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IK细胞对RNAi沉默PD-L1基因的肺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蒋涛;付立业;李妍

关键词:PD-L1, CIK, 肺腺癌, RNAi
摘要:目的:观察沉默肺癌A549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基因表达后,CIK细胞对其体外抑癌的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加入细胞因子(cytokine,CK),体外细胞因子诱导为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将已构建的PD-L1 shRNA重组质粒pGPU6/PD-L1,应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入A549细胞.RT-PCR法检测PD-L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D-L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CIK细胞对各组A549细胞的杀伤率.结果:成功将pGPU6/PD-L1转染入A549细胞;RT-PCR结果显示pGPU6/PD-L1使A549细胞PD-L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GPU6/PD-L1转染A549细胞使PD-L1蛋白表达减少;CCK8结果显示pGPU6/PD-L1能够增强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体外抑瘤能力.结论:下调肺癌细胞A549的PD-L1 mRNA表达,MTT证明能够增强CIK细胞对其体外杀伤作用.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TgAb评价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TgAb阳性且行二次131I治疗的25例DTC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131I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TgAb水平的变化及病情发展趋势.结果:25例DTC转移患者131I治疗不同随访时间,TgAb水平不同,三者差异显著(统计值:20.582,P=0.000).治疗前水平高,治疗后1年水平低.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131I治疗前Tg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53.500,P=0.406);131I治疗后1年TgAb水平差异显著(U=8.000,P=0.000).治疗后有效组TgAb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结论:血清Tg阴性时,TgAb水平可作为DTC转移患者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作者:黄雪梅;马丽;陈正福;张学敏;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74例有胸液的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肺腺癌患者胸液及相应肿瘤组织样本中是否发生EGFR基因突变.结果:肿瘤组织EFG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0.00%,胸液样本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2.70%,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液上清、胸液沉淀、胸液上清与沉淀以及肿瘤组织EGFR基因检测结果一致性均良好.结论: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临床可通过胸液检测代替肿瘤组织检测,以期能够持续监测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以指导患者添加或者实施EGFR-TKIs治疗.

    作者:贾瑞;薛雷;杜海荣;杨宏伟;高鲲;梁华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糖尿病能增加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目前,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除具有降糖作用外,还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二甲双胍能激活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途径、阻滞细胞周期、调节胰岛素/IGF-l轴、调节肿瘤细胞的自噬效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及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二甲双胍具有安全、低毒的特性,将其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可能会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目前,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机制仍处于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阶段,并未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但其抗肿瘤作用是确切的.

    作者:周寒丽;耿健雄;张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石见穿活性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石见穿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从而确定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使用95%工业酒精对石见穿饮片进行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对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段萃取,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试验)测定各个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的5株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于5株人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是石见穿发挥体外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徐敬宣;钱晓萍;林黎;薛姣;胡静;杨阳;胡文静;刘宝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院感质控小组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院感质控小组在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院感率方面的价值,以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几率.方法:将我院中晚期肿瘤患者纳入院感质控小组重点管理范畴,比较实施重点管理前一年(2011年8月-2012年7月)和后一年(2012年8月-2013年7月)我院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构成情况、感染部位构成情况、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QOL生活质量改善及满意度等情况,综合评价院感质控小组重点管理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易手术室感染率降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012年共收治各类中晚期肿瘤患者125例,共发生手术室感染32例,感染率为25.60%;2013年共收治各类中晚期肿瘤患者132例,共发生手术室感染23例,感染率为17.42%;两年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之间感染病例病原菌分析结果显示,在病原菌构成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是中晚期肿瘤患者病情转危及死亡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手术室感染质控小组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感染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薛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波谱分析和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胶质瘤复发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目前对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的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放化疗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鉴别更为困难,波谱分析(MR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创性定性定量提供活体内生化信息的方法,对颅内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imaging,MR灌注)能有效反应局部血管情况,所以本研究为探讨MRS和MR灌注在脑内高级别胶质瘤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经过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病例,均为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并且再次手术病例,结合新的病理结果、MRS和MR灌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S的真阳性率为77.38%(65/84),假阳性率为22.62%(19/84),真阴性率为58.33%(7/12),假阴性率为41.67%(5/12).MR灌注的真阳性率为78.82%(67/85),假阳性率为21.18%(18/85),真阴性率为54.55%(6/11),假阴性率为45.45%(5/11).通过不同分级的对比,MRS、MR灌注的结果相一致的有52例,结果不一致的有44例.通过McNemar检验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MRS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26.92%,准确度为75.00%;而MR灌注的敏感度略高为93.05%,特异度略低为25.00%,准确度略高为76.40%.把两个检测设置为并联,其联合灵敏度为99.50%,联合特异度为6.73%.结论:总体上MRS、MR灌注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较为接近.两种检查明显有互补性,并联后可以明显提高敏感性,串联后可以明显提高特异度.MRS和MR灌注在高级别胶质瘤复发的诊断中有互补性,能更有效的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和特异度.

    作者:尹东元;赵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二聚体与消化道恶性肿瘤

    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中的诊断、预后判断方面作用进行概述,并就D-二聚体升高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如早期治疗、提高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张玉虹;刘阳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1342例泌尿系统肿瘤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趋势及构成情况.方法:选自2001年至2012年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活检病理档案中泌尿系统各种类型的肿瘤病例,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系统肿瘤1342例,在12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女患者之比为2.4∶1,恶性和良性肿瘤人数之比为5.5∶1,恶性肿瘤人数每年均高于良性肿瘤人数(P<0.05);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60-69岁,男性为≥70岁,女性患病较男性更趋于年轻(P<0.05);良性肿瘤中,女性好发部位为肾脏,男性为膀胱,恶性肿瘤中男女均以膀胱多;膀胱恶性肿瘤以尿路上皮癌多见,肾恶性肿瘤以肾细胞癌多见.结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呈上升趋势,且恶性肿瘤是良性肿瘤的五倍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廖颖;李祖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放射性阴道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Ⅱb-Ⅲb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1次/d.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给予洁尔阴冲洗,1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放射性阴道损伤,提高患者放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英;李颖楣;祖卫;边建良;宫香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鼻咽癌放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者调强放疗(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30中文版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及治疗结束后一年(观察慢性反应)鼻咽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因素有放疗方式、是否同期化疗、年龄、经济状况及学历.结论: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要综合考虑病情、治疗方式、心理及人口学资料等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彦秋;刘惠珠;吴伟艺;赵艳海;黄军荣;张纯;陈昱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环miRNAs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原因.尽管近些年对癌症信号通路的了解和在新的治疗方法开发上有了新进展,但是肺癌的不良预后和高复发率依然存在.循环miRNAs在许多实体瘤(如肺癌)中,可作为稳定表达的非侵入性诊断标志物.一些miRNAs异常可能与肿瘤细胞常规化疗的耐药性有关,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这些miRNAs的调控,通过使用miRNAs类似物,可以调节关键基因网络和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来提高抗癌治疗的疗效,增加药物敏感性.因此,miRNAs疗法提供了新的抗肿瘤方法:更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提高药物疗效、预测不同抗癌药物的反应.本综述的目的是为肺癌循环miRNA提供一个作为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大规模临床筛选诊断的可行性评估以及miRNAS抗癌耐药机制对肺癌的治疗的概述.后,miRNA分析的局限性和潜在性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

    作者:罗露;马丁丁;王熙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转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转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以期找到更适合于肝癌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ASA Ⅰ-Ⅱ级Child Pugh分类为A级的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n=16)和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B组,n=16).B组于T8-9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ml确定麻醉平面后,行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之后每小时硬腹外导管推注1%利多卡因5-7ml,直至术毕.同时输注异丙酚8-10mg/(kg·h)+瑞芬太尼1mg/h+卡肌宁30mg/h维持麻醉深度.A组持续输注异丙酚,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卡肌宁,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分别在麻醉前(T1)、术毕(T2)、手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抽取患者静脉血3ml,测定肿瘤转移因子(CK20mRNA)、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均比麻醉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RP均明显比麻醉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RP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A、B两组术毕、术后1天、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能减轻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降低肿瘤转移因子阳性率和较迅速恢复免疫系统的影响,提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是肝癌切除术较为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铁军;杨德琪;蔡淑女;印春铭;郭小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腰大池引流时程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时程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由医师记录年龄、性别、有无脑室积血、有无急性脑积水、Hunt-Hess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改良Fisher分级等资料.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期间,连续记录患者每日的引流量、脑脊液的形状及其检验结果.结果:年龄(P =0.027)、脑室内积血(P =0.000)、Hunt-Hess分级(P =0.002)、改良Fisher分级(P =0.001)、腰大池引流时程(P=0.017)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情况之间存在关联性.经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大池引流时程、改良Fisher分级是慢性分流性脑积水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腰大池引流时程、改良Fisher分级是慢性分流性脑积水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如何选择佳的腰大池引流时程,减少患者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讨.

    作者:郭文才;吴过;熊建平;李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MicroRNA-18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182(miRNA-18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非癌胃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miRNA-18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肿瘤组织中miR-18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癌胃组织(P<0.01),人胃癌细胞株中miR-18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P<0.01).miR-18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明显相关(P<0.05).miR-182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2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表达均上调,且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周怿;朱清;黄重发;丁耀昆;李月月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卡培他滨片联合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卡培他滨片联合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76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先行肝总动脉和腹腔干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提示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研究组3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片口服,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RR率为50.00%,对照组RR率为26.32% (P <0.05).研究组血流信号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12个月、24个月、4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6.84%、65.79%、34.21%,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富血供与乏血供分为4个亚组,富血供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乏血供患者,富血供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乏血供患者(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卡培他滨片口服可显著延长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张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儿童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行为特征及应对方式

    目的:了解学龄期白血病儿童行为特征及疾病的应对方式,为临床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调查患儿心理行为状况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患儿的应对方式.结果:白血病儿童组更多采用回避(P<0.05)和放弃方式(P<0.05),白血病初使组儿童更不愿意面对疾病.结论:白血病初使组表现出更多的恶劣心境,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帮助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

    作者:艾智慧;杨慧;侯桂军;张琰;韩静;马印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2-2013年接受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或t检验,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血栓25例,未发生血栓386例,其中男性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5.3%,女性为6.8%;卵巢癌发生血栓的概率高,达到25%,其次为结肠癌为16.3%;Ⅰ、Ⅱ期患者血栓发生率为9.4%,Ⅲ、Ⅳ为4.9%;BD公司PICC导管血栓发生率为1.8%,巴德公司PICC导管发生率为1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巴德PICC(导管内径大)及结肠癌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PICC导管外径相同情况下,内径越大,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另外,结肠癌患者较其他肿瘤有更高的血栓发生概率.

    作者:邱国超;李旸;饶智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磷酸化caveolin在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开放血肿瘤屏障中的表达水平变化

    目的:检测质膜微囊结构蛋白caveolin-1和caveolin-2在低剂量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EMAP-Ⅱ0h、1h、2h和4h组.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EMAP-Ⅱ作用1h时,BTB的通透性显著增强,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EMAP-Ⅱ作用1h时,脑胶质瘤组织毛细血管上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随后逐渐降低,4h时恢复正常.结论:EMAP-Ⅱ可能通过caveolae介导的跨细胞途径来增强BTB的通透性,其机制与磷酸化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作者:李振;刘啸白;刘云会;薛一雪;王萍;刘丽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本组7例患者子宫体积均增大.6例病变位于宫腔内,呈息肉状突向宫腔或弥漫性填充宫腔;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类似囊性变性子宫肌瘤.2例囊实混合性占位,5例实性占位.7例ESS病变直径范围为2.5cm-15cm,平均8.8cm.肿瘤在MRI平扫上5例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呈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伴有出血或坏死囊变,其中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6例可见向子宫肌层侵润性生长,子宫T2WI结合带低信号中断或消失,其中1例可见宫颈、双侧输卵管壁、卵巢及膀胱受侵,1例子宫肌层及宫旁可见扭曲条点状流空信号影.4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滤泡囊肿,3例合并增殖期子宫内膜.病理示低度恶性ESS 6例,未分化ESS 1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宫腔内,也可见于子宫肌壁间,多向子宫肌层浸润性生长,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出血或坏死囊变时呈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在MRI上具有一定的信号特点,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蔡妙田;张修石;郑建;周洋;张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氩气刀联合冷冻治疗恶性肿瘤引起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中央气道狭窄及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恶性肿瘤导致中央气道阻塞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进行氩气刀及冷冻治疗,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9例患者共进行51次治疗,近期一次介入治疗后完全有效24例(61.5%)、部分有效12例(30.8%)、轻度有效2例(5.1%)及无效1例(2.6%),39例患者中,术后3例出现痰血,无气胸、纵隔气肿、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分级由Ⅳ-Ⅴ级改善到0-Ⅱ级.结论: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央气道阻塞疗效显著,对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央气道狭窄阻塞是非常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作者:李波;张晓霞;吴雪;李建龙;马良;蒋力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