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croRNA-18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周怿;朱清;黄重发;丁耀昆;李月月

关键词:胃癌, 微小RNA-182,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82(miRNA-18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非癌胃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肿瘤组织中miR-18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癌胃组织(P<0.01),人胃癌细胞株中miR-18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P<0.01).miR-18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明显相关(P<0.05).miR-182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2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表达均上调,且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DPYD、TYMS及MTHFR基因表达与直肠癌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直肠癌中DPYD、TYMS及MTHFR基因表达与直肠癌放化疗敏感性和毒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DT 50Gy/25f,于放疗第一天开始口服替吉奥胶囊,60mg/(m2·d)连服2周,停药1周为一个周期,连续用药2个周期,于放化疗结束后6-8周进行手术.每例患者分别于放化疗前和术前行腔内超声检查,评估并比较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进行术前再次分期,与放化疗前的分期进行对比,同时作为术后病理分期的对照.每例患者均采用DNA-液相芯片法检测DPYD、TYMS及MTHF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关系.结果:DPYD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PYD阳性患者各类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PYD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TYMS阳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各类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YMS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阳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各类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YMS、MTHFR基因表达与近期疗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的低表达患者给予替吉奥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更好;DPYD、TYMS基因表达与毒副反应具有相关性,DPYD的低表达或TYMS的高表达患者应用替吉奥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其各种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

    作者:王明;李兴德;朱中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波谱分析和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胶质瘤复发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目前对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的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放化疗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鉴别更为困难,波谱分析(MR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创性定性定量提供活体内生化信息的方法,对颅内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imaging,MR灌注)能有效反应局部血管情况,所以本研究为探讨MRS和MR灌注在脑内高级别胶质瘤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经过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病例,均为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并且再次手术病例,结合新的病理结果、MRS和MR灌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S的真阳性率为77.38%(65/84),假阳性率为22.62%(19/84),真阴性率为58.33%(7/12),假阴性率为41.67%(5/12).MR灌注的真阳性率为78.82%(67/85),假阳性率为21.18%(18/85),真阴性率为54.55%(6/11),假阴性率为45.45%(5/11).通过不同分级的对比,MRS、MR灌注的结果相一致的有52例,结果不一致的有44例.通过McNemar检验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MRS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26.92%,准确度为75.00%;而MR灌注的敏感度略高为93.05%,特异度略低为25.00%,准确度略高为76.40%.把两个检测设置为并联,其联合灵敏度为99.50%,联合特异度为6.73%.结论:总体上MRS、MR灌注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较为接近.两种检查明显有互补性,并联后可以明显提高敏感性,串联后可以明显提高特异度.MRS和MR灌注在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的诊断中有互补性,能更有效的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和特异度.

    作者:尹东元;赵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院感质控小组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院感质控小组在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院感率方面的价值,以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几率.方法:将我院中晚期肿瘤患者纳入院感质控小组重点管理范畴,比较实施重点管理前一年(2011年8月-2012年7月)和后一年(2012年8月-2013年7月)我院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构成情况、感染部位构成情况、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QOL生活质量改善及满意度等情况,综合评价院感质控小组重点管理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易手术室感染率降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012年共收治各类中晚期肿瘤患者125例,共发生手术室感染32例,感染率为25.60%;2013年共收治各类中晚期肿瘤患者132例,共发生手术室感染23例,感染率为17.42%;两年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之间感染病例病原菌分析结果显示,在病原菌构成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是中晚期肿瘤患者病情转危及死亡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手术室感染质控小组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感染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薛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本组7例患者子宫体积均增大.6例病变位于宫腔内,呈息肉状突向宫腔或弥漫性填充宫腔;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类似囊性变性子宫肌瘤.2例囊实混合性占位,5例实性占位.7例ESS病变直径范围为2.5cm-15cm,平均8.8cm.肿瘤在MRI平扫上5例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呈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伴有出血或坏死囊变,其中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6例可见向子宫肌层侵润性生长,子宫T2WI结合带低信号中断或消失,其中1例可见宫颈、双侧输卵管壁、卵巢及膀胱受侵,1例子宫肌层及宫旁可见扭曲条点状流空信号影.4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滤泡囊肿,3例合并增殖期子宫内膜.病理示低度恶性ESS 6例,未分化ESS 1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宫腔内,也可见于子宫肌壁间,多向子宫肌层浸润性生长,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出血或坏死囊变时呈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在MRI上具有一定的信号特点,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蔡妙田;张修石;郑建;周洋;张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卡培他滨片联合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卡培他滨片联合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76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先行肝总动脉和腹腔干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提示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研究组3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片口服,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RR率为50.00%,对照组RR率为26.32% (P <0.05).研究组血流信号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4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6.84%、65.79%、34.21%,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富血供与乏血供分为4个亚组,富血供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乏血供患者,富血供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乏血供患者(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卡培他滨片口服可显著延长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张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双气囊电子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1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下进行双气囊电子镜检查,记录检查阳性率、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10例患者共确诊91例,阳性率:82.7% (91/110);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70例,占85.4%(70/82).其中克罗恩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22.7%,小肠间质瘤13例(11.8%),发现1例间质瘤恶变,小肠癌6例(5.5%),血管疾病共11例(10.0%),多发性溃疡12例(10.9%),非特异性炎症例9例(8.2%),小肠息肉5例(4.6%),肠结核2例(1.8%),小肠憩室2例(1.8%),小肠淋巴滤泡增生2例(1.8%),小肠脂肪瘤2例(1.8%),空肠黏膜缺损1例(0.9%),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0.9%).3例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止血治疗.对4例小肠息肉患者进行了镜下切除及行APC治疗.24例患者进行了全胃肠检查,患者可以很好的耐受检查.结论:双气囊电子镜能够安全地检查全小肠及诊断各种疾病,并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内镜下治疗.

    作者:周月红;刘雄昌;吴德明;高春利;郑辉;李东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腰大池引流时程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时程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由医师记录年龄、性别、有无脑室积血、有无急性脑积水、Hunt-Hess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改良Fisher分级等资料.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期间,连续记录患者每日的引流量、脑脊液的形状及其检验结果.结果:年龄(P =0.027)、脑室内积血(P =0.000)、Hunt-Hess分级(P =0.002)、改良Fisher分级(P =0.001)、腰大池引流时程(P=0.017)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情况之间存在关联性.经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大池引流时程、改良Fisher分级是慢性分流性脑积水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腰大池引流时程、改良Fisher分级是慢性分流性脑积水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如何选择佳的腰大池引流时程,减少患者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讨.

    作者:郭文才;吴过;熊建平;李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2-2013年接受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或t检验,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血栓25例,未发生血栓386例,其中男性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5.3%,女性为6.8%;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概率高,达到25%,其次为结肠癌为16.3%;Ⅰ、Ⅱ期患者血栓发生率为9.4%,Ⅲ、Ⅳ为4.9%;BD公司PICC导管血栓发生率为1.8%,巴德公司PICC导管发生率为1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巴德PICC(导管内径大)及结肠癌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PICC导管外径相同情况下,内径越大,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另外,结肠癌患者较其他肿瘤有更高的血栓发生概率.

    作者:邱国超;李旸;饶智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Ataxin-3、nm23和Kiss-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Ataxin-3、nm23和Kiss-1的表达,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4例胃腺癌术后存档的蜡块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切端为正常胃黏膜的组织7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Ataxin-3、nm23和Kiss-1的表达,观察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中Ataxin-3、nm23和Kiss-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Ataxin-3、nm23和Kiss-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是否有癌结节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Ataxin-3和nm23、Ataxin-3和Kiss-1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中Ataxin-3、nm23和Kiss-1低表达,Ataxin-3对抑制转移蛋白nm23和Kiss-1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方慧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石见穿活性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石见穿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从而确定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使用95%工业酒精对石见穿饮片进行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对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段萃取,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试验)测定各个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的5株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于5株人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是石见穿发挥体外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徐敬宣;钱晓萍;林黎;薛姣;胡静;杨阳;胡文静;刘宝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起源于胰腺内分泌部的罕见肿瘤,发病率低,且有恶变倾向,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生存的关键.本文结合新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对该病的分类、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何文志;李兴德;赵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鼻咽癌放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者调强放疗(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30中文版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及治疗结束后一年(观察慢性反应)鼻咽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因素有放疗方式、是否同期化疗、年龄、经济状况及学历.结论: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要综合考虑病情、治疗方式、心理及人口学资料等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彦秋;刘惠珠;吴伟艺;赵艳海;黄军荣;张纯;陈昱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环miRNAs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原因.尽管近些年对癌症信号通路的了解和在新的治疗方法开发上有了新进展,但是肺癌的不良预后和高复发率依然存在.循环miRNAs在许多实体瘤(如肺癌)中,可作为稳定表达的非侵入性诊断标志物.一些miRNAs异常可能与肿瘤细胞常规化疗的耐药性有关,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这些miRNAs的调控,通过使用miRNAs类似物,可以调节关键基因网络和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来提高抗癌治疗的疗效,增加药物敏感性.因此,miRNAs疗法提供了新的抗肿瘤方法:更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提高药物疗效、预测不同抗癌药物的反应.本综述的目的是为肺癌循环miRNA提供一个作为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大规模临床筛选诊断的可行性评估以及miRNAS抗癌耐药机制对肺癌的治疗的概述.后,miRNA分析的局限性和潜在性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

    作者:罗露;马丁丁;王熙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热休克蛋白90α在肿瘤、食管癌中的研究

    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能够辅助蛋白折叠和维持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蛋白的稳定,从而促进细胞存活和生长.在肿瘤细胞中,HSP90α能够使过度激活或突变的信号传导蛋白保持活性,加速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变.同时HSP90α还能被分泌到细胞外,可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对HSP90α在肿瘤、食管癌中的表达、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营巧玲;李前文;杜云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及低氧条件下A459细胞miR-15a的表达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以及A549肺癌细胞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miR-15a的表达.方法:取30例肺癌患者的石蜡切片组织样本(其中有肺癌的组织及其相对应正常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HIF-1 α染色的强弱程度.将A549细胞分别在培养条件为37℃、5% CO2的常氧条件下和培养条件为37℃、5% CO2、1%O2的低氧条件下培养48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来检测miR-15a的表达.结果:HIF-1α主要在肺癌细胞胞核及细胞质中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有明显的异质性,肿瘤间质细胞也可见少量表达.癌旁正常的肺组织无HIF-1α的表达.在30例肺癌组织中,有8例HIF-1 α表达为(-),7例表达为(+),9例表达为(++),6例表达为(+++),阳性率为73%.miR-15a在正常氧条件下培养的A549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为1.82546±1.62784,在低氧条件下培养的A549细胞相对表达量为0.17598±0.11046.MiR-15a在低氧条件下培养的A549细胞中表达量低于在常氧条件下培养的A549细胞中的表达量.结论:肺癌组织中HIF-1α高表达,而正常肺组织中无HIF-1 α的表达.表明肺癌中存在着缺氧微环境.在低氧状态下培养48h的肺癌A549细胞与常氧状态下培养48h的A549细胞比较,miR-15a的表达是明显下调的,表明在缺氧时肿瘤细胞中miR-15a的表达是下调的,也提示miR-15a可能作为一个肺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并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作者:鲍永霞;葛冬杰;耿莹;肖金玲;苏冬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0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8例、C组39例,三组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化疗,紫杉醇剂量分别为A组30mg/m2、B组60mg/m2、C组90mg/m2,每周1次,共4-6次.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71.1%和71.8% (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81.6%和82.1% (P >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0±5.0)、(11.6±6.1)、(14.8±7.9)个月(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15.4±7.6)、(18.2±8.0)、(22.0±7.6)个月(P<0.05),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差异显著.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消化道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提高,随着紫杉醇剂量的增加,远期生存率随之增加,但近期治疗毒副反应也随之增加.

    作者:崔林;姜勇;陈珏;刘兴祥;刘建军;周向荣;丁洁;吴兴军;何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液滴数字PCR在肿瘤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

    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而肿瘤患者基因状态指导个体化用药,商业化的液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已经上市,并且可以在一个样本中对核酸精确定量.它是通过将模板稀释到20000个水包油微滴实现的,每个液滴可被微滴阅读器判定为阳性或阴性,因此某个等位基因的浓度可以被精确计算,它能够用于检测稀有突变体以及定量.与传统的实时PCR (qPCR)相比,ddPCR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灵敏且能够获得精确定量,例如,可以检测石蜡包埋样品中基因组扩增;可以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通过体液,如血液和痰来检测肿瘤基因突变;也可通过ddPCR检测拷贝数变异,从而研究其与癌症的相关性.

    作者:王青;刘宝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胰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0年-201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Meta分析,计算合并优势比(odd ratio,OR值)及OR值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倒漏斗图法定性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共7篇相关文献入选,总样本量2641例,其中胰腺癌947例,对照组1694例,Meta分析得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发病合并OR值为1.40(95% CI为1.04-1.89,Z=2.21,P=0.03).本研究倒漏斗分析图形不对称,但经敏感性分析和计算失安全系数证明,发表性偏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瑞涛;刘军;庞青;宋燕州;牟怡平;刘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TgAb评价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TgAb阳性且行二次131I治疗的25例DTC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131I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TgAb水平的变化及病情发展趋势.结果:25例DTC转移患者131I治疗不同随访时间,TgAb水平不同,三者差异显著(统计值:20.582,P=0.000).治疗前水平高,治疗后1年水平低.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131I治疗前Tg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53.500,P=0.406);131I治疗后1年TgAb水平差异显著(U=8.000,P=0.000).治疗后有效组TgAb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结论:血清Tg阴性时,TgAb水平可作为DTC转移患者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作者:黄雪梅;马丽;陈正福;张学敏;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MicroRNA-18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182(miRNA-18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非癌胃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肿瘤组织中miR-18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癌胃组织(P<0.01),人胃癌细胞株中miR-18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P<0.01).miR-18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明显相关(P<0.05).miR-182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2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表达均上调,且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周怿;朱清;黄重发;丁耀昆;李月月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