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影;于丽波;孙文洲;隋丽华;唐丽萍;韩毅敏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排列全球第三位的肿瘤相关致死原因.其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乙肝病毒是一类DNA病毒,它主要感染肝细胞并引起一系列持续且较急性的肝脏病变.尽管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潜在的病毒导向致瘤的分子作用机制尚存在巨大的争议.本文系统总结相关文献,讨论乙肝病毒在原发性肝癌的致瘤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
作者:沈艺南;朱峰锋;卢军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其抑制剂活性(PAI-1:A)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卵巢肿瘤患者88例,分成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4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48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其抑制剂活性(PAI-1:A)的测定,分析比较正常组与患者组PAI-1/PAI-1:A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与卵巢良性肿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组、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卵巢恶性肿瘤(Ⅰ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组、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卵巢恶性肿瘤(Ⅱ期、Ⅲ期、Ⅳ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减少,其抑制剂(PAI-1:A)活性降低,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及其活性(t-PA:A)增加.
作者:张明珠;陈伟才;欧玲;李琳;肖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调miR-30c的表达对大肠癌(CR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miR-30c模拟物转染CRC细胞株SW620,qRT-PCR方法检测转染后miR-30c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SNAI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miR-30c模拟物后,SW620细胞的miR-30c表达明显增高,细胞增殖减少(P<0.05),凋亡增加(P<0.05),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SNAI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620细胞miR-30c表达上调,可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NAI2表达相关.
作者:吴巍芸;周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RILT)是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主要副反应之一,亦是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主要剂量限制性因素.RILT包括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和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 fibrosis.RF).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于放疗开始后的1-6个月.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较缓慢通常为数月到几年之间.本综述就与放射性肺炎有关的临床和剂量学等参数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临床可行的预测指标,以指导肺癌放射治疗计划的制订,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作者:李双双;孔炜伟;刘宝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TACE联合不同程度PSE对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部分化验指标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对本院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行TACE联合PSE治疗的患者45例,按照脾栓塞比例分为:脾栓塞程度<50%(A组)、50%-60%(B组),术前及术后每周复查外周血WBC、PLT、AST、ALT、TBI至术后第8周,并进行Child分级.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中WBC、PLT计数均较术前有所升高,B组升高更明显,在随访末期A组明显呈下降趋势;A、B两组术前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TACE联合PSE治疗中,脾栓塞比例是影响外周血WBC、PLT的重要因素;不同脾栓塞比例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高比例脾栓塞可加重栓塞后反应.
作者:刘杰;刘鸿章;周荣林;段文都;李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定量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内IL-6和CCL-18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评估IL-6和CCL-18作为乳腺癌诊断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ELISA定量检测来自于58名乳腺癌患者,41名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内IL-6和CCL-18的表达.Wlicoxon test检测各组间差异.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肿瘤组IL-6和CCL-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与良性肿瘤组相比,肿瘤组CCL-18表达水平则处于边界值(P=0.05).而良性肿瘤组与健康组相比,CCL-18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此外,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均无关.IL-6在ER阳性及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内表达明显升高,而CCL-18在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内表达明显升高.结论:IL-6和CCL-18可以用来区别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IL-6的高度表达可能导致ER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而CCL-18的表达与另一个预后参数Ki67的高表达相关.
作者:孙平;张洋;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以及其在判断疾病病情和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不同期别、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肺癌组及对照组样本的游离甲状腺素(free triiodothyron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并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FT3较对照组下降,两组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T4、TSH略有改变,但差异没有显著性.FT3在不同期别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病情加重,FT3水平逐渐降低,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肺癌组FT3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改变,测定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可作为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项现代医学指标,将有助于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薛荣梅;葛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晚期肺鳞癌患者一线吉西他滨/紫杉醇与铂类二联方案的临床疗效,为晚期肺鳞癌患者个体化化疗方案筛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一线应用吉西他滨或紫杉醇铂二联方案化疗的转移性肺鳞癌患者62例,分为2个治疗组,每组患者均为31例.结果:吉西他滨铂二联方案客观有效率为32.3%,紫杉醇铂二联方案客观有效率为35.5%,二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37);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95%CI 3.2-6.8个月)和5个月(95%CI 3.7-6.3个月),二者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O.058);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95% CI8.9-11.1个月)和12个月(95%CI 9.7-14.3个月),二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在晚期肺鳞癌中,吉西他滨/紫杉醇铂二联方案的疗效相似,其中紫杉醇铂二联具有生存优势.
作者:赵玲娣;李威;张勇;王子兵;高全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临床病理学实践中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GS)变化趋势.方法:系统研究不同时期911例前列腺癌GS、主要分级以及次要分级均值和比例.比寝穿刺活检(NB)、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以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P)标本的差异.结果:1995-2005年前列腺癌GS(6.86±1.12)分,2006-2013年GS(7.06±1.09)分,GS均值显著提高(t=-2.428,P<0.05).在TURP中GS分别是(6.46±1.38)分和(7.14±1.32)分,GS均值显著提高(t=-2.132,P<0.05).GS≤5分分别占4.7%(11/234)和0.4%(3/677),GS≤5分比例显著下降(x2=20.465,P<0.01).结论:前列腺癌GS均值具有提高趋势.应该使用ISUP系统进行前列腺癌GS.
作者:任玉嫄;王功伟;胡浩;李清;叶雄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为胶质瘤化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依据.方法:建立对BCNU耐药的胶质瘤细胞株,采取Western blot法检测FoxM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FoxM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性;检测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卡氮芥耐药的U251胶质瘤细胞中FoxM1与XRCC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下调FoxM1表达水平后,恢复了耐药细胞株对卡氮芥的敏感性;下调FoxM1蛋白表达水平后,XRCC1蛋白表达水平随之下降,与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程度相关.结论: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DNA损伤修复机制参与了FoxM1介导的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耐药过程.
作者:张明杰;范承哲;李少一;刘云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 (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sirtuin 1)为Ⅲ型去乙酰化酶,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调控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细胞功能.近年研究发现,SIRT1表达水平改变对于某些肿瘤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从SIRT1的基本结构以及在癌症中的研究现状和与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和凋亡机制两方面阐述SIRT1与肿瘤调节之间的关系.
作者:曹繁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2014年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120例,所有患者均按鼻咽癌08分期标准分期.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和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率为15.0%.在T分组中P>0.05,N分组中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M分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表达率为55.8%,在T、N、M分组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分期有相关性.SC-CAg、CYFRA21-1两者联合检查阳性表达率为66.7%,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阳性率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YFRA21-l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筛选的辅助指标,动态监测CYFRA21-1水平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的病情监控,可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及远端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并对预测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周青;黄玲莎;李美琴;黄文成;刘志民;黄昭东;梁艺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非小细胞肺癌(norma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明显增高,在新诊断的患者中,有65%已不能行手术治疗,因此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耐药的存在,化疗疗效有效率有限,治疗的有效率仅为20%-40%.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ERCC1、β-tubulinⅢ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化疗药物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进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根据基因表达水平及药物敏感情况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是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肿瘤化疗的趋势.
作者:张杰;赵勇;麻成方;洪琼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例SPA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随访26个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SPA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涎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特征与乳腺纤维囊肿性病变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及腺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胶原间质中,形成模糊的小叶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酶原颗粒,导管上皮可以增生并伴有非典型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上皮EMA弥漫强阳性,导管及腺泡周围肌上皮SMA及Calponin阳性.Ki-67指数<1%.影像学表现:彩超结果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或不清楚的低回声团,可以探及稀疏的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较光滑,与正常腮腺分界清楚,也可边界不清.结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疾病.主要发生于腮腺,预后较好.影像学缺乏特征表现,界限不清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慢性涎腺炎等鉴别.
作者:张全武;和莹莹;娄欣;刘俊玲;赵红梅;肖艳景;邢辰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iRNA在服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诊敏感患者和病情进展患者的骨髓标本共35例.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并提取总R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NA提取液的浓度和纯度,后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croRNA-21、microRNA-10a、microRNA-31、microRNA-34a、microRNA-155在敏感组和进展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进展组白血病细胞中microRNA-21(miR-21)的表达明显高于敏感组,miR-10a、miR-31、miR-34a、miR-155在两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的高表达可能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病情进展有关.
作者:陈彭;秦炜炜;张阳萍;杨健;刘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颊癌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l)沉默与细胞增殖及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PCR及定量PCR验证SOCS1干扰序列沉默人颊癌细胞系BcaCD885中SOCS1的表达.MTT法检测颊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将SOCS1干扰序列转染BcaCD885细胞后,SOC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SOCS1表达抑制后,转染72h后,BcaCD885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化疗药物卡铂和紫杉醇对BcaCD88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显著降低(P<0.01).SOCS1表达抑制后BcaCD885细胞Go/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1基因沉默后,人颊癌细胞株BcaCD885的增殖能力下降,并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黄宏伟;马壮;余志刚;黄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以ERα(+)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为研究对象,建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进一步研究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移植瘤中ERK、p-ERK、Akt、p-Akt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转染前后的Ishikawa细胞建立子宫内膜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裸鼠移植瘤中ERRγ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Akt、p-Akt、ERK、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Ishikawa细胞移植瘤组与no-silence Ishikawa细胞移植瘤组(空载体组)ERRγ蛋白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shikawa细胞移植瘤组与ERRγ-shRNA Ishikawa细胞移植瘤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组组织的活化情况:ERRγ-shRNA Ishikawa细胞移殖瘤组中Akt、p-Akt、ERK、p-ERK表达量均低于Ishikawa细胞移殖瘤及no-silence Ishikawa细胞移殖瘤组(P<0.05).结论:沉默ERRγ基因的瘤组织的ERK及Akt的表达呈现低表达,从而可以推测:通过ERRγ的表达来调节ERK及Akt信号通路的表达,进一步抑制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柯孝瑜;程迪;贾玖丽;马晓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卵巢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多数卵巢癌诊断时已是晚期.MMP-9即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参与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多步骤过程.大量研究证明:MMP-9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多种成分,包括明胶和基底膜的Ⅳ型胶原,Ⅳ型胶原是构成阻止肿瘤侵袭屏障的重要成分,同时MMP-9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在卵巢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因子被发现与卵巢癌有关,研究其机制时发现与MMP-9的表达水平相关,下调MMP-9的表达水平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对MMP-9及其相关因子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卵巢癌的研究与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作者:刘天怡;李佩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经常规方法已被鉴定的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菌16s rDNA全长,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BLAST软件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属.结果: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搜索到的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3种病原菌测序序列分别与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序列一致.结论:16s rDNA PCR方法可准确地检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并且缩短了检测时间.
作者:时伟红;魏政立;郭晓冲;刘佳;吴腾飞;郑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细胞中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受体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细胞系GLP-1受体表达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评价两种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处理后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等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PTC细胞系BCPAP、TPC-1中均可检测到GLP-1受体的表达.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分别以1 nmol/L、10noml/L和100nmol/L作用于细胞24h、48h和72h后,实验组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浓度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作用细胞24h后,实验组Akt和Erk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有GLP-1受体的表达.但是,GLP-1受体激动剂对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同时,GLP-1受体激动剂对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Akt和Erk通路无明显作用.
作者:刘睿;王红;郭慧玲;关海霞;单忠艳;滕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