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王红;郭慧玲;关海霞;单忠艳;滕卫平
CD146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员,CD146的高表达与黑素瘤、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CD146在乳腺癌的表达与其他肿瘤的情况有所不同,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似乎提示CD146抑制乳腺的发生及进展.本文就CD146基因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泌尿系肿瘤的关系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袁红纲;龙兵;董自强;张路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NO、iNOS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iNOS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ID1、iNOS在卵巢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卵巢癌组织中NO浓度;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种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并对iNOS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癌组织中ID1表达,并对ID1、iNOS两指标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织中NO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NOS在卵巢癌组中表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及正常卵巢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明显相关.卵巢癌组织中iNOS与ID1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NOS和NO过度表达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iNOS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卵巢癌中iNOS和ID1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作者:包文影;于丽波;孙文洲;隋丽华;唐丽萍;韩毅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术治疗左、右肝管同时受累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7例,经皮经右肝或左肝单侧入路,通过在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植入金属双支架行胆管内引流.结果:7例14枚支架全部放置成功,总胆红素由术前的(324.4±221.7)μmol/L,降至术后1、2、4周的(263.9±147.2) μmol/L、(104.8±96.5) μmol/L、(43.6±34.3) μmol/L.直接胆红素由术前的(241.8±121.6) μmol/L,降至术后1、2、4周的(198.6±155.3)μmol/L、(92.4 ±81.7) μmol/L、(34.7±34.6) μmol/L.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胆管梗阻患者行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洪义;何东风;张启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胃癌的治疗效果不佳,提倡个体化治疗,生物标记物是筛选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的预后相关,可指导晚期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Her-2状态还可能和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相关,并可指导胃癌术后辅助治疗获益人群的筛选.
作者:寇梦瑛;王朝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异质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也存在其他不常见的亚型.我们将描述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特点,重点在发病机理、分期、风险分层、预后及新治疗进展.
作者:吕鑫鑫;余长艳;赵曙;张清媛;张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BEV)联合双周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与K-ras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46例K-ras基因状态明确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K-ras野生型23例、K-ras突变型23例;回顾性分析了BEV联合FOLFIRI(20例)或FOLFOX(26例)方案在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的情况,并分析K-ras基因突变与疗效的关系.结果:46例均可评价近期疗效,总ORR为39.1%,总DCR为91.3%,总中位PFS为7.5个月.以化疗方案分组,其中FOLFIRI+ BEV组ORR为30.0%,DCR为95.0%,中位PFS为8.1个月;FOLFOX+BEV组ORR为46.2%,DCR为88.5%,中位PFS为6.5个月.以K-ras基因状态分组,K-ras突变组ORR为30.4%,DCR为91.3%,中位PFS为6.2个月;K-ras野生组ORR为47.8%,DCR为91.3%,中位PFS为9.9个月.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K-ras突变组在近期、远期疗效低于K-ras野生组,但在两组中均可见应用BEV能获益,同时再次证实K-ras基因突变是患者预后不良因素之一,但不是BEV应用的禁忌症;在化疗方案方面,BEV联合FOLFIRI或FOLFOX标准双周方案可提高化疗的ORR及DCR,且毒副反应小,安全性较好.
作者:夏学明;毛志远;白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下调CXCR4分子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系TE-1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CXCR4基因序列,设计合成CXCR4特异性小干扰RNA,采用siRNA技术下调CXCR4的表达,转染48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XCR4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通过Tra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系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小干扰RNA下调CXCR4表达后,Western blot和RT-PCR证实TE-1细胞中CXCR4表达明显下调,Traswell小室实验证实,下调CXCR4表达后,TE-1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潜能显著降低.结论:小干扰RNA下调CXCR4基因后,降低了食管鳞癌细胞TE-1的迁移侵袭能力,CXCR4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迁移侵袭能力呈正相关,抑制CXCR4表达能够使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
作者:薛锋;张璞;周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非小细胞肺癌(norma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明显增高,在新诊断的患者中,有65%已不能行手术治疗,因此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耐药的存在,化疗疗效有效率有限,治疗的有效率仅为20%-40%.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ERCC1、β-tubulinⅢ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化疗药物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进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根据基因表达水平及药物敏感情况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是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肿瘤化疗的趋势.
作者:张杰;赵勇;麻成方;洪琼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晚期肺鳞癌患者一线吉西他滨/紫杉醇与铂类二联方案的临床疗效,为晚期肺鳞癌患者个体化化疗方案筛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一线应用吉西他滨或紫杉醇铂二联方案化疗的转移性肺鳞癌患者62例,分为2个治疗组,每组患者均为31例.结果:吉西他滨铂二联方案客观有效率为32.3%,紫杉醇铂二联方案客观有效率为35.5%,二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37);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95%CI 3.2-6.8个月)和5个月(95%CI 3.7-6.3个月),二者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O.058);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95% CI8.9-11.1个月)和12个月(95%CI 9.7-14.3个月),二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在晚期肺鳞癌中,吉西他滨/紫杉醇铂二联方案的疗效相似,其中紫杉醇铂二联具有生存优势.
作者:赵玲娣;李威;张勇;王子兵;高全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以ERα(+)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为研究对象,建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进一步研究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移植瘤中ERK、p-ERK、Akt、p-Akt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转染前后的Ishikawa细胞建立子宫内膜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裸鼠移植瘤中ERRγ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Akt、p-Akt、ERK、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Ishikawa细胞移植瘤组与no-silence Ishikawa细胞移植瘤组(空载体组)ERRγ蛋白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shikawa细胞移植瘤组与ERRγ-shRNA Ishikawa细胞移植瘤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组组织的活化情况:ERRγ-shRNA Ishikawa细胞移殖瘤组中Akt、p-Akt、ERK、p-ERK表达量均低于Ishikawa细胞移殖瘤及no-silence Ishikawa细胞移殖瘤组(P<0.05).结论:沉默ERRγ基因的瘤组织的ERK及Akt的表达呈现低表达,从而可以推测:通过ERRγ的表达来调节ERK及Akt信号通路的表达,进一步抑制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柯孝瑜;程迪;贾玖丽;马晓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定量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内IL-6和CCL-18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评估IL-6和CCL-18作为乳腺癌诊断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ELISA定量检测来自于58名乳腺癌患者,41名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内IL-6和CCL-18的表达.Wlicoxon test检测各组间差异.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肿瘤组IL-6和CCL-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与良性肿瘤组相比,肿瘤组CCL-18表达水平则处于边界值(P=0.05).而良性肿瘤组与健康组相比,CCL-18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此外,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均无关.IL-6在ER阳性及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内表达明显升高,而CCL-18在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内表达明显升高.结论:IL-6和CCL-18可以用来区别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IL-6的高度表达可能导致ER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而CCL-18的表达与另一个预后参数Ki67的高表达相关.
作者:孙平;张洋;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范围内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包括结肠癌在内的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热点.miRNA可成为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后的标志物及潜在生物治疗靶分子,在大肠癌的诊治中将起重要作用.该文就近年来miRNA在结肠癌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孟小茹;郑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方法对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5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根据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中所采取的止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缝合的止血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体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手术后月经情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性激素(FSH、E2、LH)水平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月经正常率为93.5%,对照组为71.7%,观察组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凝的止血方法与传统的手术缝合方法相比,前者可以有效保持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冰;刘佳;李春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2014年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120例,所有患者均按鼻咽癌08分期标准分期.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和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率为15.0%.在T分组中P>0.05,N分组中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M分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表达率为55.8%,在T、N、M分组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分期有相关性.SC-CAg、CYFRA21-1两者联合检查阳性表达率为66.7%,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阳性率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YFRA21-l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筛选的辅助指标,动态监测CYFRA21-1水平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的病情监控,可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及远端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并对预测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周青;黄玲莎;李美琴;黄文成;刘志民;黄昭东;梁艺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乳腺癌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目前认为,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雌激素须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发挥作用,ER包括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是由其基因编码的一种核转录因子,ER相关基因包括ER0基因和ERβ基因,相关研究表明ERα基因表达缺失或突变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关,而ERβ基因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相关研究却不尽一致,且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ER在不同个体中的表达水平或功能,进而影响生物学作用的发挥.本文简要综述ER基因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和内分泌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朱琳;杨顺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为胶质瘤化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依据.方法:建立对BCNU耐药的胶质瘤细胞株,采取Western blot法检测FoxM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FoxM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性;检测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卡氮芥耐药的U251胶质瘤细胞中FoxM1与XRCC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下调FoxM1表达水平后,恢复了耐药细胞株对卡氮芥的敏感性;下调FoxM1蛋白表达水平后,XRCC1蛋白表达水平随之下降,与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程度相关.结论: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DNA损伤修复机制参与了FoxM1介导的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耐药过程.
作者:张明杰;范承哲;李少一;刘云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27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发病年龄9个月-74岁(平均43.88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女性24例、男性3例.27例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多以发现无痛性包块为主诉.AMF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其特征表现为肿瘤境界清楚,直径多小于5cm,肿瘤细胞圆形至梭形,核分裂象罕见,无细胞异型性,分布不均、疏密不一,可见交替分布界限不清的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稀疏区.27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均为单纯肿物切除术.随访1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1个月-6年),无1例复发.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生育期女性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多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张嵩;齐跃;刘水策;刘冰莹;刘娟娟;郭瑞江;李潇;张丹晔;林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TACE联合不同程度PSE对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部分化验指标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对本院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行TACE联合PSE治疗的患者45例,按照脾栓塞比例分为:脾栓塞程度<50%(A组)、50%-60%(B组),术前及术后每周复查外周血WBC、PLT、AST、ALT、TBI至术后第8周,并进行Child分级.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中WBC、PLT计数均较术前有所升高,B组升高更明显,在随访末期A组明显呈下降趋势;A、B两组术前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TACE联合PSE治疗中,脾栓塞比例是影响外周血WBC、PLT的重要因素;不同脾栓塞比例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高比例脾栓塞可加重栓塞后反应.
作者:刘杰;刘鸿章;周荣林;段文都;李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排列全球第三位的肿瘤相关致死原因.其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乙肝病毒是一类DNA病毒,它主要感染肝细胞并引起一系列持续且较急性的肝脏病变.尽管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潜在的病毒导向致瘤的分子作用机制尚存在巨大的争议.本文系统总结相关文献,讨论乙肝病毒在原发性肝癌的致瘤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
作者:沈艺南;朱峰锋;卢军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药物学治疗是目前抗肿瘤防治研究为活跃的领域.猫眼草作为中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其提取物对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已有部分报道,本文就猫眼草或其有效成分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及其可能发生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亚萍;陈锴;惠起源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