者(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卡培他滨片口服可显著延长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张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波谱分析和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胶质瘤复发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目前对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的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放化疗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鉴别更为困难,波谱分析(MR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创性定性定量提供活体内生化信息的方法,对颅内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imaging,MR灌注)能有效反应局部血管情况,所以本研究为探讨MRS和MR灌注在脑内高级别胶质瘤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经过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病例,均为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并且再次手术病例,结合新的病理结果、MRS和MR灌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S的真阳性率为77.38%(65/84),假阳性率为22.62%(19/84),真阴性率为58.33%(7/12),假阴性率为41.67%(5/12).MR灌注的真阳性率为78.82%(67/85),假阳性率为21.18%(18/85),真阴性率为54.55%(6/11),假阴性率为45.45%(5/11).通过不同分级的对比,MRS、MR灌注的结果相一致的有52例,结果不一致的有44例.通过McNemar检验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MRS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26.92%,准确度为75.00%;而MR灌注的敏感度略高为93.05%,特异度略低为25.00%,准确度略高为76.40%.把两个检测设置为并联,其联合灵敏度为99.50%,联合特异度为6.73%.结论:总体上MRS、MR灌注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较为接近.两种检查明显有互补性,并联后可以明显提高敏感性,串联后可以明显提高特异度.MRS和MR灌注在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的诊断中有互补性,能更有效的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和特异度.

    作者:尹东元;赵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几年来胃癌治疗领域的热点.目前,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吉非替尼、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等为胃癌治疗的主要靶向药物.本文结合新研究报道对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邵月亭;迪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74例有胸液的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肺腺癌患者胸液及相应肿瘤组织样本中是否发生EGFR基因突变.结果:肿瘤组织EFG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0.00%,胸液样本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2.70%,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液上清、胸液沉淀、胸液上清与沉淀以及肿瘤组织EGFR基因检测结果一致性均良好.结论: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临床可通过胸液检测代替肿瘤组织检测,以期能够持续监测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以指导患者添加或者实施EGFR-TKIs治疗.

    作者:贾瑞;薛雷;杜海荣;杨宏伟;高鲲;梁华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氩气刀联合冷冻治疗恶性肿瘤引起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中央气道狭窄及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恶性肿瘤导致中央气道阻塞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进行氩气刀及冷冻治疗,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9例患者共进行51次治疗,近期一次介入治疗后完全有效24例(61.5%)、部分有效12例(30.8%)、轻度有效2例(5.1%)及无效1例(2.6%),39例患者中,术后3例出现痰血,无气胸、纵隔气肿、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分级由Ⅳ-Ⅴ级改善到0-Ⅱ级.结论: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央气道阻塞疗效显著,对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央气道狭窄阻塞是非常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作者:李波;张晓霞;吴雪;李建龙;马良;蒋力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TgAb评价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TgAb阳性且行二次131I治疗的25例DTC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131I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TgAb水平的变化及病情发展趋势.结果:25例DTC转移患者131I治疗不同随访时间,TgAb水平不同,三者差异显著(统计值:20.582,P=0.000).治疗前水平高,治疗后1年水平低.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131I治疗前Tg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53.500,P=0.406);131I治疗后1年TgAb水平差异显著(U=8.000,P=0.000).治疗后有效组TgAb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结论:血清Tg阴性时,TgAb水平可作为DTC转移患者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作者:黄雪梅;马丽;陈正福;张学敏;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