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周武雄
目的:检测质膜微囊结构蛋白caveolin-1和caveolin-2在低剂量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h、1h、2h和4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EMAP-Ⅱ作用1h时,BTB的通透性显著增强,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EMAP-Ⅱ作用1h时,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结论:EMAP-Ⅱ可能通过caveolae介导的跨细胞途径来增强BTB的通透性,其机制与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作者:李振;刘啸白;刘云会;薛一雪;王萍;刘丽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胃肠道是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常见的发病部位,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已标准化,但是对于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可单独应用,或以不同组合联合应用,佳治疗模式目前尚无定论,且影响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因素较多.现对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组织学分类、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综述,重点探讨该病的治疗及预后.
作者:闫姝洁;刘爱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Ⅱb-Ⅲb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1次/d.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给予洁尔阴冲洗,1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放射性阴道损伤,提高患者放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英;李颖楣;祖卫;边建良;宫香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气囊电子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1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下进行双气囊电子镜检查,记录检查阳性率、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共确诊91例,阳性率:82.7% (91/110);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70例,占85.4%(70/82).其中克罗恩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22.7%,小肠间质瘤13例(11.8%),发现1例间质瘤恶变,小肠癌6例(5.5%),血管疾病共11例(10.0%),多发性溃疡12例(10.9%),非特异性炎症例9例(8.2%),小肠息肉5例(4.6%),肠结核2例(1.8%),小肠憩室2例(1.8%),小肠淋巴滤泡增生2例(1.8%),小肠脂肪瘤2例(1.8%),空肠黏膜缺损1例(0.9%),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0.9%).3例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止血治疗.对4例小肠息肉患者进行了镜下切除及行APC治疗.24例患者进行了全胃肠检查,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检查.结论:双气囊电子镜能够安全地检查全小肠及诊断各种疾病,并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内镜下治疗.
作者:周月红;刘雄昌;吴德明;高春利;郑辉;李东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0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8例、C组39例,三组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化疗,紫杉醇剂量分别为A组30mg/m2、B组60mg/m2、C组90mg/m2,每周1次,共4-6次.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71.1%和71.8% (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81.6%和82.1% (P >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0±5.0)、(11.6±6.1)、(14.8±7.9)个月(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15.4±7.6)、(18.2±8.0)、(22.0±7.6)个月(P<0.05),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差异显著.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消化道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提高,随着紫杉醇剂量的增加,远期生存率随之增加,但近期治疗毒副反应也随之增加.
作者:崔林;姜勇;陈珏;刘兴祥;刘建军;周向荣;丁洁;吴兴军;何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利尿延迟显像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并经手术或膀胱镜检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且在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后,静脉注射呋塞米40mg,嘱患者多饮水,多次排尿(4-5次)后,憋尿充盈膀胱,再进行盆腔PET/CT利尿延迟显像.评价患者的膀胱放射性清除效果及PET/CT利尿延迟显像在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3例患者膀胱促排良好率为93.9% (31/33).PET-CT显像灵敏度为63.6%(21/33例),利尿延迟显像为90.9%(30/33例),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8).CT增强显像诊断灵敏度84.8%(28/33)与单次PET-CT显像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49);与利尿延迟显像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PET/CT显像中较CT增强扫描改变了10例患者的临床分期.结论:利尿延迟显像在膀胱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其独特的全身显像模式在肿瘤临床分期上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郝珊瑚;王治国;张彤;张国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结肠癌RKO细胞PI3-K/Akt和MEK/ERK通路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ERK,ERK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姜黄素作用人结肠癌RKO细胞,24h和48h的IC50值分别为51.69μg/ml和36.12 μg/ml.选用50μg/ml的姜黄素分别作用24h和48h,RKO细胞凋亡百分比为26.79%和42.1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检测发现姜黄素(50μg/ml)显著下调了p-Akt和p-ERK的表达,同时Bcl-2与Bax的比值显著下调.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Bcl-2与Bax的比值,从而抑制RKO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金子;蔡颖;张晔;刘云鹏;曲秀娟;徐玲;侯科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Tenascin-C(TN-C)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透明细胞癌中TN-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0.63% (39/96)的病例存在肿瘤间质TN-C蛋白的过表达,且过表达与肿瘤组织核分级负相关(P=0.022);18.75%(18/96)的病例存在肿瘤细胞胞质TN-C蛋白的过表达,且过表达与肿瘤组织核分级、p-TNM分期正相关,分别为(P <0.001;P =0.038).肿瘤间质及肿瘤细胞胞质的过表达与RC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中存在TN-C蛋白肿瘤间质及肿瘤细胞的过表达,并与肿瘤分化和p-TNM分期相关.
作者:薛东炜;徐慧慧;于涛;张秀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几年来胃癌治疗领域的热点.目前,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吉非替尼、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等为胃癌治疗的主要靶向药物.本文结合新研究报道对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邵月亭;迪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以及A549肺癌细胞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miR-15a的表达.方法:取30例肺癌患者的石蜡切片组织样本(其中有肺癌的组织及其相对应正常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HIF-1 α染色的强弱程度.将A549细胞分别在培养条件为37℃、5% CO2的常氧条件下和培养条件为37℃、5% CO2、1%O2的低氧条件下培养48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来检测miR-15a的表达.结果:HIF-1α主要在肺癌细胞胞核及细胞质中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有明显的异质性,肿瘤间质细胞也可见少量表达.癌旁正常的肺组织无HIF-1α的表达.在30例肺癌组织中,有8例HIF-1 α表达为(-),7例表达为(+),9例表达为(++),6例表达为(+++),阳性率为73%.miR-15a在正常氧条件下培养的A549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为1.82546±1.62784,在低氧条件下培养的A549细胞相对表达量为0.17598±0.11046.MiR-15a在低氧条件下培养的A549细胞中表达量低于在常氧条件下培养的A549细胞中的表达量.结论:肺癌组织中HIF-1α高表达,而正常肺组织中无HIF-1 α的表达.表明肺癌中存在着缺氧微环境.在低氧状态下培养48h的肺癌A549细胞与常氧状态下培养48h的A549细胞比较,miR-15a的表达是明显下调的,表明在缺氧时肿瘤细胞中miR-15a的表达是下调的,也提示miR-15a可能作为一个肺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并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作者:鲍永霞;葛冬杰;耿莹;肖金玲;苏冬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沉默肺癌A549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基因表达后,CIK细胞对其体外抑癌的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加入细胞因子(cytokine,CK),体外细胞因子诱导为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将已构建的PD-L1 shRNA重组质粒pGPU6/PD-L1,应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入A549细胞.RT-PCR法检测PD-L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D-L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CIK细胞对各组A549细胞的杀伤率.结果:成功将pGPU6/PD-L1转染入A549细胞;RT-PCR结果显示pGPU6/PD-L1使A549细胞PD-L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GPU6/PD-L1转染A549细胞使PD-L1蛋白表达减少;CCK8结果显示pGPU6/PD-L1能够增强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体外抑瘤能力.结论:下调肺癌细胞A549的PD-L1 mRNA表达,MTT证明能够增强CIK细胞对其体外杀伤作用.
作者:蒋涛;付立业;李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2-2013年接受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或t检验,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血栓25例,未发生血栓386例,其中男性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5.3%,女性为6.8%;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概率高,达到25%,其次为结肠癌为16.3%;Ⅰ、Ⅱ期患者血栓发生率为9.4%,Ⅲ、Ⅳ为4.9%;BD公司PICC导管血栓发生率为1.8%,巴德公司PICC导管发生率为1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巴德PICC(导管内径大)及结肠癌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PICC导管外径相同情况下,内径越大,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另外,结肠癌患者较其他肿瘤有更高的血栓发生概率.
作者:邱国超;李旸;饶智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A,MAGE-A)基因亚家族属于癌睾丸抗原家族,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在正常组织细胞(除睾丸和胎盘外)不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关系密切.MAGE-A基因的编码肿瘤特异性抗原肽能被MHC-Ⅱ分子提呈给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特异的杀伤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基于这些特性,MAGE-A成为肿瘤特异性治疗的重要靶点,其抗原肽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究.
作者:马丁丁;王熙才;黄尤光;伍治平;罗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本组7例患者子宫体积均增大.6例病变位于宫腔内,呈息肉状突向宫腔或弥漫性填充宫腔;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类似囊性变性子宫肌瘤.2例囊实混合性占位,5例实性占位.7例ESS病变直径范围为2.5cm-15cm,平均8.8cm.肿瘤在MRI平扫上5例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呈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伴有出血或坏死囊变,其中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6例可见向子宫肌层侵润性生长,子宫T2WI结合带低信号中断或消失,其中1例可见宫颈、双侧输卵管壁、卵巢及膀胱受侵,1例子宫肌层及宫旁可见扭曲条点状流空信号影.4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滤泡囊肿,3例合并增殖期子宫内膜.病理示低度恶性ESS 6例,未分化ESS 1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宫腔内,也可见于子宫肌壁间,多向子宫肌层浸润性生长,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出血或坏死囊变时呈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在MRI上具有一定的信号特点,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蔡妙田;张修石;郑建;周洋;张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胰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0年-201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Meta分析,计算合并优势比(odd ratio,OR值)及OR值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倒漏斗图法定性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共7篇相关文献入选,总样本量2641例,其中胰腺癌947例,对照组1694例,Meta分析得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发病合并OR值为1.40(95% CI为1.04-1.89,Z=2.21,P=0.03).本研究倒漏斗分析图形不对称,但经敏感性分析和计算失安全系数证明,发表性偏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瑞涛;刘军;庞青;宋燕州;牟怡平;刘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趋势及构成情况.方法:选自2001年至2012年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活检病理档案中泌尿系统各种类型的肿瘤病例,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系统肿瘤1342例,在12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女患者之比为2.4∶1,恶性和良性肿瘤人数之比为5.5∶1,恶性肿瘤人数每年均高于良性肿瘤人数(P<0.05);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60-69岁,男性为≥70岁,女性患病较男性更趋于年轻(P<0.05);良性肿瘤中,女性好发部位为肾脏,男性为膀胱,恶性肿瘤中男女均以膀胱多;膀胱恶性肿瘤以尿路上皮癌多见,肾恶性肿瘤以肾细胞癌多见.结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呈上升趋势,且恶性肿瘤是良性肿瘤的五倍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廖颖;李祖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起源于胰腺内分泌部的罕见肿瘤,发病率低,且有恶变倾向,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生存的关键.本文结合新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对该病的分类、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何文志;李兴德;赵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者调强放疗(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30中文版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及治疗结束后一年(观察慢性反应)鼻咽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因素有放疗方式、是否同期化疗、年龄、经济状况及学历.结论: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要综合考虑病情、治疗方式、心理及人口学资料等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彦秋;刘惠珠;吴伟艺;赵艳海;黄军荣;张纯;陈昱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中的诊断、预后判断方面作用进行概述,并就D-二聚体升高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如早期治疗、提高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张玉虹;刘阳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182(miRNA-18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非癌胃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肿瘤组织中miR-18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癌胃组织(P<0.01),人胃癌细胞株中miR-18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P<0.01).miR-18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明显相关(P<0.05).miR-182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2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表达均上调,且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周怿;朱清;黄重发;丁耀昆;李月月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