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晚期肿瘤患者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监测及抗菌药物应用

陈洁;邬红霞;林明刚

关键词:肿瘤, 导尿管, 尿路感染,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肿瘤患者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以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发生尿路感染者183例,取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3例患者共分离得到细菌菌株17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104株,占58.76%,其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分别检出49株(27.68%)和31株(17.51%);革兰阳性菌检出较少,检出73株,占41.2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检出29株(16.38%)和21株(11.86%).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普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12%、97.12%,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以及头孢唑林的敏感性较低,仅为9.62%、23.08%和27.8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挞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普遍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性较高,分别达到98.63%、91.78%,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敏感性较低,仅为6.85%、26.03%.结论:引起中晚期肿瘤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细菌多样,在早期可根据经验给予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并根据随后的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某三甲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以乳腺癌住院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乳腺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次数、住院费用等信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住院费用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对可能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76 ±12.12)岁,41-60岁年龄组病人多,占59%.住院费用构成中,药品费占总费用的比例高,为65%,其次为治疗费(14%)和检查费(7%).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方案与患者的住院费用密切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这些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密切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药品费用是控制乳腺癌病人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发展乳腺癌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可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张欣;王岩;朱琳;马富成;李丁;王晓萌;白靖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波谱分析和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胶质瘤复发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目前对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的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放化疗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鉴别更为困难,波谱分析(MR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创性定性定量提供活体内生化信息的方法,对颅内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imaging,MR灌注)能有效反应局部血管情况,所以本研究为探讨MRS和MR灌注在脑内高级别胶质瘤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经过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病例,均为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并且再次手术病例,结合新的病理结果、MRS和MR灌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S的真阳性率为77.38%(65/84),假阳性率为22.62%(19/84),真阴性率为58.33%(7/12),假阴性率为41.67%(5/12).MR灌注的真阳性率为78.82%(67/85),假阳性率为21.18%(18/85),真阴性率为54.55%(6/11),假阴性率为45.45%(5/11).通过不同分级的对比,MRS、MR灌注的结果相一致的有52例,结果不一致的有44例.通过McNemar检验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MRS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26.92%,准确度为75.00%;而MR灌注的敏感度略高为93.05%,特异度略低为25.00%,准确度略高为76.40%.把两个检测设置为并联,其联合灵敏度为99.50%,联合特异度为6.73%.结论:总体上MRS、MR灌注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较为接近.两种检查明显有互补性,并联后可以明显提高敏感性,串联后可以明显提高特异度.MRS和MR灌注在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的诊断中有互补性,能更有效的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和特异度.

    作者:尹东元;赵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热休克蛋白90α在肿瘤、食管癌中的研究

    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能够辅助蛋白折叠和维持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蛋白的稳定,从而促进细胞存活和生长.在肿瘤细胞中,HSP90α能够使过度激活或突变的信号传导蛋白保持活性,加速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变.同时HSP90α还能被分泌到细胞外,可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对HSP90α在肿瘤、食管癌中的表达、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营巧玲;李前文;杜云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0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8例、C组39例,三组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化疗,紫杉醇剂量分别为A组30mg/m2、B组60mg/m2、C组90mg/m2,每周1次,共4-6次.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71.1%和71.8% (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81.6%和82.1% (P >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0±5.0)、(11.6±6.1)、(14.8±7.9)个月(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15.4±7.6)、(18.2±8.0)、(22.0±7.6)个月(P<0.05),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差异显著.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消化道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提高,随着紫杉醇剂量的增加,远期生存率随之增加,但近期治疗毒副反应也随之增加.

    作者:崔林;姜勇;陈珏;刘兴祥;刘建军;周向荣;丁洁;吴兴军;何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对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为联合治疗组(30例),同期进行化疗加靶向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为化疗加靶向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培养患者的DC-CIK细胞,其中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P<0.05).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细胞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分泌IFN-γ、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加靶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比例和T细胞分泌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86% vs 60%,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2% vs 56%,P>0.05).治疗后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联合治疗组明显轻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P<0.05),治疗后体力食欲改善明显(P<0.05).结论: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相比,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芬;江千秋;焦兰;贺颖;翟福林;欧利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环miRNAs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原因.尽管近些年对癌症信号通路的了解和在新的治疗方法开发上有了新进展,但是肺癌的不良预后和高复发率依然存在.循环miRNAs在许多实体瘤(如肺癌)中,可作为稳定表达的非侵入性诊断标志物.一些miRNAs异常可能与肿瘤细胞常规化疗的耐药性有关,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这些miRNAs的调控,通过使用miRNAs类似物,可以调节关键基因网络和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来提高抗癌治疗的疗效,增加药物敏感性.因此,miRNAs疗法提供了新的抗肿瘤方法:更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提高药物疗效、预测不同抗癌药物的反应.本综述的目的是为肺癌循环miRNA提供一个作为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大规模临床筛选诊断的可行性评估以及miRNAS抗癌耐药机制对肺癌的治疗的概述.后,miRNA分析的局限性和潜在性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

    作者:罗露;马丁丁;王熙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2-2013年接受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或t检验,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血栓25例,未发生血栓386例,其中男性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5.3%,女性为6.8%;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概率高,达到25%,其次为结肠癌为16.3%;Ⅰ、Ⅱ期患者血栓发生率为9.4%,Ⅲ、Ⅳ为4.9%;BD公司PICC导管血栓发生率为1.8%,巴德公司PICC导管发生率为1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巴德PICC(导管内径大)及结肠癌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PICC导管外径相同情况下,内径越大,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另外,结肠癌患者较其他肿瘤有更高的血栓发生概率.

    作者:邱国超;李旸;饶智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氩气刀联合冷冻治疗恶性肿瘤引起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中央气道狭窄及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恶性肿瘤导致中央气道阻塞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进行氩气刀及冷冻治疗,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9例患者共进行51次治疗,近期一次介入治疗后完全有效24例(61.5%)、部分有效12例(30.8%)、轻度有效2例(5.1%)及无效1例(2.6%),39例患者中,术后3例出现痰血,无气胸、纵隔气肿、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分级由Ⅳ-Ⅴ级改善到0-Ⅱ级.结论: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央气道阻塞疗效显著,对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央气道狭窄阻塞是非常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作者:李波;张晓霞;吴雪;李建龙;马良;蒋力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几年来胃癌治疗领域的热点.目前,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吉非替尼、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等为胃癌治疗的主要靶向药物.本文结合新研究报道对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邵月亭;迪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二聚体与消化道恶性肿瘤

    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中的诊断、预后判断方面作用进行概述,并就D-二聚体升高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如早期治疗、提高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张玉虹;刘阳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本组7例患者子宫体积均增大.6例病变位于宫腔内,呈息肉状突向宫腔或弥漫性填充宫腔;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类似囊性变性子宫肌瘤.2例囊实混合性占位,5例实性占位.7例ESS病变直径范围为2.5cm-15cm,平均8.8cm.肿瘤在MRI平扫上5例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呈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伴有出血或坏死囊变,其中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6例可见向子宫肌层侵润性生长,子宫T2WI结合带低信号中断或消失,其中1例可见宫颈、双侧输卵管壁、卵巢及膀胱受侵,1例子宫肌层及宫旁可见扭曲条点状流空信号影.4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滤泡囊肿,3例合并增殖期子宫内膜.病理示低度恶性ESS 6例,未分化ESS 1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宫腔内,也可见于子宫肌壁间,多向子宫肌层浸润性生长,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出血或坏死囊变时呈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在MRI上具有一定的信号特点,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蔡妙田;张修石;郑建;周洋;张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与肿瘤的发展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包含了两种可以相互极化的亚型:M1型(经典活化巨噬细胞)和M2型(替代活化巨噬细胞).M1型TAM发挥着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而M2型TAM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促进支持作用.在特定的肿瘤微环境中,M2型TAM占据主导地位,促进肿瘤的发展.基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两种亚型的功能特点,如何诱导M2型向M1型极化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将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作者:吴婷;周武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乳腺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组织病理特点:IMPC肿瘤细胞团排列形成不含纤维血管轴心的微小乳头状或假腺管状结构,其外侧缘呈锯齿或毛刺状;每个肿瘤细胞团与周边的间质之间存在大小不等的腔隙,其内缺乏内容物.免疫组化染色EMA阳性部位在癌细胞巢团的外缘.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比较少见,但因其具有高淋巴血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应引起病理及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杨芳;李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姜黄素对人结肠癌细胞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结肠癌RKO细胞PI3-K/Akt和MEK/ERK通路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ERK,ERK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姜黄素作用人结肠癌RKO细胞,24h和48h的IC50值分别为51.69μg/ml和36.12 μg/ml.选用50μg/ml的姜黄素分别作用24h和48h,RKO细胞凋亡百分比为26.79%和42.1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检测发现姜黄素(50μg/ml)显著下调了p-Akt和p-ERK的表达,同时Bcl-2与Bax的比值显著下调.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Bcl-2与Bax的比值,从而抑制RKO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金子;蔡颖;张晔;刘云鹏;曲秀娟;徐玲;侯科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院感质控小组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院感质控小组在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院感率方面的价值,以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几率.方法:将我院中晚期肿瘤患者纳入院感质控小组重点管理范畴,比较实施重点管理前一年(2011年8月-2012年7月)和后一年(2012年8月-2013年7月)我院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构成情况、感染部位构成情况、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QOL生活质量改善及满意度等情况,综合评价院感质控小组重点管理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易手术室感染率降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012年共收治各类中晚期肿瘤患者125例,共发生手术室感染32例,感染率为25.60%;2013年共收治各类中晚期肿瘤患者132例,共发生手术室感染23例,感染率为17.42%;两年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之间感染病例病原菌分析结果显示,在病原菌构成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是中晚期肿瘤患者病情转危及死亡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手术室感染质控小组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感染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薛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双气囊电子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1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下进行双气囊电子镜检查,记录检查阳性率、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共确诊91例,阳性率:82.7% (91/110);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70例,占85.4%(70/82).其中克罗恩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22.7%,小肠间质瘤13例(11.8%),发现1例间质瘤恶变,小肠癌6例(5.5%),血管疾病共11例(10.0%),多发性溃疡12例(10.9%),非特异性炎症例9例(8.2%),小肠息肉5例(4.6%),肠结核2例(1.8%),小肠憩室2例(1.8%),小肠淋巴滤泡增生2例(1.8%),小肠脂肪瘤2例(1.8%),空肠黏膜缺损1例(0.9%),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0.9%).3例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止血治疗.对4例小肠息肉患者进行了镜下切除及行APC治疗.24例患者进行了全胃肠检查,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检查.结论:双气囊电子镜能够安全地检查全小肠及诊断各种疾病,并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内镜下治疗.

    作者:周月红;刘雄昌;吴德明;高春利;郑辉;李东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石见穿活性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石见穿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从而确定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使用95%工业酒精对石见穿饮片进行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对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段萃取,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试验)测定各个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的5株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于5株人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是石见穿发挥体外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徐敬宣;钱晓萍;林黎;薛姣;胡静;杨阳;胡文静;刘宝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起源于胰腺内分泌部的罕见肿瘤,发病率低,且有恶变倾向,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生存的关键.本文结合新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对该病的分类、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何文志;李兴德;赵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卡培他滨片联合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卡培他滨片联合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76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先行肝总动脉和腹腔干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提示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研究组3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片口服,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RR率为50.00%,对照组RR率为26.32% (P <0.05).研究组血流信号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4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6.84%、65.79%、34.21%,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富血供与乏血供分为4个亚组,富血供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乏血供患者,富血供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乏血供患者(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卡培他滨片口服可显著延长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张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模拟表位的筛选

    目的:从噬菌体12肽库中筛选出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抗原模拟表位.方法:以曲妥珠单抗为靶分子,在噬菌体12肽库中进行3轮淘选,以ELISA方法及竞争抑制实验鉴定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株进行测序.结果:经过3轮淘选,与曲妥珠单抗结合的噬菌体得到了有效富集,回收率从(2.00×10-8)%增加到(2.87 ×10-5)%,ELISA显示20个克隆中筛选获得了18个与曲妥珠单抗具有较高亲和性的阳性噬菌体,对阳性克隆测序获得两种氨基酸序列:HTSSLWHLFRST、VHWDFRQWWQPS.结论:噬菌体展示技术可成功筛选到表皮生长因子2模拟表位,为探索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者:李晓霞;师建国;陈果;贺雪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